智慧产业网

其他

国家卫健委公布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项目及具体要求

点击上方“智慧产业网”关注我们,随时掌握全球智慧产业政策热点、市场动态及行业资讯。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了《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针对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从智慧管理的功能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分为0级至5级。该标准体系供各地、各医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时参照使用。国家卫健委暂不开展相关评估工作。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
2021年3月16日
其他

2021全国智慧医院建设大会更新嘉宾阵容

电话:18916841069微信:allen-9900邮箱:2314180965@qq.com联系人:张老师
2021年3月5日
其他

2021全国智慧医院建设大会3月即将在沪盛大召开

电话:18916841069微信:allen-9900邮箱:2314180965@qq.com联系人:张老师
2021年2月22日
其他

国家卫健委|全国二级以上医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医院的诊疗模式也在逐渐发生转变。我国正在二级以上医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目前已有超过500家医院部署5G网络,并且开展了5G医疗应用试点。智慧医院建设主要包括针对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针对患者的“智慧服务”以及针对医院的“智慧管理”。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医院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临床诊疗工作的智慧化程度。以“智慧服务”建设为抓手,为患者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个性化、智能化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二级以上医院为患者提供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诊间结算、移动支付、检查检验结果推送等线上服务,以及远程医疗、药品配送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7800家医院实现线上结算;3680家医院能够提供就诊提醒、检查检验报告信息推送等服务。三级医院网上预约诊疗率已达50%以上,3300家医院将分时段预约诊疗精准到30分钟。精彩推荐都说智慧医院是医院建设核心趋势,但你知道智慧医院建什么吗?2021全国智慧医院建设大会会议通知2021医院信息科建设重点指南医疗信息化关键概念扫盲行业观察:5G技术将形成行业新业态,提升医疗服务整体能力工信部发文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医疗中应用,建行业大数据中心医院的“数据中心”,究竟应该怎么建?
2021年1月20日
其他

行业观察:5G技术将形成行业新业态,提升医疗服务整体能力

目前,我国智慧医疗行业规模已达到千亿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最新发布的《2020智慧医疗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以下简称:《报告》),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规模已突破千亿元人民币大关,预计2021年规模将达1259亿元,行业将进入智能化、高效化、规模化发展的高速增长期。另据公开信息显示,全国已有超过500家医院部署5G网络并开展5G医疗应用试点与商用。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随着5G+医疗健康逐渐从试验应用向实践推广,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正在打开。《报告》显示,数字赋能智慧医疗已成为主流趋势,大数据分析也将在疾病监控、辅助决策、健康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NB-IoT+物联网芯片等融合应用,也将弥补传统医疗设备的缺点,成为移动医疗设备的标配。
2021年1月19日
其他

工信部发文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医疗中应用,建行业大数据中心

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称《计划》)。《计划》的发展目标是,到2023年,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此,《计划》提出系列重点任务和行动。其中,包含部分医疗、医药信息化内容。
2021年1月18日
其他

2021全国智慧医院建设大会第二轮通知

27-28日六、会议地点:上海七、会议日程安排:第一天(3月26日星期五):会议报到注册、展商布展第二天(3月27日星期六):开幕式、主、分论坛、展览参观第三天(3月28日星期日):分论坛、展览参观
2021年1月18日
其他

2021全国智慧医院建设大会第二轮通知

27-28日六、会议地点:上海七、会议日程安排:第一天(3月26日星期五):会议报到注册、展商布展第二天(3月27日星期六):开幕式、主、分论坛、展览参观第三天(3月28日星期日):分论坛、展览参观
2021年1月15日
其他

重大信号!公立医院要“过紧日子”了

1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20〕30号,下称《实施办法》)并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预算管理是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对所有经济活动实行全面管理,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1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20〕30号,下称《实施办法》)并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突出“四全、两强化”《实施办法》所说的公立医院是指全国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实施办法》所说的全面预算管理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业务主管部门对医院预算和财务实行全面管理,医院作为预算单位,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范围;二是医院内部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为依据,充分运用预算手段开展医院内部各类经济资源的分配、使用、控制和考核等各项管理活动。具体包括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筹资投资、业务等预算。这实际上就是说,在公立医院不允许出现预算外的收入支出,所谓的全面预算管理也不仅仅是财务预算,而是要以战略发展规划为导向,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的预算管理,覆盖人、财、物全部资源,贯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各个环节。强化预算硬约束,强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依据外部政策环境和医院经济活动变化,及时调整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机制、流程、办法和标准。全面预算管理直指提高资金使用和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办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制定实施办法的目的是为为规范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和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实施办法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等法律法规及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政策要求。实际上,早在10年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也就是新医改方案中就要求公立医院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5年前《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财社〔2015〕263号)等文件也提出医院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管理制度,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但直到这一次出台《实施办法》,显然更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特色,而这一背景除了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存在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不高、预算编制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外,显然还与公立医院要学会“过紧日子”不无关系。联系到同一天,为规范公立医院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有效防范和管控内部运营风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并同样自今年1月1日实施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以及去年12月25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财务发〔2020〕27号)及半年前启动的“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我们就不难想象本次开展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本意。“过紧日子”应该是公立医院的新常态综上,一系列政策、管理办法的出台,已经明确无误的给公立医院管理者传递一个重大信号,当下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公立医院要与国家一起过“紧日子”,尽管2020年新冠疫情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仍然声明“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但2020年中央财政对公立医院日常投入大幅度压缩的迹象已经表明公立医院必须开源节流,自我奋斗。就连中共中央关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指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这就不难理解,在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中,针对“当前,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压力逐渐加大”,指导意见提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是以全面预算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全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工具,对医院内部运营各环节的设计、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的总称,是对医院人、财、物、技术等核心资源进行科学配置、精细管理和有效使用的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是缓解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压力,提升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和运营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实施办法》在第五章预算审核和批复中,明确要求业务主管部门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对医院预算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汇总并综合平衡。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医院预算,重点审核医院收支总量和结构变化,人员经费、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等重点支出以及筹资投资、结余资金使用等情况,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办法还要求医院业务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专项资金预算评审专家库,医院年度部门预算和财务预算报告应当提交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医院决策机构通过后按照要求报同级业务主管部门。此外,在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中,要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理念,将日常业务管理与严控一般性支出、节约资源成本同部署、同落实、同监管、同评价,确保全员参与、全流程管控。而且要求医院可以单独设置运营管理部门,或者确定具有牵头负责运营管理职能的内设机构,积极推行运营助理员、价格协管员制度等,辅助协同临床业务科室加强科室内部运营和价格管理工作。由此可见,这次出台《实施办法》,意欲加强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目的也应该是进一步落实把紧日子过好的长效举措。文章来源:看医界精彩推荐都说智慧医院是医院建设核心趋势,但你知道智慧医院建什么吗?2021医院信息科建设重点指南2021全国智慧医院建设大会会议通知“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政再出!“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政再出:一体化一码通一站式一网办一盘棋国家卫健委重磅文件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深入推进“数”说互联网医疗!卫健委、中医局发布《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强调“强化信息化支撑”
2021年1月12日
其他

医院的“数据中心”,究竟应该怎么建?

医院的数据中心主要包括面向电子病历和面向分析的“数据中心”。两大数据中心的互动,可以持续改进数据质量和数据分析质量,进而提升信息化水平。在2020医院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网络研讨会上,解放军总医院医疗大数据中心主任薛万国以《智慧医院的“数据中心”建设》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以下为整理后的精彩演讲内容:2018年,国家卫健委出台了《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在标准中,给信息化分为了22个大类,78个方面,266项要求。这些要求,覆盖了医院中医疗、服务、管理的方方面面。2019年,国家卫健委又提出了智慧医院及《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明确了智慧医院中,包含的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三个方面。其中的智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特征:泛在、共享、智能。第一个方面是泛在,也就是无所不在,形形色色的应用。第二个特征是共享,是在形形色色的应用之间,能够共享数据,实现互联互通。第三个特征是智能化,也就是信息化产品的功能要能实现智能化。这三个特点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数据的核心作用。“数据中心”为何要打上引号,是因为它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作用。我这里指的“数据中心”,不是作为IT基础设施的物理“数据中心”,而是在医院业务信息化基础上,提供数据整合与支撑数据应用的“数据”中心。这样的数据中心,可以汇集各类医疗业务数据,并提供应用支持,但它拥有两种不同的语境和定位。一个是面向电子病历的数据中心,有时候我们称其为CDR,主要是面向临床业务。另一个是数据分析利用的数据中心,这类主要是面向科研和管理为主。从整体上看,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活动可以划分为三大块,分别是业务信息系统建设、集成、数据分析利用。在这三大板块里,数据中心位于一个非常基础的地位,每一个板块都与它有很深的关联。随着医院需求的不断变化,如何保持数据中心的稳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Gartner按照变化节奏的分层应用策略,主要针对企业应用分为三大层:记录系统、差异化系统和创新化系统。其中记录系统层,主要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核心事务处理和关键数据,生命周期通常在10年以上。差异化系统,通常采用面向服务设计,各个企业之间结合自己的系统,有一些针对性的特色应用,生命周期为1-3年。而创新化应用采用消费级技术,比如APP等,完全按照新的需求去适应应用,生命周期较短,通常在12个月以内。映射到医院内,主要有三类需求变化:1、便民要求下的服务形态;2、政策驱动下的管理变革;3、新技术催生的功能形态。不变的需求,包含两方面:1、病历记录的框架与内容;2、诊疗的基本过程。由于基本的内容不变,医院的数据中心可以建立不变的需求基础上,保持稳定性。其主要作用是支撑日常的医疗业务活动,同时兼顾一些常规报表的管理和应用。它的特征是通过系统集成形成,并且以个体为中心,数据要求是实时的、长期的、稳定的。如长期性,意味着要能够把患者的历史上各次就诊数据都包容进来,进行长期管理。稳定则意味着数据中心不能经常变,因为一旦变化,上面的信息系统也得发生改变。医院已经建立了CDR,是否还有必要面向分析,再建立一个数据中心。主要考虑三点,首先面向分析的数据中心和CDR的数据内容存在差异。比如CDR中可能并没有包含随访数据或者基因数据。第二点,是在做数据分析时,面向分析的数据中心与常规的统计工作模式不同。常规的工作统计往往是已经形成规范的程序自动生成,但数据分析往往是个案随机的研究,需要对数据进行大规模的处理。第三点是,两者采取的技术形态不同。CDR可能采用传统的技术,而在面向分析时由于数据量比较大,操作的数据内容较多,可能会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比如并行处理、分布式处理等。这些原因决定了面向分析数据中心的建设必要性。面向分析数据中心的作用,包括支撑面向临床的研究、医院管理、智能产品开发的数据深度分析挖掘等。其特征是通过ETL形成,以群体为中心,大批量非常规即席分析,并且数据要求的实时性不强。CDR的两种模式目前,CDR通常拥有两种构建模式,一种是内置模式,一种是外置模式。内置模式,指的是CDR与电子病历一体化紧耦合设计,医护工作站可以直接操作CDR数据,不用经过接口。而外置模式中,CDR为第三方厂商提供,通过松耦合的方式与电子病历集成,其医护工作站通过浏览器访问CDR。这两种模式分别有不同的特点,内置式CDR与电子病历医护工作站数据一体,一致性和实时性更好。并且由于其直接操作CDR数据,所以融合性好,便于数据驱动和智能化功能的实现。比如化验的危急值,马上就可以触发报警。另外,内置式CDR由于拥有较为完善的电子病历整体设计,所以老的遗留系统可能不适用。外挂式CDR与电子病历工作站数据可能存在重叠,比如医嘱数据存在医护工作站里,CDR中也有这些数据。所以,这类CDR通常需要进行数据同步。其次,外挂式CDR需要通过第三方浏览器调阅或者接口调用CDR数据,因此融合性欠佳,智能化功能受限。但其好处在于适用于不完备的遗留系统。总体而言,内置式CDR模式是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首选,对于不完备的遗留系统,可以通过外挂第三方的CDR方式进行弥补。CDR该如何建设?CDR建设,首先是数据模型设计。是以患者就诊活动为中心,目标是完整覆盖所有就诊记录,由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相结合。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CDA标准文档格式适合交换,但并不适用于OLTP和智能化应用。2、并不一定需要先建CDR才能建集成平台。因为CDR与集成有关,但集成与集成平台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也可以通过数据接口等方式实现。3、数据的长期管理需要得到重视。因为要想覆盖患者的整个生命周期,要把患者历次的就诊记录(包括门诊住院)贯穿在一起,从而实现长期管理。4、对于非结构化记录,比如心电图报告等,在存储时,要以“人”可读为基本需求。CDR如何满足多元化的数据服务需求?一类是同构型应用,比如医生工作站和CDR一体化设计,可以直接访问数据。但是还有大量的第三方应用,比如需要解读化验数据,要和CDR对接,可以在CDR的基础上,在中间层启用Web
2021年1月12日
其他

国务院最新文件:7大院感防控要求,事关所有医护!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结合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现就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新要求,重点内容整理如下:01不得拒收中高风险地区患者《通知》强调,要坚持“人、物同防”“医、患同防”的思路,把好医疗机构的人员、车辆和物资“入口关”,在满足正常通行需求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医疗机构入口开放数量。加强医疗机构食堂等场所以及快递外卖、维修、物流配送等外来人员和物品的管理,需要时开展环境检测。需要查验健康码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入口处的规范管理,避免人群聚集,缩短患者及陪同人员等候时间。同时,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患者,医患双方应当做好隔离防护等,不得拒收中高风险地区患者。02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便利对于老年人等不适用、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群体,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在入口处增设无健康码绿色通道,配备人员帮助查询健康码。对于老年人等不会网上预约的群体,可采取电话预约、窗口预约、亲友代办等措施。03预检分诊要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执行《通知》要求,要在门急诊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安排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医务人员询问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门诊出诊医师要加强对患者有关新冠肺炎症状和流行病学史的问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对于发热患者和预检分诊中发现的不能排除罹患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患者,要安排专人按照指定路线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04医疗机构实施非必要不陪护、不探视医疗机构要加强病区管理,做好患者感染的监测、报告、控制和管理。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不探视、不陪护。非定点医疗机构非必要不陪护、不探视,鼓励有条件的非定点医疗机构实行无陪护管理,采取视频等方式进行探视。特殊情况确需陪护的,陪护人员应当相对固定;除外出检查等特殊情况,患者及陪护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病区。陪护人员应当做好健康状况和基本信息登记,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严格限制行进路线和活动范围。病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改善并保障患者营养膳食。护士增强主动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关注患者的不适和诉求,及时为患者提供帮助。05持续开展全员感染防控培训医疗机构内要强化“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意识,落实全员感染防控培训制度。培训对象应覆盖全体医务人员以及管理、安保、后勤(包括外包服务)和陪护人员,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岗位特点设定,并组织培训及效果考核。通过持续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与技能,具备排查新冠肺炎的意识和能力,使所有人员掌握标准预防要求、落实基础感染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06制定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医疗机构要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制定不同情形下的应急预案,例如在发热门诊、普通门急诊以及其他诊疗过程中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对发热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院内排查,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院内隔离、转运和终末消毒等。要细化每种情形、每个环节的流程措施,具体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开展桌面推演和现场演练,查找漏洞短板,持续优化应急预案,提高实战能力。07杜绝形式主义,整改情况纳入考核《通知》表示,医疗机构要建立感染防控巡查整改制度,定期对各科室各部门进行巡查,并将巡查结果纳入对科室及人员的评价考核。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挥质控中心或专业组织作用,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管理的质量控制,并开展医疗机构之间的互查机制,及时发现隐患漏洞,持续质量改进。对于因管理不到位或者责任心问题导致的医疗机构内感染事件,要坚决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来源:国家卫健委精彩推荐都说智慧医院是医院建设核心趋势,但你知道智慧医院建什么吗?2021医院信息科建设重点指南2021全国智慧医院建设大会会议通知“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政再出!“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政再出:一体化一码通一站式一网办一盘棋国家卫健委重磅文件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深入推进“数”说互联网医疗!卫健委、中医局发布《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强调“强化信息化支撑”
2021年1月4日
其他

医疗信息化关键概念扫盲

编辑导语:医疗行业的人们在接触到医疗产品软件时,会用到很多专业名词以及对于行业的一些概念,对于一些医疗设备以及整体运作模式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本文是关于医疗软件行业关键概念的解释以及分享,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明确医疗行业关键概念01电子病历电子病历(Electronic
2021年1月4日
其他

“数”说互联网医疗!

疫情出现后,大众开始主动尝试接触互联网医疗,曾经推不动的互联网医疗迎来了一轮爆发式增长。下面9组数据,让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2020年互联网医疗新发展。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互联网医疗完成了一次广泛的用户教育和市场普及。在政策、需求的双轮驱动下,互联网医院迎来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医疗的春天已经到来了吗?让数字看懂需求。精彩推荐都说智慧医院是医院建设核心趋势,但你知道智慧医院建什么吗?2021医院信息科建设重点指南2021全国智慧医院建设大会会议通知“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政再出!“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政再出:一体化一码通一站式一网办一盘棋国家卫健委重磅文件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深入推进卫健委、中医局发布《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强调“强化信息化支撑”
2020年12月3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卫健委、中医局发布《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强调“强化信息化支撑”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点击“阅读原文”直达)。《指导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概念内涵及任务要求,并特别强调了“强化信息支撑”,包括:建立运营管理系统和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全流程管理;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业务系统与运营系统融合;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构建运营数据仓库。四是提高决策质量;以及“建立决策分析体系”,推进决策分析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强分析结果应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预算管理医院:当前,公立医院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医教研防等业务活动、预算资金资产成本管理等经济活动、人财物技术等资源配置活动愈加复杂,经济运行压力逐渐加大,亟需坚持公益性方向,加快补齐内部运营管理短板和弱项,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67号)有关要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加快转变,进一步提高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制定本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是以全面预算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全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工具,对医院内部运营各环节的设计、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的总称,是对医院人、财、物、技术等核心资源进行科学配置、精细管理和有效使用的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方法。(一)提高认识。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是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构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运行机制的内在要求;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升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核心业务供给效率的有力举措;是缓解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压力,提升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和运营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二)总体要求。以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和公立医院事业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引,坚持公益性,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大力推动公立医院核心业务工作与运营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将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融入运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层级和环节,提升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坚持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建设,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再造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分析评价等管理手段,将运营管理转化为价值创造,有效提升运营管理效益和投入产出效率;重点关注各类业务活动内涵经济行为(即该项活动可以获取收入或耗费人财物等资源)的事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监控制度措施,使之既符合业务管理规范化要求,又满足风险防控精准化需要。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均要持续加强运营管理工作,三级公立医院应作表率。(三)基本原则。1.公益性原则。以公益性为前提,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社会效益和服务效能最大化。2.整体性原则。立足全局制订年度运营管理计划,动员全员参与运营活动各环节,统筹全部需求,有效配置各类资源。3.融合性原则。将运营管理与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核心业务活动充分融合,促进业务活动衍生价值创造。4.成本效率原则。权衡运营成本与运营效率,争取以合理的成本费用获取适宜的运营效率。5.适应性原则。立足客观实际,构建适应公立医院自身发展特点的运营管理模式、架构和机制。二、构建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四)加强组织建设。医院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医院运营管理工作,总会计师协助做好具体工作,各分管院领导对具体工作分工负责。医院应当成立运营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建立完善医院运营管理组织框架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医院运营管理年度工作目标、指标和计划,审议医院运营管理分析评价报告,对医院运营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医院应当明确负责运营管理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主要包括:研究起草运营管理工作制度、计划、分析评价报告等;提出完善运营管理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绩效考核指标等意见建议;组织推动各项运营管理措施任务有效落实;组织开展运营效果分析评价,撰写运营效果分析报告等。医院应当充实运营管理部门人员力量,配备具有财务、审计、人事、医疗、护理、物价、医保、信息化、工程技术等知识背景的人员担任运营管理员,切实承担好运营管理的具体工作。积极推行运营助理员、价格协管员制度等,辅助协同临床业务科室加强科室内部运营和价格管理工作。(五)理顺运营机制。医院内部应当建立科学决策、分工负责、协同落实、分析评价、沟通反馈的运营管理高效机制。1.强化决策机制。凡运营管理工作中涉及“三重一大”事项的,需经医院党委会研究讨论同意。需要进行合法性审核的事项,应当出具合法性审核意见。2.健全分工机制。明确运营管理委员会、运营管理牵头部门、业务部门和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等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职责和具体分工。3.细化落实机制。逐级分解细化运营管理目标和任务,层层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4.实化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运营监控、执行检查和分析评价,动态掌握和评价运营管理工作进展及实施效果。5.构建反馈机制。将运营效果和评价结果及时在医院内部各个层面进行沟通反馈,实现横纵双向协作,院科两级协同发展。(六)完善制度体系。医院应当结合运营目标和精细化管理需求,聚焦人、财、物、技等核心资源,聚焦医、教、研、防等核心业务,以资源配置、流程再造、绩效考核为导向,建立健全运营管理制度体系,明确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决策机制、业务规范、运营流程等内容,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空间和设施设备管理、绩效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风险防控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各项制度,有效保障运营管理规范化及高效协同运作,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和质量。三、明确运营管理重点任务(七)明确管理范畴。1.优化资源配置。依据医院建设规划和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建立人、财、物、技术、空间、设施等资源分类配置标准;加强资源调配与优化,促进各类资源动态匹配,提高内部资源配置对医、教、研、防等业务工作的协同服务能力。2.加强财务管理。强化全面预算、成本核算、基建财务、经济合同、价格、医保结算等管理,为运营管理提供坚实基础;将事业发展目标任务、绩效考核业务指标和质量控制流程要求等融入财务管理,发挥财务管理服务、保障和管控作用;加强财务信息共享共用,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撑保障。3.加强资产管理。加强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物资用品、在建工程等资产管理,构建资产采购、领用、库存等全链条管理体系;做好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管理工作,强化资产使用效益的分析和追踪评价。4.加强后勤管理。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加强水电气热、餐饮、环境卫生、建筑用房、安全保卫等后勤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管理机制,强化能耗管控;探索智慧化“一站式”服务模式,持续改进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5.加强临床、医技、医辅等业务科室运营指导。探索建立运营助理团队,常态化关注科室运营发展情况,有效指导医疗业务科室提升运营效益;强化教学、科研、预防、后勤服务等工作的制度管理和成本控制。6.强化业务管理与经济管理相融合。强化预算、成本、绩效、内控管理意识,将经济管理各项要求融入医院核心业务流程和质量控制各环节,促进业务与资源管理深度融合;探索完善临床路径标准化,规范临床术语,促进医疗服务活动规范化管理;强化医疗服务行为转化为经济行为的流程管控和内部监管。7.强化运营风险防控。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管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建设,建立健全风险研判、评估和防控机制;加强单位层面、财务层面、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实现医院经济事项全过程管控;建立医疗、价格、财务等管理部门联检联查日常监督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医疗服务规范化管理检查,避免发生违法违纪违规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加强债务风险管理,严禁举债建设。8.加强内部绩效考核。医院应当根据卫生健康、中医药主管部门确定的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内部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从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全面考核运营管理实施效果;通过强化信息技术保证考核质量,并将考核结果与改善内部管理有机结合。9.推进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和行业已发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加强医院内部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实物流、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四流合一;加强各个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确保各类数据信息的规范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支撑运营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监控等利用;加强运营管理信息安全,完善信息保护技术措施和制度。(八)优化管理流程。医院应当将运营活动各环节的人、财、物、技术通过流程管理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要以患者和临床为中心,以公益性和事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精细化和提质增效为目标,综合运用系统思维统筹优化管理流程,实现流程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1.梳理运营流程。按照业务活动规范和内在要求顺序,逐项绘制医院运营活动流程图;依据各项运营活动的制度依据、管理原则、质量要求、岗位职责、业务内容以及人财物技术等资源配置进行流程描述。同时,还要将内部控制要求嵌入到运营流程的各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相互制约、防范风险。2.评价运营流程。从质量、风险、时间、成本等维度,定期检查评价各运营流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应性,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3.优化运营流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注重系统性、协同性和高效性,持续优化运营流程设计,确保运营流程能够及时适应医院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不断变化。4.推进流程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经过实践检验并且切实可行的运营流程,要及时固化到规章制度和信息系统中,努力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行、高质高效。(九)强化信息支撑。医院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医院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标准化建设。1.建立运营管理系统和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全流程管理。主要围绕人力、财务、物资、基础运行、综合决策等5大领域,医疗、医保、药品、教学、科研、预防等6大事项,重点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金结算、会计核算、预算管理、全成本管理、审计管理等财务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物资用品管理系统(药品、试剂、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及办公用品、消毒器械及材料、物资条码等)、采购管理系统(供应商、采购计划、订单管理等)、制剂管理系统(中药材和制剂原料、中药饮片和制剂成品)、资产管理系统(房屋、医疗设备、后勤设备、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内部控制、项目、合同、科研、教学、后勤等管理系统,以及基础平台、数据接口和运营数据中心等。2.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业务系统与运营系统融合。医院应当依托信息平台,加强信息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数据的协同共享,实现临床与管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通过信息系统应用完成原有工作流程的重新梳理及再造,让信息多跑路,实现业务管理与运营管理的充分融合。3.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构建运营数据仓库。医院应当从医、教、研、防各业务信息系统中抽取用于支持运营管理决策的相关数据,经过清洗转换形成运营数据仓库,为运营数据分析展示和运营决策模型构建提供依据。(十)提高决策质量。1.建立决策分析体系。运用各类管理理论和方法,整合业务数据和经济运行数据,从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三个层面建立决策分析体系。2.推进决策分析一体化平台建设。通过对运营数据进行标准化、集成化、自动化处理,实现数据共享,强化数据应用,为医院运营管理持续改进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3.加强分析结果应用。医院应当将决策分析结果重点应用于业务管理、资源规划、资金统筹和风险管控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推进医院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能力提升。四、加大组织保障力度(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对所属管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通过全面推进与试点推动相结合,指导公立医院落实运营管理各项要求。各公立医院要将运营管理工作作为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责任分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其他部门举办的公立医院参照此意见执行。(十二)加强沟通协调。卫生健康、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加强指导,跟踪问效,帮助医院解决实际困难,确保运营管理工作有效实施。公立医院要建立内部协调机制,主动反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十三)加强经验总结。各级卫生健康、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注重实效,深入挖掘典型案例并予以推广。各公立医院要认真总结运营管理有益经验和困难问题,及时向同级卫生健康、中医药主管部门报告。
2020年12月29日
其他

“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政再出!

12月1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原明确的试点省份按要求继续开展试点,其他省份原则上至少确定1个城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第二部分,规范开展试点工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按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规范开展试点工作。第三部分,增加护理服务供给。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根据区域内群众重点是高龄、失能等行动不便老年人等迫切护理服务需求,统筹区域医疗资源,合理引导医疗机构增加护理服务供给。第四部分,加大护士培训力度。各地要结合“互联网+护理服务”新业态的特点,对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开展针对性培训,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第五部分,积极防范执业风险。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控和有效应对风险,保障医疗安全。第六部分,探索价格和支付政策。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结合“互联网+护理服务”新业态的特点和服务形式,建立完善有利于“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发展的相关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第七部分,有关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支持实践创新,及时跟踪评估。通知原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985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2019年,我委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部分省市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在完善管理制度、防控执业风险、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重大战略部署,增加护理服务供给,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各省(区、市)结合实际均可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原明确的试点省份(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按本通知要求继续开展试点,其他省份原则上至少确定1个城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试点期限1年,2021年1月—12月。二、规范开展试点工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按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有关要求,规范有序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制定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确定辖区内“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项目。向社会公开符合条件的试点医院,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互联网信息平台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和应对风险。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试点医疗机构要依法合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评估,选派符合资质和能力条件的护士提供相关服务,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三、增加护理服务供给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根据区域内群众重点是高龄、失能等行动不便老年人等迫切护理服务需求,统筹区域医疗资源,合理引导医疗机构增加护理服务供给。将“互联网+护理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延续性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按照分级诊疗要求,结合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借助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以及远程医疗等形式,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让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在“互联网+护理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四、加大护士培训力度各地要结合“互联网+护理服务”新业态的特点,对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开展针对性培训。通过培训,不仅提升护士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能,同时增强其突发状况下的紧急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护士依法执业意识,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五、积极防范执业风险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控和有效应对风险。如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评估,核验其身份信息、病历资料、家庭签约协议、健康档案等资料;对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要加强培训,并对其资质、服务范围和项目内容提出要求;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的适宜性进行评估,严格项目范围并予以公开;为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置工作记录仪,配备一键报警、延时预警等装置;购买医疗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要制定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应急处置预案,有效应对处置突发情况,保障医疗安全。六、探索价格和支付政策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结合“互联网+护理服务”新业态的特点和服务形式,建立完善有利于“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发展的相关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七、有关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推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二)支持实践创新。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在服务模式、管理规范、信息支撑、风险防范、行为监管、价格支付等方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形成示范经验和典型做法,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三)及时跟踪评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情况的指导,及时跟踪评估工作进展。在开展试点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积极研究解决。我委将适时对各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请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订辖区内“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于2020年12月底前报送我委医政医管局。联系人:医政医管局护理与康复处杨皛玢、孟莉联系电话:010—68791850、68792208传
2020年12月28日
其他

“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政再出:一体化一码通一站式一网办一盘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印发以来,各地迅速行动、创新落实,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创新线上服务模式,为支撑疫情精准防控、避免聚集交叉感染、促进人员有序流动和复工复产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总结推广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做法,进一步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决定在全行业深化“五个一”服务行动。一图读懂▼
2020年12月28日
其他

都说智慧医院是医院建设核心趋势,但你知道智慧医院建什么吗?

智慧医院在立足于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化建设、物联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对就医流程、医疗流程、管理系统、医学教科研的优化,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那么,智慧医院都涉及哪些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化建设内容?智慧医院1.0版本服务于患者自助终端机自助终端机能够提供自助办理诊疗卡、自助当天挂号、自助预约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打印发票、自助查询打印化验单、自助打印门诊清单等服务,并支持银行卡、社保卡、微信和支付宝扫码等多种形式缴费。院内导航系统院内导航系统将医院内的挂号、收费、药房和各科室、各类便民设施的具体位置搬到手机上,分楼层显示,支持搜索并自动规划路线。通过医院高精度3D室内地图的三围视角向患者提供院区各科室与设施,实施导航以及位置分享功能。医院APP针对患者使用的医院APP是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以患者、医生、医院三者为中心,覆盖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便捷移动医疗服务APP。包括预约挂号、就诊叫号、报告查询、专家排班、就诊历史、体检预约及报告查询、住院每日清单等功能。床旁结算系统床旁结算系统使患者无需跑到结算中心,在病房即可完成出院结算,主要通过移动结算来实现。结算车集电脑、医保读卡器、移动POS机、发票打印机、高拍仪等设备一体,具备自备电源和移动无线网络功能,可完成患者出入院办理、医保患者信息上传确认、医保结算、预交金充值等。医院门诊叫号系统主要用于医院门诊部、医技部、检验科、药房,解决患者就诊流程无序、就医环境复杂等问题,帮助护士智能分流、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床边呼叫系统实现病人在病房或卫生间任何情况一键呼叫。通过病房门口机,可显示各个病房住院信息、责任医生和护士的信息,同时具备护士站主机相互托管,呼叫转接,护理增援,输液报警,移动无线语音及文字、广播等功能。医院点餐系统由点餐APP、医院营养餐管理系统组成,可提供查询预定平台,方便病人通过点餐APP查询功能,查询当日菜单,实施预定。并可与医院HIS系统对接,获取病人信息并上传扣费明细。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功能查询食堂当天的点餐情况包括数量、消费总额、餐饮配送等情况。医院随访系统由软件和通讯终端组成,利用电信、网络、邮政等各种方式,对不同患者,在不同阶段,进行定期和个性化的随访管理,包括患者信息、问卷计划、随访工作、统计分析、知识库、反馈管理、通讯管理等基本功能模块。智能陪护床基于人体工学设计,坐躺可自动调节靠背、脚板的角度。同时区别于一般陪护床,提供手机APP或小程序,方便用户用手机完成租床、还床、缴费及其他增值服务。服务于临床医生EMR电子病历系统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电子病历系统对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提高病历规范性和完整性有重要作用,电子病历系统对病人信息的整理与共享,加强医疗质量监督、减轻医生工作量有十分重要价值。MDT多学科会诊系统为多学科会诊提供技术支撑,整合院内外专家资源,避免患者在不同科室、不同医院之间奔波,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急诊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建设和整合统一、高效的医疗平台为基础,以物联网技术为手段,改变传统手工分诊工作方式。同时对院前急救、住院、检验等子系统集成,实现标准化急诊服务流程。住院临床管理系统以患者为视角进行整合,以诊疗过程为时间轴,使医护分别能够在各自角色的工作站平台完成对住院病人的所有诊疗工作,同时集成病人所有信息,实现患者历史就诊信息的完整调阅,历史医技结果的趋势图分析,同时增加质控和知识库应用,提高医嘱质量,降低医疗差错。PASS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实现医嘱自动审查和医药信息在线查询,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帮助医生、药师在用药过程中及时掌握和利用医药知识,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实现医疗病案的真实记忆存储,医疗经验的积累和有效归纳,解决手术室麻醉过程管理的过程信息化和数字化。临床路径管理系统遵照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根据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方式,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让患者由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接受治疗,并根据治疗结构分析评估及总结每个患者的差异,避免其他患者医疗失误,体现医疗流程表格化、医嘱信息菜单化、医疗质量监控实时化。输血管理系统以临床输血为核心、以血制品规范管理为基础,结合物联网移动应用,实施全流程全条码闭环管理,规范输血整体流程。重症监护系统通过对重症监护管理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对患者在重症监护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心电管理系统对医院各种心电电生理设备产生的检查数据及相关病人信息,按照统一数据格式规定,并提供统一数字化心电图浏览、测量工具,对心电波分析、报告及电生理数据进行挖掘与共享,并可通过网络及接口,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和交互。智慧体检解决方案集成医院体检中心业务流程和信息化技术,实现套餐推荐、预约、支付、打单、导检、报告获取等全流程自助体检,系统同时集成健康管理服务功能。临床数据中心立足于临床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存储、数据交互、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容灾、数据容量扩展为一体的数据中心管理。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和独有的数据加密技术,对临床数据进行管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以智能决策引擎和医学知识库为核心,遵循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采用基于本体语义网络、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等技术对疾病诊疗本质的指南、文献、医疗病历等数据进行学习,自我完善知识库、规则库以及决策引擎模型。HIS系统包括门诊、住院、电子病历、检验、影像、临床知识库、临床决策、领导决策、药房药库、物资后勤、财务绩效、人事OA等系统一体化。服务于护理输液解决方案利用无线网络技术、掌上电脑、二维条码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完成收药、配药、发药、输液、巡视等环节,解决门诊输液患者身份识别和呼叫问题。婴儿安全解决方案依托RFID射频技术,通过给婴儿和母亲佩戴有源电子标签,为婴儿提供防盗、防抱错、定位、视频联动等监控和保护服务。医疗护理手持终端为医疗护理绩效管理、移动护理、移动查房打造的数据采集、存储、传输设备。可以采集病人、药品、物资信息,并借助网络实施传输到数据库中心。陪检信息系统采用模块化管理,实现检查科室、临床科室、陪检中心协同工作。医生在开具医嘱的同时即生成检查申请信息,相关科室即可进行检查安排和调整。服务于医技PACS/RIS系统通过将日常产生的医学影像通过各种接口,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当需要时可被调取,可增加辅助诊断管理功能。LIS系统协助检验医师对检验申请单及标本进行预处理,检验数据处理,检验报告审核,检验报告查询、打印等功能。病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病理检查多种电子申请单、标本采集、标本签收登记、取材信息管理、脱水、包埋、切片/制片、病理诊断、图文报告、特检信息管理、归档管理、科室管理等功能。数字化血液透析系统全面涵盖诊疗活动、护理活动、设备保养与管理、药品耗材管理、费用管理等信息数字化,满足血透科室全院信息共享和质控管理需求。检查检验临床应用及智能提示系统实现全方位内容展示、合理布局、检验知识同步、图形展示、智能提醒。服务医院管理手术器械管理在手术器械上安装小型RFID电子标签,在需要识别的环节安装RFID读写器或手持终端,对需要清点的手术器械进行精准识别,减少错误发生。ERP系统借助ERP进行财务管理兼具事业财务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两大属性,可以实施管理医院内财务,也可生成卫生事业费财务管理系统上报。智慧药房从患者完成缴费时发出配药指令,提醒患者窗口取药,同时药房与窗口接收配药信息,提前调配药品。数字化手术室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一体化集成,提供手术分级管理,接入监护仪、麻醉呼吸机、输液泵、导航仪等设备,提供术中医嘱、术后计费、高值耗材零库存管理与使用跟踪。医疗废弃物管理系统关注医疗废物分类、打包、暂存、运输、中转、处理等全周期的有效追溯管理和条码管理。医用智能物流系统气动物流、智慧仓储,节省医院大量空间和运维设备。服务于后勤智能安防系统提供应急指挥、远程教学、远程探视等需求,楼宇自控系统对空调新风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生活用水系统、换热站系统、空调冷源系统、电梯系统、照明系统、变配电系统进行实施监控。智能照明系统实现远程监控、节能管理每一盏灯,实现按需照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融合移动计算、智能识别,结合移动终端和二维条码应用,对医疗器械清晰消毒质量和流转信息进行跟踪。后勤管理系统涉及运送、保修、巡检等相关模块,为医院提供安全、及时、高效后勤服务。服务于教科研手术示教系统采用视音频数字化编码转播系统,便于学员在手术室外通过大屏幕观摩手术过程。智慧医疗研究中心通过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将医疗产生的临床数据进行结构化存储、利用。服务于区域互联互通信息等级保护解决方案保护医院各个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分级诊疗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各种举措,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远程诊疗系统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智慧医院2.0云平台建设包含云计算平台搭建、医院信息化桌面云终端解决方案、数据容灾备份等建设。大数据解决方案对医院产生的大量临床数据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处理,采集内部和外部数据,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清洗脏数据和无效数据,打通不同来源的数据,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加工,对数据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存储、访问。人工智能包括手术机器人、智能导医机器人、医院物流机器人等。
2020年12月25日
其他

2021医院信息科建设重点指南

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满足了医院对主要业务和管理的支撑需求,具体到临床服务、便民惠民、科学化运营管理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效。根据2018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描述,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涵盖业务应用、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新兴技术等262项内容。同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DRG与DIP对医院信息化的要求较高,对首页数据的存储及处理需求提高,医疗数据安全风险也随之提高,医院的IT基础设施和运维管理也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建设医院数据中心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以及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需求一:医疗业务快速发展●01医疗业务智能化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现代医院的运作开始呈现出智能化,协作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对医院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对新兴IT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02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医院在建设数据中心机房时,往往更加关注网络宽带、服务器性能、交换机处理能力等设备运行特征,而对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认识不足,对基础设施的功能缺乏全面认识,基础资源分布不均衡且无法共享,在整体资源盈余的情况下却还需要扩容的状况频频发生。03数据治理需求迫切随着医院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的出现,新类型的应用需要新的IT技术和基础设施架构的支撑。其次是医院发展的需要,随着医院体量增大,互联网+等业务的扩展,需要新的数据中心设计来满足业务扩展和数据安全的需要。三十重复利用新技术来构建IT基础设施,使数据中心能够顺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满足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医院的应用需要,最后医院数据中心的运维自动化和智能化需要新的运维技术体系来支撑。04运维管理面临挑战医院里计算机、工作站等终端设备数量多,分散、缺乏统一的有效管理和维护。医院信息技术作为医院发展变革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推动和支持力量,医院信息技术部门势必从业务运作的“服务者”,转变为业务变革的“促进者”,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医院业务发展和服务创新。在管理方面,医院信息技术部门成为医院管理发展的参谋部门,从被动服从的支持服务角色转变为医院战略实施的参谋者和主导者。在角色转变过程中采用新思维新技术,促成医院实现战略转型。05安全风险急速增长医院业务发展导致了数据的增长。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被存储和处理,信息系统对计算与存储资源的希求指数增长,对基础设施的扩展性提出极大的调整。一旦出现数据泄露、数据破坏等情况,会对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社会影响以及经济损失。●需求二:业务新需求●01智慧医疗需求在智慧诊疗方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医疗信息,在满足以上基本业务需求的同时,医学知识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相互结合,为以上提供智能诊疗辅助决策,加强医疗过错监管、规范诊疗行为、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在智慧护理方面采取智能化信息技术,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各项护理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等智能化处理,降低人员工作强度,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在智慧医技方面,对现代医学诊断越来越依赖于医疗影像、实验室检验和病理检验,我国医生资源确实问题在影像科、病理科等医技科室尤为突出。智慧医技将接近严重稀缺的医技资源问题,大幅提高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负担。以上这些智慧医疗方面的新业务需求,都需要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的支撑。02智慧管理需求在医院运营管理方面。需要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医院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对医院投入、产出、利润、绩效、重病比例、病种契合度等实时指标有更深的洞察和更敏捷的反应。03智慧服务需求在患者便民服务方面,患者迫切需要医疗行业也能像其他行业一样提供更多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从简单的挂号到远程医疗服务、移动支付、煎药配送,到基于人工智能的健康管理,智能问诊,未来互联网医疗服务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04协同服务需求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存在“数据孤岛”导致患者数据不能互联共享,是的患者诊疗信息缺乏完整性和一致性,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一样需要打通院内系统、外部系统以及云上系统实现医院业务的连续性,同时还需要确保内外间数据交换的安全性。05数据服务需求医院的信息系统多年以来积累了海量的临床诊疗数据和医院运营数据,这些数据蕴含了大量医生的诊断治疗经验、创新性的疾病诊疗方法、宝贵的医院管理经验,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能够有效的帮助医生在临床和科研过程中进行决策,医院也能够分享医院管理经验。这样需要除了医疗流程数字化,对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提出更高要求。●需求三:技术应用需求●为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变化,应对各类新业务模式的出现,需要应用新技术来对这些新业务需求提供技术支撑。目前不断更新的新技术有:1.
2020年12月18日
其他

国家卫健委重磅文件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深入推进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点击“阅读原文”直达)。“通知”从推进“一体化”共享服务,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推进“一码通”融合服务,破除多码并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垒;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在线支付工作;推进“一网办”政务服务,化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推进“一盘棋”抗疫服务,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技术支撑等五个方面共14项具体内容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详细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医疗保障局、中医药管理局,委(局)机关各司局,委(局)直属和联系单位,委(局)属(管)医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等文件印发以来,各地迅速行动、创新落实,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创新线上服务模式,为支撑疫情精准防控、避免聚集交叉感染、促进人员有序流动和复工复产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总结推广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做法,进一步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决定在全行业深化“五个一”服务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进“一体化”共享服务,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1.坚持线上线下一体融合。医疗机构要在持续改善线下医疗服务行动的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拓展服务空间和内容,积极为患者提供在线便捷高效服务,以及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逐步实现患者居家康复。互联网医院要与线下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连续服务。鼓励各地运用智能物联终端设备,开展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特征指标数据的监测跟踪和管理,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健康管理下沉到社区服务站点。推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引导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有序促进分级诊疗。针对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存在的“数字鸿沟”障碍,各地要切合实际坚持两条腿走路,合理保留传统服务方式,既要实现线上服务便捷化,又要注重线下服务人性化。在推行非急诊预约诊疗的基础上,医疗机构要简化网上服务流程,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畅通家人、亲友、家庭医生等代为预约挂号的渠道,同时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查检验结果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提供就医指导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等群体运用智能技术的实际困难。2.优化智慧医疗服务流程。各地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积极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8〕22号)要求,持续推动便民惠民10项服务30条措施落地见效。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405号),二级以上医院要加快推进内部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和业务协同,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逐步实现在线健康咨询、复诊、审方、用药指导、心理与健康状况评估、接种预约以及电子处方流转、药品配送、跟踪随访、家庭心电监测、社区预约转诊等内容。医联体、医共体等要强化医疗健康服务一体化,以信息通支撑服务通,引导患者有序便捷就医。3.推动区域信息共享互认。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强化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功能指引、数据标准的推广应用,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及省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规范接入省统筹平台,不断提升与国家平台数据联通质量。在符合医疗质量控制和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推动医疗机构间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等医疗健康信息调阅共享,逐步实现覆盖省域内的信息互认。各地要加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对接联动,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明确开放内容、统一开放路径,逐步实现居民本人或授权便捷调阅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更好地记录和管理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国家将适时启动相关试点,积极推动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有条件的区域,率先开展区域一体化信息联通、互认共享服务。二、推进“一码通”融合服务,破除多码并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垒4.强化行业内“一码通用”。各地要按照国家制定发布的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码规范应用,重点解决医疗健康服务“一院一卡、互不通用”问题。鼓励各地以普及应用居民电子健康码为抓手,推进实名制就医,探索以身份证号码为主索引,其他证件号码为补充,加强居民卫生健康身份标识与使用管理。推动居民电子健康码替代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卡,拓展在诊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在线信息查询、健康教育、血液管理等领域的使用,逐步实现卫生健康行业内一码通用。对老年人、儿童等群体,要合理保留线下人工服务,切实解决智能技术障碍。5.推进跨部门“多码融合”。各地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相关医疗机构业务信息系统改造对接,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推动居民电子健康码与金融支付码、市民卡等“多码融合”应用,在不同部门“卡”、“码”可切换的基础上,加强信息互通、业务通办,方便群众使用。鼓励各地探索利用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入口,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的有效融合应用,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通过“多码融合”的追溯管理,在“三医联动”中逐步实现医疗就诊记录、费用清单、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医疗费用结算记录等有效监管。6.实现健康码“一码通行”。各地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落实健康码信息互认机制和规则,明确跨地区流动人员健康码信息在各地区可信可用,切实方便人员出行和跨省流动,实现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在低风险地区,除特殊场所和特殊人员外,一般不应查验健康码。对于老年人等不使用、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群体,可采取识读身份证、出示纸质证明、亲友代办或一人绑定多人防疫健康码等替代措施。加强防疫健康码数据规范使用,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切实保护个人隐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在入口处增设无健康码绿色通道,配备人员帮助查询防疫健康码、协助手工填写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缩短等候时间,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加细致适宜的服务。三、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在线支付工作7.推行“一站式”及时结算。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自助机具、线上服务、移动终端等多种途径,优化线上线下支付流程,改善结算模式,解决支付堵点问题。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与医保、商保、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多种在线支付方式。加快有关信息系统对接和数据联通共享,拓展在线支付功能,推进“一站式”及时结算,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8.落实“互联网+”支付政策。落实国家医保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45号)要求,坚持线上线下一致,对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政策,保持待遇水平均衡。参保人在本统筹地区“互联网+”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复诊并开具处方发生的诊察费和药品费,可以按照统筹地区医保规定支付。各地可从门诊慢特病开始,逐步扩大医保对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医疗服务支付的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复诊处方流转,探索定点医疗机构外购处方信息与定点零售药店互联互通。结合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落实“长期处方”的医保报销政策,对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线处方药费等实现在线医保结算。四、推进“一网办”政务服务,化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9.扩大政务共享服务。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信息有序共享的要求,卫生健康行业在已经实现出生医学证明、死亡证明、全员人口信息、医师执业注册信息、护士执业注册信息、医疗机构执业登记信息等数据共享的基础上,由国家层面制定出台核酸检测信息等新一批数据共享清单,完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支撑政务服务跨部门、跨层级办理。各地要完成“义诊活动备案”、“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跨省通办。加快推动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各级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对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一网通办。推广“出生一件事”联办等便民服务模式,实现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申领等事项“一次提交、多证联办、一站送达”。10.便捷信息查询服务。各地要依托官方网站、公众号、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或政务服务平台等,整合汇聚公布省域内“互联网+医疗健康”相关网上移动服务应用,便于公众“一个通道”获取诊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权威信息。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卫生健康行业电子证照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卫办规划发〔2020〕17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卫生健康行业电子证照系统,实现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事项中全面支撑。加快推进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患者身份在线核验及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等信息公众查询。加强疫苗出厂、流通、储运、使用信息全流程记录,面向群众提供接种查询服务,确保疫苗来源可查、去向可追。11.推进基层减负服务。贯彻中央为基层减负要求,落实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按照“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统一标准、整合共享”的原则,建立数据清单,加强源头治理,推进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资源共享。各地要依托国家级和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人口死亡登记数据、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据、核酸检测数据、抗体检测数据等网络直报信息在国家级和省级平台之间跨层级共享。鼓励各地在各类考核中应用电子健康档案,逐步取消纸质档案。鼓励以省为主开发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据采集信息系统,基层报表尽量通过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减少手工填报和纸质报表,并逐步实现基层数据采集“只录一次”。五、推进“一盘棋”抗疫服务,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技术支撑12.强化早期监测预警。国家与省(区、市)加快建立完善一体化的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按照整体统筹、横向整合、纵向贯通、突出重点的原则,覆盖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和互联网舆情信息等。横向联通共享相关部门监测数据以及口岸异常症状送医、特定药品销售、冷链食品检测等多源数据,纵向贯通国家、省(区、市)与医疗卫生机构的涉及传染病相关数据,提高实时分析、科学研判能力。以呼吸道传染病为突破点,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强化医防信息协同,加强人、物联防监测,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与监测预警平台对接,实现症状、诊断及检查检验数据的自动采集。13.加强疫情防控支撑。各地要健全完善传染病流调分析平台,强化卫生健康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联动,统筹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人工流调工作,快速完成人员的分类排查,自动生成相关报告,支撑重点人群排查、密接人员追踪,降低社会风险。依托国家疾控中心核酸检测的统一平台,加强与各省的信息联通,支撑预约检测、数据报送、结果查询、共享互认等全流程服务管理,保障低风险地区人员正常跨区流动。坚持国家和省级统筹,健全完善防护物资调配、医疗服务需求供给等综合保障信息平台,基于地理空间信息,动态管理省域内疫情防控救治机构、人员、疫苗、设备、物资等重点资源,实现可视化展示。14.深化防疫咨询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咨询平台,围绕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就诊指导、心理疏导以及中医药防治等内容,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健康咨询服务,减少线下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鼓励各地构建统一、权威、公益、高效的科普平台向公众开放,开展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控、诊疗救治等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防护能力。各地要发挥远程医疗平台作用,借助信息技术下沉专家资源,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能力。加强面向海外华人华侨的互联网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应用,更好地为海外华人华侨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各级卫生健康、医保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服务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健康行业深度应用创新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加强线上监管,强化安全保障。要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市)结合实际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提升老百姓看病就医获得感。国家层面将加强工作指导和检查,并适时遴选推广一批“五个一”行动典型经验做法,不断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取得实效。
2020年12月17日
其他

智慧医院建设哪家强?国家卫健委点名表扬这 50 个典型案例(附详情)

“互联网+”正在强势渗透进入各个行业,医疗行业也不例外。3月3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提出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自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浪潮。近期,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通报表扬“互联网+医健”服务典型50个案例,以下为具体名单及部分详情。“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典型案例壹区域服务(10家)1.
2020年12月15日
其他

2021全国智慧医院建设大会会议通知

健康县域传媒、中国基层卫生网、OFweek医疗科技网、医信邦、Q医网、中国医疗设备、大健康派、中国医采网、华夏医界网、药械网、医信通、好医工、医谷、美通社五、会议时间:2021
2020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