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远

其他

顾问的真香定律

这个过程中,作为解决方案顾问,会遇到一些庞大且复杂的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多个部门、业务流程、技术问题,需要长时间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2023年9月23日
其他

多元意识形态下的公关问题

·《满吨MANDUN》星球觉得有价值,欢迎点个在看,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舍满取半,欢迎分享给更多人。
2023年9月12日
其他

演出来的东西,别当真

·《满吨MANDUN》星球觉得有价值,欢迎点个在看,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舍满取半,欢迎分享给更多人。
2023年9月9日
其他

我最怕「建议」......

posteriori)”。什么是先验经验?我特意查了下,这个问题要先从一个叫"先验"的词说起。西方哲学中,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2023年9月6日
其他

茅台瑞幸的刀法

Arches)更容易联想到快餐和便利,这些品牌不定期做营销时,都会刻意强化某个动作指令。国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西贝莜面村。他们用"I
2023年9月4日
其他

流程也是一款产品

我会告诉他,现在没有安排,如果需要见面,我们可以随时见面,这个不预约小日程的想法来源一本书,叫《完美的混乱》(A
2023年9月1日
其他

聊聊写出作品这件事

·《满吨MANDUN》星球觉得有价值,欢迎点个在看,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舍满取半,欢迎分享给更多人。
2023年8月30日
其他

道德感不必太强

·《满吨MANDUN》星球觉得有价值,欢迎点个在看,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舍满取半,欢迎分享给更多人。
2023年8月28日
其他

哎,我被AI搜索打败了

·《满吨MANDUN》星球觉得有价值,欢迎点个在看,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舍满取半,欢迎分享给更多人。
2023年8月23日
其他

视频号,更像养成系

·《满吨MANDUN》星球觉得有价值,欢迎点个在看,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舍满取半,欢迎分享给更多人。
2023年8月22日
其他

钉钉个人版,谁会用?

·《满吨MANDUN》星球觉得有价值,欢迎点个在看,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舍满取半,欢迎分享给更多人。
2023年8月18日
其他

舞池与阳台

ID:Z201440如果不做艺术,应该不会看画。不过,我喜欢从画里面看故事,看一个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Edgar
2023年8月17日
其他

别多想,去行动

·《满吨MANDUN》星球觉得有价值,欢迎点个在看,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舍满取半,欢迎分享给更多人。
2023年7月2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别总用自我视角看问题

Vision)。明白这个,你就理解了,为什么很多营销人写内容,都只停留在产品属性、产品特点”层面,如果拿上文的轿车来说,就是:
2023年7月20日
其他

「直觉营销」行不通了?

·《满吨MANDUN》星球觉得有价值,欢迎点个在看,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舍满取半,欢迎分享给更多人。
2023年7月5日
其他

找到做事的节奏感

·《满吨MANDUN》星球觉得有价值,欢迎点个在看,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舍满取半,欢迎分享给更多人。
2023年6月28日
其他

时刻保持低期待

文:王智远|
2023年6月17日
其他

阻碍行动的根源是什么?

文:王智远|
2023年6月6日
其他

做事的荡秋千效应

list,会产生一种情况,你总觉得自己能做很多事,可一天下来,围绕某个小任务的一件事都没完成。不要用脑子记,它很懒的。我的思路是,用笔记软件把ToDo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价值感低,不是你的错

popularity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我的信息极简管理方法

Luhmann)的卡片笔记法分为,闪念笔记(Fleeting
2023年5月13日
其他

为什么要学思维模型?

Christs),在2017年上映,非常有趣,它根据1959年发生在密歇根州,一家精神病院的真实故事。心理学家Milton
2023年5月8日
其他

老板们的时间管理原则

principle)。简单讲,很多情况下,80%结果源于20%努力,因此,这20%努力必须用高杠杆活动。在《政治经济学讲义》这本书中,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2023年1月10日
其他

人生的安迪比尔定律

若你接近40岁,会发现自己的精力和年轻时相比下降不少,若是一名刚生完孩子的母亲,更能体会到学习力也不如以前。想继续靠原来朝九晚五上班的状态赚钱,着实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若你选择去创业,即便有人脉资源,早期巨大的投入也会让自己劳累不堪。不得不说,人每个阶段都有忧虑;它们来自哪里?一方面各种代名词已经告诉我们答案,如同“丧文化、快乐肥宅、空气式恋爱”、“房贷、上有老、下有小、空巢综合症”。另一方面,行业不断变化让原本的业务能力不再适应新的环境,或者说,毕业所学的专业根本无法适应社会需要。你看,每个词缝隙中都透露出一代人的焦虑,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聚焦目标,投入行动中去,但是,即便再努力也逃不掉“时间的冲刷”,很快就赶不上时代,怎么破局?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前两年经济良好时,每个人几乎1-2年就会更换一部手机,这倒不是完全为赶时髦,炫酷,而是因为一两年后手机会变卡,响应速度赶不上需求。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家的固定电话、冰箱、汽车就没有这个问题,为什么偏偏iPad、手机、相机电脑有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软件不断升级吃掉原有手机硬件性能的提升。这在IT产业中,被称为安迪-比尔定律(Andy
2022年9月7日
其他

这7本书,吃透传播

一位朋友和我反馈:领导在开会时说“你连市场营销、传播”都搞不明白”就别做媒介、渠道这份儿工作了,然后大脑瞬间宕机;认真思考后发现,的确自己工作已经5-6年,真不明白这件事是什么,但也并没有指条明路,特别迷茫怎么办?别急,对方提出的问题,他也未必就能解答,说实话市场营销、传播都是不同学科,别看许多人做相关工作,但想把两者弄清楚的确很费劲。举个例子:拿品牌social营销来说,别看一份简单的执行方案,背后隐藏着竞品调研用户洞察,输出基础brief到广告片拍摄,最后投放自媒体内容宣发,抖音小红书圈层种草等多个环节。所以,充其量我们只能把岗位职责研究透,要想一句话说清楚这门学科就显得格外不负责任;原因也很简单,传播和营销是基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控制学等理论的新型学科。在深入实操和逐渐学习过程中,你会发现,几乎和营销相关的现象都可以用传播学理论解释,因此想“系统了解”这件事也并不简单,尝试着用你的工作经历和思考去论证书中所讲的一些知识,更容易解决心中“迷惑”。这7本经典著作,我都一一读过,你也不必担心羞涩难读的情况发生,书中有许多生活相关案例,更具有趣味性和专业理论基础,所以我把TA们推荐给你。1.《传播学教程(第2版)》《著作:郭庆光·2011年04月》这本书是十一五规划教材,也是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对想考北师大的学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郭庆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网络翻阅可以看出诸多成就历历在目,其一生聚焦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学理论。本书分为15个章节,依次围绕传播对象基本问题、人类传播发展史、传播和符号的意义、传播过程与结构,人际、群体、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媒介技术、社会变迁,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等依次展开。在精读完后,我更觉得实际按照归类更容易阅读一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传播学,2)传播,3)传播过程有关传播学(聚焦第1,13,14,15章)分别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流派。有关传播(聚焦2,4,5,6,7,8章),分别介绍传播活动的发展,传播模式、类型和传播制度;比如施拉姆的传播至少有三要素,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提到拉斯韦尔5W模式和香农·韦弗1949传播的数学理论)等。关于传播过程(聚焦第3,9,10,11,12章),根据拉斯韦尔的5W模式,可以把过程分为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受众和传播效果。总之,作为媒介和传播入门,值得精读。2.《沉默的螺旋》《著作:(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这是一本研究公众舆论的专著,最初缘起一篇工坊研究报告。众所周知,在竞选过程中舆论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民意如何消长,舆论如何形成,运作机制如何,却是一个涉及到传播学、大众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深奥问题;本书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将舆论的形成和运作机制展示出来。沉默的螺旋是一种不太容易理解的表述。螺旋是对两种意见支持人数在坐标图上消长发展的线性轨迹的形象描述,沉默则是说舆论演变和最终成为定论,都有赖于沉默的那一群人,而不应该仅仅归功于那些善于表达,用力叫嚣的意见表达分子。所以,本书将舆论解构成一个简单的图式理论“沉默的螺旋”,形象地展示出作为主流话语表达的舆论的形成机制,它同样适用于任何两种相反观点的交锋过程分析。从心理学来看,勇于表达赞同的人和选择沉默的人都可能是惧怕被孤立,沉默的螺旋本质上是对两重人性的解释,即个体性和社会性。每个人都希望忠于内心,表达出个性化的观点,也希望融入群体,不要被孤立,该理论的优胜之处即在于,时刻提醒人们在关注浮在社会表面的成型舆论时,不要忘记背后的沉浸在水面之下的沉默的大多数。当然,本书对舆论也进行了祛魅式的分析,告诉人们舆论的本质是什么。生活在现代媒介社会的人,不应该像古人一样迷信舆论,将舆论神圣化,也不应该像近代科学发展以来逐步形成的中产知识阶层一样,将舆论当成一种独属于自己的话语权。更不应该运用现代媒体,使舆论复魅,形成一种新型的舆论操控,我们需要的是勇敢面对,然后用科学的眼光剖析。比如,作者说:如果将社会看成一个有机体系统,那舆论作为皮肤起到建构性作用,它为社群提供最底线的观念认同;舆论的沸腾。就如社会皮肤的红肿,舆论的激烈对抗,就如社会皮肤的撕裂,最终导致社群解体;同时,皮肤还有另一种作用,即感受和承受,舆论的压力感受则被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承担。该理解科学而公允,不像那些带有偏见性的舆论认知,有时将舆论当成一种必须普及的真理,走向宣传,有时又将舆论当成一种负面的挑衅,走向打压。总体来说,这是一本颇具建构力和解释力的人文理论书,正如《自私的模因》一样,你可以不认同这种假设,但不能不正视这种理论背后的认知范式革命。3.《娱乐至死》《作者:[美]
2022年9月3日
其他

9个认知,养成好习惯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好习惯」?我们都知道一些好习惯可以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变,但总发现“坚持几天就无疾而终”;比如,在运动、写作或做vlog博主这件事上。怎么办?先记住一点,你并非懒,也不是不自律,只是渴望上进却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我们的大脑就像小朋友,你越强硬的对Ta说“我不准你玩游戏、躺平”,它就越叛逆。因此不要用“意志力”去做事。在心理学中,意志力(Willpower)是一个人自觉地确认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解自我行动,从而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一件事的“品质”。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一书中曾提到,它是一种无形力量,当人们善用它时会调用所有注意力、情绪和欲望;但也存在陷阱,如果你的“动机不正确”很容易让主航道出现偏离。如同,“看到别人做vlog不到半年粉丝量达到几十万,每篇作品点赞几万,自己躬身入局后发现并不能达到与对方同样的效果,就很容易放弃”。为什么呢?因为“欲望动机在数据上,你也渴望拥有对方几十万赞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没有关注对方背后具体都做了哪些不为人知的付出,就强迫自己盲目入局,很容易导致过程变形。更重要的是,持续的克己(self-denial)会适得其反。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Daniel
2022年7月22日
其他

网红品牌信任原罪,在定位?

新消费方式供给供需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以“产品为中心”导向正在被“以用户为中心”替代,不论新旧品牌只要被人追捧,背后经营理念离不开“以人为本”或提供“情绪价值”。比如:蕉内品牌,创始人极具慧眼的用户洞察,在以Tagless“无标签内裤”单品打开市场后,推出“无感内衣”,陆续创新出多个迭代传统服饰痛点的产品,5年投后估值达25亿人民币。或者以“东方彩妆,以花养妆”为理念的花西子,过去3年从0做到50亿营收,不仅邀请主动头部明星代言,更是斩获1345.1万私域用户青睐。这均是洞察“用户”需求带来的机会红利。然而品牌增长背后,消费者面临昂贵价格,时常怀疑Ta们到底是真正“产品大师”还是“营销大师”。由此,近些年新品牌面对质疑声登录热搜的情况屡见不鲜,但部分高管认为,应对危机公关,似乎SOP化回应均可解决所有问题。真的是这样吗?未必。如同,被人用“烧不化、雪糕刺客”封名的某雪糕,忽略大众需求背后的高端实则为定位不清晰表现;雀巢咖啡从未吹嘘过经营理念,却用“味道好极了”的广告语和基本价值把速溶卖到全国各地。把梳子卖给和尚从来就是营销史上最毒鸡汤,显然易见,当“品牌传播出的认知”与“消费者接受的信息、消费场景无法匹配时”,就会带来信任危机。信任背后是消费区隔什么是信任危机(crisis
2022年7月16日
其他

看什么书,读懂自我?

什么是旅行?你会说,做好攻略、订张机票,带着行李、说走就走;后来我觉得旅行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读书”,打开一本书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情绪,甚至感受Ta写作时的背景,这算是心灵旅行。以前不喜欢读书,看着密密麻麻的字体总有些不耐烦,加上急躁的性格,更倾向“主要讲什么”,你告诉我就行。随着时间拉长发现“自己真的很无知”,不论作者写的好坏,原思想才是值得被挖掘的;于是,我开始尝试寻找一个人性格、情绪、动机背后到底怎么形成。带着疑问发现这些均在「心理学」中可以得到解决,比如:如何面对压力?怎么提高学习效率,记忆力和信息有什么关系?总是自卑和害羞怎么办?等等;如果你同我一样想挖掘内在的我,那心理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书单都是我看过且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翻一番,每次都会有不同感受;闲话少说,按照一贯「十里挑一」的风格,希望把Ta分享给你。
2022年7月12日
其他

如何走出习惯否定?

开会时,当你提出某个观点询问大家是否可行,总有人上来阐述诸多负面要素,奉劝你根本不可能;亦或者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是潜力股,可Ta往往在临门一脚时掉链子。甚至某些人独处时可以把生活打理得很好,一旦走到人前就像吓坏的兔子,把原本轻车熟路准备的本事忘得一干二净;如同在“公众演讲”这件事,还没试就张嘴说“我不行”。再或者,自我已经做得很好却总不自信,时常陷入「纠结、怀疑」的状态中。这些问题表面看似否定,实则深度自卑,在自体心理学中也许存在「自体客体受损」的情况;什么意思呢?个人心理包括“镜映、理想化和孪生的自我”三者组成,有些人过于注重外界镜像的映射与理想化状态,常常怕“内心的小我”被伤害,就容易陷入“低自尊状态”(low
2022年7月3日
其他

冷暴力,是什么心理?

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情况:工作中,起初团队氛围非常好,遇到难题都会拿出来共同讨论,后来因为某些鸡毛蒜皮小事、或者某个人的一些性格、语言在行为上难免产生争议。尽管大家都知道对事不对人,可争议频次变多后大家不再把问题拿出来畅谈,变成私下议论,有人公开提议时也是“随声附和”。生活中,与恋人吵架后和对方发一堆信息却毫无反应,等半天得到的回复是“哦、好的、要不你看着办、甚至要是这样理解我也办法”,假设是你会有怎样的心情?种种行为,对方或在采用“冷暴力”。心理学上它被称为“精神虐待”,是一种具有累积性、持续性和攻击性的隐形方式,存在有意或无意之间;比如:沟通感觉存在代沟时,害怕在情绪上给对方身心造成伤害,甚至说出来的话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火上浇油,就会有意选择闭嘴。认为这样都能给对方一些冷静空间,问题就能缓解;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此类主观处理方式也是种冷暴力行为,只会因为不沟通带来问题上的分歧,从而延伸到彼此关系层面,换句话说,你以为的冷静可能是种“逃避”。四种常见冷暴力哪些浑然不知的状态会带来冷暴力呢?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John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自由职业,如何做好?

自由职业现实很骨感。网络高速发达的今天,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技能就是一家公司;不用早起不用打卡,甚至不必参加无聊的会议,这应该是多数职场人羡慕的“自由”。近两年,自由职业一度中层和应届生追求,数据统计表示,截止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口高达2亿;某招聘网站显示,2021年大学生中,自由职业者占比升至15.8%。几乎同比翻倍的数据,背后存在主观选择和客观影响两个方面因素;很多人印象中认为,自由职业看似可以睡到自然醒,甚至不用坐班,每月整合下来薪资也不低。其实存在偏见,拿我来说:开始时,很长一段时间做自媒体因为没有正反馈而变得焦虑,加上整个市场预算都在缩减的情况下,有时遇到难缠的甲方,深夜被拉起来对内容早已见怪不怪。我身边的朋友还说,你也许想不到压倒自由职业者的一根稻草并不是“业务有多复杂,不可交付问题”,而是「太自由造成不自律」,最后无奈强行通过规划时间来逼自己回到正规。作为天生自驱性,我并没有遇到该问题。但一些琐碎小事情并不会很轻松,假设你未来有想创业的计划,我认为「自由职业」是必要迈出的台阶,因为它锻炼的东西不止于赚钱能力。对自由职业的误解提起它,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自由摄影师、撰稿人等身份,在英文语境下被称为freelancer,通常能够独立完成作业的个体经营者,亦或者兼职与临时合作的方式受雇不同的公司。当试图定义「什么是自由职业」时,我观察到更多职业形态无法用freelancer概念来界定,比如与人合伙的抖音、淘宝店主、某设计原创品牌的主理人。因此,自由职业本应该属于独立存在的个体,独立拥有某一份技能,可独立与其他任意大小公司合作。主要以自我雇佣(self-employment)中不受雇于某一固定的雇主,可与多个公司进行U盘式合作的个人,如今,为何如此多的人希望成为自由职业者呢?一方面,工作规则是企业制定,自己只能够去对规则做出相应妥协与退步;在日复一日的循环中,个人难免会感觉到枯燥与乏味。《2020
2022年6月9日
其他

私域内卷,如何破局?

从绝多数运营方法论上看:甲方公司引入三方工具时,SaaS方会建议品牌将用户导入社群或个人企微、然后关注公众号来打通「触点链路」,这些是中间不能错过的重要环节。其次通过销售或快闪群,进而群发内容筛选基础意向用户已保证完成转化,操之过急过程中忽略一个重要问题,要私域用户拿来干什么用?
2022年5月2日
其他

如何“变富”?

因为工作原因知道大部分人的工资收入情况,就数据而言,一般人想拿高薪只能做到管理层或做业务甚至技术人才。除高管外其他两者基本相似,大部分卡在P7-8左右,年轻时觉得此层级和收入挺高,随着年龄增长,发现除去房租水电日常开销外好像存不了多少钱。
2022年4月10日
其他

如何告别“无知”陷阱?

现实中,我们比自己理解的更无知(ignorance)。绝多数人会高估自我知识量,常常做出低质量判断;若你了解它也许算是改变的开始;简单点,比如我说地球是圆的?你认为对吗?也许你会毫不犹豫的点点头,但我说是平的,并提出合理论证来经受你的质疑,可能你就会选择默不作声。据此,我们常说的“知识”它已经被传递多次,也远脱离本身具有的准确性;这就造成认为所了解多数事情的结果,都会经过一手经验的加工而形成差异和错觉。即:“你可以理解传达的信息,却很难追本溯源找到论据”,那为什么真正知道比“自认为”的要少很多呢?首先我们没有足够多的时间与脑力查明每件事的源头,其次大脑有填补空缺倾向,再者若需要对某件事做出“数值”预测,人往往受制于判断会过度自信。亦或沟通中,会出现大量自以为的“理解”都是基于以往经验的推论与解释,这也符合记忆的重构方式,进而造成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想法。其实,在心理学中有大量关于“内省”的研究,也指出人有强大的动机让自我认识不到“无知本身”;然而你也不用为此忧愁,毕竟80%的人都是这样。无知是什么怎么理解无知?维基百科对它的定义拆解后,我认为包含两个方面:1)简单缺乏知识,2)错误的认识有时候,我们称一个人无知并非是他对某事一窍不通,也可能是观念的差异导致达不成共识,那过程就涉及到主客(A/B)双方,于是就有这样的理解:
2022年3月12日
其他

何为工程师思维?

之前有思考过:“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到底是哪里的问题?听过不同的答案,如:停留“知道”的舒服区、别人道理未必适用自己、甚至能力欠缺等诸如此类的回答。后来发现这是「工程问题」。把每个道理嚼碎如同把手机拆开了解每个部件一样,若把手机再装回去不能做到了解就够,还要亲自实验一遍。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不想社交,是生病了吗?

线上你跟某人话,不投机可以随时中断甚至不予回复,事后只需要说刚才临时有着急的事需要处理来缓解尴尬。现实中你碍于面子,很难拥有这种机会,有时碰到不投机的人说什么都尴尬,还要硬着头皮尬聊甚至撑到饭结束。
2022年2月10日
其他

品牌自强要做「店播」

2021年刚刚过去的双11、双12,众多达人明星、纷纷抢滩直播带货;仅仅两年,还有很多人质疑“直播电商会不会是一阵风”?以快抖、淘宝为代表的多家平台交上了一份非常漂亮的成绩单,如:抖音好物节中单场直播总交易达1.5亿元,淘宝双11首日60家商家直播间交易额高达千万,快手双11成交额高达88亿;各平台百万销量TOP也数不胜数。此刻答案已经很明白,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主流的营销形态,任何商家或渠道品牌都有必要紧紧跟上。
2022年2月7日
其他

经常感到空虚,怎么办?

《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说: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是好好活着。相信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有过迷茫,他人认为「我的生活没有意义」。当试图探究此话背后的含义时却发现,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人大多衣食无忧、工作体面,过着别人期待的生活。
2022年1月10日
其他

直播电商消费心理学

媒体允许用户将“其它人当做一个人心理存在着的程度”,网站的“互动特性”能促进“个人临场的比较”,由网站传达的“社会临场”通过影响“享乐感”和“有用性”等感知来影响行为意图(Shen,
2021年11月14日
其他

如何理解一家公司「财报」?

要知道负债与负债之前也是充满差异,按照期限长短分为:1)流动性负债,2)非流动性负债。有些企业早些年经营不善,需要向银行借款来周转资金,如果你的借款成本很低,期限又长,这些债务就比较受到企业欢迎。
2021年10月28日
其他

如何正确利用「完成欲」?

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时,会倾向于找平衡感,比如一盏放在桌子上的台灯,一棵静静生长的大树,这类画面呈现出静态的平衡,就不会给人造成紧张感,因此不会显得有「张力」感,那有张力则代表「失衡感」。
2021年10月21日
其他

SCRM企业「案例」打造指南

问题开始,SCRM企业服务为什么需要做客户案例?总结下来大概有三个方面:1)低成本线上品牌传播,2)为产品做背书,3)积累无形资产。先说第一:案例的本质是内容,优质内容可一鱼多吃;变换为视频,解决方案,白皮书PPT甚至行业报告,不仅可用在社群自传播中低成本曝光品牌,还有利于获取更多意向客户。其次第二:在中国与人合作,案例证明与品牌背书能够减少客户心理账户中决策成本。产品是冰冷的软件,大客户需要通过软件解决某些场景中的具体问题,说太多没案例,始终会让人缺乏些安全感。再说第三:做互联网传播有三种常用方式,分别为社交,内容与利益;TOC传播完全可依靠三者。而TOB相对理性,利益裂变及黏性低且用户画像精准,只能靠点滴内容的累积形成无形资产变成「实物」,作为客户的增值部分。提到客户案例,很多人第一心智会想到「公众号发文章」;用内容说出客户使用该产品带来增长甚至解决哪些问题,这并不全面。一个案例打造应包含四个方面:1)客户背景,2)前期沟通;3)中间过程,4)后期传播。多数时我们会片面的当做一篇文章处理,显然就有些「匆忙」;等到后期再复用时,发现漏洞百出又要投入巨大精力,怎么办呢?01.使用场景智远常说,做什么事之前要有终局思维;因此首先需要思考「一个案例到底都有哪些使用场景」比接到指令快速行动更重要,根据盘点案例大概有12种使用场景,依次为:1)基础营销,2)手册使用;3)行业网站,4)短视频内容,5)销售小程序,6)研究院7)行业报告,8)出版图物,9)客户案例集10)高层演讲,11)会议直播,12)广告投放---先说前三者:这是最基础的使用方式,较多SCRM企服会把自身与客户合作的案例放在公众号,官方中宣传。其次在制作公司品牌产品手册时也会融入案例见证,当然案例还可以投放在「意向客户」经常浏览的行业网站上。
2021年10月18日
其他

为什么「断舍离」很难?

显然,思想改变是最难的事情,我也在不断践行;两句话表达为“你要清楚,80%的杂念,事情,物品,人,情绪对你都是无关的”,“把自己从本身抽出来去审视自己”;决策的任何时刻,不妨把它们铭记在心。
2021年10月4日
其他

如何成为「清醒」的人?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生存立足于自身,不受基础规则所打扰(公司规则,舆论影响,老一辈思想等),而是利用规则提升自我,要知道人的行动是出于自己的意愿,人的选择也是出于自己想法。
2021年9月21日
其他

什么是思想?

它是价值观加方法论,让人懂得某个道理进而驱动行动去有所改变;也有人认为思想是个人意识经过思维活动形成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体系,这种场景如同我们常说的「老一辈人的思想」。
2021年9月17日
其他

一套轻松学习的方法论。

误区在于往往看似成效的方法论,都是别人的,浅层的;对你帮助不大;也不容易带来持久的效果。反之耗费心力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才能更持久,差距在于“深度集中学习”与“掌握全面”使用的“意识状态不同”。
2021年8月25日
其他

总是沉迷幻想,怎么办?

换言之,这背后实则是资本驱动的力量,为什么?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加速器,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产生,核心是披着“物”的外壳下某种“社会生产关系”,它是一种运动,载体是公司,背后实则代表为人与技术。
2021年8月22日
其他

刷手机成瘾,怎么办?

很多人一天中碎片化时间时,似乎在从一个APP去往下个APP的路上,刷会儿微博跳到微信,从微信跳到社群,从社群到头条,从头条跳到百度从不停歇,直到有重要任务打断它才中断,试想下,你是否有?
2021年7月24日
其他

成事为什么在弱关系?

1973年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通过找工作的方式做了份研究,结论总结100个人中有54个工作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而非招聘广告。
2021年7月16日
其他

正青春 | 加入幸会社XINGHUISHE 与1000人+共同向上成长。

畅销书《复利思维》作者;关注新电商零售、商业模式创新、TOB营销和心智思维等方面;理性视角,看到未来;陪你做穿越周期的成长者。
2021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