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财政金融学院

其他

美好犹在,未来可期!模拟IMF2023训练营圆满收官!

模拟IMF2023训练营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策划,2023年4月份正式启动,5月份开启选手招募和选拔,经过层层筛选,来自12所高校的24名选手成功入围。选手们从6月15日正式入营,到7月12日结营,历经28天高强度集中训练:1
2023年9月8日
其他

2023年财政金融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选拔办法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数学学院、信息学院合作共建三个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金融学-数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以下简称“金融数学”项目)前身为创建于2006年的金融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主辅修模式),2022年升级为双学士学位项目;财政学-数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以下简称“财政数学”项目)前身为创建于2009年的财税实验班和创建于2018年的财政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主辅修模式),2022年升级为双学士学位项目。“金融数学”“财政数学”项目是财政金融学院与数学学院合作探索的两个重要的教学改革平台,是学校最早开展跨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项目之一,人才培养成果丰硕。金融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以下简称“金融科技”项目)前身为创建于2019年的“金融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学)双学位实验班(主辅修模式),2023年升级为双学士学位项目,是国内“双一流”高校中首个金融学与计算机、大数据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引领全国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一项目情况简介NO.1“金融数学”项目NO.2“财政数学”项目■
2023年9月2日
其他

关于评选第十一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的通知

为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经济学科研究,搭建经济学特别是财政金融学科领域博士培养的国际交流平台,激励更多的杰出青年学者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于2002年12月创设,由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A·蒙代尔(Robert.A
其他

​@全体财金人,一大波云讲座奔你而来!

English防疫虽紧张,同心即武装,每一位积极配合的财金人都了不起!在这多场学术盛宴的陪伴下,让我们云端亦携手,共同奔赴阴霾散去、生机勃勃的夏天!点击进入财金留言板,分享你的观点。
2022年5月18日
其他

财政金融学院2022年夏令营宣讲开始啦

全国优秀大学生们,我院将在2022年组织多场夏令营宣讲,主要为同学全面介绍各专业发展情况、培养体系、职业发展介绍、申请流程介绍等内容,具体时间请关注财政金融学院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新的一年,新的开始,2022年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夏令营申请即将开始。选择硕博连读还是专业学位?对于申请专业是否想多了解一些?在这里,你可以得到最全面的专业介绍,在这里,你可以得到最官方的申请流程讲解,欢迎报名参加!宣讲会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我们将在5月9日下午14:00公布宣讲地点,请关注本号回复关键词“夏令营宣讲”获取。点击进入财金留言板,分享你的观点。
其他

跨越七十年,这本“全国优秀教材”讲好中国自己的金融故事

写在前面为讲好中国自己的金融故事有这样一本教材风雨兼程七十载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发展
其他

财金观点 | 全国人大代表庄毓敏:激发、建设、践行财金人的中国力量

激发、建设、践行财金人的中国力量2022年的两会适逢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冬残奥会精彩接力,上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下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在这场特别的两会里,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作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聚焦民生热点,建言财金议题,展现学者风范,履行代表使命。两会结束后,庄毓敏院长接受了《财金学子》杂志社的采访,回顾了自己履职十年里中国的变化,详细阐释了今年两会中的两大财政金融议题,并对学院、学子的发展表达了殷切的期望和坚定的信心。01全民参与共议国事委员代表为民发声财金学子:从2013年到2022年,今年是您任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第十年,人大财经委委员的第五个年头。您对人大代表这个身份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庄毓敏:担任人大代表的这十年里,特别是参与全国人大财经委工作的这五年来,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言,每一位人大代表身后都代表着70万人民,责任非常重大;从人大代表履职过程来看,国家的重要法案与决定,都是由全国人大代表最后投票、代表民意决策出来的。从根本上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重大。另一方面,十年来全过程人民民主也不断发展完善:政府的信息披露制度越来越健全,中央部委的预算全面公开接受人民监督……我们并不是建立了民主制度就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反思、探索、完善,让人民民主的本质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过程各环节,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大优势,也是对全球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贡献,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02十年砥砺更上层楼五大理念续力前行财金学子:这十年来中国所发生的变化里,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庄毓敏:十年来,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再上台阶的巨大发展。从总量上看,我国经济总量在2021年超过114万亿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实力提升、民生改善、社会安定都起到了基石性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可以用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来总结我担任人大代表的十年间中国的变化。第一个关键词是“创新”。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名列第12位,成为唯一进入前30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甚至超过了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经济体。为实现用创新引领经济发展,让创新成为发展动力的目标,我们实施了若干重大战略性安排,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在各项财政奖补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涌现出大量“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央企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逐渐加大,形成了全面参与科技创新的局面。未来,我们创新的动力会越来越强,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第二个关键词是“协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国家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也是评价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为打造全方位、区域协调发展大格局,我国实施了众多区域发展战略,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每个区域都有其特色,我们要最大化利用其竞争优势,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国“一盘棋”的目标。第三个关键词是“绿色”。“绿色”是近几年中国发展中一个质的变化。无论是《长江保护法》,还是关于黄河、黑土地保护的讨论,都是为了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在绿色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配套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通过财政资金、金融资源的投入和引导实现目标,如近年来“双碳”、“绿色金融”等概念的提出。现在,我国已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一大绿色信贷市场、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在绿色发展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土壤更清洁了——大家都能感受到这种变化。第四个关键词是“开放”。十九大起,国家就提出要加大开放力度,加快融入全球。从贸易开放到资本开放,下一步,我们可能会在制度性开放上做更多文章。有两个数据可以反映我国的开放程度:2021年,我国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万亿元。此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等具体措施,都是促进国家进一步开放,特别是金融开放的有力推手。第五个关键词是“共享”。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纲要中,“共同富裕”备受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关注。为达成这一目标,一要“做大蛋糕”,二要“切好蛋糕”。总量规模是共同富裕的基础,下一步我们还需继续推动经济发展,这也是今年提出5.5%的GDP增长目标的一大原因。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就有“切好蛋糕”的问题,财政税收制度优化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税收怎么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普惠金融如何支撑中小企业稳健发展……财政金融领域的这两大政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03完善资本市场监管顺应数字经济浪潮财金学子:在今年的两会中,您主要关注的话题是什么呢?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观点吗?相比往年,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数字经济话题也有了更多讨论。您认为在数实融合背景下,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财政金融领域问题呢?庄毓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讨论了非常多的问题,我们学院的研究团队也立足财政、金融的专业优势提出了两大建议。第一个是关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改革问题、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资本市场定价的效率问题、长期资金的入市问题等。我们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在未来能够对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做出贡献。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有其优势,但如果占比过大,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市场就会一个轮子气很足,另一个轮子胎压不足,很难平稳前行,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受阻。目前,我们需要扶持大量高科技企业引领国家创新,而高科技企业尤其依赖资本市场,如果资本市场发展跟不上,金融服务跟不上,未来就很难一帆风顺。第二个建议与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有关。数字经济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要从数据和实体经济的关联出发,进行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当数据作为新的要素加入生产过程中,财政金融领域的新研究也应运而生。从税收角度看,一个新加入的核心变量会对现有经济运行模式形成冲击和挑战,财政税收政策也就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例如未来的税收征管,势必要依靠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实施;同时,政府也在向数字政府转型,更需我们从政策、技术、监管等全方位研究它所带来的变化,考虑财政政策的改革。从金融角度看,随着金融科技的应用落地,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创新、风险暴露模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未来政治决策。现在商业银行都在提数字化转型,技术变化带来了银行运营方式的彻底改变,也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数字货币等。再比如引入科技创新后的监管领域,也开始强调利用数据和技术建设国家金融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改变了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反过来也对理论提出挑战,推动着理论的发展更新,值得我们关注。但我们必须先理解这种变化,才能够提出问题、做出研究、给出解答。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是最快、最广泛的,因此,未来我们也许能够率先实现世界在这些新兴领域中政策研究的突破。04提炼中国财金理论推动复合人才培养财金学子:今年的两会上,教育依然是备受关注的民生议题,而其中,又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热度最高。从“统筹推进”迈入“深入推进”新阶段,您对此有什么建议吗?我们的财政金融学科建设又将如何抓住机遇,取得更大的突破呢?庄毓敏:2022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开始推进,财政金融学院也刚刚牵头制定了全校应用经济学科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规划。从“统筹推进”到“深入推进”,意味着要再上一个台阶。站在一个高起点上要再上一个台阶,这对学院来说既是一个重要机遇,也是一个重大挑战。财政金融学院是新中国第一个培养财政金融领域人才的基地,奠定了新中国财政金融高等教育基础。在上一轮的双一流建设中,我们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为这次进一步的推进打下了基础。下一轮双一流建设,我们要对准世界一流,甚至是世界一流的前沿,通过“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继续推动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一方面加速推进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进展。在传统优势学科领域,我们要做也正在做的是提炼好中国理论。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以“财金四老”(黄达、陈共、王传纶、周升业四位学科奠基人,编者注)为首的一代人就已经对中国财政学、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建设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后又经过几代人不断延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成熟的学科理论体系,现在就到了要把其提炼成人民大学财政学科理论体系、人民大学“大金融”理论体系,进而形成我们的话语权、我们的形成人大学派的时候了。如果能够完成,这就是世界一流的前沿。在新兴学科和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探索。学院的金融数学实验班、财政数学实验班就是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尝试。2019年,学院又新增了金融科技实验班,探索文科与工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目前,国家和社会面临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在学科交叉中进行研究,这是一个新兴领域,有很多的空白等待探索,我们希望通过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创造更大的突破。05在大局中体味精神在专业中潜心思考财金学子:您认为青年学子关注两会的意义是什么呢?关于青年学子如何增强政治意识、树立大局观念,您有什么建议吗?庄毓敏: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为每年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定下大方向,并给出具体举措,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关注的答案,了解到政府“做什么”和“怎么做”的信息。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两高”报告,还是预算报告、计划报告等,都始终围绕国家发展主线——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是为了形成合力解决同一个大问题,也只有这份合力,才能够不断推动国家向前发展。这是我们有别于西方民主政治一大的特色,也正得益于这份合力,中国才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几百年的历史。奇迹是怎么造就的,其实就是多方合力共同促成的。每年两会,各个部门都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发表看法,进行讨论,做工作、破难题,促进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迈进。青年学子在关注两会的时候,首先要把握好一定时期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目标,也就是要树立大局观。其次,我建议同学们深入思考、理解两会精神。例如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中所提及的“五个必由之路”,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细致认真地思索理解。最后,结合专业素养,大家还可以关注两会中财政金融领域的民生议题。政府工作报告统揽全局,也相对容易读懂;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则相对更专业,而这恰恰是我们的优势,所以同学们更要尝试去看、去解读。在解读中可以了解计划报告、预算报告是如何服务国家大局、服务国家发展目标的,也能够从中了解到国家面临的问题并付诸研究。关注学习两会,不仅能让大家了解具体政策走向,也能帮助大家树立宏观意识,学会先立足全局认识问题,再把握细节并发挥专业特长思考问题,这样也能够更好地支撑大家的专业学习,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相关链接财金看两会丨两会开幕!全国人大代表庄毓敏院长履职尽责!点击进入财金留言板,分享你的观点。
其他

财金看两会丨两会开幕!全国人大代表庄毓敏院长履职尽责!

两会开幕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大会于今天上午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于3月4日下午开幕。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作为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履行庄严承诺,贡献真知灼见。时间年轮刻录历史荣光,时代方位标注崭新未来。在新的关键节点举行的全国两会,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新时代十年新跨越、展望开创未来新局面,任务重大,意义非凡。人大代表庄毓敏庄毓敏,无党派,第十三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国家级精品课程《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和商业银行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首任会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曾任全国金融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秘书长,首都女教授协会副会长。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财经委委员、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成员,庄毓敏教授多次参与全国人大财经委相关会议和调研安排,积极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建言献策。曾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党外人士座谈会。01两会知识有关两会知识,你了解多少?转存,一起学习!02两会日程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下午3时开幕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03全国人大会议议程来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4日上午举行预备会议通过了大会议程。详情!来源:新华社
其他

财政金融学院双学位实验班2021级选拔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兄弟院系合作共建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涉及三个双学位实验班。金融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下称“金实”)创建于2006年,财政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下称“财实”)创建于2018年(前身为创建于2009年的财税-数学实验班),是财政金融学院与数学学院合作探索的两个重要教学改革实验平台,人才培养成果丰硕。2016年以来,围绕着“双一流”人才培养要求,学院全力打造极具特色的“实验班2.0版”,全方位培养“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漫步”的拔尖创新国际化人才。金融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学)双学位实验班(下称“金科”),是财政金融学院和信息学院经过充分论证和科学设计的本科合作培养新尝试。旨在发挥学科优势,加强金融科技教育改革创新,引领未来金融人才培养,2019年秋季开始招生,广受欢迎。1双学位实验班情况简介金融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财政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定制培养方案,小班授课,导师制培养。“金实”计划招收30名优秀学生(其中财政金融学院24人左右、明理书院6人左右),“财实”计划招收20名优秀学生(其中财政金融学院14人左右、明理书院6人左右)。学生需完成两个专业的核心课程,“金实”共计178学分,“财实”共计176学分,授予经济学、理学(一主一辅)两个学士学位。对标世界一流建设全英文课程平台。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学相关专业课程进行全方位比对设计,并通过培训、集训、会议研讨和课堂追踪评价等,多维立体地推进全英文课程平台建设。目前,“金实”、“财实”已开设十余门全英文精品课程和中英文混合课程,实现课程教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全面接轨。整合优质资源国际师资进入授课团队。为实验班配备财政金融学院、数学学院最优质的师资力量,同时与世界一流大学深度合作,通过师资互通平台,引入国内外师资与本校教学团队共同为拔尖创新人才开设课程。目前,学院已经与剑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康奈尔大学等建立实质性联系,每年约有5位国际师资为实验班开课。依托实验班英文刊物拔高学术创新能力。“Fiscal
其他

喜讯 | “国际金融”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公布课程思政项目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7号)。我院货币金融系开设的“国际金融”本科课程入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王芳、赵锡军、涂永红、何青、马勇、钱宗鑫、芦东等七位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证书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经组织推荐、专家遴选、会议评议和网络公示等,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课程简介国际金融属于专业教育课,是财政金融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国际金融是“金融学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拓展”,又全面反映“因为货币兑换和汇率决定而引致的一切特殊的金融问题”。本着“建设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人民大学特色国际金融专业和课程”的初心,几代教学团队经过四十余年的不懈探索,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课程定位为“夯实基础、注重创新、立足本土、面向全球”。人大国际金融团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信国际金融理论必须来自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必须能够指导这一伟大实践,并且要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注重激发学生对相关理论、实务和政策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实际中的问题,探讨现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了解中国国情、具有研究能力、符合市场需要、维护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卓越人才。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传承本土基因的教学团队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品课程建设,坚持“中国视角”的本土教材建设,以及彰显“使命担当”的第二课堂建设。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动作用,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本土基因的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拥有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突出的教师队伍,课程思政建设就有了灵魂。1978年复校后,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学校决定新设国际金融本科专业,由陶湘担任国际金融课程的主讲教师。建设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人民大学特色的国际金融专业和课程,一直是陶湘教授最大的心愿。90年代中后期以来,陈雨露教授带领第二代教学团队在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首创“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管理-内外均衡理论与政策”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团队集体编写的《国际金融》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5年,“国际金融”获评北京市级和国家级本科精品课程。国际金融教学团队现有7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团队成员全部来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工人先锋号、学校首届教师师德先进集体,具有较强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通过集体教研、学术合作、集体学习和基层调研等团队建设活动,凝聚共识,形成合力。通过陶湘国际金融讲堂、国际金融案例开发与教学等,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持续打造精品课程。依托《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和“国际货币论坛”等年度重要学术平台,不断增强人大国际金融的品牌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国际金融教学团队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品课程建设我院的国际金融(本科)课程始终坚持结合国际金融领域重大事件讲好“中国故事”。课堂教学既要教书更要育人,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读懂中国”,也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解决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相互配合问题,以此作为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重视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鼓励案例研讨,提升学生利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读书演讲、辩论赛、角色扮演等设计与组织,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领导力、表现力等多方面素质。鼓励灵活多样的问题导向式课堂展示,强化对同学们综合运用资源寻求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训练。学术性要求可以激发同学们的科学研究潜力,小组作业则是团队学习、团队合作的宝贵机会。▲“国际金融”教学现场▲“国际金融”课程读书演讲比赛坚持“中国视角”的本土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坚持“应用经济学视角”和“中国视角”,及时融入来自于中国金融开放实践和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发展。人大版《国际金融》是首部集微观和宏观于一体、内容完整、逻辑严密的畅销本土教材。2020年获评“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该教材200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至2019年出版第6版,分为全本和精编本,累计印刷近60万册,被400多所高校使用,市场反响热烈。为方便广大师生,还与教材配套建设了《学习指导书》以及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王芳教授负责制作的国际金融多媒体课件,2019年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彰显“使命担当”的第二课堂建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激励那些有使命感和担当精神的青年领袖树立起为国为民、勇往直前的理想信念。陶湘国际金融讲堂、金桐全球英才计划、“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等活动已成功举办多年,成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国情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并符合国家对国际金融外交人才的重大现实需求。▲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现场课堂评价国际金融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本科课程之一。教学团队全体成员认真授课,学生评价优秀,课堂评估均在95分以上(满分100分)。读书演讲比赛、辩论、案例研讨、小组展示、专题讲座等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得到学生充分肯定,反馈意见正面积极。“情景短剧”式课堂展示得到学校教学督导员大力推荐。学生评价2018级本科金融一班梁馨誉:作为财金的同学,“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漫步”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赵锡军教授的《国际金融》课程无疑为我们向这一目标前进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赵老师的对于国际金融学的讲解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另一方面,赵老师也强调中国国情和国际金融学原理的具体应用,以“应用经济学视角”和“中国视角”相结合,引导我们关注现实,探讨当下的应用与解决方案。一学期的《国际金融》课程,在完善我们现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金融学的魅力,引导我们以更国际化的站位和更高远目标探索未来。2018级本科金融二班郭云澍:涂永红老师的课程讲授深入浅出,优雅睿智的风格让同学们如沐春风,总能将关键的理论娓娓道来,课上实际案例的深入展示交流令人印象深刻,课下温柔如长辈的关怀也让我们倍感温暖。一学期《国际金融》的学习让我收获良多,人大财金特色的大金融框架下,国际金融是宏观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基础夯实和视野开拓都具有极大意义。“润物无声”在我看来是最贴切的评价,在无声处将知识和精神传递,涂老师丰富的经验、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及金融关怀都让我们对课程乃至学科有了更深的理解。2018级本科金融三班马婧雯:大三上学期有幸上过王芳老师的国际金融课程,我和金融三班的同学们都收获了许多。国际金融这门课程不仅是作为一个金融学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我们作为金融学子开阔眼界、了解国际金融与经济贸易体制的平台。王芳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详略有致地讲解了国际金融课程体系,带领我们了解了从货币到汇率,再到全球国际贸易体系的国际金融知识体系,还经常穿插许多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让我们更透彻、更深刻地体会知识点。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国际金融是我们在财金了解金融、认知世界的大好机会,我们都在这门课程中获益匪浅。2018级本科金融四班冯翎:马勇老师的课程总是能格外吸引住同学们的注意力,一方面,老师将书本中的专业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不仅使得课堂更有趣,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快速深刻地理解国际金融相关知识;另一方面,马勇老师上课时饱满的精神气鼓舞着我们专心听讲,两个半钟头的课时,马勇老师总是用铿锵有力的语气、坚毅的神情进行教学。在马勇老师的课堂里,知识的学习从不枯燥,感谢先生带给我们一个充满专业性,又生动有趣的国际金融课堂。2018级财税实验班李帆:国际金融是门“硬课”,但何老师循循善诱,让我们如沐春风。硬核的知识与俏皮的讲授相辅相成,国金的理论与穿插的案例相得益彰。犹记得外汇衍生产品一课,何老师把权证的模拟交易设为作业,让我们真实感受到真正的市场交易氛围;犹记得汇率决定一讲,多种理论解释何老师信手拈来,轻易地理顺了我们的头绪。偶尔的玩笑,细致的内容,生动的课堂,都成为了国际金融课独特的注解。2018级本科金融五班黄悠洋:钱老师的国际金融课堂内容,从书本理论到实际案例,从历史变迁到时事热点,庞而不杂,逻辑清晰。钱老师授课并不拘泥于一本课本,而是会将不同书籍、理论的方法进行比较或结合,让我们了解到更多样的分析模型、更多维度的视角。虽只有短短一学期的课程,也仍然让我们理解到国际金融这个复杂的命题背后最底层最原理性质的逻辑,让我们对国际金融的运行产生思考,获益匪浅。2018级本科财税班董力铭通过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我对国际金融的基本框架有了清晰的认识,包括一些基础名词、国际收支平衡、开放经济分析等,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述为我们在国际金融领域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师常常会结合典型历史时间和代表性时事热点进行教学,并布置经典论文和书籍作为作业,让同学们课后研读思考,使我更加明白理论知识应该被如何应用去解释现实现象,经典研究成果和学术热点都集中在哪些领域等。芦老师幽默风趣的授课让我爱上了国际金融课程,使我受益匪浅!课程思政建设示范效应国际金融教学团队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已通过多种不同方式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根据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撰写的案例材料《立足中国本土,培育栋梁之材》,被学校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优秀典型推荐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5月“国际金融”入选中国人民大学首批“吴玉章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2020年12月王芳应邀主讲中国人民大学第27期教师教学发展沙龙,以“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题,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方式,与校内外二十余位老师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2021年初财政金融学院党委组织撰写的《术、道、势:课程思政中的“育人密码”——财政金融学院课程思政赋能“三全育人”》,刊登在《中国人民大学报》。2021年3月王芳为我院全体教师系统介绍课程思政建设提出的背景,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本科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分享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做法。2021年5月财政金融学院研制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标准(试行)》,并决定首批支持建设5门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发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经验▲王芳教授分享“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财政金融学院党委是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于今年1月顺利完成培育创建工作的验收评估。正是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有着厚重历史与光荣传统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始终秉承“三全育人”理念,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专注培养能够自由行走在中西两个文化平台上的优秀财金人才。祝贺“国际金融”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期待我院涌现出更多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在深度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2021年7月16日
其他

追忆 | 黄达:忆罗伯特·蒙代尔教授

“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与人大财金本文来源于“中国金融杂志”公众号
其他

追忆 | “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与人大财金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关于评选第十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的通知

关于评选第十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的通知为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经济学科研究,搭建经济学特别是财政金融学科领域博士培养的国际交流平台,激励更多的杰出青年学者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拟在全国范围内评选第十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Mundell-HuangPrize)”。“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由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A·蒙代尔(Robert.AMundel)教授和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黄达教授共同冠名,2002年12月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创设,其前身为“黄达-蒙代尔优秀博士论文奖”,自第二届起,更名为“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现将评选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
其他

破解课程思政中的“育人密码” ,财政金融学院这样做!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报报道我院课程思政赋能“三全育人”。一直以来,我院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以学科特色为着力点,形成了“传承本土基因的教师队伍、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品课程、独具中国视角的本土教材、彰显使命担当的第二课堂”四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术、道、势:课程思政中的“育人密码”
2021年1月17日
其他

第九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颁奖典礼暨 “中国财政金融七十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9年11月16日上午,第九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颁奖典礼暨“中国财政金融七十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830会议室黄达-蒙代尔讲堂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出席颁奖仪式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宣布获奖名单并介绍获奖论文学术贡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主持颁奖仪式。刘伟校长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第九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表示祝贺。他指出,“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面向全国经济学专业博士论文进行评选,致力于开拓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秉承兼容并蓄、严谨求实的学术传统,发现了一大批视野宽阔、锐意进取、潜心学术的青年学者,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事业、中国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刘伟校长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博士生教育的先驱,是新中国最早培养博士生的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正式开始实施全面深化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着重突出博士生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强调“培学术精神、养学术襟怀、立学术理想、强创新能力”的学术精英培养理念,逐步完成博士生质量保障体系。“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是全面深化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推动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和经济学教育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