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联盟
其他
观点 | 科技成果转化有关实践性问题的思考
学术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索和政策解读方面,在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践出发,从成果加工、明确需求、服务选择、产业壮大四个方面入手,研究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12个实践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国内外日益关注的重点,各地的理论探索和政策支持层出不穷,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却不多,尤其在实操层面,从事转化的工作人员会感到无从下手,难以落地。笔者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多年,现从成果加工、明确需求、服务选择、产业壮大四个方面的12个具体问题入手,将个人的一些思考进行总结梳理如下,以供参考借鉴。1关于成果加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定义来看,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因此,在成果转化前,我们有必要找到“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论文或idea,对成果进行梳理和加工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重要工作。(一)高校院所成果需要通俗化解读目前,大部分未转化成果来源于高校院所。笔者看过很多高校的成果汇编,厚厚一大本,大多是简单地将论文和研究项目的题目粘贴了一下,罗列了很多技术参数,表述囿于定义很窄的学科领域,令希望从中看到创新点和商业价值的读者一头雾水,有时整本书都找不到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让需求者自己象大海捞针一样地去寻找满足需求的合适成果是不现实的。也有一些科技成果转化的网站,成果数量很大,但分类粗糙、时效性差,同样也难以直接联系到成果持有人,使得大部分的类似网站活跃度很低,很难对企业产生吸引力。因此,成果描述要进一步向需求端靠拢,需要有专门的人去进行通俗化解读,去芜存菁,细化分类,提供更多需求方关注的信息。比如,技术的先进性在哪里,可用于哪些行业和产业,与市场通用的产品的性价比,合作方式和价格,技术团队如何联系等等,至于具体的参数指标可在具体对接中深入地进行专业化探讨。对于成果的通俗化解读,笔者建议:一是高校自身要重视。充分利用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可让一些管理专业、商务专业的教师对学校的成果做一些市场化的解读,进一步细分门类和领域,编辑成企业感兴趣的手册,加大推广力度,从而有利于强化校企深度合作。二是政府要将此项工作作为一个公益性、基础性的事务。组织专家或委托专业机构,按科技部的《技术转移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对成果进行标准化信息采集,建立可共享的、基础的成果数据库,并加大推广和宣传的力度,以提高成果的流通和交易效益。三是鼓励成果持有人提高转化意识。不要一个“简介”包打天下,要将“成果”编辑成不同用途的版本,有适合媒体推广的,有适合科普宣传的,有适合企业采用的,或简或繁,看对象、看场合,才能更好地将成果转化做到位。(二)成果熟化要找好技术团队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与企业的需求还有很大距离,许多在实验室测试性能良好的技术和成果,要在大规模批量化生产中保持稳定性可靠性,同时兼顾成本预算,需要一个较长时间中试熟化、工程化、工艺化的过程,需要与成果方技术团队反复磨合交流,共同完成预期的目标。东湖高新区的湖北凯瑞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试管薯技术,就是依托华中农业大学马铃薯科研团队,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和科技投入力度,包括对相关设备进行专门改进加工,使之更易清洗、易操作、可反复使用,经过多年的合作开发,从而在马铃薯种苗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所以,在成果转化时,找准技术团队,保持长期合作,比知道成果的具体参数更重要。对于找技术团队,笔者建议:一是企业要发挥主动性。在寻找适合自身需求成果的同时,积极主动与成果持有人及其团队联系,确立长期合作关系,便于在转化过程中更顺畅地推进成果的产品化、市场化,以及今后共同研发更多新的技术和产品。二是企业在合作中要加大对技术团队的持续投入。可适当地给予技术团队一些股权和期权的激励,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保持合作的活跃度,有利于提升成果转化的效率。三是成果持有方也要有风险共担意识。不要在成果交易时过度强调一次性的现金收入,后期技术团队与企业在共同研发的过程中,不但自己团队的技术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能更好地共享未来的收益,形成良性循环。(三)成果整体转化效果更好现在很多企业提需求是要“解决方案”“交钥匙工程”,不是单一的某个成果。一个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产生需要一系列专利或成果的支撑,单一成果的价值不高,也很难与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平等谈判;另外,高校的技术转移办公室能力有限,大多数成果转化还是依靠教授的单打独斗,教授们精力有限,在与企业谈判、签订合同及后期的合作方面法律意识不强,碰到具体纠纷时不知如何处理,将成果转化工作视为畏途,极大地影响了成果的转化。武汉理工大学的成果转化中心有意识地将相关专业的成果进行梳理,打包转化,组团出海,既提高了成果的交易价值,又获得了更多与大企业合作的机会,同时也减少了教授们的后顾之忧,横向合作经费年增长20%以上。对于成果打包转化,笔者建议:一是高校院所提高整体转化的意识。主动做一些成果梳理整合工作,尤其是对优势学科要做好知识产权运营,形成组合拳。山东理工大学“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专利技术卖出5亿元天价,得益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其开展的专利导航服务,共协助其申报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为其成功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学校或政府平台要为成果整体转化配置专业团队。组织成果转化服务团队,强化团队中既懂技术、又了解企业的人才的配置,或安排技术经纪人帮助协调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强化与大企业平等交流谈判能力,提升整体转化水平,也有利于解决许多教授团队私自转化的问题。三是学会与校内外成果转化关联方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体系作用,打破学校边界,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多方合作的能力,用好法律和市场的专业力量,保障各方的权益。2关于明确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但在具体工作中,摸清需求是最难的一个环节。有需求模糊的,有战略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需求不一致的,有提不出需求满足现状的,有怕提需求被竞争对手了解的等等,不一而足。“问题的解决始于问题的提出”,需求不明确,成果转化对接就无法提高精准性,费时耗力效果不好,因此,明确需求是成果转化中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做的重要工作。(一)启发式地找准企业真实需求正如医生看病一样,通常我们在征集企业需求时,企业描述的都是现象,比如“次品率高”“想找强度更高的材料”之类,但具体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和产品又表达不清晰。这要求我们更多地提问,请一些专家探讨,甚至要做一些检验测试,还要在企业配合度很高的情况下,才能将企业的真实有效的需求挖掘出来。虽然现在政府和一些中介机构都在从事此项工作,也提供了一些供企业填写的需求表单,希望扩大对企业需求的了解,再来做进一步的匹配和对接,但不同的人去采集和填报差异可能很大,给成果转化后期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对于摸清企业需求,笔者建议:一是多组织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实地参观交流。我们曾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企业负责人参观高校院所实验室,很多人感觉受益匪浅,认为许多先进的成果技术是能够与自身的企业相结合的,高校院所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并主动与专家建立联系。同样,组织专家到企业考察,双方会在行业技术方面交流得非常深入,企业这时会发现自身其实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这类活动在行业中应是基础性的、常规性的,持续有规律地开展会带来很多产学研的深度合作。二是多方式、多角度综合研判企业需求。为了提高服务效率,我们可以用线上平台填报、行政动员征集、项目悬赏等方式来找企业需求,在初步征集到的需求中,还要通过电话再次确认、实地走访、专家研判等方法来核实信息,为进一步的成果精准推送打好基础。三是注重企业需求的连续性和时效性。企业需求一旦得到响应,会因技术配套产生更多新的系列技术需求,进一步对接服务的及时跟进有利于快速推动成果落地转化。同样,如企业需求在各平台多次转发,两年内却无响应,可能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变化而成为无效需求。(二)从创新平台里找共性技术需求共性技术需求是社会和国家广泛关注的,但因为没有明确的界定,所以提的人多,具体的实践案例却不多。较普遍的看法是: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广泛采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企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类技术;也有认为共性技术是对整个行业或产业技术水平、产业质量和生产效率都会发挥迅速的带动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类技术。典型的共性技术有:纳米技术、CAD、太阳能技术等等。从这些例证中可以看出,共性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推广的难度较一般的企业技术需求更甚。关于共性技术需求,笔者建议: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共性技术需求因为应用广泛,对行业和产业影响大,需要更多的基础性的研究和推广,美国的NIST(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和加拿大的NRC(国家研究委员会),日本的METI(经济贸易产业省)及其下属的AIST(工业技术研究院),都是有政府集中资助的部门。二是创新平台引导共性技术需求拓展。很多基础研究共性技术需要大量的中试、熟化过程,现在各地在大量兴建的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中心等平台性质的研究和服务机构,其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成果的工程化并拓展新应用。武汉的点线科技有限公司,将一套为电厂开发的计算燃煤数量的“激光盘煤系统”技术,延伸应用到了矿山、钢铁、粮食等行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多个行业散装料场的盘库难题。三是大型企业、行业协会与创新平台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共性技术有很强的外部性,因此导致较严重的市场失灵。这需要大型企业、行业协会承担起部分的社会责任,要加强行业内部以及行业与高校院所、创新平台的交流沟通,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并配合相关研究单位做好共性技术需求的对接合作。(三)在众多需求里找到核心问题每个企业存在的往往不是一个单一技术需求问题,生产、发展、转型的需求通常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千头万绪,如何判断轻重缓急,对企业是极大的考验。政府部门组织了创业导师团之类的辅导,对中小企业有一定的帮助,但大部分还是需要企业自己判断和决策。企业如果能够在众多的需求中找到自己的核心问题,找准自己的关键需求,将对企业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很多知名企业就是把握住了一个机遇而实现飞跃的。比亚迪就是抓住电池核心部件——电芯的生产,逐渐占据锂电池产业的优势,然后走向电动汽车的创新。对于找核心问题,笔者建议:一是对需求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技术需求往往与资金、销售等需求伴生,互为因果,需要通过梳理,形成整体方案,然后抓住切入点,多头并进,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创新创业的企业一旦找到了投资,就能迅速地改进技术,扩大销售,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快速发展。二是细化分解需求,按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尤其是一些中大型企业,往往都有自己比较明确的战略规划,深耕细作,保持在行业中的领先位置。三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明确核心需求。很多需求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是通过发展解决的,同样,很多核心需求和问题也是在发展中逐步明确的,如攀升电脑起初主打电竞定制主机,但随着行业天花板的凸显,开始进入更细分的电竞领域一体机、设计师PC、显示云等方向。3关于服务选择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转化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的环节和内容都由成果持有者亲历亲为。随着学科的细分和交叉融合,一个团队的专业性也是比较局限的,很多的对接合作是需要第三方支持和服务的,怎么去找合适的助力,如何更好地合作一直都是成果转化中的难点和痛点。政府也不断在打造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科技中介,也是希望高校院所和企业善借中介之力提升成果转化效率。比如侧重于中试熟化的工程技术中心,侧重于创业孵化的各类孵化器及创客空间,侧重于投融资的风险投资机构,侧重于知识产权运营的专利机构,还有各种不同性质的咨询服务机构、财税事务所等等,都在不同角度发挥着作用。(一)选择合适的平台是转化成果的关键环节高校院所和企业获取资源的捷径是寻找专业化平台来承载成果转化重任。目前,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工业(产业)研究所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武汉大学张俐娜院士的纤维素丝项目前期转化过程中因为丝的强度不够,与企业合作效果不佳,后来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丝的强度提高了一倍,满足了产业化的基本需求,也成功地与实力雄厚的四川丝丽雅旗下企业牵手。这类平台资源丰富,但大多数为事业单位,在社会上宣传较少,同时还承担国家很多基础研究工作,要实现与成果的精准对接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对于选择平台,笔者建议:一是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平台资源往往有所侧重,尤其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内部还有不同的研究方向,要比较熟悉才能了解到最适合的团队和技术。比如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育成中心,就是中科院体系从事院地合作的服务机构,能帮助企业与中科院系统的100多家院所合作提供前期对接服务,搭建了很好的成果转化的合作渠道,让企业能更方便地找到可合作的团队。二是能互为资源,实现双赢。因为研究方向和目标的一致,企业、高校院所、平台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合作中互为资源,实现双赢、多赢,合作更加顺畅。如武钢研究院与黄冈合作成立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但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院也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方面找到了一个实践基地。三是相互尊重各自领域的专业化能力。选择合作,就是选择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就是选择尊重合作方的专业化能力,分工越细化,产业越成熟,这是发展趋势,所以,企业不要动辄提做大做强、全产业链整合,如能实现企业的小而美,精而专,成为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对成果转化,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日、欧就是有一批这样的不起眼的百年企业,控制着很多产业发展的命脉和关键核心技术。(二)学会与中介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年来,社会服务越来越活跃,企业也借此将一些不擅长的事务转移出去,以便将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主要业务上,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相比聘请专门的管理人员,服务外包更经济,而且可以获得专业性比较强的服务。成果转化效率与社会化服务的发达程度密不可分。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果转化活跃,除了企业基础好之外,社会化服务水平比其他城市高很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关于与中介服务机构合作,笔者建议:一是中介机构要提供综合性的服务。笔者了解到,很多中介服务机构都是从帮助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入手,进一步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信息推送、项目申报、金融对接等多种服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细致、全面、复合性的服务帮助企业找准方向、借好平台、架好桥梁,让企业与政府、市场沟通过程更加顺畅,少走弯路。二是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很多企业聘请常年法律顾问一样,一个合作时间长、值得信赖的中介服务团队能节省双方的磨合成本,他们会更熟悉企业的发展状况、了解企业的需求,主动匹配人才、信息、资源,甚至从第三方角度为企业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更为精准。三是要用法律的、经济的条约来维护。中介服务市场尚不十分成熟,规范的、有品牌的机构十分稀缺,机构发展良莠不齐,同质化恶性竞争也影响着中介机构的正常发展。因此合作时要注意签署规范的条约,用法律的、经济的手段来相互约束,保证各方利益,从而更好地形成稳定的合作。(三)提升成果转化服务的沟通质量服务行业十分注重与顾客沟通的艺术和技巧。而成果转化服务对此的要求更高,因为其涉及的不是单一的服务,而是多种服务共生的系统性服务,个性化程度高,没有标准化的流程、成熟经验可借鉴,加之时间长、环节多、变化快,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支高学历、专业化、同时熟悉技术和市场的复合型职业技术经纪人队伍,这也一直是成果转化工作的一个短板。对于成果转化服务的沟通,笔者建议:一是加强沟通的频次和深度。很多机构用定期或不定期的、小型化、专业化的对接活动及主题沙龙,将可能产生合作的各方组织在一起,围绕某个专业技术,引导有意向的企业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探讨,进而形成一些合作。武汉的激光产业链协会长期坚持举办此类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利用现代化技术,保持线上线下互动的活跃度。现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也是成果转化沟通的强大工具,有意向的各方建立联系后,可组群可单聊,对获取有效信息、提高沟通的质量帮助很大。三是努力培养一批专业的技术经纪人做好精准沟通。好的成果和技术,需要专业的服务团队引进、推动、孵化等全方位的服务。武汉一批工业研究院、技术转移机构正在相关的专业领域强化服务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4关于产业壮大所有的成果转化最终的落脚点是商品化和产业化,这也是各方评价成果转化成效的一个关键指标。虽然成果转化工作不可急功近利,要有长远的目标和部署,但如果有一批成果能早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将增强各方的信心,吸引更多的关注,争取更多的助力,营造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因此,成果转化工作一开始就要将产业发展作为转化的重要目标。(一)成果商品化要早日规划在很多推介和路演活动中,笔者注意到商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很多项目的技术很独特,未来很有前景,但对如何商品化、产业化没有思考,最后往往是叫好不叫座,投资机构会关注但愿意投入的却不多。对于成果商业化规划,笔者建议:一是商业计划书要尽早日形成。既然商业价值是最终的衡量标准,利益是吸引各方资源走到一起的重要因素,那成果转化的商业化建设就要早思考、早布局,尽早形成切实可行的商业计划书。有了市场化建设的规划,有利于形成对未来成功的预期,参与各方会建言献策,围绕如何更快更多地实现利益而强化资源匹配。二是用差异化定位凸显创新性。技术的独特性、项目的创新性是未来赢利的关键,需要跳出习惯性思维,找准市场定位,用差异化来体现与传统项目的不同,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三是技术储备有利于保持商业领先优势。市场的变化往往快于技术的更新,行业竞争的压力要求企业通过强化对市场需求、行业特点、市场门槛、技术壁垒、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分析,要做好早期技术储备,形成系列产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的技术领先和商业优势。(二)善用资本助力产业发展现代社会,技术迭代速度加快,许多企业不仅强化了研发投入,也通过入股、并购中小型创新企业的方式将好的成果和技术进行提前布局。投资机构更是对好的项目和成果趋之若鹜,不断寻找未来能够影响行业、领导产业的优秀企业,在金融资本的助力下,很多创新型企业迅速崛起。学会用好金融资本这一强大力量也是近些年来成果转化不断探索的领域。对于金融资本参与成果转化,笔者建议:一是专业化的资本助力更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很多投资机构专业化水平在提高,尤其是一些专注于某行业领域的基金,能力更强,他们不仅仅做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能给企业带来相关的人脉关系、商业渠道、上下游配套等资源,甚至输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企业迅速放大成果转化效应。二是资本市场有利于创新型企业的规范化发展。许多在成果转化初期成立的公司,企业小、人员少,管理随意性比较大。但投资机构为了控制风险,会要求企业规范化运营,这对于初创期企业把控发展的方向很有帮助。三是早期成果转化更需要天使投资关注。早期的成果转化项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失败的风险很大,更需要天使投资人的慧眼和服务,来加速种子期项目的发展,从而获得超值回报。(三)始终保持核心竞争力不管是产业还是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发展必将受外界环境的种种制约,我国很多产业被“卡脖子”也多缘于此。科技成果形成了新产品、形成了新产业,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后续为保持成果转化的优势地位,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不断降低生产成本、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扩大成果的应用范围、创造新的成果等等。对于保持核心竞争力,笔者建议:一是要保持一定的研发强度。企业要持续地进行研发投入,做好长期的技术储备,保持自己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得到投资后,大量烧钱去做宣传、铺渠道,看似红火,很快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黯然退场的案例比比皆是。二是强强联手有利于加快成果的产业化。很多大型企业通过委托研发、投资并购等方式直接将中小创新企业的成果在更大的平台上进行推广运用,如腾讯游戏板块的发展就是利用这一方式,其实这种模式,是符合现代商业发展规律的。有更好的平台、更好的管理,成果能够更快地实现产业化,能共同获得更大的利益,是一种双赢或多赢。三是产业壮大与成果转化形成良性循环。产业的发展是众多成果和技术支撑的结果,更多更新的成果也会在产业更新的要求下被创造、被使用,可以形成良好互动和生态循环,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速度和效率。成果转化周期长、环节多,笔者从工作实践出发,选取成果加工、需求明确、服务选择、产业壮大四个环节中12个实务性问题,谈谈操作层面的体会和感受,供广大成果转化工作者参考,希望对进一步提升成果转化效率有所帮助和启发。(来源:《科技中国》2019年第十二期
2020年6月22日
其他
原创 | 新基建带动下的轨道交通产业何去何从
轨道交通装备是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所需各类装备,从大类上可以分为传统列车与城轨交通装备。传统列车可分为高速列车和普通列车。1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历程中国高铁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自给自足到出口海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2019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达到3.5万公里,是世界上高铁建设运营规模最大的国家,比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拥有高铁的国家和地区的总和还多,其运营速度和整体配套处于世界前列。2全球轨道交通并购浪潮在过去几年中,全球轨道交通企业希望控制成本,从而掀起了轨道交通企业的并购潮。在过去的几年,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就业务合并展开过多次谈判。2015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成立了中国中车,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企业。2017年,德国西门子与加拿大庞巴迪正第三次尝试合并轨道业务,最终因为欧盟的反对而告终。2017年,西门子与阿尔斯通就轨道交通业务合并展开谈判;2018年正式签署了企业合并协议;2019年2月,欧盟委员会以合并后的企业具有垄断地位为由而否决该合并业计划。2019年,GE的铁路业务与美国西屋制动公司合并。2020年2月,法国阿尔斯通宣布将收购庞巴迪铁路业务,该项合并交易的成功几率很大。3中国主要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目前中国中车在中国轨道交通整车市场上处于绝对龙头地位,占据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整车市场90%以上的份额。2019年中车实现营收2290亿元,轨道交通业务收入在1600亿元左右。联盟推估,2019年中国高铁市场规模大约为700亿元。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整车市场基本被中国中车垄断,主要生产厂家包括长客股份、四方股份、唐山机车、株洲电力机车四大公司。这四家企业基本占据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整车市场75%以上的份额。就整车制造技术而言,长客股份、四方股份的技术实力较强。长客股份设计了时速300公里时速的车型复兴号CR300BF,目前长客股份和唐山机车都获得了该车型的制造许可证。四方股份设计了复兴号CR300AF,目前四方股份、中车浦镇公司、青岛四方庞巴迪均获得了该车型的制造许可证。目前复兴号400公里时速的车型仅两家公司取得了制造资格,CR400AF由四方股份制造,CR400BF长客股份制造。4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趋势01、新增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一方面是因为高铁市场、城轨市场的增长放缓。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装备保有量很高,新增市场有限;加上今年受新冠疫情、全球经济环境疲软的影响,高铁的购置水平将放缓,各地的城轨审批也日趋严格,因此今年的市场增量至多保持在往年水平。另一方面,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基数较大,常年需要日常检修及大修维护,2014-2015年高峰期投入的高铁也将逐步进入大修期,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的存量市场相对稳定、且占据一定比例。因此不论是轨道交通整车还是零部件市场,都将呈现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转变。02、带动效应明显一方面,轨道交通需要用到大量的钢材、新材料,能有效带动我国高端原材料的发展,同时还要配套基建,又可有效带动建筑机械、生产机械行业的发展。在产品应用上,由于高铁对于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严苛要求,因此可以有效带动供应企业的技术进步及供应链水平,倒逼基础零部件的发展和提升,有效帮助某个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甚至最终帮助零部件企业从轨道交通应用领域迁移至其他高端应用领域。03、区域分布明显轨道交通产业的地域性分布呈现明显趋势。整车主要分布于吉林长春、山东青岛、河北唐山等地,长客股份、四方股份、唐山客车、青岛四方庞巴迪均在这几个城市。轨道交通零部件主要分布于湖南株洲、山东青岛、江苏常州等城市。往期回顾/热
2020年4月30日
其他
量化评价工业基础水平,大而不强的短板究竟在哪里?
工业基础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工业大国,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基础体系,但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有待提升;先进基础工艺应用程度不高,共性技术缺失;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不完善,试验验证、计量检测、信息服务等能力薄弱,制约我国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制约高质量发展,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瓶颈。如何科学、系统地评价工业基础的发展水平,是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完善行业管理体系、调整地方经济发展结构的实际需求,又是工业基础在各领域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基于此,联盟以《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中的170种左右标志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工业四基发展目录》,该目录的编制历时18个月,动员了40多位院士、200多位专家和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广泛征集了行业协会、学会、企业、科研院所的意见。结合工业基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即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可比性,最终重点研究了123种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及基础软件,16种基础工艺。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2015—2017年,十大领域工业基础指数分别为26.44、26.64和26.94。从整体上来看,工业基础指数呈增长趋势,尽管增幅有限。这也恰恰说明了工业基础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工业基础指数的提高任重道远。在十大重点领域中,新材料在产业中的比重最大,恰恰说明新材料影响的产业面最广,其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说明数字化、自动化在产业中也同样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市场规模最大,但国内品牌市场份额最低,这也是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并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着力于推动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除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外,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国内品牌市场占比较低,低于30%;国内品牌市场占比较高的是新材料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电力装备领域,均超过50%。01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中,虽有国内企业参与,但主要产品及材料依赖进口。比如:在CPU领域,虽然有海思、龙芯中科等国内企业参与,但长期由Intel和AMD两大寡头垄断;在DRAM领域国内企业有有紫光国芯、福建晋华、合肥长鑫等,在NAND
2020年4月26日
其他
私董会促企业家转变思维
受国际疫情快速蔓延影响,出口型企业面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供应链中断等空前严峻的挑战。为此,工信联盟于4月12日组织召开了一场企业家线上私董会会议,讨论企业现阶段面临的外贸订单减少等问题。来自山西、江苏、广东、河南等9个省的10余位企业家参加了会议。本次私董会的案主来自山西,公司主营特种新材料,2019年出口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30%。面对全球疫情的影响,近一个多月来,境外客户生产和经营活动停滞,出口订单迅速减少,已有订单被迫取消。为此,企业期望通过电商方式拓展国外的新客户,以扭转目前被动的经营局面。案主提出的议题是:如何摆脱国际疫情对出口业务的影响?围绕案主的议题,私董们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从公司战略、经营模式、销售团队等不同层面提出问题,启发案主思考,帮助案主看到自己的盲区,发现问题的本质。经过层层抽丝剥茧的提问,案主重新定义了自己的问题,议题由“如何摆脱国际疫情对出口业务的影响?”变为“如何改变思维方式和调整公司的战略?”这才是企业目前存在的本质问题!澄清问题后,私董们以“换位思考、分享经验和智者谏言”三种方式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的建议。最后,案主总结到,今天的私董会收获很大!当下国际疫情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只通过电商去扩展海外市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司遇到的困境,而应该尽快改变思维模式,调整公司战略,寻找业务突破口。企业家研习班顾问王平生老师对本次私董会进行了点评,平生老师强调:第一,在疫情突发情况下,迅速做出理性的判断以及正确的抉择,对于企业的一把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百年老店都是在遇到危机时做了正确的判断才能生存下来的。第二,针对目前的疫情,企业家首先对大势要有清醒的预判,基于此再对公司的战略进行调整。第三,战略调整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要考虑企业如何才能活下去;二是要找到突破点,如何能比别人领先一步?从产品质量、销售渠道或者合作伙伴方面找到发力突破点。工信联盟陈玉涛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说,今天的私董会开得很有价值!大家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使案主看清了企业遇到的本质问题,并意识到要改变思维模式。我提议由私董成员组成战略顾问小组,帮助案主进一步制定战略调整计划。同时,针对目前企业存在的“如何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协助”等问题,联盟也会在近期邀请相关部委领导、资深专家与企业家一起,召开一场上下游产业链协助的专题会,促进上下游企业更好地合作。在当前全球疫情不确定的情况下,更需要企业家紧密合作、抱团取暖,工信联盟愿与企业家一起携手抗议、共度时艰!凡有意向参加研习班的企业家,欢迎致电!联系人:张女士:13901063756
2020年4月20日
其他
携手抗疫 共创未来——工信联盟与企业家线上会议取得成效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两个月以来,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组织企业家召开了10余场线上研讨会、问题解决专题会(私董会)及大咖讲座,共同研讨在疫情不确定条件下企业的应对措施,并对企业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江苏、四川、浙江、安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十余地的数十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行业涵盖芯片、传感器、电子、化工、医疗、汽车零部件、合金材料等领域。会议取得了明显成效。了解疫情影响,建立深度链接疫情无情,联盟有爱。早在1月25日(大年初一),联盟领导给企业家拜年时,就感知到不少企业家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比较恐慌和忧虑,这种直觉使得联盟的领导很快做出决定:企业家的痛点就是联盟必须要做的事情!1月29日,联盟组织召开了第一次线上企业家研讨会,大家共同对疫情进行研判,并对复工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了应对措施。初次研讨会结束后,联盟又策划了一系列形式不同的线上会议。为能够充分交流且节省时间,会议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邀请6-8位企业家,分不同专题进行深入研讨。同时,联盟把当下企业遇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汇总,及时向相关部委进行反馈,以便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江苏华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研讨会的企业,董事长李庭育表示,疫情的确给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有工信联盟的支持和帮助,自己非常有信心带领员工度过疫情难关。邀请大咖参与,解决关键问题针对疫情对企业造成的物流阻断、订单交付困难、现金流吃紧等影响,联盟先后邀请了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原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平生、原国家电网党组成员兼副总经理栾军等大咖与企业负责人进行线上交流,不仅增强了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而且找到了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博爱新开源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坚强带着自己困惑的问题“我如何尽快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消毒产品?”参加了一场私董会会议,私董们从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使他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前进的步伐。完善治理体系,为企业发展赋能在联盟2月27日举办的一场企业家线上研讨会上,聘请了北京巨价值研究院的总价值师巨建国给大家做了《企业治理通则助推数字化转型》的讲座,他说企业要实现数字化,必须抓紧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指标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考核体系、政策体系等六大工具体系及全面创新管理体系,这也是实现中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听完讲座后说,疫情过后一定要再邀请巨老师到公司进行交流,期望提升多氟多的数字化能力。每一次线上会议都赢得了企业家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认可,更加坚定了联盟把这项公益事业做下去的信心!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常务理事长陈玉涛表示,今后我们要建立起与企业家定期进行线上交流的长效沟通机制,充分利用联盟的资源,为企业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目前国内疫情即将结束,但有些企业家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全年的业绩压力更大了,市场订单下降、出口贸易受限、现金流经受考验等诸多问题摆在面前。为帮助企业家提前做好疫情后的布局,实现逆境增长,联盟决定每周安排1-2次线上企业家会议,邀请更多的名企高管和知名专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互动交流,期待更多的企业负责人积极报名参与。凡有意向参加研习班的企业家,欢迎致电!联系人:张女士:13901063756
2020年3月23日
其他
中企慧联企业家研习班积极探索疫情下的新模式
中企慧联第一期企业家研习班于去年10月开班,已经在线下开了两次会议,受疫情影响,原计划在春节后举办一次为期两天的线下会议无法如期举行。危机下,主动求变,近一个多月来,研习班正在积极探索更灵活的线上会议新模式。研习班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线上会议1月29日(大年初五),在工信联盟陈玉涛主任的提议下,召开了今年第一次企业家研习班线上“暖心会”,在大家互相关爱的同时,还共同研判了疫情,讨论了疫情给企业造成的影响。2月6日,再次召开线上研讨会,研讨“在疫情不确定条件下的企业应对策略”。3月1日,组织召开了第三次线上会议,这次会议采取私董会的会议形式,与会企业家再次感受到了研习班及私董会带来的价值。通过以上三次线上会议,探索了研习班线上会议的新模式。这种更灵活的会议模式得到了企业家的认同。第一次线上私董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3月1日的线上私董会,案主的问题是疫情下如何调整公司的战略。在问题探究阶段,私董们从公司战略、案主的痛点、风险防控、最大的挑战、新业务增长点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提问,剥丝抽茧,探究案主的真实问题。案主意识到自己真正的问题是对新业务进行梳理、实现新业务的业绩目标。在给予建议阶段,私董们采用换位思考、经验分享和智者谏言三种方式对案主进行建议。其中:换位思考的方式,私董们用“假如我是案主,我打算怎么做?”的方式给案主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经验分享的方式,私董们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是如何做的;智者谏言的方式,私董们用“我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的建议是…”这些建议使案主茅塞顿开。在总结收获阶段,案主看到了自己思维的盲区,看到了私董们多元化的视角,感受到了私董们带着关怀的挑战。下一步要尽快对公司战略进行全面梳理,尤其是针对新产品的问题,公司尽快启动市场调研工作,制定新产品的营销策略。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将成为新常态经过上述的探索及实践,未来这样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将成为企业家研习班学习的新常态。陈玉涛主任在最后做总结时说,今天的私董会开得很好,大家从不同角度对案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归因向内、反求诸己,让案主看到了自己思维的盲点,并承诺尽快去改变。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企业家研习班的新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将会成为企业家研习班学习的新常态。凡有意向参加研习班的企业家,欢迎致电!联系人:杨先生
2020年3月9日
其他
抓抗疫 促生产 拿订单 渡难关 ——工信联盟组织召开第四次疫情对策研讨会
2020年2月20日下午,工信联盟邀请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特邀顾问王平生老师,与来自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安培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科达自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普凡防护科技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的负责人一起参加了视频会议,共同研判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寻找应对措施。复工遇到困难,复产受到制约2月10日以来,企业陆续复工,复工率普遍在30-50%之间,其中: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地处疫情严重的武汉市,仅有医疗用的传感器属于呼吸机的关键设备物资,经特批后于2月18日复工,其余业务要到3月份才能复工。企业复工遇到了很多困难,受到各地政府对人员流动管控,复工企业员工不能完全到位,招聘员工比较困难;受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影响,原材料采购受限、零部件供应受限,复工企业不能完全复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抓抗疫、促生产、拿订单、渡难关”是企业家的共识。企业复工后,主动采取了各种自救措施。一方面对办公室、食堂、宿舍等聚集场所采取了消毒措施,避免员工交叉感染;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尽快推动复工复产。运用互联网进行远程办公,已经成为疫情期间员工办公普遍采用的方式。在与客户不能直接面谈的情况下,先通过网络手段主动与老客户沟通,争取客户的理解,确保不丢单;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手段积极开发新客户,比如山西科达自控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了“智慧矿上联盟”,目前有3300人在线,将行业客户伙伴、专家都聚集过来,效果不错。公司还利用自己的物联网技术优势开发了一个新产品——快速测体温和身份认证,期望在疫情期间拿到更多的订单。对于受到出国限制不能参加国际展会的企业,也在积极寻找当地业务人员代表公司参会,尽量减少因缺席国际展会造成的损失。呼吁全国一盘棋,上下游企业尽快复工由于各地政府出台的复工时间及防疫措施存在差异,企业复工后面临的问题一是招聘员工比较难,二是上下游产业链不能联动,原材料、零部件不能及时供货,影响企业的全面复产。因此,企业家们呼吁全国一盘棋,各地企业尽快复工。疫情期间,外贸出口型企业面临交货困难、违约风险。如果复工复产的时间拖得越久,国际订单丢失、国际客户丢失的就越多。国际客户丢失可能加速国际产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造成未来在产业链的地位的损失。企业家勇于担当
2020年2月23日
其他
疫情之下,多方联动,共克时艰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工信部数据,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不少中小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冲击。稳住中小企业,就是稳住经济的“半壁江山”。目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具体见:329页,应对疫情中央及地方支持政策汇编),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金融支持。一政府硬核举措概览01中央部委层面: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力度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工信部、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等国家部委出台了多项政策,提出支持金融强化服务,要做好受困企业金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具体政策文件及政策要点如下表所示:图1.近期国家部委出台的政策文件汇总资料来源:国家部委网站,联盟整理02银行机构层面:落实具体服务政策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7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实施优惠贷款利率,加强对重要医用、生活物资重点企业的金融支持。继续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此外,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图2.银行机构:具体政策措施
2020年2月21日
其他
研判疫情 共克时艰 ——联盟召开第三次疫情对策研讨会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发,来势凶猛,对很多中小企业经营发展造成很大压力。面对严峻的形势,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于1月29日、2月6日先后两次组织企业家召开了线上研讨会,共同研讨在疫情不确定的情况下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企业家反馈受益匪浅。当前,企业陆续复工,但疫情仍然蔓延,尚未看到拐点,在此特殊时期,联盟于2月13日召开了第三次“疫情不确定条件下企业如何应对研讨会”,来自江苏、四川、浙江、河北、河南等地的涵盖电子、汽车零部件、合金材料等领域的多位企业家参加了会议,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出席会议,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专家委主任陈玉涛主持会议。疫情走势未到拐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大当前疫情走势未到拐点,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比较大。一是疫情对企业的生产的冲击,物流阻断使得配套的零部件和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订单无法按时交付,涉及到多地协作的环节难以进行。二是企业正常复工困难重重,企业存在关键岗位员工无法及时复工的现象。三是疫情对部分合作关系造成破坏,后续订单受到影响,这一点在出口型企业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四是现金流压力,若疫情不能在未来几个月结束,企业将陷入更深的困境。订单良药治百病
2020年2月17日
其他
齐心协力 共克时艰 在疫情不确定条件下企业如何制定应对的策略?
1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发酵,疫情对很多中小企业造成了冲击。面对严峻的形势,中企慧联企业家研习班于2月6号组织召开了一次企业家线上研讨会,共同探究在疫情不确定的情况下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与会企业家们从政府、股东、客户、员工、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总结出了三十条外部不确定因素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并从市场、产品、运营、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制定出了十六条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参会企业家反馈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面对疫情,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练好内功,做足功课,才能提高企业的免疫力,顺利度过疫情难关,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外部不确定因素应对措施01只有研发按计划实施,新增投资和订单才能确保;02节省人员开支,提高团队效率,研发创新,社会公益,扩大影响力;03市场方面,维系老客户,预防竞争对手的进入;04对外和客户做好沟通,让客户知道我们进度没落下,对内跳动公司所有资源,保研发;05做性价比优的项目增加人气;06和潜在客户及上下游结成联盟生态圈,及时将研发产品和上下游客户产品进行测试匹配;07公司资金紧张,建议高管带头,员工先发一部分工资,预留一部分年底再发;08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凝聚人心,同舟共济,合理闯过难关;09延长对供应商的付款,想尽一起办法借钱保命;10研究、把握国家政策,争取贷款,争取减免税金;11利用本地政府减免房租的政策去申请减免房租;12梳理和盘点资金,把资金用到关键环节;13维持低成本运作,减免不必要的开支;14与供应商协商,延迟付款多付一部分利息。结余有效资金用于急处;15远程办公,关注远程办公的效率;16考虑向高管和核心员工释放一些股份,利用公司内部团结,利用外部股东信心。凡有意向参加研习班的企业家,均可享有免费试听一次的机会。联系人:杨先生
2020年2月12日
其他
329页,应对疫情中央及地方支持政策汇编,速来领取!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正在让许多中小企业经历着生存的历练与考验。虽然新冠肺炎致死率不如非典,但疫情导致的各行各业大规模停业还是造成了巨大损失。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要求要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一场经济“战疫”已经打响。为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中央和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纷纷出台各种有针对性的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涉及缓缴社会保险和部分税款、减免房租、贷款适当展期等诸多方面。不少政策可以说不仅非常及时,而且非常有针对性!非常时期,为了让企业以最快的时间了解相关政策,并能运用好这些政策。便为整理了《应对疫情中央及地方支持性政策汇编-2020.2-329页》,分享给大家,希望疫情尽快结束,更希望这份资料能让更多的企业受益,共渡难关!政策汇编目录领取方式应对疫情中央及地方支持政策汇编下载方式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政策抓紧下载!!!往期回顾/热
2020年2月11日
其他
集众思 广忠益 私董会助力企业家决策
管理的核心是决策,重大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企业的命脉。成功还是失败?往往就在与做对关键的那几步决策。中企慧联企业家研习班第二次会议于2019年12月13-14日在江苏华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举办。研习班采用私董会的学习模式,由企业家提出当下企业最棘手的经营管理问题,在主持人和教练的带领下,由私董们(企业家)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直击问题的本质,并结合自身经验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样形成的决策,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以前靠企业家一个人“孤独”决策的困局,有效规避企业决策陷阱,为企业赢得先机。本次会议特邀国家电网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栾军参与,栾总列举了许多企业管理经典案例,从不同的维度对企业家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值得借鉴的宝贵意见,使得在场的企业家们茅塞顿开、受益无穷!私董会12月13日是东道主江苏华存的专场时间。江苏华存董事长李庭育带领大家参观了企业的研发和产品检测现场,并对企业的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私董们分为两组,对企业高管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并从不同视角给李庭育做出反馈。同时私董们针对困扰李庭育的问题,开始了多轮提问,面对这些尖锐的有挑战的问题,东道主陷入了沉思,“归因向内,反求诸己”正是私董会的精髓所在,终于也使得东道主恍然大悟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怎么办”也就迎刃而解了。12月14日私董们举手表决选出的两名新案主遇到的问题也都属于企业战略决策方面的问题。在总结阶段,私董们坦言,在实际工作中,会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困难,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需要靠企业家自己“孤独”地去做出决策!自从加入中企慧联企业家研习班,感觉找到了“知音”,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这样重大问题的选择时,能够得到有经验的企业家、教练的智慧启迪。王平生教练最后点评:两天的会议有三个典型的问题,都是企业成长发展中必须要接受的苦难的问题,脱壳是一种蜕变,但是脱壳之后就会长大。作为企业老大在企业内部没有机会讨论深层次的问题时,可能需要私董会这样的平台,让私董可以在一起放心大胆开诚布公的一起讨论这些问题,这就是私董会的价值!江苏华存公司会议室的背景墙私董们参观企业李庭育介绍公司的专利私董们饶有兴趣地进行讨论全脑优势测评私董会期间,教练王平生老师和主持人杨胜军老师给私董们分享了全脑优势测评的课程,目的使私董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从而更高效地进行交流。全脑优势思维模型是由美国奈德·赫曼博士于1976年创立的。全脑优势的概念建立于一系列生理学、医学研究的基础上,籍由大脑思维偏好而导致的个人行为能力的差异,进而促使我们发展出个人能力。企业可以运用它改善团队合作,建立起心智多样化的“全脑队伍”,帮助企业策略规划、创意思考、管理阶层培训、人才甄选、绩效管理获得提升。王平生老师在讲全脑优势测评课程杨胜军老师在给私董们分享两天的会议,高度聚焦的真实案例,激发了每一位私董的智慧,每一位私董都是聆听者,也是提问者,私董们受到了多元化思维的启迪,案主们听到了最真实的反馈!最后,私董们相约下一次会议将于2020年3月初到山西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举办,让我们不见不散!凡有意向参加研习班的企业家,均可享有免费试听一次的机会。联系人:杨老师
2019年12月20日
其他
《中国工业基础指数报告》发布
2019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大会暨世界创新者年会,于2019年12月6日在北京·国贸大酒店拉开帷幕。本届大会由中国企业联合会指导,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亿欧·EqualOcean联合主办,以“科创4.0:共建全球化新未来”为主题,6000余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士、以色列、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印度、新加坡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者齐聚一堂,共同总结2019年世界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成果,预测2020年最新创新趋势。在创新领袖峰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专家委主任陈玉涛,发布《中国工业基础指数报告》,她的主要观点如下:1、《中国工业基础指数报告》的发布,有利于衡量工业强基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引导企业地区行业提升工业强基的发展水平,同时为政府制定工业强基的发展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2、2015-2017三年的工业基础指数呈递进增长的关系,2015年26.44%、2016年是26.64%、2017年是26.94%。以下是速记整理(有删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创新者、创业者,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在年末的百忙之中出席本次创新者年会,感谢中国企业联合会对于本次年会的大力支持,感谢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以及亿欧&EqualOcean所有小伙伴们的辛苦筹划,今天我跟大家报告的题目是“工业基础指数”。我今天分为四个方面和大家进行汇报。第一,工业技术指数研究了国内背景,在2014年国务院部署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将原有100多个计划整合成5个大的方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引导基金、人才激励专项。统筹过去像863计划、支撑计划等等一系列的方向,2016年国务院部署制造强国战略,发布中国制造2025,其以五大工程作为重要的支撑,像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绿色制造工程以及制造业创新工程。这五大工程也相互关联,每一个工程有它的工作重点。同时,在2018年中美贸易清单上看到有一列,把所有涉及工业强基工程的重点领域做了分析,其中100%都在这份清单的内容当中,同时也是因为40年来贸易进出口额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战清单直指工业强基产品的目录。同时朱会长提到中企联已经连续18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2019年入围世界500强中国上榜企业数量增到129家,首次超过美国,这是世界500强榜单当中首次有其他国家超过美国。但是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总规模只相当于美国500强的87.1%,资产规模相当于美国500强的89.5%。同时,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率9.7%,同期美国500强的净资产律利率高达15.2%。2019年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不足世界100大跨国公司的三分之一,人均净利润远低于美国的500强,盈利能力的差距主要在于技术能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全球价值链的主导权、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行业的话语权、企业的效率、自主知识产权方面。那么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我们要推进工业强基的工作。什么是工业基础呢?顾名思义,工业强基是中国制造2025核心任务,工业强基主要包括核心的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强基直接决定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制造强国建设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决定着制造强国战略的成败。根据制造强国的指数显示,中国结构优化指数已经连续两年下降,与美国、德国、日本依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2013-2017年我国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11.536%跌到6.915%,与美、日、德的差距拉大,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制约日趋减少,已成为制约制造强国最大的一个瓶颈。同时,工信部从2011年开始持续推进工业强基工作。2016年-2020年,《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当中明确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建立起与工业发展相协调、技术起点高的工业基础体系,在十九大已经实现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同时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报告当中明确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苗圩部长也在两会部长通道上面要求要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在2019年8月26日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面,习主席强调强化产业基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我们提出这样一项工作,并且把整个工业基础要素做了分析,形成了工业基础指数。工业基础指数的发布有利于衡量工业强基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引导企业地区行业提升工业强基的发展水平,同时为政府制定工业强基的发展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整个报告构建遵循五个基本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同时,在研究过程当中确定工业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从三个纬度进行分析,一个从产品的市场规模,第二个是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三产品质量水平,质量水平是按照高中低端三个纬度进行剖析工业基础。最终梳理出来150个方向,260余种产品,并且从产品的定义、分类、技术、应用、市场格局、国内的品牌占有率、未来趋势方面都开展了深度的研究,具体分析了产品主要的供应商和国内的相关参与者,最终形成每一项产品的市场研究报告,并且把这些报告作为参考的依据。这个工作历时三年的时间,动员40多位院士、200多位专家参与其中,同时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向相关的会员单位发送通知文件进行数据的校对和数据采集,在这一份报告当中还分析沪深两市3600多家企业的经营报告和相关财务数据。这是整个工业基础指数报告分析10个重点领域当中典型的材料和相关的器件,最后得出工业基础指数。2015-2017三年呈递进增长的关系,2015年26.44%、2016年是26.64%、2017年是26.94%。这个指数代表本土品牌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右边的图是本土品牌和非本土品牌在十大领域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这个是在指数报告当中根据十个领域重点产品,所对应的每一个类别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其可以更好的反映现在工业基础的水平,比如说新一代信息技术,市场规模有8000亿的产值,但是国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足4%,只有3.35%。同时对每一个领域当中每一个产品也做了深度分析。最后我想说一点,为了强化工业基础、推进工业基础,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探索强化工业基础、推进工业基础工作的路径,比如说从政、产、学、研、用、金的角度,从构筑产业链全局思想的角度,从勾画产业链描绘产业的全景、到挖掘产业的关键环节、到确定应用为导向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最后打通科技产业封闭,从而提高自主可控和提高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包括在关键环节上面通过挖掘产业链的环节确定下游的应用,去推进整个工业基础的工作,最终也形成相关的理论成果。我们通过工业基础指数的构造,通过对于整个宏观、中观、微观分析形成一幅科技的版图,从人、技术、产品到终端的行业领域,以及最终到宏观的政策建立起数据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版图和一个平台为企业、行业、国家去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参考,为推进强化工业基础这件事去做一些我们应该做的基础研究工作。今天在这发布工业基础指数,也是希望能够唤起社会的共识,希望有更多的科技服务平台、新经济平台,更多的年轻创业者创新者,更多的关注工业基础、关注强化基础的企业和从业者一起来助力。虽然推进工业基础这件事非常难,但是路随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谢谢大家!(来源:亿欧网
2019年12月10日
其他
中企慧联企业家研习班第二次会议
尊敬的企业家:您好!中企慧联企业家研习班第二次会议定于2019年12月13-14日(周五,周六)在江苏南通召开。非常感谢本届东道主江苏华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李庭育先生对活动的大力支持!敬请参会企业家安排好时间,拨冗出席。酒店&会场信息酒店:
2019年11月22日
其他
院士说 | 倪光南:我来谈谈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这个会是我向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学习的机会,讲什么呢?我想了一下,还是讲人才和创新。每个企业、每个企业家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讲的不好,请大家指正。首先,从这个时期,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经常碰到的问题,有人说到底中国行不行,是“厉害了我的国”,还是没有创新了?从我个人的看法,其实就是几句话,首先这是一个科学、客观的问题,比如70年以来,现在可以说我们总体网信领域,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网信办管的领域来讲,我们总体技术和产业水平位居世界第二,但下面会讲到,我们也有短板。我拿的表怎样比较我们的水平?这是以市值排行、龙头企业排行来看,大体上可以。在这个表上信息和通信领域,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华为没上市,但表上有,有些人评估是13000亿美元,世界第一,我想大概是没问题,从华为的业务情况、创新情况等是第一。前10家里美国有7家,中国有华为、阿里和腾讯,三星也能排进去。其实大体上表现了我们这方面在世界上的水平,中国比起美国还是差的,但比起三星,显得大一点,总体来讲三星的水平,日本,英国、德国,大体上处于这个“长跑”的第三阶段,第一美国,第二中国,第三大概是这些发达国家,第四是印度等一大堆国家。这个表是比较客观的,所以我觉得不要太悲观,也不要太乐观。但这个还不够,虽然中国从产业类别来讲世界最大,网信领域我们产业类别肯定是第一,平均第二,但我们在一些重要方面,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是短板。我画了两个大家知道,一个是硬件,中国的芯片不行。华为一受制我们发现还有软件,特别是基础类的,像是操作系统,这两大短版不补上,平均第二还是不行。当然也有两个好的地方,第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5G,毫无疑问,中国5G在世界上走得比谁都快,我看中国哪个城市都在部署5G,你看外国有吗?这是毫无疑问的,从跟跑到现在开始领跑了,当然,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中国也很热闹,不敢说比别人好,但挺重视,所以和发达国家的距离要短一点。当然,我们的互联网应用也很好,有人说不重要,基础不够、创新不够,这是对的,但以应用来倒逼基础的发展也是可行的,这不是说赶上了美国,但总体来讲,现在有些有利条件容易赶上。要回答的问题是,既然平均第二,短板为什么不上去?做不成?我分析有两条原因,客观是建国70年来我们飞速发展,但人家已经发展了一两百年,我们有些地方肯定还不够。第二,人家对你有禁运、封锁和制裁,客观上要难一些。此外也有主观原因,挺重要的,我举三条看大家是否同意:一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影响。刚才我说了我们的短板,我们的芯片制造行业不行,美国垄断了,但我们不行,大家看华大九天的数据,先是“巴统禁运”(巴黎统筹委员会),后来国家看不行还得自己做,于是于1988年启动国产EDA工具,叫做“熊猫系统”,那时候做的还可以。什么时候不做了?1994年不做了,因为巴统取消了对中国的禁运,大家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是比较容易买到了,以前中国买不到软件,只能通过香港或其它途径进来,但1994年禁运取消以后就很容易买到了,有关方面觉得既然能买到还做它干嘛?所以就停了,现在又再度启航,2009年成立华大九天,十二五核高基EDA重大专项,现在也在继续做,如果一直做,中间没有停,也许我们就有(世界上)第四家(芯片企业)了。软件产业是中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软不如硬,重硬轻软是我们国家特别普遍的。2000年有个560亿,每年加一个,加到去年63000亿,今年是70000亿,很不错,企业很大,从2000到2018,18年增长了112倍,请问在座的企业学家,你去找一找中国几万亿企业的产业,有那么快的吗?我想找不到。这个产业发展非常快,第一是靠人才,中国软件人非常优秀;第二靠市场,中国市场非常大;第三靠什么?资金吗?建国以来我们在软件业上的投入不到50亿,那么长时间,那么大产业,国家有关部门投了不到50亿,也就是一年平均几千万,等于没有投入,基本上民间投的也很小,这个产业的投资不靠前,很勉强,软件人员勉强活着就行了。靠什么呢?政策。从2000年开始国家有个“国发18号”文件,正因为有了这个优惠政策,我们的软件业才出来,所以一靠人才、二靠市场、三靠政策,没有靠资金。今天国家很快要有软件基金出来,再加上资金的投入,相信我们的增速还能更快地提高。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软件产业要纠正,我们的国家重硬轻软,我们的地方领导很愿意搞硬件,因为如果硬件失败了,楼还在、设备还在,一查没事的,软件不敢投,投入几万亿万一不成功,来检查一看,人也走了,软件失败了不会留下什么,只有桌椅板凳和几台破电脑就没了,没法儿交代,所以我们目前的考核体制是不利于软件发展的,要冲破这个藩篱。三是“穿马甲”,网信领域里大家说的套话是把外国的产品包装一下国产推广,国家支持就特别大。这有一个什么毛病呢?人们心里会认为我已经有了,不做了。再就是安全有隐患,(外国产品)如果埋个“后门”、“漏洞”你都不知道,或者以知识产权为由告你,外国的知识产权,中方合资,本来是代理,光明正大的,一定要注意别把它包装成自己的,那样就知识产权侵权了。它容易麻痹自己,认为我们已经有了就不做了。当前国家重视安全,很多人都在做,如果不做,下面我会继续讲不做的危害性。实行包括自主可控测评在内的多维度测评。一般测评是性价比认可,安全的测评,质量的测评,这个很重要,区分真正在网络安全的角度能否达到要求。最近还出了一个事,自主可控测评应评估“美国技术含量”,以前没有,并购人家的,知识产权收购过来就可以了,现在知识产权可能没有问题,但有实体清单的问题,有出口管制,美国技术含量超过25%,美国就会制裁,涉及很多细节,涉及元器件、软硬件、材料等,比如汽车行业,过去多少年以前用了美国的技术的都可能包括进去,只要超过25%就不行,实际上是美国说了算。即使是出了钱并购过来的知识产权也可能会被套上这个,美国会说10年以前、20年以前这就是我的技术。所以我们要应对这个潜在的风险。软件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驱动力,很多传统公司,比如宝马和波音,比如宝马7,内置的软件超过2亿行代码,波音787客机中的软件代码超过10亿行,新一代技术硬件差不多,关键在于软件,十年前我到华为调研,华为说70%的研发人员是搞软件的,最近我问他们有多少了,他们说大概八九成。硬件比较标准,特别是CPU,大家往往都差不多,但一说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移动通信、虚拟现实,差别就在软件上,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软件,而且我们在软件产业有很多优越条件,我们希望把软件搞好。中国有丰富的软件人才资源,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资源,增量大,每年都培养出很多软件工程师,人才应该说是世界第一。这方面就不细讲了。中国软件业概况,刚才我们比了世界上的公司,现在以自己为主来看,产业规模世界第二,市场也是第二,从业人员世界第二,约占世界10%,相信很快就会是世界第一,产业布局较全面(较好),龙头企业规模和数量较好(华为、BAT等等);人员工资中等(2017年平均薪酬为13.03万),人才创新性较好(软件著作权、开源贡献量、双创数量、APP制作量、研发效率、大赛数量……),软件方面除了美国,中国,还有印度,印度也有一些优势,但在勤奋方面都没有能跟中国相比的,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发展软件是很可惜的。这是美国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的采访,他对软件的认识比我们有些领导的眼光都远,他说“不能让中国产出比美国还多的工程师!”他说原料、硬件等方面不怕,就怕软件,他说如果中国的软件领先了,人才更多了,对美国的威胁很大。第三方面是开源软件促进软件业开放创新,开源软件已成为软件业的主流,受到了美国管制,但它要管制我们没有办法,我们主要是要增加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在软件业增加中国企业的参与者、贡献者、主导者。最后,我们希望把开源这个在软件业已经非常成功的模式推广到硬件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0年发明了基于广泛使用且标准十分宽松的BSD许可证(Berkeley
2019年11月11日
其他
“同心共济,始终如一”中企慧联第一期企业家研习班成功举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中企慧联第一期企业家研习班在北京五彩斑斓的金秋季节拉开了序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学员们带着期待与欣喜在10月26-27日两天聚集在北京。辨势观潮
2019年11月1日
其他
河南:《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公布,附全文
10月25日,获悉,《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已经获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第一章总
2019年10月25日
其他
院士说 | 周济: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应培育出50家以上世界一流大企业
近日,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在“2019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表示,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应培育出50家以上的世界一流大企业,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指出,我国虽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但制造业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我国制造业产业链60%安全可控,存在严重的卡脖子短板。“如集成电路产业的光刻机,通信装备产业的高端芯片,轨道交通装备当中轴承和运行控制系统,电力装备产业的燃气,轮机的热部件,以及飞机汽车等产业的设计和仿真软件,这些都需要进口,产业基础能力弱,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存在着卡脖子的隐患。”周济表示,提升制造业产业链水平,应实施“突破工程”“短板工程”和“卓越工程”。到2035年,我们应该培育出50家以上的世界一流大企业,这些企业能够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引领全球行业技术的发展,在全球产业发展当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要特别注重培育专精特新的冠军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道路,到2035年培育出3000家专精特新的冠军企业。”(来源:观察者网)往期回顾/热点苗圩:着力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关注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2019年10月17日
其他
院士说 | 倪光南:中国芯片技术不能受制于人!
“CPU芯片和操作系统是网信领域最基础的核心技术,中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受制于人。”在10月11日举办的首届全球数字经济联盟峰会暨2019福布斯全球数字经济100强榜单发布盛典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题为“迎接开源芯片新潮流”的主旨演讲中如是说。01芯片市场现状倪光南提到,目前世界上生态最为成熟的两种指令集架构的CPU分别为Intel
2019年10月15日
其他
苗圩:着力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
今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河北省石家庄(正定)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并致辞。苗圩指出,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数字经济发展呈现蓬勃的势头,展示巨大的发展潜能,正在成为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苗圩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立足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全局,着力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着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强化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世界数字经济繁荣发展。(来源:中国证券网)End往期回顾/热点倪光南:创新是建设“数字中国”的主动力/趋势2020-2035年新材料发展前瞻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2019年10月11日
其他
关注 |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明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现代先进制造业新的发展方向。全球各国都开始意识到先进技术对制造业的重要作用,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将利用信息物理系统提升制造业水平。近几年我国制造走向智造步伐加快,人们创业热度不减,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智能制造发展持续向好。
2019年10月8日
其他
趋势丨2020-2035年新材料发展前瞻
“面向全球竞争的高新产业源头技术研究”是2016年启动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智库战略先导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刘伟平副书记为项目负责人,依托中科院战略咨询院组织实施。目前该项目已启动智能机器人、大健康背景下延缓老年痴呆策略等专题研究,近期启动了新材料产业源头技术专题研究。该专题研究从调查问卷入手,邀请一批院内外从事新材料领域研究战略专家、一线科学家、产业行业部门专家,参考源头技术方向判断标准,遴选出最有可能影响未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源头技术方向,并进行研判,形成决策咨询建议。2020-2035年新材料发展前瞻经过材料产业创新导向的问卷调查发现,重点方向为:材料基因工程技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增材制造材料与3D打印技术,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新型显示,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轻质高强材料,先进能源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共11个方向,这一个方向又包含了很多的小项。希望提供这样的一个报告,为做材料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做研究应该放眼产业,真正解决产业技术难题。(来源:DT新材料)End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2019年9月29日
其他
院士说 | 倪光南:创新是建设“数字中国”的主动力
中国互联网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开拓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为全球互联网举足轻重的关键力量。如何评价“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斐然成就,下一步自主创新的发力点又在哪里?倪光南说,在网信事业发展上,中国体现出后发优势,从整体上看,中国网信领域总体技术和产业水平在世界上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从产业发展来看,中国软件业销售总额从2000年的560亿元,飞速增长到2018年的63061亿元,18年增长了112倍,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包括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在内,中国在全球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企业前10名中占据3席。以电商、移动支付、社交、搜索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和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都是我们在数字中国建设中体现出的“长板”。此外,从消费升级到生产转型,“互联网+”从生活领域向生产领域加速延伸,一系列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发展和充实着实体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些新兴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在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重大贡献。在下一步“数字中国”建设中,我们最重要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倪光南认为,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是依托巨大的中国市场发展起来的,这个巨大的市场是极其宝贵的资源,用好这个资源,应当用市场来支撑创新而不是用市场去换技术。另一方面,鉴于中国的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和R&D经费世界第二,PCT专利排名世界第三,中国工程师队伍将继续增长,中国有可能会出现工程师红利。人是创新的第一要素,中国不仅在人才数量上有优势,而且在人才质量上也有优势。拿网信领域的高技术企业中比重超过七成的软件人才来说,通过比较软件著作权和专利的数量、对开源软件的贡献量、APP的创作数量、创业创新活动的成果、软件大赛的成果等,中国软件人才在创新性和勤奋度上都体现出高水平。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也曾表示:“中国有很多非常有天赋的工程师,他们贡献了很多知识产权,我们可不想屈居第二。”从跟跑到并跑、领跑,在我国“数字中国”建设中,怎么看待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倪光南说,鉴于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创新是数字中国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更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倪光南说,今天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特别是在涉及关键核心技术的问题上,我们只能通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才能掌握。我们在重视开放创新的同时也要在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上重视安全可控。两者并重,不能偏废。实践证明,在今天的国际形势下,如果关键核心技术不能自主可控,那么人家就可能会随时卡你脖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应当坚持自主可控,科技自主,才能抵御外国的制裁。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建设网络强国的要求,我们要遵循这个方向,努力奋斗,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End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2019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