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同文馆ATS

被微信屏蔽
历史

周雪光|过去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其实是中国历史惯有轨道上的一个“脱轨”

摘要:我想强调的是另外一个方面,即百姓民众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承担了改革的代价和风险。中国民众为中国四十年的大发展提供了最为需要的资源:廉价劳动力。2009年底,美国《时代》(Time)杂志的「年度人物」评选中,中国农民工获得第二位,这个结果不无道理。改革开放早期,多数民众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但近年来财富分配悬殊状况日益恶化,社会流动固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这个过程中,民众特别是体制外的民众,既是改革的具体承担者,又过度承担了改革的风险和代价。
2023年10月20日
其他

“拿外人的东西不丢人, 不拿才有人说你”:农民行动的观念基础

作者:徐宗阳转自:社会学研究杂志(ID:shxyjcass)徐宗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化纵横导读】近日,某音乐节失窃事件受到广泛关注。当地发布公告称,起因是有人传播不实信息,误导村民。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地域黑”攻击,但有评论犀利指出:实际上事件反映了巨大的城乡居民观念差异。如果不深入了解类似事件背后的观念动机,而仅仅停留于道德指责,显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公司型农场的作物失窃事件,呈现了偷窃行为背后的观念机制。作者指出了村民的三种观念结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观念在未实施偷窃行为的人身上也同样存在。第一种观念,是被建构的“集体”,这是此事件的发生机制。周边村民亲身经历了快速完成的土地流转,目睹该农场的经营状况,产生“公家的玉米可以拿”的想法。第二种观念,是被排斥的“外人”,这是此事件的扩大机制。在人们的观念中,“集体”逻辑之外,还有“内外有别”的逻辑,村内舆论默许、支持和激励对于“外人”的偷窃行为。第三种观念,是被惩罚的“坏人”,这是此事件的固化机制。该农场的看管策略和强力回应不但没有阻止偷窃,反而固化周边村民关于“集体”与“外人”观念,同时又增添“坏人”的逻辑,致使行动开始出现对立意味。三种观念的相互缠绕,也是该农场玉米失窃事件难以解决的关键。作者指出,三种观念结构并非割裂存在,而是紧密相连甚至相互转化。一方面,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先进与落后之间的观念冲突和行为差异,是此事件的具体困境。另一方面,行为对立的背后隐含着双方共享的观念结构和行动伦理。“公私”、内外和善恶的观念结构都是利益之外的伦理因素,借助一定条件,集体能够变成私人,外人也能变成自己人,坏人同样可以变成好人。因此,很难从一个普遍标准来对农民行为做出道德评价,同样是偷窃,村民并非根据行为本身判断对错,而是依据对象来定义是非。正如费孝通在《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中所言,在差序社会里,“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农民行动的观念基础——以一个公司型农场的作物失窃事件为例来源
2023年10月14日
其他

徐贲 | 公共说理教育和公民理性

作者:徐贲,作者为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来源:《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2009年4月2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我的一篇短文,《“不高兴”先生要学会说理》,我谈到《中国不高兴》的一些逻辑谬误和非理性话语特征。有的读者觉得意犹未尽,希望我能把公共话语理性问题再谈得深一点,有的想知道有什么逻辑教科书可以让初中学生尽早学习逻辑理性思维,还有的更是直接指出说理所需要的社会政治环境,“在缺乏民主政治程序的根本条件的当下中国,公共说理实在太少了”。这样的反馈,使我觉得有必要就公共话语理性在中国的匮缺再作一些讨论。让我先把那篇短文引述一下。读《中国不高兴》,令我想了一件事,几年前,一位在南京大学当教授的朋友对我说,中国公共理性话语危机已经严重到了非采取行动不可的程度。他觉得需要编一本给大学生用的写作课本,帮助训练他们基本的逻辑说理能力。在国外,这种训练从初中就开始了,经过高中,再到大学,不断加强,让学生培养与他人交往时必不可少的说理习惯。且不说高中、大学教育,单以加州初中一年级(相当于中国小学六年级)学生使用的英文课本Sharpen
2022年11月26日
其他

长三角,帝国奶牛的逆袭

事后官府追踪,以织工葛成为首的五位普通市民挺身而出,承担了责任遭到杀害,复社文人张溥于崇祯元年为五人墓碑题记,直呼「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2022年8月21日
其他

秦晖 | 什么是正常的民族主义?

欧洲中世纪什么叫正常的民族主义?有一位朋友现在经常骂我,我跟他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他有一个说法我是同意的,他说正常的民族主义是“对外争主权,对内争人权”。我觉得这个说法是对的,也正是因为对内争人权,对外争主权才是有意义的。人为什么要主权?人要主权就是为了维护国民的人权。当然,主权跟国外的人权没什么关系,但是国内人的人权就是主权的目的。我们有了主权,像德国人在波兰办奥斯维辛这样的事就不可能出现。但是光有主权行不行?安东尼斯库就可以自己办灭绝营,他也不需要德国人来办。所以我认为,人权当然要比主权更根本,但是我讲的更根本,并不是一般地讲人权高于主权,因为我觉得这和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一样,里头除了哪个更根本以外,还有两种损害哪一个更大的问题。比方说,我们说人权比主权更根本,但是对人权的损害有大有小,有严重的,有不那么严重的,对主权的损害也是一样。所以我们不能说为了避免对人权的一点点损害,就可以完全不要主权。比方说现在南非外国黑人劳工还没有安家权,还必须是单身来打工,家属留在境外。能不能为此就推翻非国大政府的主权?当然不能。不过这里我要讲,假如南非屠杀这些外国人,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是这样,至少按照2000年由于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通过的“保护责任”原则,国际社会有义务干预,这时主权就算不得什么。假如你在国内搞种族大屠杀,国际上肯定是可以干预的。因为主权在这种人类罪行面前不能作为保护伞。但是对轻微的危害人权,能不能进行跨越主权的干预?我觉得未必。比如说一个反对派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被禁止了,这当然也是对盐论自由的禁忌,但是这不构成国外进行干预,因此就要把政府推翻的理由。所以我这里讲,“高于”这个概念不太准确,不是说为了比较轻微的人权侵害,就可以把主权忽略不计。但是我要强调,主权是为了人权而设置的,人权是更根本的东西。而且对人权的侵犯如果达到一定限度,主权屏障的确不能作为保护伞。因此我们可以说,正常的民族主义其实是维护国民的利益,不是维护君主的利益。维护国人的权利right,而不是维护国君的权力power作为目标的。但是这两者的确也有关系,这个关系主要是在欧洲历史上建立的。大家可能知道主权这个概念的由来,在中世纪没有主权这个说法。中世纪的欧洲,第一,帝王的权力有限,国内领主林立是封建社会feudalism的一个特点。国王并不是中央集权,国内有很多领地,领主权可以阻碍国王权力的下渗。领地内的很多事情国王管不了,只有领主能够说了算。第二,国际上存在着罗马教廷为首的跨国教权。欧洲中世纪主教都是听教皇的,而不是听国王的,而且宗教审判等等是国王没办法干预的。在中世纪末期的这种背景下,法国的博丹提出了一个概念sovereign
2022年8月19日
其他

是代代相传的连续性,还是现有的独特性,民族的主张是如何确立的?

当今美国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现为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维也纳人文科学学院终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东欧史。撰有多部备受称誉的史学著作,包括《黑暗世界:作为历史和警示的大屠杀》(Black
2022年8月14日
其他

马尔萨斯人口论:灭霸主义的理论基础

22%,汉唐介于两者之间;以物质丰富度和文化多样性衡量,两宋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期,此后,随着人口压力渐增,城市化率一路下滑,到近代前夕已降至不足
2022年8月9日
其他

谁的江湖:中国县城的权力与秩序

作者:欧阳静来源:文化纵横(ID:whzh_21bcr)[导读]“郡县治而天下安”。作者于2012年至2018年的暑期在中部D县开展田野工作,调研分析了官员、商人、混混、“钉子户”和普通民众等县域权力“江湖”中的能动者及其相互关系。作者认为,这些能动者之间的权力碰撞、利益结盟和力量对比失衡,特别是某些官员与普通民众相脱离,而与商人、混混等强势群体关系较为紧密,造成了一种以谋取公共资源为目标的“分利秩序”,使得县域治理更为错综复杂。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县城:能动者的权力江湖
2022年7月28日
其他

越是复杂的时代,越需要具备“复杂思维”

越是复杂的时代,越需要具备“复杂思维”文/罗家德当“蝴蝶效应”在社会系统中不断发生,当社会、经济的转型变得越来越频繁,在孕育着无数不确定性的信息时代里,人类应该如何自处?复杂思维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01.什么是复杂思维“复杂”并不是什么陌生的词汇,我们生活中遇到了难以处理的问题,免不了要抱怨一句:“这件事太复杂了”。然而,这只道出了我们常用的把事物两极分类、推论出因素间简单因果关系的化约思维不管用了,因此我们需要复杂思维,但复杂思维该如何理解?其实,复杂思维从没有明确的定义,法国著名思想家莫兰(Edgar
2022年7月28日
其他

赵燕菁 | 从土地金融到土地财政:资本的胜利、有为的政府与城市的转型

中国、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变化趋势比较(1997-2015年)数据来源:财经豹社,2018-5-8.
2022年7月25日
其他

十字路口的明朝,怎样内卷,如何影响国运?丨“天喜文化名人堂”分享会预告

无论从中国史,还是全球史看,明朝都处于一个十字路口的地位。明朝与以往中国的任何朝代,都有所不同,明朝形塑着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脉络和发展道路。在世界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十字路口,明朝为何做出与世界其他文明不同的选择?我们将以“内敛性格”为线索,从地缘政治、全球化视角来重新解读明史。在早期全球化历史潮流中,明朝为何错失了历史机遇?当下重读明史的意义是什么?21世界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可从明代历史借鉴到什么?让我们走进“天喜文化名人堂”系列分享第二场【十字路口的明朝】,跟随赵现海x蔡晖老师一起探讨“十字路口的明朝”有着怎样的内卷与国运!十字路口的明朝时间2022
2022年7月24日
其他

近现代中国的“清明上河图”

作者:沈弘编译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二英国人赫伯特·英格拉姆在担任报刊经销商的时候,发现了刊物登载版画插图就会销量大增的秘密,于是他在移居伦敦后创办了《伦敦新闻画报》(Illustrated
2022年7月22日
其他

一个县财政干部眼中的农村现状

作者:白靖平,榆林市靖边县财政局干部来源:陕北印记导语本文作者出生在陕北的农村,自幼在农村长大,外出求学及工作6、7年后又回到了家乡。参加招聘考试后分配至县里某部门上班,但对农村情况并不陌生。早几年前,他就想动笔写写老家农村的现状,但是觉得自己对农村问题的历史和当前政策把握的不全面,苦于思路的瓶颈和知识面及视野的狭隘,一直没有动笔。2015年8月,作者被县委组织部派往某村任第一书记,通过对农村进一步深入的接触、走访、了解,以及现今精准扶贫的全面启动,因为站的角度不一样,心里多了些“为什么”、“怎么办”。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本文就是作者看透了当下的农村现状之后做一些分析。值得每一个人阅读并深思。严格意义上来讲,我的农村生活是这样划分的,12岁以前,在村里读小学,彻底农村娃娃,念书,放驴,干农活;13岁至18岁,城里读中学,寒暑期及忙假,除了学校补课外,回农村老家,也干农活;19岁至22岁,南京读大学,寒暑假回农村老家,少干农活;22岁至24岁,外地工作,春节回农村老家,不干农活;25岁以后,在县城工作,经常回农村,不干农活。这么多年,自己作为一个往返于城市与农村的“候人”,不可谓不奔波,但这同时也给我这样城里的农村人,农村的城里人的双重感觉:以一个“乡下人”的视角来看现代城市生活,同时也以一个“城里人”的视角来看现代化冲击下的农村生活。就当下我的感觉,农村生活现状较为突出者是人口问题、土地问题、产业问题、婚姻问题、养老问题、大病问题和传统习俗的崩解问题。01人口问题1991年,我刚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班里有30多个孩子,1996年,我小学毕业的时候,班里只剩下9个孩子。这么多娃娃哪去了?大部分跟随大人流向城里,小部分流向外乡。父母未进城之前,我母亲在村里开个小卖部,租赁村委的办公房,在我的记忆里,每当黄昏的时候,村委跟前人言鼎沸,孩子、大人、老人,聚集在一块,好不热闹。大家都满怀希望,认为好日子就在眼前。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希望使人精神焕发,做起事来,劲头十足,认为前途光明,幸福感也就大大提高。而现在村子里所感受到的,似乎并没有这种充满希望的朝气,倒是处处显出暮气沉沉。以总人口在城里和村里的分布比例看,生活在城里占80%,生活在村里的占20%。现在村子里居住的有:70%的是70岁以上的老人,20%的是60岁以上的,5%的是50岁以上的,5%是50岁以下的。在村里,40岁以上都叫做年轻人,而自嘲是没本事的人。40岁以下的大都在城里。有的是因为工作而在城里。诸如我,通过高考等一系列考试等渠道,在城里有了稳定的工作,而彻底的居住在城里。有的因为生存而在城里。大部分年轻人通过自己的本事在城里打工赚的钱比种地或者放羊来的收入多,再者为了孩子的读书问题,待在城里。有的是因为面子而在城里。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了,一部分年轻人在城里没有生存的技能,但是死活要待在城里,因为面子,自己待在村里多丢人。有的因为城里而在城里。一些人待在农村,其收入要比在城里好的多,但是就不待在村里,挣死亡命往城里跑,为什么?因为城里的花红酒绿。有的成了混混,有的干起了偷鸡摸狗的事情,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老幼相守的村子,人们谈不上有什么希望所寄,老一辈,既使无可奈何,也是习惯了自己的故土,幼的一辈,不过是暂时寄托在这里罢了,待到上学的时候,也随父母进城了。星散的人口,老龄的人口。精力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接二连三地,这一辈人开始凋零,大多都是劳动到最后,也就撒手西去,随着一座座新坟的出现,乡下,确实已经不是衣锦还乡的去处了。02土地问题自从上世纪80年代土地分包到户以来,村里农民满怀希望,满洒汗水的耕耘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在未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之前,村前屋后,沟沟洼洼,在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面,能种的全部给种了,不留任何死角。每家每户对自己所有土地的地棱地界都了如指掌,不差一厘。而现在呢,土地出现无人耕种及耕种人老龄化问题。因为广种薄收,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以至于现在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不知怎么种地,怎么劳作了,可以说许多人忘记怎么握䦆头了。为了不让土地荒芜,年轻人的父辈们只好劳作,所以现在村里种地的人大都是50岁以上的人。村子里六七十多岁的老人,很少坐在家里享福,只要有最后一点力气,都是坚持劳作,认为白日闲过,就是一种罪过。现在从上到下,都在呼吁并执行土地流转,怎么流转?政策许多老人接受不了。年轻人不种地,老一辈种地人的离去,再过十几年,有人都不知道自己家的地在哪块了。想象一下,老一辈已经凋谢,下一辈能否回归乡村,能否对种地有激情,假如不,将是一副什么样的乡村景象?村庄的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03产业问题产业关乎着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幸福感。现在产业就是两种:种植业和养殖业。先说种植业,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农民种植首先要自给自足,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所以种的比较五花八门,有糜子、谷米、荞麦、洋芋、玉米、豆子、葵花等,唯一的经济作物也就是洋芋和葵花了。我家种地时,每年都种十几亩洋芋和几亩葵花,除过成本,也就剩两三千元,能够基本维持日常生活开支,攒不了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米、白面已走进农民日常生活中,所以地里除了洋芋、玉米,其他都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现在粮食价格提不起来,2014年种玉米,收成好点,除过成本每亩也就结余1100多元。如果收成不好,连这个数字都不到。如果家里有二三十亩地,每年的收入也就是2、3万元,除过人情门户等日常开支,也攒不了钱。再说养殖业,就是养羊和养猪。前几年,猪疯狂的时候,老家留在村子里的人,家家户户都养起了猪。投资2至5万元不等,建猪舍,买母猪,买饲料。但当猪出圈的时候,猪肉价格下跌,一算账,连成本都收不回。放弃,猪舍废弃。现在农民养猪也就是为了过年吃那点杀猪菜了。养羊,收入主要是卖羊、卖羊绒,卖的支撑是羊多生羊羔子,能卖羊的数量少于出生羊羔子的数量,这样才会新老更替,规模扩大,出现加法效应。如果每年出生羊羔子的数量少于能卖羊的数量,则是减法效应。养羊,每天都要有人起早摸黑专门照料,如果不成规模,养几十只羊,收入不抵幸苦费,只能说为了养羊而养羊。我二爸养羊的规模在200只左右,去年收入才3万多元,除过一年家里所有的开支,也剩余不了多少了,还好他无病无学生。产业的单一、低收入和市场的变化莫测,让农民无所适从,也就逐渐失去对土地的兴趣了。这值得从上到下所有执政者的思考。04婚姻问题首先是钱的问题。原来结婚比较简单,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拉着毛驴将一个姑娘娶回土窑洞,幸福一辈子。后来演变成摩托车、手机、银手镯,开着机动三轮将一个姑娘取回楼板房,幸福半辈子。现在呢,钱、钱、钱,一个媳妇至少45万,才能娶回家,幸福一阵子。怎么算账?跟男方在城里要房子,要车子,要金银首饰衣服钱。村里一个人娶媳妇,女方要房子,暂时没有,抵成钱25万元。要车子,买,10万元。要金银首饰衣服及彩礼钱,10万元。所以现在流行一句话:“娶个媳妇,老子2分贷款,儿子1分5放款”。穷了老子,富了儿。我户家大哥,生了三个儿子,现在个个都20几岁了,都在谈对象,一涉及婚嫁问题,对方家长直接“刚崩”,因为没钱。对象谈了一个又一个,就是结不了婚。所以给儿子结婚的花费现在是农村人的一块心病,也是一大难题。再者就是情感的问题。我们知道,相对于乡土社会的稳定和静态而言,现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是流动性:资本流动,物资流动,人口流动,情感流动……与流动性相关的就是,城市生活的“陌生人”处境:出门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谁。所以进城的一些年轻人就敢乱作非为,没人认识,没人指指点点。依靠现在微信、陌陌等交流软件,搞婚外情,眼中金钱多了,心里感情就少了。许多农村夫妻在城里租房子,男人在外打工,老婆给孩子做饭,接送孩子上学。但最终的结果是,男人把老婆供出去了,把孩子供回家了。05养老问题因为我们国家养老体制的不健全,包括城里及农村的非体制内的大部分人,养老必须靠自己和儿女。病痛是养老的第一大问题。无病无灾,基本都是很好的,但凡有了大病,就很麻烦。说实话,在农村,大部分地方,老人得重病,就是等死。一者是钱的问题。虽然现在搞了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有所提高,但是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若要治疗,必将家徒四壁,连基本的生活资料的购买都是问题,所以许多老人拒绝治疗,而作为儿女的也就默许了,这是很悲哀的事情。二者是久病床前无孝子的问题。有女儿的,老人还好点,女儿给老人清清洗洗,端吃端喝。没有女儿的,老人会殁的很快。亲情冷漠是养老的第二大问题。在农村,老一辈和他们的下一辈之间,确实有着空间上的隔离,要尽孝道,基本谈不上,老年人都是自食其力,哪怕八十多岁了。能够相忘于江湖,对于老人来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惜的是,子女辈还是念念不忘父母的那一点点财产,总认为自己从中分到的一份是最少的,而不问自己为老人做了什么。更有甚者,新起的房子,有人不愿意老人一起居住,认为不干净,在屋旁另筑小平房,算是父母的栖身之所,老人偶尔到正房里走走,还引得媳妇的大骂,甚至拳脚相向,理由只是踩了脚印在家里。我所任职的村子里,一个老人养了三个儿子,老人现如今80多岁,老大成家立业,老二光棍,老三城里瞎混。现在的状况是,老大的房子就在老人住的地方旁边,却对老人不闻不问,不管死活,老人和老二住在一起,是三间土坯房,老三管不了。老人经常食不果腹,不生烟火,我去了看了家里的状况,心里实在难过。老一代无法感受温暖,当生存都存在问题时,感情也许真的无法保障,造成老人对生活孤寂和无奈。亲情的冷漠却没有相关的法律来制裁,道德的缺失和沦丧,让人义愤填膺。06大病问题前不久,村里我的一个亲戚离开了人世。还不到50岁就得了脑梗,在银川的医院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是因为昂贵的费用,后期中断了治疗,彻底导致半身不遂,最终倒在了抗争病魔的路上。虽然现在我国实行了农村合疗以及大病救助制度,但是对于真正得了大病的农村人来说,一是救助能否到位,到位多少是未知数,二是即使到位,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场大病,就是一个家庭的变革,少则几十万元,动则上百万元的医疗费用是沉重的负担,让原本小康的家庭彻底返贫,而且债台高筑,许多农村人不得不放弃治疗,慢慢的等待着死亡的临近。人死了,钱也没了。07传统习俗的崩解现代文明制度的冲击以及城乡一体化的逐渐推进,导致原有乡土体系的崩溃。农村的“三叩九拜”已不复存在,城里的冷漠、传统文化的缺失、西方文化的侵蚀,让城里的体系变得畸形,真正适合我国城里的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没有信仰,没有宗教,吞噬着靠老一辈人以“道义”维持的老本,让人匪夷所思。正所谓城里人不像城里人,农村人不像农村人,倒像电影《老炮》里六爷所说,怎么是个“二尾子”。比如说过年,现在许多人都在说过年没意思,没年味了。贴窗花没有了,手写对联没有了,三十晚上供奉土神爷和灶马爷没有了,三十晚上跳大神没有了,大年初一早晨给长辈磕头拜年没有了……说是古风怡然也好,说是陈规陋习也罢,反正是没有了。比如说人与人之间的联络,现在村里人也罢,本家也罢,还是亲戚,要想见面拉上几句家长里短,只能在红白喜事上了。不像原来,你借我家两袋洋芋,我借你家一升谷米,频繁的互动着。现在大部分都待在城里,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哪次我户家过事,大家聚在一起,都是村里人,但是许多比我小的,我却不认识了。就连我户家的侄儿,都11岁了,我问,你称呼我甚,他却不知道,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我在想,到了我儿子这辈人,不要说村里人认识了,本家兄弟之间的关系也疏远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老一辈人眼中的“家门自己”、“亲戚六人”、“庄邻院舍”的关系被现实彻底割裂了。所谓,乡音无改,客从何来,不过是每年都发生的故事罢了。在我看来,说到底,农村问题就是脑袋和步伐不协调的问题。有时脑袋快,步伐却慢。有时步伐快,脑袋却慢了下来。首先说脑袋,里面装的有制度政策、伦理关系、思想理念。伦理关系的问题是考验当今知识界能力的最大问题,也是在现实判断上割裂知识界的尖锐问题。思想理念,与人受的教育程度、后期学习息息相关。受教育程度低,知识结构单一,思维方式老化,有很多人把成功归类于机会主义、关系主义。对教育的漠视,对学习的鄙视,对读书人的冷嘲热讽不抵于一杯白酒时,何谈思想?何谈理念?不要让高等教育成为城里人玩的游戏,不要让农村人觉得投资孩子的教育是无法回报的事情,实行全面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逐步提升一代代人的素质,营造学习的氛围,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再说步伐,跟随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养老保障措施,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及民生保障措施,在我看来,较之脑袋是慢的,而且慢的不是一点,应了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产业方面,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农民对市场的判断不准,和脑袋合不了拍,也逐渐失去了在农村发展产业的兴趣。脑袋和步伐不协调,使农村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几个叠加。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农民,而且困扰着决策者。人在历史中,很难对自己所处时期的社会做出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判断。对于我这种出身于农村的人来说,现在的老家是故乡还是他乡,已经分不清了。但我不愿意看到小时候的那种乡村氛围消失殆尽的至无影无踪,也不愿意看到现在的乡村景象是小时候那样穷山恶水。随着国家的发展及政策的调整改革,农村也在经历着阵痛,逐渐调整着自己的状态随波在历史的河流里。我想,总体是向好的。你爱或者不爱,她在那里;你见或者不见,她已经住进你的心里。
2022年7月22日
其他

勒庞|心理学统治世界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转自:勿食我黍(ID:Failagain-Failbetter)古斯塔夫·勒庞
2022年7月20日
其他

宋代的悍妇与妒妇

宋代士大夫很爲本朝的女教自豪,《東都事略》在后妃傳前謂:“《詩》稱《關雎》之德,所以正夫婦而化天下也。是以輔佐君子,有逮下之仁而無嫉妒之心,懷進賢之志而有憂勤之念。用能助成一代之治,以興太平之基。塗山啓夏,任姒作周,豈不曰内德之茂哉?……自昭憲以降,正始之道相守如一,皆以遵承祖宗家法爲先。是雖賢德懿範,有所從始,然亦列聖修身、正心、齊家之本有以極其摯如此。”的確,與唐宫相比,宋代的后妃既無武后之强,亦未聞帷薄不經之譏,不僅宫中如此,士大夫家中的大家閨秀及庶民之小家碧玉,風格亦與前代迥异。然而,以往有關宋代婦女的研究,依據的史料主要爲史部的《宋史·列女傳》及集部中以女性爲傳主的傳記、墓志銘等,但如果將史料拓展至子部中的筆記小説類,也許我們會看到宋代婦女的另一面。一、宋代的悍婦與妒婦由于傳統的社會性别觀念將女性塑造成温柔順從的形象,凡是不符合“三從四德”的女人都被認爲是不正常的,國史家乘都不屑或不敢記載這類婦女,于是便在後人腦海中形成固定不變的古代婦女模式。然而,大千世界千變萬化,人類社會永遠是複雜的,無論哪個時代,婦女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規範生活。即使士大夫不願記載這類婦女,而所謂“惡婦”的形象還是從筆記小説、民俗畫等史料中透露出來。(一)妒婦南宋著名文人洪适曾編有《壼郵》十五卷,專收妒婦惡事,以誡仕女。其序曰:“近世一二甲族,以妒名家,婦彝其姑,母傳其子,誦言誇説,以鉗制其夫爲能,施施不自耻。宗黨先後一有馴柔,則群起以蚩之,巧計以訹之,日陶月移,薫蕕同臭。”此書謂宋代名族往往“以妒名家”,而且蔚然成風,這還是我們熟知的宋代女性嗎?可惜的是,這部書并未流傳,否則可顛覆後人心目中的宋代仕女形象。婦人之妒,主要針對丈夫的納妾,有的正妻憑藉妻族的支持,激烈反對丈夫蓄妾。《清明集》載,因爲丈夫黄定蓄妾,余氏搬來父親,雙方大打出手。同爲士大夫之地方官,對妻之“嫉妒”,可能與丈夫心同其苦,因而斥爲“婦人不賢,世多有之”,但也没有力挺丈夫,只是兩面勸和:“起訟之端,只因妾桂童生子,黄定偏于愛,余氏專于妒。婦人不賢,世多有之,顧何責于此輩。監定當廳拜告其婦翁,以謝往失,仰余文子當廳遣女亥姐還定責領,并監立限改嫁桂童,别覓乳母,庶息兩家紛紛之訟。”解决方案竟然是送走寵妾。在正妻較爲强悍的家庭,丈夫也可能無法納妾,《袁氏世範》甚至謂:“婦人多妒,有正室者少蓄婢妾,蓄婢妾者多無正室。”但在大多數家庭裏,儘管妻子不喜歡丈夫納妾,却往往無法與夫權對抗。有的女性或以自殺抗議,士大夫們往往極力描繪這類女性的弱點,誇大其神經過敏、捕風捉影、狹隘自私的性格。如“撫州監酒范寺丞者,妻美而妒。一夕范輪宿,同事戲取妓雙屐,密置范卧具中。詰旦,吏挈衾囊歸,妻見履,神色沮喪,因拊心曰:‘天乎!吾至是耶!’入室自縊而死”。這類故事强調的是女性的可笑。而更多的妒婦將滿腔怒火發泄到更弱的妾與妾子身上,宋筆記多有此類故事。有的正妻常虐待妾婢。“周益公夫人妒。有媵,公盼之。夫人縻之庭,公過之,當暑,媵以渴告,公以熟水酌之。夫人窺于屏曰:‘好個相公,爲婢取水!’公笑曰:‘獨不見建義井者乎?’”周益公即南宋名相周必大,在其夫人墓志銘中必不見此類記載。又“鎮江士人,亡其姓名。妻悍妒,買妾不能容,每加凌虐,妾不能堪,屢欲投繯,士人憂之。有幹之金陵,丁寧懇諭其妻而行。去家纔兩日,忽中夜聞枕前切切之聲,不見其形,自言即其妾,引决死矣,懇求爲誦經追脩。士人大憂恐,亟遣僕歸,爲其區處。暨僕還,得家信,則妾故無恙”。這本是一個鬼故事,該士遠行便憂慮過度,亦説明其妻雖悍,夫在家便不能害妾。有的妒婦甚至直接殺妾婢,如“延平吴氏姊妹六人,皆妒悍,時號六虎。其中五虎尤甚,平生殺婢十餘人,凡三適人,皆不中[終]。夜分嘗聞堂廡間喧呼聲,同室皆懼。五虎怒曰:‘狂鬼敢爾耶!’命闢户移榻中庭,持刃獨寢,徹旦寂然。人謂五虎之威,鬼猶畏之”。又“鹽官馬大夫中行,妻悍妒。一婢免乳,即沈其子,雜糠穀爲粥,乘熱以食婢,竟以血癖而殂。乃取死子同坎瘞之”。宋筆記所載正妻虐殺婢妾事,往往極其殘忍,令人髮指:“蘄春太守原注:不欲記姓名。妻晁氏,性酷妒,遇妾侍如束濕。嘗有忤意者,既加痛箠,復用鐵鉗箝出舌,以剪刀斷之。妾刮席忍痛,不能語言飲食,逾月始死。”有的妾婢不堪虐待,或以自殺求解脱。《夷堅志》曰:“華亭胡朝散亶,夏夜納凉,因踞胡床而睡,夢一偉丈夫,着白道服,撼之使起,曰:‘居家有不恰好一事,宜急起理會。’胡驚寤,亟出户,果見一人自經于廊下,往視之,其子婦房中所使妾也。婦者同邑張氏女,賦性慘妒,此妾少有過,杖之百數,不能勝楚毒,乃就死。胡使呼婦就傍熟視,婦略不動色,徐云:‘他人不須管,若不可救,我自當其責。’即取凳登之,解縊索,移時復蘇。……張婦之惡,猶不少悛也。”在正妻强勢的家庭,妾婢甚至因女主人一個眼神就自殺了。《萍洲可談》謂:“胡宗甫妻張氏,極妒。元豐中官京局,母氏常過其家。有小婢雲英行酒,與主人相顧而笑,張見而嫌之。婢亦覺,是夕,自縊于厠。家人驚告,張飲嚼自如。母氏不遑處,乃歸。”正妻之妒,往往因己無子而妾有子,恐怕妾子繼承家業而于己不利。宋初張齊賢謂:“衡陽周令,失其名,蜀川人。喪妻三數歲,再娶妻,亦蜀川人。後妻携三女,俱長矣,來周令家,周撫之如己女。後妻凶妒,周舊畜婢數人,内二人妊娠,每後妻加以他事鞭撻之,無虚日。二婢各爲懷妊,常以背或以臀腿受其梃。周令妻多方用杖觸其腹,欲其不全,二婢竟以鞭捶墮胎而死。”駭人聽聞者,莫過于殺自己親生子的妒婦。筆記謂:“有人任湖南倅,妻生子始晬,甚愛之。偶因開宴,命妓佐酒,一妓秀慧,倅與戲笑。忽見老兵擎生肉二盤至倅與客前,倅愕問之,則其子肉也。蓋妻忿夫與妓戲,乃手刃其子,持肉以獻焉。”在某種情境下,個别婦人行爲乖張,甚至賭氣用至愛作爲犧牲品,在任何時代都是可能的。但作者將它作爲婦女普遍嫉妒的例子,具有明顯的貶低婦女的意味。這類故事往往强調妒婦的殘酷,甚至不惜用大量筆墨描繪殘酷的細節。但有的妒婦故事似乎與正妻無關。蘇轍謂:“曲隄周氏以財雄于齊,有秘書丞高者,尤驕縱不法。嘗自京師載妓妾數十人游杭州,其一人以妒害自沉死。及還齊,其父母邀賄謝,不滿意,訴之長清令張次山。”妾于游杭州時而死,正妻并不在,應爲諸妾妓争風吃醋所致。——选自《宋代的仕女与庶民女性——笔记内外所见妇女生活》作者:程郁定价:78.00书号:9787571100070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03编辑推荐妇女史研究,在本世纪初逐渐由冷变热。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作者从宋代的女德教育入手展示笔记内外所见的妇女生活。靖康之难中女性所遭受的性暴力,对南宋以後女德教育的苛刻化有重大影响。以社会性别理论作为分析的主要工具,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笔记为主要的资料来源,作者又尝试利用地下發掘的墓葬壁畫等图像史料,作为文献资料的参照。尝试将图像史料与文献资料相对照为本書的特色之二。依据宋代的文献资料,其中妇女史研究方面,学界有重于精英妇女的倾向,
2022年7月16日
其他

被逆转的传统:婆媳关系与农村妇女的生存状况

作者:杨华转自:经济观察报书评(ID:eeobook)来源:《陌生的熟人》婆媳关系是家庭结构的纵轴,是家庭关系的晴雨表。从京山农村调查来看,婆媳关系至少经历了5个理想“回合”,每个“回合”,婆婆与媳妇的关系、角色,以及在家庭结构中的
2022年7月16日
其他

谣言是如何产生的?

Langley像奴隶一样,贱民也会倾向于从谣言中解读出他们自己的希望。正如马克·尤根斯迈尔(Mark
2022年7月14日
其他

“谋杀是菩萨行为”:论近代日本政治生活中的恐怖谋杀现象

图作者:渠长根转自:修远基金会(ID:xiuyuanjijinhui)✪
2022年7月9日
其他

政治上越无知的人反而越自信?——达克效应的政治心理分析

G.Anson)的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现象在政治认知水平低下的民众中更为普遍,即达克效应在政治知识领域中是广泛存在的,党派认同的动机性推理进一步加剧了政治领域的达克效应现象
2022年7月8日
其他

欲言又止的一项调查​:父母政治资本抬高“二代”起薪13%?

由于观察对象均为大学生,因此没有引入受教育年限作为自变量。全部的回归都考虑了权重。回归系数估计值的标准差是异方差稳健的,并在各省内聚类(cluster)。(一)
2022年7月7日
其他

难以逾越的高墙:韩国的高校分层与就业机会不平等

al.,2011),又表现为劳动力市场上高校声望与就业机会的密切相关。换言之,优势阶层家庭的孩子不仅垄断了优质教育资源和名校,也垄断着好工作。英美等发达国家如此,新兴经济体亦不能免(Wakeling
2022年7月7日
其他

安德森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意识的起源

Anderson,1936.8.26—2015.12.13)生于中国昆明,世界著名政治学家、东南亚地区研究家。专门研究民族主义和国际关系。代表性著作《想象的共同体》(Imagined
2022年7月3日
其他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 海外华人认同的悖论:以泰国为例

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转自:东方历史评论(ID:ohistory)讲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政治学家,《想象的共同体》作者)时间:2014年3月26日
2022年7月2日
其他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导读

O’Germans)。祖父在19世纪后期被派驻槟榔屿(Penang),他的父亲就出生于这个英属马来亚的殖民地上。在第一年剑桥大学的入学考试失败以后,他的父亲加人了在中国的帝国海关(Imperial
2022年7月1日
其他

为什么美国年轻人对倡导性解放的女权主义不再感冒?

这场运动倡导人们享受性的权利,并旨在将女性从负罪感或羞耻中解放出来,但现在许多人质疑这是否让她们更加脆弱。图片来自网络拉拉(Lala)喜欢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很难被动摇的人。在她受欢迎的Instagram账户@lalaletmeexplain上,她提供一些匿名者关于性和约会的建议,从性高潮到发送裸体照片的礼节等等。这位40岁的性教育家和前社会工作者也不羞于分享她自己作为单身女性的约会经历。但即使是她,也开始对最近的一个问题感到不安,这个问题来自一个有7岁女儿的妇女——她发现她交往的新伴侣在看涉及少女的“继女”主题色情片,对方询问拉拉:这是不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鉴于她受过的专业训练,这个故事给拉拉敲响了警钟。”她说:“让我来说,你不能去冒这个风险,这可不是什么你值得去冒死达成的成就。”后来,她对她的Instagram账户上对此事的一些评论感到吃惊,她在那里邀请她的17.5万名粉丝对这些匿名信中的咨询做出回应。”然后有的人在那个帖子下面说:“人们在色情片中看的东西并不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做的事,你怎么能下这种评判?”没有人应该因为Ta们的性欲而受到评判,这种观念是所谓的“性积极女权主义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在美国,宗教与司法有着怎样的关系?

作者:三辉图书按语/编辑:艾珊珊转自:三辉图书(ID:sanhuibooks)引起大量讨论的“罗诉韦德案”让大家看到,在美国,宗教如何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在《宗教美国,世俗欧洲?》一书中,彼得·伯格与另外几位学者一起讨论了欧洲与美国不同的宗教图景:欧洲的酒店前台分不清各种教堂之间的区别,而在美国,去医院看病人们都习惯用自己的信仰做担保。这样的现实如何考验着两个地方的司法制度,是几位作者关注的主题之一。今天的推送与大家分享书摘《宗教美国,世俗欧洲?》,“第五章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招核男儿”是怎样养成的?

多名昭和男儿正是唱着此歌,果断「蹶起」,以「尊皇讨奸」为旗号,「天诛」了一批内阁成员和权贵重臣。他们认为,当时日本的各种社会问题,都是这些奸臣蒙蔽天皇造成的,不杀不足以彰显「国体」,救民于水火。▼
2022年5月4日
其他

1979,波斯小青年们亲手干掉了自己与下一代的未来

▴伊斯兰教认为,女性头发会让老爷们产生邪恶的想法,所以必须包裹起来。很多伊朗姑娘对此十分厌恶,她们只是象征性的戴上头巾,来应对宗教警察而已。作者:20世纪研究所转自:20世纪研究所(ID:twentieth_c_i)▾演唱者:Pouran
2022年5月4日
其他

青年以何为业?重温韦伯100年前的忠告

作者:三辉图书转自:三辉图书(ID:sanhuibooks)在1917年和1919年,马克斯·韦伯对慕尼黑“自由大学生联盟”分别做了“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的著名讲演。德国学者洛维特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在这样一个外部世界和内心生活中的所有稳定性都已经瓦解的时候,在德国,只有一个人真正面对他们年轻一代发言,这就是马克斯·韦伯。韦伯面对青年学子的这两篇演讲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其中一位就是台湾著名学者钱永祥先生。作为这两篇演讲的台湾中译本译者,钱先生回忆当年的翻译过程时如是说:当时,只要想到台湾的年轻人可以就此读到如此深刻的文化反省与伦理思考,不必如我少时一般坐井观天,以为胡适或者罗素便是所谓的“思想家”,翻译过程中的无数困难挫折,便有了设法去克服解决的动力。100年过去了,“青年何以为业”仍然是每个青年无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在五四青年节这天,我们与各位书友分享钱先生回顾韦伯讲演的文章——《在纵欲与虚无之上》。在纵欲与虚无之上——回顾韦伯的《学术与政治》文
2022年5月4日
其他

大洪水跑路指南:1860年长三角大洪水生活史

江南农民很少开荤。十九世纪中期一户农家全年吃肉的日子在二十天左右,年人均鱼、肉消费量仅为八斤上下。即便如此,餐餐能吃大米在整个中国仍属优越,苏南农民尚不用以「番薯」、玉米等美洲「杂粮」充饥。·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集体自恋对社会有何影响?

Zavala)正在研究极端组织,试图厘清人们为什么参与恐怖袭击。她注意到有些东西非常符合20世纪学者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2022年4月16日
其他

多少诺贝尔奖得主晚节不保

Ghostshttps://www.vice.com/en_us/article/bmjy7z/the-scientists-who-believe-in-ghosts[29]Wolfgang
2022年4月10日
其他

阿马蒂亚·森:没有免于饥饿的权利,丰收也无济于事

Foster)和森合写的一篇很长的附录《发表之后:四分之一世纪的回顾》,这篇附录对二十多年来由森所引发的有关经济不平等、贫穷问题、福利经济学问题,做了详尽的评论,但遗憾的是,他们不再提“The
2022年4月9日
其他

“我母亲了解意识形态,也了解饥饿”:一名乌克兰母亲的食物储备指南

入围作品◆《纽约客》《卫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独立报》赞誉推荐
2022年4月7日
其他

“啪啪啪”的艺术

种拍手的方式,如下图所示。从P1到P3的差别是右手的位置下移了,从掌心相击、掌心-手指相击到手指相击。而从A1到A3的区别是手掌的弯曲程度。不同的手势拍击发出的平均声音频率如图:根据Bruno
2022年4月5日
其他

“招核男儿之野望”:日本偷袭珍珠港时,有没有想过全盘皆输的结果呢

《燃烧的大洋:1941—1942,从突袭珍珠港到中途岛战役》[美]
2022年3月21日
其他

​薛涌 | 从文明的成败看孔子的价值

中国的老百姓早已被剥夺了在共同体中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没有参与,万事变得与已不相干,当然就会变得像阿Q(上图)一样冷漠。作者:
2022年3月18日
其他

丁学良 | 苏联为何遭遇体系性失败

作者:丁学良转自:友朋说(ID:youpengshuo)本文发表于2011年,作者丁学良时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由戴志勇访谈整理,来自爱思想网。两个亲身体验:经济烂摊子,民众大逃亡2011年12月25日,是苏联解体20周年。1988年年底我为了做博士论文,到苏联去做调研。此前虽然读过很多关于苏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书,但对其整个地理状况的理解还很抽象。1988年底去苏联待了好几个星期,跑过很多地方。脑子里每天都盘旋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个地球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经济这么差?我1984年到美国后才直觉体认到,在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可能会遇到严重经济困难,但有三个国家不应该,即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苏联。我当时想,上帝为什么对苏联这么恩惠,对中国那么不公平,资源那么少!这三个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到居民即使不努力干活,也不至于饿肚子。只要政府不有意破坏本国经济,让它自然运转,生产出财富是水到渠成。可是1990年春苏联已接近解体。我们从东柏林开车到苏联,考察了很多乡镇,发现出不去了。边境关口的人多到难以想象,大家用各种交通工具逃离本国。绝大部分都是本国产的三轮、拖拉机、破烂房车。到东欧方向去的人、车排了十几公里长,都带着各种生活用品,每天只能移动一点,那么多人不知要挪动多久才能离开。为什么那么多人要逃离?而且那些人大多是专业技能最好的国民,因为农民和文盲不会跑。以上是我反思苏联的两个经验起点。1991年政变中,红场上的坦克政治极端主义苏联崩溃的原因已被国际国内讨论过千百次了,《南方周末》也两次刊发万字长文(见2001年8月16日头版头条《苏共亡党十年祭》、2011年8月19日《苏共亡党二十年祭》)。我希望提供一点新角度反思。苏联的垮台是整个系统的失败(system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湖北人为什么被叫做 “九头鸟”:“长泛区“的暴力生活史

世纪后期),这正是「江西填湖广」起始之时。土客矛盾为江汉平原上的暴力埋下了最初的种子。不过,围绕田土、湖权(即湖区的采集、捕捞权)归属的争议,要到清代中期(18
2022年3月9日
其他

乌克兰“中立化”现实吗? 芬兰-苏联之战的另类启示

芬兰常备军规模不到35000人,但理论意义上的预备役人员有将近90万人之多。图源:Finnish
2022年3月1日
其他

周雪光 | “有组织的无序”:封闭系统中组织决策的大困境

1-33.)、《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开放时代》2014(
2022年1月7日
其他

从“仆人”到“主人”:苏联干部制度的畸变与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

四、从监督的空泛虚化来看,苏联共产党在干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使得在没有有效监督的自我封闭状态环境中,干部的升迁走留完全取决于上级的认可,这是产生形成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制度设计原因。
2021年12月26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我的祖国是一座精神病院:苏联政府如何打压异见分子

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者”主要是知识分子,俄罗斯知识分子固有的历史传统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激励其不断地去探索真理、公正、民主和自由,直面权势,批评和质疑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和现存的社会政治制度。
2021年12月26日
其他

“自上而下的革命”:一位美国学者对苏联解体的分析

述问题,真正实现大多数工农群众不仅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劳动的权利,还有直接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样的社会主义肯定比资本主义优越,而且必将作为一种持久的社会制度而存在。
2021年12月3日
其他

周雪光 | “有组织的无序”:封闭系统中组织决策的大困境

1-33.)、《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开放时代》2014(
2021年7月24日
其他

苏联腐败简史

翻译社科学术文献,促进思想传播交流
2021年7月9日
其他

孤独的美国:欧洲的穆斯林化和西方的衰落

伦敦将主办2012年奥运会,就在奥运设施旁边,穆斯林社团正在准备建设一个最大的清真寺,可容纳7万人,之比奥运主体育场少1万,比最大的基督教教堂多6万7千人。资金将来自英国国内和"海外"(沙特吧估计)
2021年3月10日
其他

财产、秩序与伦理:为什么黄泛区的人群总是被歧视?

年,中国社科院院长胡绳到枣庄调研时,视察了孙美瑶当年扣押人质的抱犊崮,称孙美瑶为“王佐式人物”(王佐,井冈山农民领袖,加入红军被误杀),认为对临城劫车案“要重新认识”。当年
2020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