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ycbpl

其他

《新闻与传播评论》2024年第1期电子书

4.复制网址到浏览器中打开:https://book.yunzhan365.com/qydi/bwef/mobile/index.html编辑:杨梦涵审核:刘金波
1月4日 上午 8:24
其他

《新闻与传播评论》2023年第1期电子书

·元宇宙专题研究·元宇宙翻译范式:跨文化传播的可能世界刘军平元宇宙视域下数字孪生驱动的品牌传播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服务型制造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段淳林
2023年1月4日
其他

【《新闻与传播评论》2023年第1期卷首语】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源头活水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根本遵循。新闻舆论工作的本质特点决定了新闻传播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
2023年1月4日
其他

《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年总目录

期)文化旅行类纪实片的跨域旅行叙事研究——以《锵锵行天下》和《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为例司景新(第
2022年12月18日
其他

突发事件中公益社群的演化逻辑——基于“雷火志愿者”的网络民族志研究

由于我们组织采用的是金字塔形的管理模式,处于中层的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再往下,每个小组里的成员其实是缺乏管理的,因为你不知道整个群体大概都有谁来参加,无法一一对接到个体,很难去做到完全统计到位。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虚拟偶像的文化赋能及其文化想象

要:虚拟偶像是数字技术与偶像文化共同孕育的虚拟生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虚拟偶像的生产与消费中,但学界对此的关注集中于技术赋能、粉丝赋权和参与式文化的探讨,较少关注虚拟偶像的文化价值。通过对
2022年4月6日
其他

从媒体到身体:人工智能时代广告传播的具身性逻辑

。这拓宽了身体的维度,也为广告行业带来了契机。笔者围绕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聚焦人工智能技术演进与具身认知的关系问题,关注广告传播实践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具身性应用与发展趋向。当然,“技术是负载道德的”
2022年3月28日
其他

青年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文化实践——基于现象级手游《和平精英》的观察

充钱主要就用来买皮肤,但这只会让你变得好看,不会影响技术和实力,即使不花钱也可以玩得不错,不像有的游戏花钱买了装备以后就会变强大,所以就觉得没有多大必要去充钱,能变强的话可能还会考虑氪金。(受访者
2022年3月21日
其他

具身交互叙事:智能时代叙事形态的一种体验性阐释

Agent)完成人与虚拟环境的具身互动。具体而言,技术的具身化指出了数字空间中虚拟化身所带来的身体观,打开了身体与数字化身的映射关系,并围绕着超真实、虚拟真实和虚拟身体展开,人们通过虚拟身体(化身)
2022年3月18日
其他

日本青少年的短视频自我呈现特征和文化因素分析——以抖音日文版Tik Tok为例

,这种网名更符合朋友或同学间互相称呼的小名或者外号,亲近度更高。昵称的结构相对复杂,包括文字、文本符号、卡通图标等,取名来源多出自小名、绰号等。②文本符号组合包括中英文组合和文字图形组合,Tik
2022年1月16日
其他

冲突与融合:从媒介帝国主义到“新媒介帝国主义”

随着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使得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属于国际生产力范畴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巩固了经济对政治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44]
2022年1月7日
其他

继承与发展——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建设座谈会圆满举行

继承与发展——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建设座谈会圆满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合影5月20日下午,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建设座谈会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顺利召开。本次座谈会特邀1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的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期刊建设与学术评价以及《新闻与传播评论》的办刊思路、办刊特色和发展路径等展开学术探讨。《新闻与传播评论》主编姚曦教授主持座谈会并介绍与会领导、嘉宾。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出版科学》主编方卿教授致辞。他对专家学者莅临武汉大学探讨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的建设与发展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回复的重要时间节点,在国家大力支持学术期刊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召开此次座谈会极具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新闻传播学是一个涉及较为广泛的学科,办刊不仅需要专业编辑人员的孜孜不倦,而且需要读者和学者的反馈和交流。他说,从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15种中文学术期刊的发展情况看,《新闻与传播评论》的综合表现亮眼。方卿教授认为,学术期刊不应窄化、内卷化,学术期刊的办刊方向、学术定位、栏目设置等这些对于学术发展都具有引导作用,需要从学术建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考量。《新闻与传播评论》副主编刘金波编审围绕《新闻与传播评论》作为学术期刊出版以来的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他说,刊物三年多来的发展就是一个“传承、转型与发展”的过程。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学术期刊需要坚持期刊人的情怀、责任与担当,顺应时代需要和技术潮流,坚持创新与发展。刊物近年来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经费和人员保障,质量全程控制和流程管理等措施,通过兄弟院校一大批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刊物在多项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获得长足进步。希望未来在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新闻与传播评论》在集约化、数字化、特色化发展方面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本次座谈会的主要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与建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范军教授建议应该尽快提升学科内专业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办出各自的特点,既要为现实服务也要保持自身的力量,保证张力和距离,从学术话语等角度切入,进一步彰显学术为现实服务的重要功能。他还认为新刊需要着重培养、扶持年轻学者,同时,知名学者培养青年人才也是其重要使命之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全球传媒学刊》执行主编陈昌凤教授通过自己办刊的经历认为办好一个学术期刊非常不容易。她说,《新闻与传播评论》在短期内取得了高速发展,刊物的办刊规范、体制机制、审稿队伍建设等做得很好,值得学习借鉴。她认为,一个刊物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一是要充分利用研究基地、年会、学术论坛等给予期刊发展的支撑作用,刊物一定要和学院的布局、优势学科等联系起来,与专兼职编辑的学术特色联系起来。二是刊物发表的文章要在基础理论和学科前沿方面均占有一定比例。三是促进刊物的机制建设,让办刊的经验和学术成果的发表帮助学科的建设发展。一个期刊的定位应该与国家发展和学术前沿承接,刊物特色化的道路离不开多方价值的整合,期刊应该聚焦热点,更加注重前沿研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大学》常务副主编朱春阳从个人办刊的经验分享《新闻大学》的办刊特色、审稿流程、用稿比例等多方面的体制、机制、经验和方法。对于审稿的机制问题,他提出,要充分利用数据库与文献之间的对比关系,做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研究;要大胆起用学有余力的博士生参与学术期刊的审稿、编校工作,从一个无任何利益关系的角度去纯粹地看待文章的学术价值,充当一个把关人角色,以便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术旨趣与学术眼光。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陆地教授认为,一个好的期刊应该独树一帜,《新闻与传播评论》的价值就在于“评论”二字,应该抓住这个特点继续发扬。他说,办刊应该具有“评、比、破、立”四重价值,学术的呈现是其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之上应该能够展开评论、具有对比、打破桎梏、重立新观等功能。论及编辑角色定位,他认为编辑应该具有一定的高度,站在俯瞰学术界的视角来挖掘优秀的青年学者。同时,前辈学者应具有伯乐和公心意识,促进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的更新换代。重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董天策认为,这是新闻与传播学历史性的高速发展成长时期,反映了新闻传播学整体的进步,论文发表的质量和数量也反映出中国新闻与传播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期,新的技术对于传播的重构是一个良好的新闻传播研究的机遇。在这种有利条件下,《新闻与传播评论》已经拥有良好的学术底蕴、运作机制和专业团队,未来的发展机遇一定会更加美好,相信刊物会快速成为中国新闻传播界具有引领性的刊物之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跨文化传播研究》主编单波认为,《新闻与传播评论》自创办以来一直在进步。如何取得更大的进步,学术期刊需要策划,需要追踪学术前沿,这就要求编辑去约稿,结合时代变化的主题发现现实议题,在约稿过程中注意解决稿件拖延等现实问题,保证学者的原创价值,需展现出约稿学者的研究水准和风格。办刊需要有很强的评论意识,正如前面陆地教授提到的,期刊需要一个独特的闪光点,由此形成的学术底蕴就是一个期刊的创办的宗旨所在。最后,他感谢学术期刊编辑为实现学者们的学术自由而做出的贡献。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钟瑛教授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出发,谈到定位对于刊物的重要性,比如当多篇文章需要投稿时,不同调性的文章适配不同调性的期刊,这种隐形的规律是潜在的,这就是一个期刊带给读者的印象和标签。期刊的定位要在办刊特色、在所刊发的文章中具体体现出来,同质化的办刊是不可取的。
2021年5月22日
其他

《新闻与传播评论》获评“湖北最具影响力学术期刊”

日前,第十一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湖北最具影响力学术期刊”和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工作者奖”评选揭晓,《新闻与传播评论》获评“湖北最具影响力学术期刊”。本次活动是为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全省期刊编辑出版水平和广大期刊工作者的创新精神,推动湖北期刊高质量发展,经湖北省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由湖北省期刊协会组织评选的。该评选活动自2020年6月启动至2020年12月结束,前后经过专业委员会初评、专家评委会复评、湖北省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等多个环节,共评出“湖北十大名刊成就奖”8种,“湖北十大名刊”10种,“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4种,“湖北最具影响力学术期刊”20种,“湖北省优秀期刊工作者”143人。《新闻与传播评论》跻身“湖北最具影响力学术期刊”,刊物副主编刘金波编审同时获得“湖北省优秀期刊工作者”称号。据悉,《新闻与传播评论》目前为CSSCI扩展版期刊。自2018年创刊以来,刊物着重强化质量、品牌、规范等建设,致力于期刊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刊物转引率、下载率、影响因子等指标不断提升,已连续入选中国知网影响因子Q1区,先后获得武汉大学“双一流建设引导专项——期刊特别资助项目A类”、湖北省委宣传部期刊印装质量省优产品等资助或奖励。文案:卢孟洁编辑:赵冀帆审核:刘金波
2021年1月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2021年 第1期 卷首语】病毒与传播研究领域的“发酵”

在关注身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之中理解人与病毒的具身化交流。随着人们不断加深对这种具身化交流的体验,
2021年1月1日
其他

社交媒体在疫情危机风险传播中的核心作用与传播机制

872c11d2b05b98c4c9e0ddb28def4ba1f9102d1a4ee1a23f88615bc7aafcf14fe1039adacbcc#wechat_redirect.
2020年5月15日
其他

国内外网络民族志的研究场域与知识生产 ——基于 CiteSpace 计量分析的对比研究

在线品牌社区中的角色来研究不同类型的成员,认为在线品牌社区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但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是异质的,由此确定五种不同类型的品牌社区成员:学习者、实用主义者、活动家、意见领袖和传道者[38]
2020年3月19日
其他

创伤、战争、起点与新生: “汶川地震十年”纪念报道中的叙事隐喻

媒体通过隐喻使用迎合国家的宏大叙事,以强化政治、文化和社会认同。关键词:汶川地震;隐喻;媒介记忆;创伤一、引言2018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这场自1949年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不仅造成
2019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