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盘社群

其他

思维模型共修社:以终为始月开放招募啦!

7月份,一群愿意慢修共修的伙伴发起了思维模型共修社。(了解详情点击右侧蓝字链接:思维模型共修社第一期,欢迎你的加入)我们决定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开始共修,每个月一个思维模型,划小圈、慢读深修,和对的人在一起,耐心成长,深度共学。7月份,30多个伙伴一起完成了三周的共修,把积极主动这个思维模型从内涵的延展、到每个人自己的积极主动模型的提炼、再到小组的践行共修分享在一个月内跑了一遍。几乎每个人都发自内心感慨,原来,慢下来,深挖一个模型,会有这样的收获。(今天二条文章,就是参与了第一期并且续费第二期伙伴老杨的分享~)8月,我们共修社原班人马,要启航开启“以终为始”的共修了。我们希望扩大10个名额,一起开启这场共修之旅~~欢迎你的加入~~一、为什么一个月只学一个思维模型:1、受富兰克林“一次只培养一个美德”的方法启发,决定慢下来一次只深度学习一个思维模型。2、受曾国藩的启发:结硬寨打呆仗。从一年学100个知识,变成一个知识学100遍。二、为什么选择《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来学:成甲老师总说,他这几年很大的一个感触是,知识不需要学的多,而是要学的对。我们要找到那些重要的、基本的、能够影响我们很长时间的知识,反复学习。我是成甲的同事,曾经亲眼见证他花了将近五年的时间对标七个习惯。其中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三个习惯,更是深度践行,带着我们团队一起,共学至少三年……张一鸣等众多企业家,都在反复对标七个习惯……可见,这七个习惯,大概率,是对的知识。三、为什么要选择和一群人共学?曾国藩说:师友夹持,虽懦夫亦可立志。富兰克林创办了共图社,他组织了和自己价值观接近、同样热爱学习的朋友,每周聚会,讨论、碰撞,加速进步。我曾经在京都风景的团队,和成甲、一众小伙伴一起,学习、反思、践行。我想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是一群对的人发起这件事情:·
2022年8月1日
其他

思维模型共修社,欢迎你的加入

富兰克林曾经发起过一个“共图社”,他组织了和自己价值观接近,同样热爱学习的朋友,每周聚会,讨论、碰撞、分享彼此的见识,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我们很多人,可能都对这样高质量的共修社心向往之。今年七月,向共图社致敬的——万物皆可盘“思维模型共修社”要来了。我们将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思维模型开始,每月共学共修一个模型,画小圈,慢读深修,共同修行,一起进化。为什么我们决定做这样一件事?芒格说: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都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然而,我这种特殊的方法似乎很少得到认可,甚至对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人们要是觉得一件事情“太难”往往就会放弃去做它。思维模型这个概念最早由查理·芒格提出,他在《穷查理宝典》中分享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成甲老师从2012年开始学习芒格思想,研究思维模型的理念和应用方法。他通过《好好学习》《好好思考》两本书,向芒格的思维方式学习、探索和致敬。混沌学园、得到等众多教育机构,在过去的几年也纷纷引入思维模型的理念进行课程开发。如何给自己建立起一套思维模型的思考系统,成了很多终身学习者向往的成长方式。我是王佼,从13年开始成为成甲老师的同事。得益于他探索得早——那个时候最好的实验田就是公司内部——于是,在过去接近10年的共事过程中,我“有幸”进行了一场无意识的长期思维模型刻意练习。现在回头来看,这些年在思维模型上的训练,带给我对思维模型学习最大的感知,还不只是“提高对事物认知”的厉害,而是芒格说的“太难”。。。黄金思维圈这个模型,团队一起训练了至少3年;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大约5年;反思,一直断断续续更换形式至少也训练了7、8年;还有“诚实”、“反过来思考”、“乔哈里视窗”…也是一直在各种场景里互相磨砺。思维模型训练之所以带给我“难”的感受,其实并不是说一个模型本身有多难,而是想要真正掌握的话,需要“耐心”陪伴和“环境”支持。成甲老师曾经说,他接触芒格团队之后,最受震撼的,并非思维模型,而是真正撑得起思维模型应用能力的背后的六个字——“对知识的诚实”。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要求之高,使得他们在做一个决策时拥有了足够的耐心去真的搞懂一件事。才会让他们做到像芒格说的,看似很简单,但实则不易的“慢慢变富”。推及到芒格对自己要真的“懂”思维模型的要求,其实是真的懂自己对一个模型到底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用不起来,懂自己的边界,懂自己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所以,掌握思维模型的第一个难点,是耐心。首先是对学习知识有耐心:只有真正相信思维模型重要的人,才会耐心下来一个一个训练,耐心下来搞懂知识,搞懂模型的来源,能够解决什么自己的问题,看别人是如何应用一个模型的,再思考看自己能如何应用。其次,更是要对自己耐心,接纳自己。思维就是需要一点一点成长和变化的,我们要在生活中尝试使用,真的慢下来用模型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反复的碰撞,才知道,对于一个模型,自己懂了什么,懂到什么程度,知道自己能用它来做什么。这时候,这个思维模型,才能叫“我的”模型,在我遇到现实场景和需要决策的时候,才真的能用起来。而,第二个难点,环境,也就说到了——一、我们为什么要发起一个思维模型共修社?思维模型共修社,本质是集结一群抱持着“耐心”成长的心态共修者,大家一起共创共修“环境”的场域。富兰克林组织“共图社”,就是在构建一个价值观同频者、共进者互相鞭策、促进的场域。智慧如富兰克林者,都需要场域和环境的加持,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样呢?二、你会和谁一起共修?塑造环境,最重要的是“人对”。对的人在一起,发挥同侪的力量,产生彼此信任、互相督促、支持的场域,是能让思维模型修炼的质量和持续性可实现的最重要因素。共修者需要是一群愿意、且承诺要自己开始行动的“思维模型修炼践行者”,才能不断吸引到彼此志趣接近、状态相投的人。这个事情,最早由我、潇洒、茹杨一拍即合,决定探索;后来,又有6位愿意投入成为助教的伙伴加入共创。于是,9个发起&共创者,能够成为共修社最初的种子:▶
2022年6月23日
其他

感谢你关注“万物皆可盘我心”社群~

你好,我是小京。很高兴与你相遇。每个人眼中的社群,都是不同的。作为社群创始团队的一员,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眼中的万物皆可盘我心。壹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万物皆可盘我心”社群?前一段,社群中有朋友问大家,怎么样才能更快成长?成甲老师给他的回复是——每个人适合的成长方式不一样,我自己成长过程中,有一些原则帮助很大:1、成长就是,不断去做自己觉得开心好玩的事情。2、如果觉得什么事情,让自己特别愉快、有收获,就继续做。3、如果觉得和谁在一起很舒服,有成长和被滋养到,就多和他在一起。4、做事的时候想一想,如果我能怎么样做这个事情,那就太好了。我可以为此尝试做哪怕很小的一点推动吗?我觉得这个答案,正是我们发起这个社群的原因——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相信和希望找到这样的人,大家真诚交流、彼此启发,甚至一起携手做点好玩的事情。于是,就发起了这个社群。慢慢地,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人正在选择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追求热爱、自由且不断创造的生活方式。并且,在热爱的生活当中,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一个人可能走得快,一群人可能走得更远。这也正是这个社群存在的目的,不懂就学,不会就问,好玩就探索,信任就给予,合作就创造。今年,成甲老师对学习的一个新理解是:不仅在学习中学习,更要在贡献中学习。我们不是因为自己学习而人生有意义,而是因为做出贡献而值得被记住。所以,我们期待找到秉持类似理念的朋友,一起相遇,发生点什么。在过去一年里,我们这个小想法,一点点生长着,也很幸运遇到了“臭味相投”的人,大家彼此影响,开启了新的成长模式。就拿我们社群当中的一位朋友来说吧,她之前是英语培训行业的从业者,参与社群共读活动时,意识到追求自己内心热爱的价值和重要性,于是尝试找回初心,创建自己的服装品牌。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面对自己并开始行动的时候,很快就有了新的人生体验和创造——给朋友的孩子设计了一套衣服。(具体故事点击右侧链接阅读:《我是如何被一群人和一本书毁三观的》)青青的✦设计成果类似的故事,你之后可以在社群中接触到,我也希望你也成为故事的主角,写入到我们的真人图书馆里。哦,说了这么多,还没说我们社群具体做些什么呢——贰“万物皆可盘我心”社群具体在做什么?这个社群做什么?核心的原则,就是做什么事情能够帮助成员变得更好。因为,我们这个社群的发展,靠的全是社群成员的内驱与贡献,合作与创造,所以,大家才是这个社群发展源源不断的力量。只有社群的每个成员都变得更好,我们的社群才能变好。因此,我们所有的行动都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帮助和支持社群的成员。目前,这个阶段社群在为大家服务的事情有:1、成甲老师的专属内容分享学习与交流:✅
2022年5月15日
其他

宝藏女孩十八般武艺的炼成秘籍-去生活 | 万物皆可盘真人图书馆第1期

欢迎来到万物皆可盘社群真人图书馆第一期~真人图书馆,是万物皆可盘我心社群以宝藏群友为书,通过采访的方式,挖掘不同伙伴、嘉宾的独特成长经历、方法和故事,让大家有更多触动自己的鲜活的“看见”,获得启发~我是采访官子莯青青,今天来分享宝藏女孩小依的故事。
2022年4月1日
其他

向前一步,在贡献中成长 | 我在万物皆可盘的16次“小胜”

在一个社群中,如何获得改变和成长?万物皆可盘我心社群里,子莯青青的变化让每一个看见她的小伙伴动容。从不敢参与的社群小白,到社群活动的核心共创者;从迷茫的新手妈妈,到敢于追逐梦想的传统服饰创业者……她的每一步到底如何走来,这篇青青的自述为你揭晓~前几天,成甲老师在万物皆可盘社群做了关于“积小胜为大胜”的主题分享。其中有一段话让我很有感触,他说,“小胜之所以能够变成大胜,那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小胜只是看到了结果的胜利,其实这个结果胜利的过程中创造了很多无形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和资源的增长过程,创造了我们建立更大胜利的条件。"回望自己在2021年2月加入万物皆可盘社群到现在的一年时间,就是一个在一点点积累小胜的过程。虽然说现在离大胜还很远,但我相信只要能够守住初心,坚持成长,一定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创造属于自己的”大胜“。今天我就来试着梳理一下自己在社群的学习和共创过程中创造的“小胜”,向大家汇报我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用户晋级为星球核心共读产品的共创者。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万物皆可盘社群:与同路人一起顶天立地,结良师益友

你好,我是万物皆可盘社群最早期的共建者之一,明川。很高兴看到你也对万物皆可盘社群感兴趣~这个社群最有趣的一点,其实在于可能性。它带给我们的价值,是每一个加入进来的人一起创造的,每个人对社群可能都有属于自己的理解。接下来你看到的这篇内容,就是我选择的一个视角,分享给大家这个社群可能带来什么价值。一共是四个部分:一
2022年2月11日
其他

光头大哥张鹏:好好吃饭,给复利人生打地基

“健康”,越来越成为不同年龄段人们都关心的话题。从古早的保温杯泡枸杞,到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类营养补充剂、代餐,从看起来很简单的跑步,到线上线下不同的课程,我们能看到更多人对于健康的期待,同时,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真的很忙,很难坚持,怎么才能好好吃饭?“万物皆可盘我心”社群本期的直播嘉宾——光头大哥张鹏就分享了自己从肥胖、疾病到吃出健康的经历和方法,以及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跌过的坑。如果能够对你有一些启发或者点亮,那就太美好啦!
2022年1月26日
其他

我是如何被一群人和一本书毁三观的

一群人、一本书毁我三观2017年的跨年夜,我走在南京一条繁华的街头,街角是某著名国际服装品牌的商铺,巨大的落地窗户,简约的陈设,透露着品牌的个性。我心中涌出一个问题:我什么时候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服饰品牌?我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做自己的服饰品牌。但是我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普通人,普通的家庭,普通的学历,普通的工作。普通到不敢向别人提起我有这样的梦想,更枉谈真正去为它采取行动。然而最近几个月发生了一件事情,不仅让我当众宣布了自己的梦想,而且还正真迈出了第一步。我给朋友家的女儿设计并制作了一条小裙子:当然,这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但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普通的我敢去面对自己的梦想了呢?(一)缘起:做教培却抗拒说自己是一名英语老师?故事要从成甲老师在万物皆可盘社群关于“复利人生”的一次直播说起。成甲老师讲到了追寻人生意义,我们一辈子应该往一个点上去积累。也就是要聚焦在我们热爱的事情上。“做你热爱的事情的时候,在不断投入不断积累,有耐心的、持续钻研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平凡人也可以做不平凡事。”这段话特别触动我。因为我当时就在纠结一个问题:如何平衡热爱的事情和擅长的事情。当时我刚从工作了八年的外企辞职,在做英语培训方向的创业。辞职是因为想通过创业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选择英语培训这个方向是因为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和输出。已经吸引了一批种子用户,可以比较顺利变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每当有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时候,我都特别抗拒说自己是一名英语老师(在这里没有不尊重英语老师的意思),也不喜欢说自己在从事教育行业的创业。总之,我打内心里知道这不是我真正喜欢的事情。因为我内心里一直装着服饰品牌的梦想。不过它只是一个大而模糊的愿景。除了热爱,这个行业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未知的。可以说我是一个没有经验,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的三无热爱者。然而成甲老师的那段话让我开始思考,选择教培是不是正确的,或者说我是不是应该在热爱的事情和擅长的事情上做一下平衡。(二)提问:宝宝不满周岁,转行真的合适吗?于是我就在万物皆可盘星球向成甲老师提了这个问题,做热爱的事情可能长期不盈利怎么办?如何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平衡在热爱的事情和擅长的事情上。当时除了成甲老师,还有好几位星友给我提了很多好意见。其中有两条特别打动我。一个是张成翼老师提到的,关于如何判断是否是真的热爱。即如果你没有做这件事情,当你躺在墓碑前,回想你的一生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后悔。另外一个是成甲老师回答的关于热爱的领域不盈利没有安全感的问题。他举的王佼老师的例子。王佼老师从擅长的工作领域辞职,全身心在做热爱的事情,然而是没有拿一分钱的志愿者工作。但她心力足够强大,完全没有安全感的问题。我很受触动,因为如果不做热爱的事,我在弥留之际一定会后悔;另外我意识到,安全感并不是追梦路上的必需品。但是触动归触动,我当下的现实情况又让我迟疑了。一方面我在英文培训方向已经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不想就此放弃;另一方面家里的宝宝才四个月,需要我花大量时间照顾。在这个时候转行真的明智吗?面对这些困惑,我心里依然没底。用一句总结,道理我都懂,但是依然不敢行动。(三)共读《心。》:自己尚在前途未卜阶段,如何利他?紧接着WW星球第一期共读会开始了,共读的第一本书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心。》,书中反复提到一个重要概念:利他。共读群里,大家对利他的含义和边界进行了深刻,热烈的讨论,甚至刷新了我对利他的认知。我以前一直以为,利他的愿景很美好,但是在现实中执行起来会比较困难。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利他起码要建立在先利己生存的基础上吧?大家不也经常说,利他就是利己吗?在读《心。》的时候,稻盛和夫的宇宙观让我对利他产生了全新的认知,他认为“宇宙中存在着推动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断成长发展的宇宙意志。当我们拥有帮助一切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的愿望,拥有帮助他人获得幸福的美好心灵时,就与宇宙之心产生了协调共鸣,就自然而然地将事物导向了更好的方向。”这种对宇宙意识的解释让我内心产生了很深的共鸣。我开始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理解利他的本质。然而我还有最后一个疑惑,那就是对于“坏人”,我们还要怀利他之心来对待吗?我在共读群里提出了疑问,其中陈庚老师和朱老师给到的答案打消了我的疑虑。陈庚老师给我的启发是,利他与利己是一体两面的,当你要选择满足自己利他需求的时候,你就是可以选择帮助对方。朱老师给到我的启发是,要综合考虑自己的能力圈,和对方是否是可度之人。“坏人”承受坏的结果可能也是对他好的一种方式。至此,我就完全打消了对利他的疑虑。决定在生活中全力践行利他。(四)发大愿:普通人如何实现远大的梦想?澄清对利他的认知以后,我正好在第二天报名伴读《心。》的第三章(伴读:共读参与者分享读书心得收获等)。第三章讲的是符合宇宙意志的强大心灵。也就是当你有强烈的愿望,和纯粹的心灵,才能够顺应宇宙规则做成一件事情。联想到自己的梦想,我有很强的意愿去实现它,而且创建服饰品牌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发现自己的美,拥有更多自信。想到这里,我心中突然涌起了一个决定:为什么不借着伴读这个机会在群里发大愿呢。既然这件事情是利他的,又是我热爱的,那么何不下定决心,发愿来实现它?虽然我心中仍有惶恐,觉得自己不行,但是稻盛和夫说过,你觉得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所以我决定当众发大愿。伴读结束后在群里公布了自己的近中长三个目标。长期目标:创建中国风服饰品牌,弘扬中国传统服饰之美,给人们带来更多美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自身的美丽。中期目标:写一部长篇小说,分享自己对成长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够给别人的成长路上带来一些启发。短期目标:写一本英语学习方法相关的书,把自己和给别人做学习教练的经验沉淀出来,帮助更多的英语学习者提升英文水平。发完大愿以后,我又做了公众承诺,每周输出一篇英语学习方法的文章,和一篇小说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我已经顺利完成了11章小说《海边的初夏》,和11篇英语学习相关的文章,发布到了WW星球里。(五)转折:一杯咖啡聊出的商机大家会发现,我做的公众承诺是只针对于短期和中期的目标。为什么对最重要的长期目标没有制定计划呢?原因是我对如何做服装品牌没有一点头绪。只能在完成中短期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了。结果发完大愿的第二天,我早上出去散步的时候就出现了转机。当时看到路边的树木一片翠绿,生机勃勃。感觉到内心里满满的感恩和感动的能量。这时候我突然想起,自己之前想做的一个100杯咖啡计划。就是约见100个不同行业的人喝一杯咖啡,聊一聊每个行业的底层逻辑。后来因为疫情这个计划就搁浅了。那么现在是不是可以重新启动这个计划了呢?我在大脑里快速搜索了一下可以约见的人。突然想到之前给宝宝拍百天照的摄影师。他也是自己创业,工作室做的有声有色,摄影作品多次获奖,在给我们拍照的时候也特别用心。于是我决定约他喝第一杯咖啡。结果在和他聊的过程中,关于服装品牌的设想,他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启发,就是可以先从儿童服饰设计入手,因为现在在摄影师行业里,好的童装作品很稀缺也很受欢迎。并且在和他的沟通中,碰撞出了很好的运营模式,我们当即就决定进行服装设计与摄影的合作。他还向我推荐了一个服装设计老师,文首那个裙子就是我的第一个学习成品。这样我的目标也一下子清晰了起来,前方的路很清楚地在眼前展开了。(六)愿力:决定我们前进的是外在的困难吗?对于自己的长期目标的突然突破,我感到特别的惊喜,感受到了发大愿的力量。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共读群里分享了自己感受。接着朱老师,成甲老师和永澄老师分别从不同的方面给了我关于愿力的解读,让我进一步理解了这种神奇的力量。来自朱老师的分享:“如果有些地方你觉得去不了,太难了,那只有一个原因:愿力不够。”给我的启发:阻碍你前进的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你想不想去,也就是你的愿力大小。来自成甲老师的分享:“稻盛和夫在《心。》中提到一个奥秘,世界不是创造的,是吸引来的。吸引力源头来自心力,心力的表现包含了愿力。”给我的启发:我一直对吸引力法则比较迷惑,以为是天天做白日梦,想要的东西就会来到你身边。后来做了几次梦以后,发现并没有实现。现在才有点明白,吸引力法则并不是用脑子去想,而是要激发心的能量并且去践行。来自易仁永澄老师的分享:“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动力,每个人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人有自己的路,自己的方向
2021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