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Plus2019

其他

小明主持了《流浪地球2》的云讨论……

《流浪地球2》是春节档最受关注的电影。和春节晚会上的小品一样,作品之外的东西更值得细品。《流浪地球2》值得讨论和备受关注的部分,恰恰是电影本身之外的部分,或者说,是电影背后的巨大变革与电影荧幕前受众的新兴崛起,让这部电影本身变得格外“火热”。和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的状况类似,小贾和编辑部同学们的观影体验也分成了三波阵营:绝对支持派,电影批评派和我就是图个乐派。小明同学自告奋勇组织了这次云上聊天茶话会,并担任主持人。小伙伴们,归来了~明公:我先讲三点,大家可以顺着我的这三点开始讨论,也好有个框架。首先,我在看完电影后的第一反应是,这部片子真的借鉴了好多美国科幻电影。这些核心桥段上的相似性,你也可以说是致敬吧。其实相不相似无所谓,重要的是故事是否能自洽。客观来说,美国,包括日本,在科幻领域的思想确实是走在我们前面的,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对于我们来说,当然也可以通过“逆向工程”等方式进行反追。在《流浪地球2》(以下简称“《球2》”)中,就运用了大量的以往科幻电影的梗,在情节上没有特别新的东西。这是第一点,也就是大量的借鉴。第二点,纯粹从电影本身来说,它的情节质量不能说是上乘,有点“缝合怪”的感觉。它与刘慈欣的小说还是有区别的。刘慈欣在写作时,有点像做计算题,从起点A走到哪里并不是事先设定好的,是在过程中推导出来的。而这个电影,它是先设定了一个结果,再反向填充逻辑和内容,就导致了很多情节衔接的不是很好。苟住:像命题作文。明公:没错。不过这样一个剧本,虽然有很多硬伤,导演和整个工作团队竟然能够cover得了,这也是难度非常高的事情。这也是我想讲的第三点,就是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东西:它把中国科幻电影的基建搭建起来了。它花出去的这些钱,相当于干出了一条生产线,以后再拍国产科幻电影的时候,能够省去大量的力气和投入。不论是硬核基础类基建,还是发行端,它已经把路子趟熟了,以后再走这条路就可以复用很多资源。这对中国整个科幻行业是历史性的一步。我估计“流浪地球宇宙”未来可以做成一个系列,真正地建构起一个产业体系。我们可以用“时政圈”的《让子弹飞》来做一个比喻,它的出现为整个圈子群体提供了一个可以不断讨论的素材和基础。小唐:我从明公的第三点角度去说吧,我特别赞同明公从产业角度的分析。从我个人作为一个“大刘迷”的眼光来看,由于它在文艺创作方面的问题,我并不认为《球2》是一个“拳头产品”。但是它在我这里的定位是优秀的“衍生产品”。因为我读过很多科幻作品和大刘的小说,《球2》对我而言其实是把以往阅读过程中的想象力都以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了,让我感到强烈的刺激快感和视觉震撼。并且说到它的产业和市场影响,这方面意义要远远大于它所传递出来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比如它使用的青岛影视基地,以后说不定就可以像卢卡斯《星球大战》系列留下的光影工作室那样,成为奠基未来国产科幻电影的工作室或基地。可以说中国电影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个规范的电影工业制作流程。而现在不论是人员储备,还是工作基地,虽然还无法和卢卡斯的那个媲美,但是至少有草台班子了。另外一点,我想从需求端的角度来说,它是一次升级。前几年,我们国家的电影都是什么流量明星,然后低成本制作,快速收割市场的这么一个消费模式。观众已经厌倦了。大家不再希望被喂食这样一些东西了。正是在这个情况下,《球2》应势而生。它的出现是要告诉大家,我这里有高标准的东西提供。虽然还不算是满汉全席的顶级大餐,但肯定是认认真真地做了一道菜。所以它在市场转型的过程中,树立了一个重要的标杆,对市场也有积极正向的促进作用。所以从产业和市场的角度来看,《球2》也是会青史留名的。胡老师:我们也可以从第三方那里得到佐证,比如说外籍的群演。他们采访了同时参加过以前一些电影拍摄的群演,《球2》在机制上就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以前的电影在对待群演方面类似于包工头的机制,就是找包工头去拉多少个老外过来,给你多少提成,这些人有一部分是常驻的,另一部分是后备的,常驻的拿的钱要多一点,等等。而当电影要和国际接轨时,这种层层分包的体制就很落后了。《球2》其实是引进了公司管理机制,它是基于现代的组织结构,像工业化生产产品一样。我认为这个才是最关键的。包括它找20个电影学院的学生,让他们到每个部门去记录错误,这也是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思路。小贾:我看完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部粉丝电影。这种粉丝电影,小唐说的已经很清楚了,是读者在为视觉化想象买单。它的科幻哲学其实是比较老套的。科幻电影如果想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必须得有超越时代、突破时代的哲学内核。相反,我倒觉得它展现的是十分怀旧的东西,比如中国风和苏联美学、家国天下,里面充满了团体操式的宏大场面。我们看《流浪地球》的时候你会发现里面充满了苏联美学,观众还是爱看大场面的。一方面大家都在骂隔壁怎么圈钱,就是这么一个剧本杀的场景竟然敢敢这么要价。但是其实大家在看《流浪地球》的时候,还是会发现充满了团体操式的大场面,只不过这种团体操式的大场面换了一种语言,换了一种粉丝所熟悉的前后文,但不可否认它其实还是在用一种宏大的东西在吸引着我们,让我们忍不住心动、感动。比如说炸月球,排布核弹的场景,第一反应就是这也太老谋子点烟花了吧。炸完之后,地球得救,特别多的reaction,特别像开幕式切到各国人民,看到这个盛世欢腾的场景,各国纷纷鼓掌,纷纷感动,拥抱而泣。这些东西其实还是挺怀旧的。还有一个点,就是你会发现在《流浪地球》里面,导演和整个摄制组其实都很强调国际化,全球人民团结在一起,用了非常多的外国元素,这种外国元素就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一种声音。但是你会又发现片子里闲话台词最多的那个人在讲东北话,我有被笑到。沙溢演的那个角色,某种程度上承担的这个片子里面大部分的笑点和节奏感,他的台词不断显示着东北方言的特质。摇人啊,削啊,烤串啊,这种语言梗,跟他的身份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通过这些语言梗,简直把我们又拉回了赵本山的年代。所以就会发现,这部电影里,一番又一番地运用有新科技感的东西,用工业化的手段创造了还魂的仪式,还魂了时代的怀旧。潇潇:在看电影之前,我看到很多人都说这个电影不错,是巅峰史诗的感觉。我带着这样一个预期带我妈妈一起去看,结果看完的感觉就是,非常一般。他的票房和他的细分受众是分不开的。铁杆群体是很坚固的,比如说科幻迷和这个大刘迷都会去看,像小唐、小刘肯定是坚定支持的,而且这也就意味着它的观影本身是有一定门槛的。说到这个观影是有一定门槛的,我就不得不吐槽一下这个电影本身的故事编剧了。因为我是写小说的,我们平时写故事的比较重要的三个点,人物、情节的塑造和故事的节奏,这三个点在我看来,《流浪地球2》几乎是都都崩的。我们会看到《流浪地球》的人物都像工具人一样,匆匆的被涌入到一个大场面的洪流中之中,这也会使得情节上的缝合格外生硬。除了这个剧作本身不成熟,最后这样呈现的原因其实也正是电影方知道自己的基本盘上是科幻受众,它知道要抓住这批受众,如何取舍,最重要的是把那些经典的科幻设定全都罗列出来,然后刺激大家的眼球。何况特效的受众是非常大的,所以它要尽可能的把它的这个特效优势发挥到极致,所以每一幕都要从视觉上去更炸一点,然后更轰动一点,让大家目不转睛的看到看中这些画面。那实际上它因此它其实也牺牲了很多这个剧作上的完整的可能性。此外,这个故事的节奏真的是一塌糊涂,一般来说,我们讲故事都得强调一个起承转合,有个抑扬顿挫的,你前期不够低沉,后面的高峰就不可能很高,大家的这个情绪也没法被调动。这部戏很明显就是全程都是一个节奏,目不暇接的信息轰炸,从整个故事来讲是非常失败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口碑和票房都还不错,是为什么?这个对我来说构成一个问题。小贾刚刚提到一个点,就是它的价值观是符合当下社会整体的潜意识的。可能我们看来会有点陈旧,不够真实,但刻板化的中俄友好,或者说全球民族大团结印象,恰恰使得这部电影呼应了当前的这个国际局势。大众可能会沉浸到这样的思潮中,从而被感动,被打动。像我父母这一代的人,他们看完之后会觉得还不错,就像我妈说,她看到沙溢代表的五十岁以上的宇航员出列,她还是会觉得感动的。胡老师:我补充一点,潇潇觉得电影信息量给的太多了,可能是导演刻意的。导演自己在访谈里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实力到位了,自然会去拍科幻电影,比如美国、日本,中国也到了这个节点。同时伴随着国家崛起的这一代人,这些新生代观众,对视频信息密度的承受力很高,所以影片刻意的提高了信息承载量。小刘:对我个人而言,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片子的。刚才潇潇提到了叙事方式的问题,我倒觉得看着挺舒服的。虽然叙事不成熟,故事比较碎片化,线索也不明显,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我。我是把它当成纪录片来看的。如果用一本书来形容,它就是一本历史著作,而不是一部小说。小说需要情节起伏,而历史书则是平铺直叙地把事情的因果告诉你就够了,不需要给你多么强大的情绪。虽然它的人物塑造比较典型,比较刻板,但是我在读历史学专著的时候,书中讲故事的方式就是这样。所以它与传统的电影确实不太一样,它其实是很不电影的一个东西。但是对我来讲的话,我会反而会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能因为我是历史系的,我就是比较习惯这样去看东西,我只会去深究里面知识的逻辑。但是对于看故事的观众来讲,这个电影可能确实不太友好。潇潇:刚才小刘提到的以历史学的眼光去看,其实算是很典型的精英思维吧。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不同。对小刘这样能耐心读论文文献的人来说,他的艺术审美和爽点与普通人是不同的。但是大众需要通俗文学,因此作品必须要遵循某些社会的潜意识才能成为爆款。比如最近很火的《狂飙》,还有像之前女性向的《甄嬛传》,他们都是把三要素做得非常好。然而如果说《球2》没有满足讲故事的三个点,又能取得这么好的票房,那就说明它一定在其他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也许是价值观非常符合当下的社会潜意识?总之,精英作品注定受众是很小的,如果破圈了肯定有其他原因。小贾:这里其实可以对照另一部片子,就是《隐入尘烟》。这不片子不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但是在短视频平台被剪辑成小视频,然后一下子火了、破圈了。其实说到《球2》,我认为它做得特别好的一点就是它是一部很有“网感”的电影。也就是说,它的制作和宣发团队很有网红感,知道应该对媒体放出什么物料,在平台上应当投放一些什么笑点或梗来出圈。对照《满江红》的宣发,你就能感觉这是两个时代的东西。《满江红》还停留在一个导演在那里宣传,非常高姿态地不断发通告,这其实是非常作古的做法了。而《球2》就很接地气,或者说有某种综艺感,这对大众接受你是很有益处的。当你的周边和剧透做得足够多,大众的讨论度足够高,即使电影的基调很平,观众也不会挑太多了。苟住:《球2》和美国科幻电影在主题上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有一点不一样,就是它突出了人民史观的特点,而不是那种单纯地自我牺牲的英雄史观。比如在美国电影中,就会演五位航天员,没人要求他们牺牲,但是他们自己就去牺牲了。《球2》虽然也有自我牺牲的桥段,但主要还是为了表现人类团结一致面对危机的主题,而不是像美国人那样以美国人自己作为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小明:小刘的观影视角是比较新颖的,但我认为这部片子并没有想走精英路线。从台词,刚才小贾也讲到了,有很多东北话和方言。它本身就是想做下沉市场,因此看起来有种小品串联的感觉。这是非常群众路线的做法。潇潇:没错,它就是想做下沉的,因此很多剧情的表达简单粗暴,许多台词的设计毫无铺垫。如果想走精英路线,它的表达应该是更具哲学性的。其实最雅俗共赏的作品应该是像《红楼梦》那样,俗的人能看到猎奇的故事,雅的人又能看到贾家背后的命运的勾连。小杨:我是过年在老家看的这个电影,当时电影院坐满了人。我觉得在三四线城市的话,这个电影还是有很大的受众的。小丁:这个电影我刷了两遍。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我就是只看了这个情节,也没想别的,跟着这个情节一直走,大家刚才讨论说他故事讲得很散,可能是因为大家都在问“为什么”,我看电影的时候就只要看到某个点感觉有意思,然后会接着关注一下。比如因为我的专业背景,电影里的一个情节引起了我的疯狂的调侃,就是只要出了事儿,领导就马上把技术员都叫来;只要出了事儿,领导就马上拍桌子把技术员都叫来讨论这个事怎么解决,解决不了就没完,解决不了就说明这个技术员没用。第二个点就是所有出现的事都展现在一个指挥大屏上,领导通过大屏指挥所有事情。再说一点好玩的,就是那个周边机器人“笨笨”。因为我是做机器人的,我还分析了一下这个机器人能不能做成。最后我发现核心的问题是卡在电池上,因为如果要做那样一个双足机器人,放里面的电池至多续航二三十分钟就没有电了。而电影里展现的无人机,其实现在就能做成,我认为这个无人机系统还是挺可怕的。现在已经有很多demo在做了。包括乌克兰打仗,打的就是无人机嘛。小明:有意思。我觉得小丁提供了一个小刘之外的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视角,就是以这个工程师对角度去看这电影的一个视角。小贾,还有想说的吗?小贾:其实我的观影体验可能跟小丁是比较接近的,我对商业电影的要求就是最后逻辑能闭环,其实过年看着还是挺快乐的。明公:最后我接着潇潇的话,来说最后一点补充吧。我前面正好说了《流浪地球》之于科幻二创圈子,可能类似与《让子弹飞》之于时政圈,是非常标志性的作品,而且能够有特别多取材。但是比较两部电影,会发现《让子弹飞》在内核和剧情上的把握,一下子让电影超越了一种爽片的模式。《让子弹飞》的最后,你以为都一切都胜利了,感觉都一切都胜利了,结果最终一个镜头你会发现,黄四郎还是坐着火车去了浦东,这一下子就把之前所有东西突然又重新推翻,让你不得不重新回味一遍。甚至你可以感觉到整个电影,都是为这个结尾铺垫。小明:对。明公:有没有这么一个结尾,电影是完全是不一样的。这种东西对《流浪地球2》来说是缺得最严重的,这个是我对这个电影最后的补充。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2023年情人节送礼实用攻略:如何送分不送命

友情提示:距离2023年2月14日情人节仅剩5天。年度灵魂拷问:你的情人节礼物准备好了吗?其实,有这么一些神器能让你的难题瞬间变成送分题。就是送首饰啊~没有一个小仙女可以躲过首饰的诱惑,因为它是一件能为女生穿搭加分,能让她们变美的单品。那要送什么品牌的呢?以前要问什么品牌的珠宝首饰受女生喜爱,肯定有施华洛世奇和潘多拉。
2023年2月9日
其他

ChatGPT将消灭自媒体人

这几天,我们自媒体圈抄来抄去,跟着热点去追ChatGPT,无论懂不懂都能够说两句。不禁跟朋友调侃,等到ChatGPT吃透了数据成熟了,第一个先消灭的,就是我们这批啥都不懂,就懂跟风玩节奏的自媒体人。根据目前的神经网络科技发展速度,短期内AI拥有思辨能力近乎不可能,但是在大规模的数据互动与反馈之下,拿到了数据的AI就会明白每个人喜欢什么,可以顺着不同用户的情绪猛吹不同的彩虹屁,带节奏。这几天带着孩子玩ChatGPT,看着软件的低智与可笑突然明白了,ChatGPT就是一个低纬度版的tiktok,相比于tiktok提供5G时代的视频流互动,ChatGPT提供的是2G时代的文字信息流互动。只不过,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进程,文字内容的沉淀远多于视频内容,再加上长段文字的阅读难度大幅提升,使得ChatGPT比tiktok看起来更加“专业”。但在政事堂看来,ChatGPT内核跟tiktok差不太多,都是根据观众输入的信息,将内容池的碎片化内容打散之后重新组合,再提供给了观众。当然,这里并不是看不起ChatGPT,ChatGPT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智能,而在于其恐怖与跨时代的传播与带节奏的能力,在不同文化与族群中,精准的找到自己最适合传播的文案。形象的来说,之前科学家们搞的AI架构,是按照类似饶毅这种知识分子来设计的,追求的是严谨与正确率,非常的不讨喜,甚至有点讨厌。而ChatGPT的优化,是一种AI的开倒车,按照胡锡进这种啥都评价两句的网红模型来搞的,追求的是看起来正确,并极具话题性。从人性的角度,诸葛亮说的再正确,管着大家也会反感,黄浩再差,却能逗得大家无比舒服。ChatGPT的恐怖之处,在于能够根据不同的群体,通过筛选机制,批量化提供“黄浩”,符合不同群体的需求,迅速将之蔓延传播。也就是说,这个ChatGPT展现的价值,不在于大家以为的生产力革命,而在于公开了新的传播学革命模式。如果一个社交软件系统想要向不同群体脑海中注入一种思想钢印(譬如ChatGPT就是牛逼),带起一股全球的节奏,是完全可以通过机器交互训练后实现。而在这个方面,出头鸟的ChatGPT不过是个长不大的2G版小弟弟,缺乏实质性的躯体,真正有能力和有威胁影响世界舆论走向,带动全球舆论节奏的,是低调许久的5G版tiktok。
2023年2月9日
其他

卖拐式的流浪气球

今天又在外面跑了一天,累的无暇思考,用一个短篇的历史故事,再来聊一聊流浪气球吧。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确认历次有关台湾问题的国际决议,重申《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并宣布台湾是中国内政,不在美国的远东军事权保护范围之内。随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声明:“当台湾成为中国的一个省的时候,没有人对此提出过法律疑问。这被认为是符合过去承诺的”。而美国的死对头苏联也不甘示弱。1950年1月6日,也就是杜鲁门声明的次日,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密会中国代表团,确认苏联将全力支持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取代国民党代表的席位。1月10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力克在安理会递交将国民党踢出安理会的决案。13日的投票中,苏联、印度、南斯拉夫赞成,提案未能通过,苏联随即宣布国民党代表被赶出之前,苏联将通过拒绝出席的方式瘫痪安理会。在同一时间,不仅美国抛弃了他支持了十余年的盟友国民党,5年前刚跟老蒋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苏联,也无情的将国民党抛弃,双方纷纷拿出最有诚意的筹码来收买(忽悠)我们。其中的导火索,是丘吉尔发布的铁幕演说,引发美苏从二战的盟友走向了激烈的对抗,在东欧开启了激烈的争夺,因此,都希望中国这个亚洲最强的国家能够站在自己这一边,最起码也得争取保持中立。而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半个多月前,中国的代表团已经与莫斯科开启了谈判,却不想斯大林基于实力地位出发,对于废除旧约、签署新约完全拒绝让步。这个时候,那位伟大的战略家很巧妙的向外界透露一个消息,因某不可抗力的原因,中苏谈判搁置,双方关系急剧恶化。此举引发举世震惊,嗅到了机会的美国随即发动全面的舆论攻势,把能给的不能给的承诺,全都公开了出来。美国如舔狗一般的示好,把原本还想抻一抻的苏联吓傻了眼。斯大林收起了之前的傲慢与从实力地位出发,在新约签订方面对华进行了全面的让步,最终,一个巧妙的“舆论事故",让中国的谈判代表团争回了本该属于我们的利益。故事讲完了,历史不一定会简单的重复,但往往却会押着相似的韵脚。
2023年2月8日
其他

带着孩子使用ChatGPT后的一些思考

本着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前沿技术的一贯想法,这些天抽空带着孩子去跟ChatGPT互动,不断的向这个人工智能提问题。测试的过程中却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小朋友测试ChatGPT时,结果远没有之前我自己测试时的结果那么惊艳。然后便突然顿悟了ChatGPT成功的原因之一,那就是它的话,只是“看起来很有道理”。之前无论是搜索引擎还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都是提升准确率,而ChatGPT的重点发展方向却点歪了,通过展示逻辑推演,“看起来更有道理”,给予了大家很多意外的惊喜。或者说,之前的思路是“专业化”,ChatGPT的思路是“拟人化”。站在媒体的角度,过去的搜索引擎和AI是给大家看最权威的史料和最真实的信息,ChatGPT更像是一个自媒体大V,拼凑完资料后给大家洋洋洒洒一顿推演。这跟马斯克在人形机器人Tesla
2023年2月7日
其他

ChatGPT之后的中美路径差异

被朋友拉去喝酒了,简单聊两句。随着2022年全球保守主义的集体落幕,新时代的一系列阻碍正在被一块块的搬开,未来各国的新一代生产力都将开启高速的扩张。最近全网热议的ChatGPT,并不是突然才有,而是像希尔瓦娜斯,趁着冰封王座的裂痕迅速崛起。接下来的几年,保守集团的落幕速度只会加剧,大量依附于旧势力的就业将会遭遇浪潮般的冲击。但与此同时,类似ChatGPT的新式生产力工具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展现,带来大量的新就业,大家被迫学习新的技能,这将成为新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不过,国家的属性决定了技能点方向的不同。美国能够在智能聊天的ChatGPT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不仅仅是其强大的研发能力支撑,根源是因为美国“言论自由”的政治正确牌子太大,没有任何的力量敢与其掰手腕,新势力敢于在聊天这个领域进行无底线的挑战。同理,中国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低廉的劳动力,而是因为中国的石油集团和汽车集团,相比于主流发达国家弱的没脸见人,可以被新势力肆意的欺凌和挑战。这就是上一个时代的强大,会成为下一个时代前进的阻碍。中国电力系统技术与体系一骑绝尘冠绝全球,但也导致了电力交易体系全球垫底。拥有全球金融体系控制权的美国,自然发展不起来新时代的数字金融,而弱不禁风的中国金融集团,自然会留有缝隙让中国的数字金融集团发展起来。直到他们狂妄的去挑战强大的赛巴尔,被揍的爬不起来。旧势力的薄弱,才是新势力发展的机会,所以马斯克要把他的特斯拉工厂开到中国来。因此,ChatGPT看似很牛逼,但实际上中国也有能力反超。ChatGPT靠的是美国的言论自由,即使发展起来的,也更类似于是一个工具,而非一个系统。这个工具大家都可以用,但进一步涉及到盈利的问题上,就会面临美国从国家到州郡一级法规的层层限制,被各种利益集团进行打压。(跟中国被美国打压一样)但在系统升级所必须的个性化数据获取方面,在与既得利益集团的对抗方面,便是“优势在我”了。这种优势不仅仅局限在ChatGPT,大量涉及真正的人工智能与机械替代的领域,都需要侵犯隐私的真实数据反馈来持续性的成长,需要侵犯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在这些方面,“弱势”的中国有着绝对的“强势”。回顾疫情三年,美国只能不断的向民众发钱搞赎买,不断的向市场投钱寻求企业的支持,在面对旧集团的时候,中国比美国更有决心和魄力,对新事物的开放的力度将远超美国。因此,中美两国在新时代的生产力上,很可能走出两个方向,受利益集团制约的美国走的是技术路线,美国法外之地的中国走的可能是应用路线。政事堂猜测,相比于上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美国提供技术,中国提供劳动力,面对新时代的生产力变革,也会出现一种新的竞争模式。美国主算法,中国主数据。
2023年2月6日
其他

流浪气球之后会发生什么

刚看完流浪地球,没想到又上演了一个“流浪气球”。2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出现在美国空域的中国无人飞艇属民用性质,用于气象等科研。受西风带影响,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该飞艇严重偏离预定航线。不搞情绪,也不谈技术,聊一聊这事儿前后的一些背景,推演一下后续会怎么走。(文章质量不高于平时,可能还短,收费一毛只是为了控制一下阅读量)
2023年2月4日
其他

连追了几晚《狂飙》

这几天,想着给自己放个假,趁着疫情开放带着孩子到处逛逛,晚上闲来无事,通宵追热门电视剧《狂飙》,一口气追到了二十集。一边看着电视剧中安欣的随性而为、口无遮拦,一边回想起当年因为年少轻狂给老领导们添的乱、惹的麻烦,不禁汗颜和羞愧,用大连方言来说,当年真心是既“狂”又“彪”。发了个朋友圈呢,本来想着用手机再编几个长微信,向他们逐一表达感谢和歉意,正斟酌用词的时候,猛然见醒悟到,就像孟叔和安叔保护和支持安心,并不是因为那一声“叔”,而是从这个阳光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模样。不由得将写到一半的话也都停了下来,觉得自己也应该从躺平中爬起来,用同样的方式,多做一些事情。更不要把自己活成20年后那个笨嘴拙舌、唯唯诺诺、随波逐流的白发安欣,这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明天开始在plus上逐步恢复更新,旅行途中,更新时间与频率不稳定,敬请读者们谅解。
2023年2月3日
其他

换个角度看“移山”

因为这两天恰好写“愚公移山”嘛,所以忍不住对“移山”这个颇为宏大的计划产生了一些思考。上期我们在《‘移山计划’的要义》一文当中指出:愚公有信心可以移山的主要原因是他掌握了以无穷化解有穷问题的客观规律。不过仅仅是意识到这一自然规律其实并不能够得以促使计划的顺利执行。仍然还会有众多的问题从这则古老的寓言当中蹦出来困扰我们,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有三:第一,“愚公移山”属于折腾群众,移山工具之简陋对比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粗略计算后,即便是花上一百代的地球人驾驶着“地球”飞到三体星系的时间也挖不完两座大山,“愚公们”浪费自己的一生从事这样的事情,值当吗?第二,只要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就好了:如果北山住着不舒服干脆不如移民算了,消耗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干这种事,有意义吗?第三,假如存在丁克家庭或者老光棍这类人群,这些人又没有子孙,干嘛要为别人的后代做奉献呢?大家好,我是五分侠,今天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关于故事的梗概咱们就省省笔墨,就不再提了,毕竟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为了回答心中困扰已久的问题,咱们不妨纸上谈兵一回,从三个方面一本正经地扯一扯“移山计划”:“移山计划”为什么会被提出来?“移山计划”与“移民”哪个是最优解?“移山计划”怎么得到贯彻执行?咱们先聊聊“移山”为什么会被提出来的问题。有人会说“愚公移山”其实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简单逻辑,纯粹是为后人着想嘛,本来就没有那么复杂。但是这则寓言其实本身隐藏了很多有趣的信息。愚公能够移山,本质上离不开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我们都知道,愚公“移山计划”的基本分工是:敲石头、挖土块和运输土石,这属于看得到的前台工作。不过北山人并不是不吃不喝只要一腔热血就能干活的物种。想要保障“移山计划”的顺利进行,这就会天然且必要的存在一些中后台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制造“移山”的工具、种粮、制衣、盖房等等。即便有读者会说,粮食生产具有周期性,而且制造工具也许与制衣盖房并不互斥,但寓言是这么说的:“……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寒来暑往,一年忙到头,才回来一趟。因此至少搞运输土方的与其它职业互斥,干了拉土方的活,自然就没可能再从事其他的职业,这恰恰证明了在执行“移山计划”之前,北山族群就已经拥有了剩余劳动力。因此,“移山计划”得以推出并成功施行本身意味着:愚公的族群已经有了部分劳动力能够不从事食物生产也可以依靠剩余食物满足自我生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出现恰恰给了我们两点提示:第一,北山食物生产的增量已经低于投入人口资源的增量。举个例子,原本两个人就能耕种的一块土地,投入十个人去耕作并不能带来五倍的食物产出。第二,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没有多余土地的供应就没有新增的食物来源,从而一定会对族群造成食物资源的短缺,制造混乱的同时也会大大的限制族群的发展。因此,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移山计划”算不算是一个具有创造性,又有前瞻性的计划呢?从彼时看,创新性的推出了“移山”这一职业不仅可以有效的化解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新增的职业也能够把相关的需求传递至其他的就业岗位,进而消化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而站在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移走太行、王屋二山在未来势必会打开山区的地理格局,堪称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想必这才是“移山计划”被提出来的底层逻辑吧?再聊聊“移山方案”与“移民”方案哪个是最优解。先申明一点,从寓言本身的角度倒推,“移民”方案并非完全不可行。但是可行并不带表最优,这其实是受到现实问题所制约的。从寓言故事本身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北山最少是住着两家人的。从家庭的角度出发来看异地安置方案的话,其实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答案。从愚公家的角度来讲,异地安置这个方案是可行的。虽然愚公年长,但是儿孙中毕竟还是可以敲石挖山、挑担运土方的,即便是愚公与媳妇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了,那么单单是依靠儿孙的力量,其实完全也是可以离开北山这个“破”地方的。不过相同的故事却无法用在邻居京城氏身上。京城氏家的寡妇有个刚刚换牙的遗腹子,虽然能在移山计划里帮上点小忙,但想要背着粮食走出这个山坳换到别处去住,那可谓是难于登天了。有读者会问,为什么不能让愚公家的儿孙们多帮帮忙,最起码两家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走出这个山坳。又或者,愚公一家完全可以自个搬走,何必考虑寡妇京城氏呢?但只要稍加思索就不难发现,即便是现代社会当中,仍有许多住在山坳里的人搬不出来。这又是为何呢?其实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原地扶贫与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从集体和个体层面来进行分析。如果能够整体进行异地安置,想必北山的居民们并不会拒绝的,但这么做就天然要求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集体为此进行信用背书和买单。而故事中的北山居民纷纷选择敲石挖山,恰恰是因为在当时不一定存在这么一个强有力的集体组织。那么为什么愚公一家不单独的搬出北山呢?抛开什么仁义道德与故土情结之类的说辞不讲,当即还是会有好多问题就凭空蹦了出来:如搬迁的路途上食物问题如何解决?又如族群的年轻一代是否可以完全担负起整体搬迁的劳动量?须知一点,仅仅是具备搬迁的能力并不代表能够在迁入地生存。如果愚公一家迁入了更大的社会集体,因为先天没占有迁入地的土地资源,就必须依靠打工维系生存。那么雇主给的食物是否可以养活住一家老小呢?好,即便是搬到没人住的地方,那么仍会有新的问题存在。愚公一家面临着原本的社会分工被打破的风险。比如,可能恰好京城氏的寡妇就是个制衣的,那衣服到时候是不是就成为了不小的问题?而开荒的前提也得是拥有工具,又由谁来承担制造和维修农具的社会分工呢?这些问题并不是动动嘴就可以解决的了的。比较来看,在成熟的社会分工体系当中生存,只要每天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穿衣吃饭是不用发愁的,而在一个初创的社会当中,一切都存在着非常强的不确定性。也正是因此,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仍有不小比例的村民被无形的枷锁困在山坳里出不来。所以,不论是整体搬迁还是个体搬迁,其难度与每天敲石挖山后回家还能有口热乎饭吃的可实施性比较起来,肉眼可见的不是一个量级。能搬不代表能活,能活不代表活的比现在好,这就是现实问题。当再去品品“愚公为什么不搬家”这类问题时,是不是又会觉着颇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发问呢?聊完了“‘移山计划’为什么会被提出来”与“‘移山计划’与‘移民’哪个是最优解”两个问题过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如何保障“移山计划”的贯彻实施?假如没有“帝感其诚”后帮助愚公把太行、王屋二山移走的操作,愚公的族群在执行“移山计划”时就存在很多的可预测与不可预测的变量。不可预测的变量如天灾等因素,而可预测的变量则主要集中在人祸上。比如,就寓言故事本身而言,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都是支持“移山计划”的。比如愚公的老婆与河曲的智叟,二人对于移山都曾提出过相对客观的质疑,像什么劳动力不足,工程量太大,土方不好处理等等。当然,我们完全可以假设在故事之外也不乏还有些人心里犯嘀咕。因此,在“移山计划”草案的提出到计划得以实施之前,天然应当就存在支持、中间与反对三个派别。如果北山是个具有“一言堂”风格的部族,而愚公又是这个部族的绝对权威,针对任何计划的质疑与反对都要遭受他的惩罚,那么愚公完全拥有可以自行决断的权力,也完全无需向参与计划的族群解释这是个多么富有前瞻性的议题。而在愚公的个体意志并未转变为公共意志时,这将显而易见的造成两种结果。要么部族被迫臣服于愚公,为日后权力更迭时埋下混乱的种子。要么部族当即就掀起一场暴力反抗。人祸的发生也许仅仅是个时间问题。但从结果上看,众人最终投入到了“移山计划”的实施而不是陷入到一场永无休止的纷争。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寓言中用了一个词,叫“聚室而谋”。这就是北山的原始政治生态,也是“民主”的雏形。提到“民主”一词,不得不说,不论是从《老子》亦或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角度来看,北山其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小国寡民”式的“小国民主”。从“愚公移山”的目的上看,不论是彼时还是未来,“移山计划”是符合民主的范畴之内的。这也暗中契合了民主的目的,既找到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按公共利益办事。从“移山计划”的“聚室而谋”的过程上来看,本次北山关于“移山计划”召开的会议,有长有幼,有男有女,而愚公妻子在会议中发出的质疑引发了与会代表积极讨论,也从侧面印证了本次有关移山议题是在热烈、民主、祥和的氛围下进行论证、分析的。这也正是契合了民主的过程。一旦找到最大公约数,少数就要服从多数,不能再自行其是,因此这其实也回答了开篇的第三个问题。在无限的时间轴上看,即便会出现丁克家庭与老光棍的存在,但这其实并不会影响他们仍旧按照社会的本职分工进行劳动协作。最后,本次针对“移山计划”的思考不知道是否契合读者的思考?即便一切只是一则寓言即便这是一次天马行空的想象五分侠2023年2月3日
2023年2月3日
其他

老的春晚小品好在哪里

“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对不起,我是警察”。2002年上映的电影《无间道》风靡整个华语圈,这两句经典台词也被无数影迷津津乐道。作为一个从小看着春晚长大的80后,看到这两句台词时,却总会想到陈佩斯与朱时茂的春晚小品。在《警察与小偷》,小偷陈小二穿上了警装,过了早期恐慌阶段后,他比朱时茂饰演的警察更尽职尽责,甚至亲手抓捕了他正在实施犯罪的老板。尤其在身份被警察拆穿后,他脸上的那种委屈、不甘与后悔,总会让人觉得,如果不是第一步踏错,陈小二也可以当一个好警察。当年的小品为什么好看,是因为最优秀的人才,都在为春晚创作剧本。几分钟的《警察与小偷》,展现出的是电影《无间道》最精彩的脚本,这种比电影还高度浓缩的作品,如何不会吊打如今靠网络段子合集搞出来的缝合怪。而且,这些超级大牛们在编写剧本时,也敢于直击当年的社会痛点。80年代,在返乡青年与城市秩序之间,陈佩斯携手朱时茂带来了《警察与小偷》,《姐夫与小舅子》,《羊肉串》、《吃面条》、《胡椒面》、《主角与配角》。90年代,在广大农民面对城市文明冲击之下,赵本山携手范伟带来了《牛大叔提干》,《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拜年》。不同于如今的小品,只能通过“误会”来制造冲突,早年小品的冲突是真实且客观存在的。80年代,社会上生态位都被朱时茂这样浓眉大眼的占据了,刚从农村返回城市的陈小二们自然成为了失业青年,有的小偷小摸,有的涉黄涉赌,有的无照经营,成为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成为了被严打的对象,陈小二们为了生存与娱乐,又不得不与朱时茂们对着干。90年代,县城企事业领导代表的范伟或者范伟身边人,对农村出身的赵老蔫有着天然的鄙视,而淳朴忠厚的赵老蔫为了能够带动身边的人富裕,又不得不捏着鼻子忍受这些城市刮来的歪风邪气,并与之作斗争。人物之间巨大的鸿沟,认知上的差异,为故事情节的推进提供的不竭的动力,与时代同步的选题,也能够让观众们感同身受。更重要的第二个维度,是当年那些优秀的编剧们,极度厌恶搞说教,而且水平极其高超,他们把想要表达的内容都藏在了故事情节当中,观众看完后,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教育。就像如今罗翔老师塑造的“罪犯张三”,在那个青年犯罪率极高的80时代,陈佩斯创造了一系列在法律边缘疯狂作死的“陈小二”,那些丑化和夸张的行为与后果,在笑声中,阻止了很多青年误入歧途,降低了社会的犯罪率。同样,赵本山范伟何庆魁的卖拐三部曲,在那个国家与跟邪教做斗争的年代,通过春晚向广大群众展现邪教一系列的精神控制手段,在谈笑中清除了邪教传播的土壤,保护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扯淡”到“忽悠”,早年的编剧们借助春晚将一个词赋予了立体式的定义,进而全国流行,而如今的编剧们,只知道把已经炒起来的网络热梗往剧本里面硬塞。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像卓别林、周星驰那样,真正优秀的喜剧,都是用喜剧包住了悲剧的内核,使得早年的小品都是艺术品,可以久看不厌。陈佩斯塑造的陈小二,是一个被主流社会排挤的配角,一直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主流社会,想要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生活,却在过程中不断碰壁,洋相辈出。小时候看小品的时候,只会嘲笑和鄙视挤眉弄眼的陈小二,长大后,在一次次的注定没有结果的奋斗中,在一次次被一句话就打回原型的过程中,才明白小时候嘲笑的陈小二,却是长大后镜子中的影子。
2023年1月25日
其他

春节特别活动:投票政事堂2022十大错误与正确的推演

今天是大年三十,感谢政事堂的读者们一年来的相伴。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想着一边看着综艺节目,一边跟大家玩个互动游戏,投票选出大家心目中,政事堂2022年的那些推理。错了就要立正挨打,先列一下22年十大错误的推演,既鞭策一下自己,也给喜庆的气氛,添加一下笑料和佐料。一组是在2021年对2022年未来走向的推演,一组是2022年当期事件爆发之前的推演。一、2021年对2022年的长期预判。1、根据中美历次电话会议释放的信息,2022年中美关系将逐步回暖,为表诚意,科技与芯片的斗争降调,外交部战狼发言人将被挪走。2、根据美国的财政预算,以及拜登亚洲行的时间表,美国将在2022年削减对华关税,作为聘礼,时间节点预估为1月16日前后。3、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2022年下半年国务院将大力支持双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与加杠杆投资。二、2022年当期时间做出的判断。4、根据俄罗斯的军力部署以及中方外交部门的态度,判断2022年2月普京不会与乌克兰正式开战,只会一步步切蛋糕,入侵是美国对俄国的威逼。5、根据俄罗斯的战场局势,判断2022年9月上合峰会普京将低头亲吻教父,大幅出让利益,中国将在中亚大幅扩张势力。6、判断2022年内中国防疫不会躺平,开放将在23年两会后,全面开放时间为23年下半年,防疫会出现东西部的胡焕庸线。7、为提振民心,唐山打人团伙将被定义为黑恶势力,遭遇严惩。8、根据因俄乌恶化的中美关系以及美国经济需求,判断2022年下半年,美元将持续走强,引发全球资本逃离潮。9、根据布林肯的外交动作习惯,必会瓦解俄罗斯的重要盟友,判断2022美中期选举之前,伊核协议会以“第一阶段”方式推进。10、根据俄乌战场的走势与美国的经济需求,判断2022下半年开始,美国战略会逐步从东欧的俄乌战场,调整至东亚打台湾牌。篇幅有限,仅列出最离谱的十个,总体来说,2022年的预测错误,比以往任何一年的都要多,尤其国内国际两个最重要的事件,均出现了根本性的判断错误,这敲响了一个非常响亮的警钟。接下来,是一些相对成功的推演,也是分为两组。一、2021年对2022年的长期预判。1、根据康波经济周期,2022年全球动荡加剧,全球粮食与能源价格将大幅上涨。2、根据美联储加息周期,2022年美股将持续下行,其中纳斯达克降幅最大,可以做空纳指3、根据关键时间点,为了稳定大局,国内通胀维持低位,CPI大师兄猪肉将2022全年维持低位。二、2022年当期时间做出的判断。4、2022年......是溺水老鼠,只能不断的触底折腾,年初即应清空,下半年的底线为28XX。5、2022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消费将持续下滑,芯片大跃进的后果将暴露,全球芯片价格将下滑,全球汽车消费将在下半年出现拐点。6、下半年,普京将遭遇战场失利与盟友的接连背叛,并在能源战场中溃败,三季度可做空原油、四季度可做空天然气。7、佩婆将排除阻力访华,但中国不会响应民间舆论而对W和佩婆动武;乌克兰将实施反击并取得胜利,俄罗斯不会进行全国总动员升级对抗。世界不会因此爆发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8、受制于需求下滑,2022年下半年,马斯克将全球10%裁员,10月开始,特斯拉汽车将面临需求不足,股价触及顶端。9、2022年11月中国对平台经济政策调整、美国将放弃中概审计做聘礼修复两国关系,平台经济将迎来复苏。10、2022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无法如愿取得红色浪潮,特朗普无法成为影子议长,三股力量使得美国众议院内耗升级。接下来,请各位亲爱的读者来投票,选出哪些是你认为最失败的推演,哪些是相对成功的推演。感谢大家的投票。最后,在除夕夜再次真诚的感谢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在过去一年的陪伴,熬过了疫情,也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刻,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感受到了温暖的阳光与春天的气息。在新的一年,在这些错误预测的鞭策下,政事堂将努力恢复分析的准确度,在百年未有大变局的2023,为读者朋友们提供更有效的策略支持。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更祝愿政事堂的读者们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健康康,事业蒸蒸日上,阖家团圆、兔年吉祥、万事如意!友情提示,今晚,别忘了给父母长辈、给兄弟朋友,给最珍重的人,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
2023年1月21日
其他

暂停上海工厂生产的特斯拉

随着家里错峰感染完成,今天把口罩摘了,也终于发烧了。脑子乱乱的,也怕思路不严谨,推导过程出bug,今天就不写文章了,争取明天恢复。昨天做的防疫政策调查,大家可以回翻一下投票结果,随着国家迈向了实质性的开放,原本50:50的平局,现在似乎也正在逐步向开放一侧倾斜。今天脑子浆糊,就简单做一个关于马斯克的老文回顾,对世界首富的判断,我们来说还是需要重视的,毕竟双方信息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对等。路透社今日报道,特斯拉周六暂停了其上海工厂的生产,提前执行了之前的停产计划。报道称,特斯拉取消了早班,并告诉其生产力最高的制造中心的所有工人他们可以开始休息了,该公司并没有给出理由。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两个月,特斯拉的股价也从10月初的250元一路下跌至12月底的125元左右,近乎腰斩。对于特斯拉控制上海工厂的产能,今天就不展开讨论了,可以回顾一下两个月前的相关文章:特斯拉为何停止扩产?马斯克掌握推特之后
2022年12月25日
其他

你是防疫的哪一派?(二次调查)

18天前,跟跟读者们做一个小调查,看看大家更倾向于防疫的哪一派。按照1-6,分成了六个不同的防疫等级,数字越小,最看重生命安全,数字越大,最看重经济发展。没想到,八万人的投票,愣是打成了清零与开放之间,极其精准的50:50的平局。如今,随着大部分家庭已经见识到了奥密克戎的威力,以及早期感染的部分读者已经经历过了“杨过”流程,便做一下重新评估的第二次投票。投票中,大家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当初的决定,以及如果出现变化后的心路历程,也可以对照看一下,国家选择的路是否与大家预想相同。1、原教旨清零派:清零与生命优先,为了生命安全和关爱老人,可以适度扩大静默范围,等待病毒或者科技的变化。2、古典清零派:清零与经济并存,通过强大的社会管控,保证疫情不会击穿城市的防疫能力,等待病毒或者科技的变化。3、新清零派:清零为经济服务,发现阳性之后,将其居家或隔离,使之不会在社会面上进行传播,在不影响经济的情况下,将疫情传播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等待病毒或者科技的变化。4、保守开放派:安全优先,接受大部分民众逐步感染以及群体免疫,国家通过行政管控,烫平疫情的波峰,逐步试点,平稳渡过缓冲期后再全面开放。5、改良开放派:安全与经济相平衡,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加速开放,国家加大ICU病房的建设,医疗资源向重病患者倾斜,接受一定的代价以加快实现群体免疫。6、激进开放派:经济优先,国家迅速放开,长痛不如短痛,通过加速群体免疫,先承担一定的代价,让经济运行迅速回归正轨,再用经济发展为民众谋福利。
2022年12月24日
其他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财政政策

由于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中出现了大量的U型政策转型,因此今年的《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史性的资产重估》写作长度远超历年,并试图在解读文件的过程中将中央层面的决策逻辑理顺。这也导致了很多内容一笔带过,只说了结论,或者对立的的内容只说了一面而默认没说另一面。近期,从一些重要变化中做专项解读。今天做的是财政政策的U型变化。结论是2023年中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将下滑,吃财政投资饭的相关行业,多防风险与谨慎,将利润先装到口袋。结论在这里以及前一篇文章都说完了,下面仅是对结论的推导过程,非必要不付费:
2022年12月20日
其他

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史性的资产重估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会议在总结当年经济发展情况后,提出明年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确定明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并部署明年经济发展主要任务。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较于往年出现了一系列颠覆性的变化,从资本市场到房地产市场,逻辑与过去八年大相径庭。上周在《解读12月政治局会议》时,已经分析2023年开始中央将全面转向刺激消费,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出炉,中央消费刺激的逻辑以及模式也已出炉。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是东部刺激还是中西部刺激,是早刺激还是晚刺激,房地产是否作为刺激的主力,将在今天的文章中为大家剖析。
2022年12月17日
其他

解读12月政治局会议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昨天召开了,本次会议将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定调,也会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指导。每次的12月会议,都会对未来一年的经济与市场造成深远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当年资本市场的走势,如19年的科创,20年的小阳春,21年上半年的消费和下半年的中字头央企。本次会议,作为二十大召开后的第一次经济会议,更是释放出了大量的信息,甚至诸多颠覆性的变化,需要大家重新调整过去五年的认知。按照惯例,今天政事堂与大家分享一下本次政治局会议中释放出来的重磅信息,从细节中找到变化,希望对大家2023年的投资提供一些辅助的建议。第一,看总体目标要求,相比于过去五年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1.1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你是防疫的哪一派?

跟读者们做一个小调查,看看大家更倾向于防疫的哪一派,今天上午做了一个小范围的测试,发现结果真的很有趣。1、原教旨清零派:清零与生命优先,为了生命安全和关爱老人,可以适度扩大静默范围,等待病毒或者科技的变化。2、古典清零派:清零与经济并存,通过强大的社会管控,保证疫情不会击穿城市的防疫能力,等待病毒或者科技的变化。3、新清零派:清零为经济服务,发现阳性之后,将其居家或隔离,使之不会在社会面上进行传播,在不影响经济的情况下,将疫情传播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等待病毒或者科技的变化。4、保守开放派:安全优先,接受大部分民众逐步感染以及群体免疫,国家通过行政管控,烫平疫情的波峰,逐步试点,平稳渡过缓冲期后再全面开放。5、改良开放派:安全与经济相平衡,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加速开放,国家加大ICU病房的建设,医疗资源向重病患者倾斜,接受一定的代价以加快实现群体免疫。6、激进开放派:经济优先,国家迅速放开,长痛不如短痛,通过加速群体免疫,先承担一定的代价,让经济运行迅速回归正轨,再用经济发展为民众谋福利。
2022年12月6日
其他

真正的动态清零来了

随着昨天常委会的召开,今天,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央要求落实的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二十条”的出台,意味着全国都要卷起来了。针对这次以广州为代表的新一轮疫情,中央的防疫侧重点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标志着需要管控的群体,以指数级的范围缩小,极大的降低了疫情防控的“应然”工作量,让政府可以专注于围剿病毒,而不是预防病毒向外传播。这也表示着中国防疫思路的转变,从防止一二线涉外城市对三四线内陆城市外溢,转向要求全国卷起来,大家一起动态清零。未来,一线城市和二线工业化强市,可以专注于扑杀阳性病毒,不必把精力放在绝对化的扑杀,这对于经济活力无疑是巨大的利好,强大的财政能力与精干的公务员队伍,可以用动态清零的精准方式,将社会面的疫情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纵观整个20条,思路都是在做涉外的转变,这在本月中旬的全球外交周显得尤为瞩目。但是,这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则是将要面对的巨痛。过去是一二线涉外城市付出巨大代价,建立了一套疫情的屏障,使得没有财政能力也缺乏信息化的他们免于病毒带来的组织结构冲击。未来,随着一二线放弃对三四线搭建疫情屏蔽网,而专注于自身的防疫和消杀中央将逼着这些缺乏精准防疫的城市也加入到真正的动态清零的运动战当中,这对于三四线城市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财力都是一次极其巨大的挑战。动态清零的工作“市场化”,全国都会被迫卷起来参与到与疫情的斗争。越是城市管理能力越强,财政能力越好,拥有应对经验的城市,内部新冠病毒的爆发量越低,越是感觉不到动态清零带来的影响。越是城市管理能力弱,财政能力差的城市,越是要面对新冠病毒的猛烈冲击和连绵不断的病源压力。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金融规则的全面改写

进入到四季度,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的运营机制,正在慢慢的起变化。美联储在加息上突转鹰派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震荡,美国在援助乌克兰军火上变得没有那么情愿。英国的政坛剧震,建制派精英干掉了激进民粹的特拉斯和约翰逊,把苏纳克扶了上去。继石油价格自6月底回调之后,天然气价格在进入冬季前雪崩,从炸北溪管道到炸克里米亚大桥,北约的激进派在不断挑衅俄罗斯的底线。按照去年的叙事逻辑,却发现越来越多的事情走向相反的一面。时间上,是10月份,美国进入到了新的财年,美国即将迎来11月的中期选举。而内部的逻辑是,则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全球博弈的机制也随之改变,从黑道,转为了白道。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英雄与勇敢的心

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中心湾东水电站的上游发生滑坡形成了堰塞湖,若不作果断处置,洪水冲下的后果不堪设想。此时,负责闸门的水电站员工们,在宿舍里被一阵毫无预兆的地震山摇惊醒,大家冲出屋外后,两名同时瞬间就被卷入泥石流不见了踪影。就在大家风不择路之际,41岁的罗永却逆行,向着乱石滚木的坡顶冲去。因为罗永知道,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开闸,等洪水漫过大堤,泼天般的巨浪将从七百多米的高处奔流而下,整个下游的村庄都会被冲毁,不知有多少人将被洪水卷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都没有阻挡住罗永的脚步,他踩着垮塌的山石一路冲上10层楼高的坝肩,依次把泄洪闸打开。而就在此时,罗永也遇到了同样因救人而放弃逃生的同事,28岁的达州少年甘宇。两颗勇敢的心又一起冲进了厂房,关闭了可能引发爆炸的发电机电闸。而此刻,救下了无数民众的两个人,却面临信号塔被毁,断水断粮的险境。他们只能在解除了大坝对下游村庄的威胁后,一路摘野果、挖竹笋、喝山泉水下山逃生。9月7日,受伤的甘宇体力不支,再加上高度近视,救人时丢了眼镜后无法看路,决定不拖累罗永,自己原地待援。罗永给甘宇建了营地,留下了食物饮用水后,便孤身一人开启了求援之路。终于在9月8日,依靠捡到的打火机,罗永用烟雾发出信号,被救援人员发现。救援直升机下落地的瞬间,罗永用尽全力大声的吼出了一句:“我还有个同事在下面,你们一定要去救他!”但由于起雾与下雨,救援直升机无法起飞,试图徒步进山的队伍也被塌方堵住的前进之路,待到10日救援力量抵达时,营地路段附近塌方严重,甘宇生还机率极其渺茫。可即使如此,大家也没有停止搜救。在听闻大英雄被困后,光是自发的搜救队就有5支70余人。其中,就有受灾的跃进村村民倪太高。地震带来的道路阻断和险境频发,并没有挡住这位大叔,凭借着对山路的熟悉,倪太高终于在9月21日,找到躺在树林里浑身擦伤脱相的甘宇。“我叫甘宇”,曾经文质彬彬,如今瘦骨嶙峋、伤到无法动弹的甘宇看到倪太高哭了起来,“如果不是你,我的命可能就没得了,我遇到好人了”。终于,在弹尽粮绝、绝境失联的17天后,倪太高与甘宇一起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待到多处肋骨骨折和皮下气肿的甘宇被安全送到医院,倪太高松下一口气后,才发觉身上隐隐作痛。这位救下英雄的老人家此时才发现,自己一路翻山越岭搜寻时,硬顶着腰骨骨折。他的女婿说,岳父没对别人提起自己的骨折,反倒在电话里对他自豪的说,“我救了一个英雄”。这是一个“英雄的人民”救了“人民的英雄”的故事,但是英雄的故事的勇敢的心,却进不了微博、抖音和百度的热榜,很少被人看到。这几年来,我们听多了大国叙事,很少会关注罗永、甘宇和倪太高这些平凡的小人物,也许,直到灾难来临的那一天,我们才会发现,从这些平凡的人身上迸发出来的勇气、善良与顽强的意志力,方才闪烁着最为耀眼的光芒。
2022年9月23日
其他

钱袋子的重要性

从大历史的角度推演国内外时政事件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岳飞为什么会被牺牲

今天的文章可能有点毁三观,讲得是岳飞为什么必须死。嗯,这篇文章跟华为真没什么直接关系了,只是从更高的一个维度,来审视人性的抉择。无论是史学家还是历史爱好者,对于岳飞之死,都喜欢将其脸谱化。譬如把秦桧、张俊甚至赵构,写成了一肚子坏水的坏人,而岳飞也刻画成了了一个迂腐的忠臣。甚至岳飞之死,大家也都往往都归结于所谓的“迎回二圣”等问题。不得不说,历史评论家们普遍既没有政治经验,也不懂经济关系,这使得他们都把古人想的太傻了,而为了自圆其说,又不得不把她们脸谱化。而这种文章看多了,读者也会出现思维僵化。实际上,岳飞根本就不是一个愚忠的人,他是南宋极少数能够跟其他将领,尤其是跟文官们处好关系的人,甚至赵构也把他视为心腹。而且岳飞几年的时间,就从基层小军官一路成为节度使,30出头就拥有建节成为一方诸侯的权力,并成为了南宋执宰级别的大佬,这种晋升速度,翻遍中国历史都很难找到。史书上记载了太多的岳飞对上对下以及对友军的套路,可想而知,这种人又怎么可能迂腐呢?那么,为什么南宋朝廷要杀岳飞呢?正如《左传》所云“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岳飞之死,与他成为南宋朝廷宠儿的原因是完全一样的。而这,又要从经济基础说起。自秦汉以来,全球气温持续下降,中国南方变得适宜于人类居住,尤其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发,使得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步从北向南转移。尤其是大运河建成后,将包邮区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运往关中,打通了中国南北之间的经济体系,因此也缔造了大唐的盛世。嗯,再说回岳飞崛起之初,随着富庶的包邮区直接笼罩在金国铁骑的阴影之下,富庶的南宋经济直接停摆了。南宋将领普遍都只会打防御战,而在包邮区打防御战导致金兵四处劫掠屠杀,损失严重。此时,宋军中唯一能打野战的岳飞,其经济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拒敌于国门之外的岳家军,就像彭大将军打得抗美援朝那样,把东北的重工业基地一下子就盘活了。因此,南宋朝廷以及其背后的包邮区地主阶级,也愿意源源不断的给岳家军提供最好的装备和粮饷。为啥岳家军能做到饿死不劫掠?是因为南宋朝廷给这支军队超一流的后勤保障,以至于南方军队竟然能养得起上万的骑兵。但是,随着岳飞将金军击退,兵锋一度直抵黄河一线,情况就不一样了。此时,南宋朝廷和地主阶级的生命危险被解除,那么他们就会开始计算经济账了。当时北方粮食无法自足,也就是说,一旦收复北方,势必还要继续从南方抽血,更不要说,北方被金国铁骑打得稀烂,重建和养活流民更是需要巨额的支出。由于中国南北方的经济结构差异,使得北伐成为了一笔经济账。1、如果不北伐,那么北方人民就吃不饱,饥饿的百姓会组成游击队,成为金国巨大的内患。2、金国如果想要平息境内的内患,就不得不跟南宋媾和,通过大运河从包邮区购买大量的粮食。而这笔账算下来,南宋不仅可以通过撤军节约军费开支,也不需要再花巨资支持北方的游击队武装,更不需要占领的北方地区花费巨额的重建。最牛逼的,还可以通过大运河的贸易倾销,把金国控制的北方变成南宋的经济殖民地。如果换你是赵构,你会怎么选?嗯,反正现在的特朗普,是选择了和赵构一模一样的路线........而大宋朝廷一旦决定走这个路线,参考老二,就会明白岳飞很难有生机。相比于南宋其他的军队都是在打防御战,消耗其实很小,进攻战的岳飞是需要大宋朝廷源源不断向其提供巨额支出,看看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就会明白,岳家军不仅要给仆从军提供援助,还要花费重金搞重建工作。这就使得岳飞站在了整个南宋朝廷的对立面上,尤其是富庶的包邮区地主们的对立面上,岳飞每一次大胜的背后,都是包邮区的地主们在心头滴血。因此,历史研究者往往就会忽略掉,随着宋金进入谈判之后,整个南宋朝廷从上往下都要杀岳飞,连求情的人都几乎没有。本质,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问题,是一个集体行为。而无论是秦桧张俊还是赵构,都不过是史书上的替罪羊。但是此时的岳飞也没有办法,他就像能力加强版的博尔顿一样,必须要直捣黄龙,对外必须要鹰派。因为他打造起来的铁血岳家军,是一支需要靠着不断胜利以获得战利品和奖赏才能凝结起来的军队,一旦停战,没有十倍于其他军队的福利待遇,那么他手上的这支王牌也会迅速垮掉。最终,包邮区的地主们和岳家军由于经济和贸易问题陷入了一个死结,而南宋朝廷思虑再三,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最终与如今的特朗普政府类似,选择了内卷化,牺牲岳飞。
2019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