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楼的角檐,风铃摇曳,散布于墙面的洞窟门仿佛岁月通道的入口,不时流泻出色彩柔和的光焰,其中藏匿着千年的身躯和肌肤,是岁月的定格,也是中国绘画的“基因库”,更是打开艺术之门的国家宝藏。《国家宝藏》第三季第五期携手敦煌研究院,推选出《鹿王本生图》、敦煌遗书《归义军衙府酒破历》和莫高窟第220窟三件国宝,聚焦这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这座深藏在沙漠里的艺术宝库,自4世纪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留下了每一次历史变迁的时代印记。无论塑像还是壁画,莫高窟艺术都和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情感密切相连。它是古代人民艺术家通过宗教,艺术地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结果,也是中国艺术在宗教画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更是古代人民艺术家以主人公姿态坚持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汲取外来艺术的营养与精华,不断充实与提高自己,最终将中国传统艺术大大推进的历史见证。由于自然的侵蚀,敦煌莫高窟是终将会消失的国宝。一代代敦煌人要做的,就是跟老天爷抢时间,尽可能地延长它的寿命。他们把青春、生命和全部热情倾注到了敦煌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中,数代人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正是他们的努力和坚守,让敦煌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传承着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文化标识体系。岁月留痕,斑驳了千年壁画,而敦煌人的诗意表达就是让文物修复如初,焕发新生。“择一事,终一生”,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88岁的李云鹤先生坚持64年修复敦煌壁画零失误,他用一世用心、三代传承深情诠释着“我心归处是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