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科学

其他

又有诺奖得主深陷学术不端?Thomas Südhof今年有3篇论文遭质疑

Südhof导读202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仍在火热讨论之际,一位曾获该奖项的学者却陷入了“学术不端”质疑:有人提出他的论文数据不严谨,有人指责其数据造假。2013年,Thomas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刚刚!2024年科学突破奖公布,Carl June等11位资深学者摘得科学界的“奥斯卡奖”

导读2023年9月14日“2024年科学突破奖”揭晓,用以奖励在癌症、囊性纤维化和帕金森病领域,以及在量子场论、微分几何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11位资深学者。科学突破奖堪称科学界“第一巨奖”,有着科学界“奥斯卡奖”之美誉。另外有10多位青年学者获得今年的新视野奖。值得一提的是,CAR-T领域先驱Carl
2023年9月14日
其他

又一知名华人学者全职回国!管坤良加入西湖大学

导读国际知名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家、原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杰出教授管坤良,本月初正式加入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受聘为分子细胞生物学讲席教授。管坤良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被引用最多的研究人员之一(H指数167,谷歌学术),同时也是在Hippo领域被引用最多的学者和在mTOR领域被引用第二多的学者。管坤良曾获评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华人生物学家协会吴瑞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2023年8月6日
其他

Nature发文再次关注“神经再生”研究真实性,付向东最新回应

图片来自cell.com导读6月7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Seth
2023年6月8日
其他

悲剧!苦心研究30余年,帕金森权威专家最后患上帕金森,可能还是因为“工伤”...

帕金森专家最后成为帕金森患者,可能与此前研究时接触大量化学物质有关导读作为一名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知名专家,研究帕金森综合征长达三十余年,却在67岁这年患上了自己最熟悉且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令人无奈又感伤。他就是匹兹堡大学生物学家Tim
2023年5月7日
其他

梁希同:为什么研究章鱼、乌贼 ——它们曾为神经科学立下汗马功劳

导读4月20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梁希同研究员,在《光明日报》第16版发表题为“为什么研究章鱼、乌贼
2023年4月30日
其他

新趋势!2023盖尔德纳奖首次颁给了非生物医学领域,Alphafold的开发者斩获大奖

Belizán获奖理由:为围产期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制定创新、循证以及低成本的干预措施,改善孕妇怀孕期间的福祉和护理,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弱势群体的公平。获奖者:多伦多大学神经生物学家Gelareh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知名学者陈宙峰实验室被强行关闭,他曾在瘙痒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研究成果

陈宙峰教授是华人生物学家中少有的、做出原始发现的学者,图片来自outlook.wustl.edu导读前有付向东,后有陈宙峰。同样毕业于武汉大学,并在美作出杰出的科学贡献,陈宙峰与付向东遭遇了同样的困境。最近,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吴晓波教授率先披露,与其在同一学校的陈宙峰教授遭到学校的调查,实验室“至今还是关的”。他的实验室与陈宙峰实验室距离很近,经常可以看到陈宙峰与学生出入。对于实验室被关,通过其他渠道也被证实确有其事。此次陈宙峰实验室被关,起因是实验室一名成员的告发(注:目前尚未证实这一说法),NIH随后启动了对陈宙峰的调查,老东家华盛顿大学也站在了陈宙峰的对立面,因为陈宙峰实验室有很多国内的学生/学者,与国内学术界互动较为密切,NIH和华盛顿大学自然“听风就是雨”了。此前,陈宙峰因在“痒受体”方面做出开创性研究,享誉世界,华盛顿大学为他专门建立了全球首个瘙痒研究中心,他担任创始主任。目前,尚不清楚实验室关闭是临时的,还是永久的,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归国不到五个月,颜宁同时兼任两块科研“试验田”的一把手

图片来自南方+客户端导读2022年年底,颜宁教授回国,全职加入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创办工作,并担任创始院长。然而,五个月不到,颜宁再次履新,兼任深圳湾实验室主任。为何能同时担任两个单位的“一把手”?或许与深圳湾实验室和深圳医学科学院主管主体均为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关。在业内很多人看来,两家机构均是科研“试验田”,颜宁同时兼任主任和院长,未来能否带领它们开拓一片新天地?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知名生物学家付向东全职加入西湖大学

导读最新消息,知名华人付向东教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付向东曾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细胞分子医学教授,因神经再生论文,被学界广泛关注。自1983年通过CUSBEA项目赴美留学后,付向东一直在美国学习、工作,达40年之久。然而,2022年12月5日,他被迫从工作了30多年的UCSD辞职。2023年年初,他选择了全职回国。对于被UCSD解聘,他表示正在美国打官司,维护自己的权益。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GPT-4问世!生成式人工智能将迎来爆发,改写行业规则

导读ChatGPT令人惊艳,GPT-4又问世了。此前,ChatGPT似乎将我们推向了一个科幻的技术时代。GPT-4会不会带来新的热潮?在标准化测试和其他基准测试中,GPT-4比之前的模型表现得更好,而且它还可以用来识别图像。可以预见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影响,如基础科学研究、学术出版、医药研发等领域。常春藤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专栏 | 知名投资专家柳达:化学药的开发有无范式?

导读前段时间,一位资深教授向我们推荐《生命科技启示录——捕捉下一只独角兽》这本书,并将书籍的作者柳达先生推荐给我们。柳达先生是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董事总经理,是知名的生命科技投资专家。他在闲暇之余,撰写投资心得,最后汇集成书。该书记录了”生物科技在生命科学创新领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与柳达先生和香港商务印书馆交流时,他们非常慷慨地将内容授权“深究科学”转发。希望本书的内容能对国内当下生机勃勃的生物医药热潮有所启迪和帮助。我们后续将柳达先生撰写的文章陆续刊发出来。柳达(知名生命科技投资专家)|
2023年2月4日
其他

王纲、于淼团队合作发现:一个智力相关的重要基因突变调控染色质的结构和特定基因表达

转录中介体复合物Mediator几乎参与了机体的所有发育过程,其功能的失调会导致多种严重的人类遗传疾病[1]。其中,MED23亚基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及智力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MED23亚基有多个点突变被报道与人类家族遗传性智力障碍密切相关[2-4]。已报道的MED23点突变的病例表现出头小畸形、语言迟缓、认知障碍等缺陷,然而其发病机制并不明确。2023年2月1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纲团队与于淼团队合作在Nucleic
2023年2月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二次感染比例有多高?我们分析30余篇论文,告诉你答案

导读12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财经年会上研判今冬疫情形势时指出,今冬疫情可以概括为“一峰三波”,即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将是第一波疫情,第一波以城市为主,逐渐会上升起来;第二波是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春节前的人员流动造成第二波疫情上升;第三波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岗返工。这三波疫情构成了今冬的新冠流行峰,持续大概三个月左右。面对疫情反复,感染了会不会复阳,二次感染比例究竟有多高?今天这篇文章整理了30余篇学术报告,揭示二次感染到底有多高。今年疫情“一峰三波”会不会带来大面积的感染。连俊翔、宋冬辰
2022年12月17日
其他

知名华人教授付向东被迫辞职

付向东在美国生活40年,在UCSD工作了30年,是RNA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导读在美生活40年后,知名华人学者付向东被迫辞职。“这除了歧视和种族定性之外,没有合理的解释。”付向东的律师克里斯蒂娜·拉森(Kristina
2022年12月8日
其他

疫情三年,越南是如何从封控走向开放

图片来自peoplesworld.org导读新冠疫情之初,越南采取了严厉的封控所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奥秘克戎毒株的侵袭下,原有的防控措施很难阻止病毒的扩散。今年3月,越南决定全面放开管控措施。疫情暴发仅用了三个多月就见底,基本上恢复了正常。在疫情流行高峰期决定开放后,并没有发生预期的医疗挤兑,社会混乱,和新冠死亡数大量增加的情况。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主任张作风看来,“越南社会的开放程度基本回归到疫情前的状态。”
2022年11月27日
其他

哈佛等最新报告:美国94%人口感染过新冠病毒

图片来自floridadailytribune.com导读“截至2022年11月10日,预计94%的美国人至少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97.8%的美国人体内有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这是近期哈佛、耶鲁和斯坦福三所高校的公卫学院联合发表的美国疫情报告中的数据。在这份报告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由于大部分美国人都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他们在接种加强针后,防重症有效性达95%,50周后防感染有效性超70%。
2022年11月23日
其他

观点 | 颜宁教授重要论文未合理引用?背后真相是什么

颜宁(左)与闫润涛(右)导读近日,颜宁要回国创业的消息铺天盖地。随之而来的,除了热度,还有“争议”。最近,有不少学者找出了当年闫润涛和颜宁论文的论战——关于GLUT1的工作的原创性到底属于谁。闫润涛你或许未曾耳闻,他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作,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做出重要的发现,后来离开了学术界。闫润涛和颜宁之间的论文争议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否存在引用不规范,今日我们通过业内一位专家的看法来还原两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注:本文仅提供一个业内观察者的角度,请大家明察。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新报告显示,至少1400名华人资深学者已离美国,背后的主因是什么?

导读近些年,我们看到回到国内的华裔科学家数量在持续增加。这些科学家大多数都有终身教职或即将晋升为终身教职。2018年,美国启动了主要针对华裔科学家的“中国行动计划”,被审查者往往遭到前后夹击。他们不仅要面对司法部等机构的调查,还可能会遭到就职的大学解雇,陶丰等人就是生动的实例。最新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目前至少有1400名美国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美国科研环境对华裔科学家未来是否还有转机?钱凝露
2022年11月1日
其他

61岁的生物学家,成为美国MIT 160多年来第二任女校长

Kornbluth)博士当选了MIT第18任校长,也是MIT历史上第二任女校长。这时的她已经61岁,但岁月也抵挡不住她惊人的魄力。在选举会上,她和现任校长拉斐尔·莱夫(L.Rafael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获得诺奖3年后,诺奖得主连撤4篇论文,但被质疑的论文多达54篇

图片来源:pubpeer.com这只是29篇被质疑的论文中的2个案例,实际上,论文出现问题对塞门扎来说并非第一次。早在2011年,他与森直树(Naoki
2022年9月5日
其他

中国论文数量及质量已超美国?《科学》杂志发文质疑这一结论

导读近几年,中国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基础研究的影响力也屡创新高。8月初,日本国立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NISTEP,以下简称日本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日本科学技术指标》(Japanese
2022年8月20日
其他

最新报告:中国论文数量和质量均超美国,拜登急了,2800亿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

2022,显示无论是在论文数量还是高质量论文上,中国现在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均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而就在同一天,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CHIPS
2022年8月11日
其他

“复活”猪脑后的又一突破!Nature最新论文:新技术让猪“死而复生”

OrganEx系统让死亡的猪细胞及器官仍保持活性,图片来自peta.org导读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保护细胞和器官免受中风、心脏病发作或呼吸停止后可能发生的氧气剥夺。2019年,耶鲁大学的内纳德·赛斯坦(Nenad
2022年8月4日
其他

新冠病毒超强破坏力:长时间滞留体内,渗透多种器官;康复后仍可死灰复燃,攻击中枢神经

图片来自NIH导读这两天,美国NIH一组研究人员通过对新冠肺炎病死者的尸检报告发现:新冠病毒比我们想象得“狡猾”得多,能在人体多个组织中检测出来,包括脑组织,此外它们超长时间停留在体内,即使患者症状全无,也有“死灰复燃”的时候。无独有偶,《自然》杂志也发表了一篇相关的综述,发现新冠病毒的破坏力不局限于呼吸道内,它对器官的损害程度与症状程度关联性不大,轻症感染者即使没有进过ICU,康复出院后也有可能在几个月后重返医院甚至死亡。当下全球新冠患者数量一再攀升,即使现有的医疗条件可以勉强保住他们的生命,但难以保护他们不受后遗症的困扰。后疫情时代乃至将来,新冠患者只会越来越多,而康复者往往难以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已报道的新冠病毒毁掉了不少运动明星的职业生涯,后遗症、并发症的阴影将伴随着他们的后半生,使他们与健康的生活无缘,甚至丧失工作和自理能力,难以重新融入社会。有医疗方面的专家评论:当前流行的“Omicron毒株传染性极强,感染人数众多,如果Omicron毒株也能长期在体内多器官复制,那么死于其它器官/系统的人数会大大增加”。
2021年12月27日
其他

她的早年科研之路异常艰辛,如今有可能凭借mRNA技术问鼎诺奖

Pioneering找到了卡里科,只可惜当时这个专利已经被卖掉了。没有专利授权,Moderna只好自己来修饰核酸,并能重复卡里科的结果,2014年,Moderna获得了自己的专利。与此同时,Gary
2021年9月1日
其他

Moderna的成功能否被复制?

2010年,当Moderna成立时,外界对其了解甚少,因为彼时生物领域有很多技术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当时山中伸弥的IPS技术让干细胞研究异常火热,成为很多人模仿、跟踪的技术。Jennifer
2021年8月29日
其他

无学术成果、接连三次被解雇:她觉得“活下去”比获诺奖更重要

Pioneering找到了卡里科,只可惜当时这个专利已经被卖掉了。没有专利授权,Moderna只好自己来修饰核酸,并能重复卡里科的结果,2014年,Moderna获得了自己的专利。与此同时,Gary
2021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