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评选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华读书报》承办的重要文化活动,自2012年创办,迄今已成功举办八届。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暂停,2021年恢复举办。每届书博会评选出的“十大读书人物”都是全民阅读楷模。今年的书博会“十大读书人物”评选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的推荐材料164份。经初步评审,从中推荐产生30位候选人,参与第30届全国书博会“十大读书人物”投票。投票结果将作为“十大读书人物”评选活动最终评审的参考依据之一。第30届全国书博会“十大读书人物”评选结果将于7月中旬在山东济南揭晓。请为您心目中的“十大读书人物”投出宝贵一票!投票规则投票之前,您需要首先了解一下投票规则:1.请关注“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微信公众号。2.请选出您最喜爱的读书人物,最多只能选10人。3.投票起止时间:2021年5月28日至2021年6月6日12点整。“十大读书人物”投票活动在以下平台同时进行:发行观察微信公众号《中华读书报》微信公众号光明网第30届书博会“十大读书人物”候选人事迹介绍(按姓名音序排列)1安维智:让书香像芦苇花一样飘荡安维智,男,69岁,甘肃,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明花乡裕固族牧民年近古稀的安维智是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明花乡一位地地道道裕固族牧民,从小酷爱读书。由于家庭贫困,安维智只读到小学毕业。少年的他常常因为放牧时看书入迷,弄丢了家里的羊只。长大后,他省吃俭用多买书。妻子让他去买东西,他经常忘了要买的东西,最后抱着一堆书回家……莲花村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牧民平时的文化生活极为单调。安维智萌发出建立一个牧民书屋的想法。他到乡里、县城跑单位,找熟人,找文化部门申说自己的想法,四处化缘。得到捐书,他非常珍惜,手提肩扛搬回家。安维智常年奔波呼吁感动了许多人。2015年,在县政府的帮助下,老人利用自家房屋开设的书屋建成了。他给书屋取名为“尕牧什拉芜尔书屋”,其含义是希望书籍像明花乡海子周围的芦苇花一样飘荡,撒播知识的种子。尕牧什拉芜尔书屋成为明花乡莲花片农牧村及周边四个村唯一的公益书屋,时间久了,十里八乡都知道这间书屋,乡亲们纷纷过来看书,每晚书屋都十分热闹,不少年轻人还带着孩子来查阅学习资料。书屋逐渐成了邻近四村的精神家园。2020年11月,在安维智的积极争取和政府的帮助下,书屋由原来的28平方米扩建到了60平方米。书屋更加宽敞明亮,设备更加齐全,更好地满足了群众读书需求。安维智被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授予“耕读人家”荣誉称号。2蔡伟:从三轮车夫到大学教师蔡伟,男,49岁,辽宁,贵州省安顺学院教师70后蔡伟出生在辽宁锦州一个工人家庭,自幼因练习书法爱上古文字与古书,从小学到中学,语文成绩一直拔尖,但终因严重偏科导致高考落榜,进入一家胶管厂当工人。这份工作需要三班倒。倒班之余,他泡图书馆,几乎把能看的书全看了一遍。三年后,工厂倒闭,蔡伟下岗。之后十几年,他先后在食堂当临时工、摆地摊、蹬三轮车送货。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消磨掉他对古文字的热爱。摆摊间隙,蔡伟忙里偷闲读书。别人扔掉的废烟盒,他经常捡来抽出锡纸记笔记。每隔两三天,他就要去图书馆借一堆书回家看;而那些不外借的书,他就整本抄下来,慢慢翻阅。一部《尔雅》,他足足抄了20天。虽也常光顾旧书店,但总是看得多,买得少,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支撑他随性购买喜爱的古籍。自学四五年后,24岁的蔡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裘锡圭教授写信,请教问题,也提建议。不到10天,裘锡圭教授回信:“您对传统‘小学’真心好之,不计功利,刻苦潜修,十分钦佩。”此后他又同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等学者通信。在学者们的指导下,蔡伟发表了少量文章,还在几所知名高校主办的学术网站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引起了学界关注。2008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与中华书局、湖南省博物馆联合编纂《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临时聘请蔡伟加入。一年工作期满,蔡伟不输一般专家的能力得到认可。2009年,裘锡圭、李家浩、吴振武三位著名学者联名写了推荐信,连同复旦大学的申请一起报送教育部,已经38岁且仅有高中文凭的蔡伟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生,师从裘锡圭教授。蔡伟在复旦大学勤修6年,期间不仅要和其他博士一起上课,还要加修一些本科、硕士课程,恶补基础性通识课程。学分修满,博士毕业,蔡伟进入贵州省安顺学院图书馆古籍特藏部工作。如今他是安顺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负责编写馆藏古籍书志,此外还教三门课:古代汉语、文字学和书法。扎进古文字30余年,蔡伟终于可以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下,安心向学,将晦涩难懂的古文字,作出准确释义。3曹萌:让百年私塾获新生曹萌,男,62岁,辽宁,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青峰山镇兴隆地村一座青砖黛瓦的小院儿显得异常幽静,门檐上的“红山书院”和大门两侧的对联,显露出它与众不同的文化气质。书院主人曹萌是一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835年,曹氏家族在这里创建起一间私塾。因历史原因关闭73年后,终于重获新生——在家族私塾旧址上,曹萌重建起一座公益性质的书院,而书院背后,是一段“耕读传家”和母子情深的故事。曹萌的母亲谢彩莲是一位连名字都不会写的农村妇女,过门儿不到两年便在夫家开始执掌私塾。带着对文化的尊重和渴盼,她认定让孩子“念大书”才是立世之本,不仅对穷人家的孩子实施学费减免,而且对学习优秀的孩子给予奖励。1947年后,曹家私塾被关闭。重建私塾,成为谢彩莲余生63年的不泯夙愿。2010年夏,弥留之际的母亲颤抖着手从衣袋里拿出一把老式钥匙放在儿子手上,几日后安详辞世。私塾的老钥匙象征着一个珍惜教育的普通农妇的执守。一边忙于给残疾儿子治疗和康复,一边绞尽脑汁推进私塾的重建,曹萌倾其所有。在本地企业家及一些大学教授的援助下,私塾终于在2020年得以恢复。时间容易让人们与往事和解,学会淡忘;有时也会让人愈加珍视生命中的弥久醇香。谢彩莲属于后者。曹萌尝试着去解构母亲的这份执念,他认为这是信仰的力量。除了传统的阅览、展览功能,免费向大中小学生开放外,红山书院还设有公益教育研究、乡贤文化传播等功能。曹萌还设想组织学者开展地域文化相关著作的编撰。4陈霞:墨兰书社,星火燎原陈霞,女,66岁,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墨兰书社社长陈霞从小热爱读书,并把这份热情感染到本职工作中。为积极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她身体力行,一个人一个人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书群一个书群引领,三年内累计培养27位领航人、75个不同行业的读书群,影响了298个家庭,4200多位书友参与了朗读,设立500人读书大讲堂,举办80多场精彩讲座,组织经典阅读书目160多种,留下了一个扎根西域边陲的墨兰书社。为培养更多读书种子,她自费设立“奖读金”,累计奖励近百名中小学生,举办各类读书讲座200多场次,受众达5万多人次,深受广大家长朋友们的欢迎。星火可以燎原,如今,妈妈群、自闭症群、大学生群……开口朗读者与日俱增。墨兰书社服务性强、公益普惠、内蕴丰厚、社会影响力大。陈霞社长被昌吉州、市委宣传部树立为模范读书领头人。新疆广播电视台“读万卷书”栏目曾对她做了专题采访,现场直播关注人次达6.1万余人。2020年墨兰书社被国家韬奋基金会授予“推广全民阅读、创建书香社会基地”。5高雪:深耕教育公益与阅读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