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木小院

其他

投资需真知,变富行不难——价投二读后感

很幸运遇见老唐,走进唐书房,通过老唐接触到了两位百岁智者毕生的投资智慧,让我对投资的认知完成革命性升级。同时,老唐的传承,让我与巴菲特之间的距离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变成了这样的关系链(传承链):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老唐->我->。。。借此机会,将自己对老唐传承的价值投资理念的理解再次梳理一遍,有如下期许:首先,通过写作输出,检验自己的理解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然后,我几乎阅读了每一篇读后感,发现每篇读后感都结合了作者个人的经历和实践,对老唐传承的价投理念给出不同角度的解读,而这些解读总能给我带来新的启发和认知,充分弥补了我认知不到位的地方,因此,我想将我的认知和解读分享出来,希望也能够带给大家新的启发,帮助到更多想要做好投资的普通人;最后,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老唐的敬意和那份信赖!普通人投资,需要在两方面努力做到真知第一,对老唐传承的价值投资理念,努力做到真知;第二,对要投资的企业,努力做到真知,且坚持不懂不投。如果在这两方面做到了真知,并知行合一地践行,此生想不变富都难!巴菲特说过,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我的感受是,之所以“简单”,一方面是因为投资的道理很容易讲,关键的要点写下来大概是一两页纸,而且翻过来覆过去就是那些话,你看一下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看一下杰夫·贝佐斯致股东的信,再看看老唐的公众号文章,反反复复好像也就是那些话,正所谓大道至简!另一方面,投资的道理任何人都能很轻松地就获取到。但是,就像芒格所说,“一个想法或事实并不仅仅因为你很容易得到它而更有价值”。而“不容易”的地方在于,你知道了并不等于你真正理解透彻了,没有真正理解的东西,就不会真正改变你的认知,认知没有改变,你就还会用旧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而当下的结果(穷)已经证明,你此前的思考和行动不会给你带来价值提升(否则你也不会出现在这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虽然知道了很多道理后还是做不好投资,甚至是在错误的路上渐行渐远的原因。而对价投理念、对企业做到真正理解和熟悉,并持续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就是我们每天日拱一卒、努力学习的目标,就像巴菲特、芒格这些大佬们每天努力的目标一样,这也是投资不容易的地方!老唐传承的价值投资理念我是这样总结的:首先,要明白真正的投资是意图获取未来更多的购买力;然后,要认识到投资是一生的事,且无处不在、不可避免;再然后,需要理解股票的本质,买股票就是为了获取企业的部分所有权,从而获取企业未来盈利带来的回报;接下来,我们要认识一位“市场先生”,他每天都会疯狂地在你耳边报价,没有规律,不可预测,他的出价只能利用;基于上述两点,别瞅傻子,瞅地,同时去掉成本心魔;此外,你享有股市上一项重要的权利:交易否决权!因此,你需要用长期资金来投资,且远离杠杆,否则你将失去这一权利而被迫交易;投资就是比较,在你的能力圈内,将资金配置到收益明显更高的资产上;因此,你要认识到长期投资≠长期持股;比较的重要前提:你需要知道这家企业大概值多少钱,这就是所谓估值;估值不是通过公式计算出来的,而是你越熟悉、越能理解一家企业,就越能知道这家企业大概值多少钱;所以,不懂不投,因为一家企业不在能力圈范围内,你就无法判断其到底值多少钱,这时候所有的估值公式和各种指标都是在自欺欺人;投资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一定会犯错,因此需要安全边际和投资组合;但不预测股价,而是预测企业未来的产出,股价无法预测,但是企业未来的产出是大致可预测的,而且随着你的积累,对企业越来越熟悉,你的预测也会越来越确定;最后,投资需要慢慢变富,降低自己的期望,坚持且只做正确的事,放弃市场先生颁发给错误行为的奖金。这些投资理念的每一条,老唐在价投二和唐书房发文中都已经完美阐释过,我在这里添一个字啰嗦,少一个字就不达其意,所以不敢、也不愿再重复啰嗦,各位还是要去看原汁原味的价投二和唐书房文章。相信我,花上大半年时间去真正理解这些理念绝对值得,因为真正理解了之后:首先,能确保你在投资时能坚定且正确地行动,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摇摆不定、渐行渐远;然后,作为普通人,我们会立刻拥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投资方式,那就是定投宽基指数基金,并长期坚持,只需这一招你就会取得市场的平均收益,甚至远超大部分专业人士的投资业绩,比如主动基金经理。投资真正理解了和熟悉的企业,意图获得超额收益价值投资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投资就是比较。想把一家企业跟现金等其他资产放在一起比较,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得知道这家企业大概值多少钱,也就是对企业估值。只有能估算出这家企业大概值多少钱,我们才可以通过与“市场先生”的报价对比,确定自己是不是有便宜可捡。如果没有办法估算大概价值的企业,远离!因为你无法确认自己是否在出价的瞬间已经亏损。而估值要得到的核心结论就是:我不知道这家企业具体值多少钱,但我确定知道它绝对比1000亿现金有价值得多。怎么理解呢?老唐举了两个例子:姚明与德国同学。这两个例子把估值这件事情阐释得非常形象和清楚,对我而言,简直是推开了一扇门、打通了七经八脉。先说姚明的例子:我们都知道篮球巨星姚明是高个子,但如果现在老唐说“姚明身高2.1米”,是对是错?你不查资料的话,敢下判断吗,敢为这个判断下注吗?有人敢,非常了解姚明身高数据的人,立刻知道老唐错了,并愿意拿出钞票和老唐赌。但大部分不熟悉这个数据的人应该不敢,因为不确定姚明身高究竟是不是2.1米。好,现在如果老唐说“姚明身高1.5米”,我相信所有读者都敢摸出钞票下注老唐错了,支撑大家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我不知道姚明具体有多高,但我确定知道他绝对比1.5米高的多”。这就是估值要得到的核心结论。从这个例子里,我们需要理解估值的两个原则:第一,估值是艺术而不是科学,追求的是大概对(模糊的正确),不需要得出一个非常精确的数值。企业的估值即使是一个非常不明确的范围,我们仍能得出定性、明确的投资决策,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要想知道一位女士是否肥胖并不需要打听出她的确切体重。因为,估值就是在目标企业和一定数量的现金资产之间排出大小的过程。就比如,篮子里有一大一小两个苹果,要让我估算出它们各重多少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如果要我将它们分出大小,这个其实不难。第二,估值不是通过公式计算出来的,而是你越熟悉、越能理解一家企业,就越能知道这家企业大概值多少钱。拿德国同学的例子来说明:假设你现在也得到一笔钱,同时给了你一份德国某大学某班学员名单,你需要在他们当中选择任意人数下注,你所选择的人余生收入的10%加总/人数,就是你的收入。
2022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