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点“关注”后,有《视界电影推荐》读者群。欢迎进群和大家一起分享更多经典电影~温馨提示:以下是视界电影推荐的防失联号,彼此珍惜,不要说散就散了。敬请关注:大众电影推荐、众相电影前言电影界有一位被妖魔化的意大利天才导演,时至今日,我们早已不再用“惊世骇俗”来形容这位大师,今天分享会就为大家带来这位传奇导演的作品合集——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友情提示:因尺度太大,今日合集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他是电影节的宠儿,拿遍了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但很多思想家称他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天方夜谭》、《马太福音》、《索多玛120天》都耳熟能详。帕索里尼和电影史上有许多喜欢拍摄传统文明来传递美感的导演完全不同,他不忌讳回避人性的扭曲,甚至享受展现人性的扭曲,在帕索里尼眼里:暴力,通J,欺骗,都不是什么犯罪。尤其是那部惊世骇俗的《索多玛120天》,影片充斥着大量的x爱、强b、虐待、食粪以及大屠杀。因此被称为世界十大禁片之首!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一生可谓前所未有的传奇。他身上有许多标签,导演、前意大利共产党党员、同性恋者。他历时53年的一生和他的祖国意大利一起走过波诡云谲的动荡岁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战后重建,从经济奇迹到欧洲革命风潮,再从经济危机到消费社会成型。二十世纪的那段历史曾让当时欧洲知识分子们命运多舛,却也令他们迸发出了澎湃的时代激情。帕索利尼就是其中之一,他执着于在作品中戳穿资产阶级丑陋、伪善和堕落的假面具。他的异端认同和反抗精神可能就来自于他对宗教和资产阶级社会的失望,以及对社会底层弱势群体和边缘个体命运的同情与关注。这给他带来了很多非议。甚至最后,惨死街头。1975年的11月2日,帕索里尼被杀死在罗马郊区的海滩上,定格了电影史上最惨烈的那场死亡。那天,人们在远离罗马中心的某个荒凉的海滩边发现他的尸体,面目模糊,不成人形。谁也难以想象,曾经如此特立独行、放浪不羁的伟大灵魂,此刻却沉默而孤独地躺在这里,甚至无法向世人倾吐死亡的真相。一夜之间,大师陨灭。对外公开的真相是,他被年仅17岁的意大利男妓用木棒击打致死,还被车碾压了数次。似乎帕索里尼同性恋的身份,使这场看似蓄意的谋杀笼罩上了“桃色事件”的阴影。唯有帕索里尼的好友们深信,这更像是一场赶尽杀绝的“政治迫害”。因为帕索里尼在世时可没少卷入与大众传媒的论战和政治运动里,在帕索里尼去世前一周,他就曾宣称自己将要被黑手党谋杀……如今距他去世已经40多年,但这场毁灭性的罗马海滩谋杀案,至今仍然是个无从考证的谜。抛开这些难成定数的祸端,我们唯有重寻帕索里尼创作最辉煌的20世纪60年代,才能寻找到一些安慰。曾经任教于罗马邦区贫民窟学校的他,常年混迹于被社会遗忘的流氓无产者之中,正如他早期的电影所展现的那些主角:妓女、骗子、窃贼、劫匪,所有那些远离主流人群的边缘人物。而帕索里尼一生的使命,也始终是在为这群亡命之徒著书立传,比如他最初的两部电影作品《乞丐》与《罗马妈妈》,便来自他的贫民窟经历。在成为导演之前,帕索里尼就具有很好的写小说的功底。假如无法成为导演,他很有可能进入意大利最伟大的小说家行列,在他笔触下的罗马贫民的生活,有着难得的欢愉时刻,却又充满着泣血的现实。后来,很多知名导演都邀请他撰写剧本,这其中有费里尼、毛洛·博洛尼尼、马里奥·索达蒂等。而费里尼的《卡比利亚之夜》和《甜蜜的生活》这两部名作,便都是与帕索里尼合写的,足见他的编剧功力。还有当年非常年轻的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同样对帕索里尼推崇备至,他的导演处女作《死神》便是改编自帕索里尼的小说。与很多意大利导演一样,帕索里尼同样发轫于新现实主义,但最终则越来越走向自己的电影王国,而青涩元素便是他的重要标签之一。他早期的名作,比如《软乳酪》和《定理》中便已带入很多对青涩与x爱的离经叛道的描述。据说《软乳酪》当年只放映一次便被永久禁映,帕索里尼还因为“亵渎罪”被关了四个月的监禁。在帕索里尼后期的经典杰作中,最出名的是他那部拍于被杀前三年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作为“生命三部曲”的第二部,《坎特伯雷故事集》拍于《十日谈》之后、《一千零一夜》之前,同样改编自中世纪文学名著,将灵与肉的狂欢谱写成生命的欢愉和礼赞。在1972年举办的第2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帕索里尼凭借《坎特伯雷故事集》成功囊获柏林金熊大奖。帕索里尼的青涩化改编,在当年看来注定是要饱受争议的,尤其在素来以政治化倾向著称的柏林电影节获奖后更是引起轩然大波。而这股争议热潮也一直在后续几年里愈演愈烈,直到帕索里尼意外死亡,都不曾得以真正平息下去。柏林拿奖后,《坎特伯雷故事集》得以在世界各地公映,但都难免多多少少的删减,其中法国版被删到118分钟,美国版只剩下109分钟,而后来世界通行的版本也只有112分钟。尽管我们至今无缘看到最初的140分钟版原貌,但从帕索里尼创作后期的惯性作风来看,大致可以触探到他的作品中青涩尺度可抵达的边界。帕索里尼的遗作定格在了《索多玛120天》。纵观帕索里尼纷纷扰扰的创作生涯,我们的目光注定离不开这部至今争议不断、尺度逆天的旷世奇作。按影史上的某种说法,帕索里尼之死在很大程度上跟这部电影有关。有些人将其看作是旷世杰作,有些人则视其为对人性的亵渎,毁誉参半招致的非议,终于酿成惨剧。总起来看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电影,可以总结为三段式的:第一阶段为现实主义时期,到《马太福音》为止,突出的特点是“纪实性”,宗教先知的传道活动也俨然是公元初年的纪录片;第二阶段为超验主义,至《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