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发展

其他

陈剑:“九评”必须彻底否定——谈谈《阎明复回忆录》对“九评”的评价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原部长,好人阎明复去世,引发广泛反响。包括党的高层领导在内的社会各界纷纷表达敬意和缅怀。同时也让201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阎明复回忆录》再次受到关注。特别是《阎明复回忆录》对“九评”的评价,意义重大。本文就此作一些阐释。一、如何评价“九评”从1963年9月到1964年7月,人民日报在头版上以“人民日报编辑部、红旗杂志编辑部”联合署名形式发表总称为《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总路线的论战》的九篇文章(通常简称为“九评”),同步发表在红旗杂志上。“九评苏共”也称“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九篇文章是:《苏共领导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1963年9月6日);《关于斯大林问题》(1963年9月13日);《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1963年9月26日);《新殖民主义的辩护士》(1963年10月22日);《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1963年11月19日);《两种根本对立的和平共处政策》(1963年12月12日);《苏共领导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1964年2月4日);《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1964年3月31日)《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1964年7月14日)。历史几乎过去了60年,今天如何评价“九评”?1、邓小平的回答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外长钱其琛,他在1988年12月1日抵达莫斯科。主要就柬埔寨问题与苏联外长进行交流,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钱外长。会见中,戈尔巴乔夫居然破天荒地提到:“在中苏之间发生了一些事情,苏联方面也有过错。”听到这番话的时候,钱外长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在确认对方的回答后,钱意识到,这是中苏关系破裂以来苏联领导人第一次公开承认自己有错误。1983年11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席希尔的谈话时说:“大论战我们发表了九篇文章,这些工作我都参加了。从现在观点看,好多观点是不对的。”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戈尔巴乔夫,提到了20世纪60年代的大论战,邓小平说:“双方都说了很多空话”,“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中苏两国领导人都承认自己有错,这在中苏关系史上十分罕见。2、《阎明复回忆录》的披露1998年4月6~8日,由阎明复同志牵头,在河北召开了“关于20世纪60年代中苏大论战问题的讨论会”。重新研究上个世纪60年代发生的中苏大论战,是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来。参加者会议的有来自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一些学者。也有一些是当年大论战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人。《阎明复回忆录》对此次会议内容作了披露:会议认为,中苏大论战是历史悲剧,从总体上应该否定。大论战实际上是一场“空对空”、“左对左”的论战。在共产国际早已解散、各国党走独立自主道路的情况下,讨论什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总路线”就是“空对空”;而以中国的“极左”,反对赫鲁晓夫的“左”,就是“左对左”。会议形成两个纪要。纪要认为,在国家关系方面,苏联责任更大;在意识形态方面,中国责任更大。《阎明复回忆录》第912页)说到,“中国反对苏联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这是对的。在意识形态争论方面,中国在大论战中坚持的观点基本上都站不住,因此中国方面的错误更多,责任更大。”能够坦率承认自身错误,实属不易,这样的结论更是振聋发聩。二、“九评”的危害大论战的消极后果非常严重。《阎明复回忆录》指出:“从中国方面来说,大论战害人害已,以害已更重。在国内,一是发展成’文化大革命’,陷入十年浩劫;二是准备战争,搞大三线建设,把原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完全打乱。在国际上导致’三斗一多’,四面树敌,处境孤立,为了同苏联争夺影响,对第三世界进行超过国力的援助。”与会者一致认为,大论战实际是“文化大革命”的序幕,为之做了“理论、舆论和政治准备”。书中这段话,讲得十分透彻。“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支撑——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其形成和系统化因素,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九评”。特别是九评中的《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纪历史上的教训》一文中提出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十五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等内容,实际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雏形。最终成为文革爆发的主要理论支撑。并使左倾教条主义更加强化和泛滥,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灾难性损失。“九评”作为发动文革的理论利器,从内容上看,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严重的教条主义理解之外,还给马克思主义附加很多极“左”的东西。从文风上说,“九评”那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盛气凌人”的文风,那种“唯我独左、唯我独革”的思维方式,至今影响并没有绝迹。当年参与“九评”写作的王力等人,在三年后也都进入了“中央文革小组”,继续充当文革的笔杆子。三、“九评”主要错误依笔者看来,九评不仅为“文化大革命”的继续革命的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支撑,还在于意识形态一系列左的观念,这些观念影响深远,很多已浸入骨髓,至今并没有得到认真清理。“九评”涉及内容很多,笔者这篇短文,仅就以下三方面内容作一分析:(一)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九评”对斯大林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特别是九评中的第二评《关于斯大林问题》,“斯大林的功绩同他的错误比较起来,是功大过小的。他的主要方面是正确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九评”的这一评价经不起历史检验。笔者认为,斯大林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四点:1、对社会主义民主破坏在斯大林时代,稍有不同意见,有不同意见的人就有可能消失。列宁创建的民主集中制,在斯大林时代,只有高度集中,民主荡然无存。2、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治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情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这说明斯大林破坏法制问题,已经严重败坏社会主义名声。3、大规模屠杀平民大规模对平民的屠杀,是斯大林执政期间的特点。在斯大林统治下,被蓄意杀害的平民总数约为600万人。人们熟知的1940年春天卡廷大屠杀,2万多波兰人死于苏军枪下。与中国相联系的是,1938年,斯大林有计划地对海参崴、双城子、伯力,海兰泡等地的中国30万原住民进行大屠杀。这些累累罪行,直至2009年12月,在海参崴近郊附近,筑路工人发现了万人以及大量尸骸才暴露。根据俄罗斯方面的调查,这些死难者都是中国人。与日本法西斯南京大屠杀相比,斯大林毫不逊色。4、以苏联利益为全人类利益的大国沙文主义在斯大林时期,无论是苏联,还是苏联人操纵的第三国际,都把苏联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在中国,在党初创的一个很长时间内,如果不遵从这一原则,都会受到严厉制裁,例如陈独秀。斯大林对中国的伤害还包括,除了日本以外,苏联是第一个承认伪满州国的国家;直接操纵了外蒙古独立,把外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等等。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国家权力高度集中,领导人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这是斯大林模式特点。经济上,斯大林模式将国家的经济完全操控在指令计划之下,片面发展国家的重工业,限制和剥夺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料,农业长期得不到发展,全社会生产积极性严重不足,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政治上,斯大林模式由国家最高领导人管理国家的大小事务,严重偏离了民主与法治轨道,领导人实行终身制,群众无法监督领导人的决策,最后导致了个人崇拜等问题出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出现停滞和僵化是从斯大林时期开始的。历史已经证明,斯大林模式没有生命力。90年代初,苏东解体,实际宣告了这种模式彻底破产。社会主义要焕发生机与活力,必须摆脱斯大林模式,苏联的失败与中国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2023年8月21日
其他

陈剑:中共党员数量人口学分析

笔者对党员数量极限值所下定义是,在一定规模人口群体中,受人口规模和党的性质等因素影响,党员数量发展与人口规模存在的最大数值。若接近最大数值,党员数量发展将在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
2022年7月11日
其他

高尚全先生的十大改革建议

按照高尚全理解,国有经济是基础,非公有制经济也是基础。“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有经济比重越大越好。
2021年6月28日
其他

改革大家高尚全

以党的14届3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标志,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建过程的完成。自此进入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阶段。
2021年4月29日
其他

共和国四大特殊群体

1970年10月15日,部分高校开始试点招收“工农兵学员”。当年共计招生41870人。自此直至1976年,全国前后共招收7级学员,总计约95万人。一些高校到1980年初学员才毕业。时间跨度前后十年。
2021年3月11日
其他

嗨,1963!

,中国的人口规模从秦朝的2000万,到清朝末期的4亿人口。清朝人口最多的年份,比1963年总人口少了3亿人。这意味着,1963年出生的2975万人口,无疑是中国5千年历史上出生的最多人口。
2021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