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其他

活动预告|跟着“双遗”游泉州!

6月遗产日文化和自然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一起拍照打卡感受“双遗”泉州的魅力「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一个在《世界遗产名录》里熠熠发光的名字。这里有着6项世界级、3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流转着千年古事和闽南风情的泉州城。
2023年6月7日
其他

热烈庆祝“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市舶司是宋元国家政权设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设置于1087年,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对宋元泉州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以及海洋贸易各参与方的共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他

遗产点介绍:洛阳桥

【总体价值特征】洛阳桥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由宋代官方主持建造的大型跨海石桥,始建于1053年,1059年落成,历代修缮,至今保存完好。洛阳桥建造的背景是古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带给水陆转运系统的功能需求。1、洛阳桥是泉州运输网络发展的里程碑,它加强了泉州至省城福州、江浙一带及内陆的陆运联系,开启了宋元泉州3个世纪的造桥运动,推动了国家口岸水陆转运系统的建立与完善。2、洛阳桥是官方主导、全民合力建造大型交通设施的典范,体现了官方、僧侣等社会各界对商贸活动的推动和贡献。3、洛阳桥是古代大型石桥建造的工程杰作,为宋元时期泉州造桥浪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选址特征】闽南地区交通特点:福建多山,闽南地区沿海的交通特点之一是主要南北向交通路线都分布在山、海间的山麓、平原地带。水陆转运关系:从局部交通环境看,泉州城是“两江夹一城”的城市,洛阳桥建在城东北的洛阳江上,是海港城市对外交通的必然选择。这里距泉州古城约10公里,由石湖码头、江口码头等处上岸的货品在泉州古城内集散,由仁风门出,沿清源山麓,在此过洛阳江,向北运送至福州、江浙等地。【历史沿革】万安渡的选址:在洛阳桥建造前,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叫万安渡的渡口,联结洛阳江南北两岸的交通。说明这里一直就是海港城市对外联络的关键节点。渡口的选址与古桥的选址具有一致性要求,即跨江距离最短。蔡襄建桥的意义:洛阳桥的建造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在宋代初年(1041-1048年),李宠在万安渡口架木板为桥,供行人过往;在1053年(皇祐五年),有王实、卢锡、许忠、义波等十五人,合力建万安渡石桥,历三年不成。最后,在1056-1059年(嘉祐元年-四年),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蔡襄两次任泉州太守,期间主持建石桥并成功。这一变化说明宋代海丝兴盛,交通需求逐渐旺盛,具有将渡口改建为可以提高交通便捷性的桥梁的迫切性,民间力量自发地进行了一定的建桥尝试;另一方面也说明官方顺应商贸发展需求、对修建大型交通设施进行了积极推动。【蔡襄祠与官方管理】蔡襄祠位于桥南村中部,沿着这条桥南街,到洛阳桥南桥头只需300米。成冬冬
2021年3月30日
其他

遗产点介绍:江口码头

泉州海岸线绵延曲折,有许多天然深水良港,同时,泉州湾开口较大,便于船只进入内河停泊。宋元以来,泉州在水路沿岸陆续建设了一系列的航标、码头设施,以引导船舶航行与停靠,内港、外港、外海等不同水域的航运设施承担各自的功能,具有不同的特点。成冬冬
2021年3月30日
其他

遗产点介绍:九日山祈风石刻

九日山为清源山支脉,位于泉州古城西北7公里的晋江上游,这里是泉州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也是历代泉州城郊的风景胜地。【性质】九日山祈风石刻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它是一组记载了宋代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员以及皇室成员等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摩崖石刻,体现了宋代市舶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这些珍贵的石刻历史档案真实记录了宋代海洋贸易与季风密切关联的运行周期等历史信息,反映出海神信仰对贸易活动的精神促进。【位置】为什么选在九日山祈风,与泉州湾及晋江水域的历史岸线有直接关系。这是闽南地区3世纪之前的岸线图,我们可以看到九日山所在处是泉州湾进入晋江后江面的最窄位置,两岸有九日山、金鸡山夹峙,象天然门户。当时的九日山下背山面水,对泉州先民来说是最适合定居的一片陆地,因此这里是泉州文化的发祥地。↓陈英杰
2021年3月16日
其他

遗产点介绍:市舶司遗址

【性质】市舶司遗址是本系列遗产中体现海洋贸易管理保障的代表性要素。市舶司是宋元国家政权设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其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对宋元泉州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以及海洋贸易各参与方的共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反映出泉州港口依托于庞大国家机器的独特属性。【位置】位于泉州古城罗城的镇南门外、翼城的南熏门内。始建时位于城外,至13世纪被纳入城内。其西侧临翼城城墙旧址,西北侧有水沟连通城市的城壕与晋江水系,东侧可通往镇南门。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中心
2021年3月16日
其他

遗产点介绍:真武庙

【背景、性质】晋江中上游的九日山上祈风仪式祭拜的对象是泉州地区的第一代海神“通远王”,现在我们将沿着晋江往下游方向,去考察位于晋江入海口处的真武庙。真武庙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10-14世纪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供奉的是泉州地区的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天后宫供奉的是泉州地区第三代海神“妈祖”。这三处遗产点共同展现出古代泉州地区悠久的航海传统和海神信仰体系及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与推动。真武庙位于泉州城东部石头山麓的晋江北岸,是一组依山势而建的院落式建筑群。石头山是泉州近郊的一处重要地标,它是宋元时期祭祀真武大帝的道教庙宇,也是古法石港的重要地标。真武大帝,原本是中原地区道教神灵系统中“北方(位)”守护神,其信仰传入泉州,因为“北方”在中国五行学说中对应“水”,这个文化属性与泉州悠久的海洋文明交融,真武大帝就被泉州人塑造成为“海神”,具有镇海、保平安的能力。10—14世纪,随着泉州港的繁盛,真武大帝作为海神的功能更加突出,与通远王、妈祖等海神信仰共同为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提供精神寄托。真武庙成为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展现出中原文化与东南海洋文化的互动与交汇。【选址特征】真武庙建于控扼晋江入海口的“石头山”上,与江对岸的紫帽山、罗裳山遥相对峙,历史上是从外港水域进入晋江的最窄处,从石头山上可远眺泉州湾。石头山的西北山丘绵延,与清源山相接,护卫着古城。因此,真武庙位于古泉州外港与内港交界的关键性节点,历史上这个区域是著名的法石港,交通便利,码头密集,航运繁忙。郑文桂
2021年3月16日
其他

遗产点介绍:南外宗正司遗址

【性质】南外宗正司遗址是本系列遗产中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要素。南外宗正司是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对迁居泉州的南外皇族群体进行管理的机构。这一群体是泉州世界性多元社群中具有影响力的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提升了泉州的消费能力,还积极参与海洋贸易。南外宗正司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国家政权对泉州海洋贸易的推动,体现了强有力的官方管理保障。【南外宗正司在泉州的设置由来】赵宋立国之初,沿袭了唐代的做法设立了宗正寺作为管理宗室的机构;随着宗室人口不断增加,又于1036年设立了大宗正司,同时对两个机构职能做了分工,“凡宗室事,大宗正司治之;玉牒之类,宗正寺掌之。”为了缓解开封宗人的居住情况,又于
2021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