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我叫刘怼怼

其他

日本经济下行期的黄金赛道

最近翻了野村的一个报告,把日本经济下行期的赛道挖呀挖呀挖,挖了满满当当的102页,挖出了好些个黄金赛道。所以,在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经济持续通缩的低欲望社会里,到底哪些才是黄金赛道?日本这近邻的“他山之石”,对我们会不会也有那么一丢丢的参考意义呢?噢,顺便说一句,野村是日本的券商哈。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家庭支出在1992年就基本见顶了,此后日本的整体消费市场长期低迷。1992年至今,日本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对女性来说,最开始是全职主妇,后来渐渐走出社会,去打打零工做做兼职帮补家用,再后来,很多女性就成了“有职主妇”,于是诞生了很多“双职工家庭”。长期通缩的经济环境下,日本年轻人看不到奋斗的希望,不如躺平,降低欲望,于是日本的结婚率也持续下滑到2021年的0.4%左右。因为结婚的人越来越少,所以1人户的家庭就越来越多,从上世纪60年代的17%,到现在翻了一倍不止,全社会已经有将近40%的家庭都是1个人了。这里面除了选择单身的年轻人,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还有人口严重老龄化之下的独居老人。日本人口结构老龄化什么的,就不必多说了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日本经历了消费人群的迭代,很多年轻人刚入社会就赶上了“就业冰河期”,作为消费主力,他们的消费变得“审慎”,也推动了1992年之后整个日本社会的“消费降级”。在长期消费降级的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开始变着法儿的搞产品创新,想激发消费者对于“小奢侈”和“非日常”生活体验的渴望。于是,这些赛道出现了。第一个,跟生活必需品息息相关——食品类的消费逆势增长。主要是茶饮、预制菜、酸奶这几个赛道。这里的茶饮不是我们满大街的喜茶、奈雪、茶颜等等现制茶哈,主要是一些碳酸饮料、咖啡或者含咖啡因的瓶装或罐装饮料、红牛之类的功能性饮料。日本人真的好喜欢茶饮,红茶、绿茶、乌龙茶、大麦茶等等,很早之前我去日本时,还专门去找过他们那个网红牌子,LUPICIA的调味茶,那时候国内还没怎么听说过白桃乌龙,后来就,嗯,满世界都是了。预制菜也好理解,家庭主妇出去干活了,双职工家庭下班如果不聚餐,还是回家热个预制菜方便。不然我们现在为啥那么多品牌都做在预制菜呢,不就是“工作卷又卷王中王”的贴心陪伴嘛。酸奶这个品类就很有意思了。我们现在的酸奶,虽然也开始走高端化路线了,一般也就是多加几个菌群,主打零糖无负担,像简爱或者元气森林旗下的北海牧场;但日本的酸奶,更强调功能性,除了有普通的改善肠道的功效,它还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减少癌症患病率、预防流感、预防关节病、减轻嘌呤的过剩摄取、缓解痛风等等。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保健品呢。这里有一个必需消费品的人均统计,根据日本统计局2021年的数据,跟1992年这个家庭支出见顶的时间点相比,葡萄酒、饮料、酸奶、奶酪、调味品中的酱油衍生品等、预制菜和餐饮,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消费一直在增长,始终没见顶。所以说,经济通缩不要紧,该吃还得吃,何况从客单价来说,食品类的人均消费额,真的,也不算高。还有一些赛道,是因应消费降级而生的。服装业是日本消费降级的代表,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服饰消费降级的现象非常严重。国人熟知的日本企业优衣库,为此不得不优化产业链,提高对上游的把控范围,尽量压缩中间商的利润。但也不是服装纺织行业的所有生意都没得做。在服饰消费整体下降的情况下,运动装备反而崛起了。撇开这几年大流行的影响,2019年之前,日本人均运动鞋服的支出是持续上升的。而在运动服饰和装备的赛道里,露营又成了大赢家。特别是在2019年之后,可能是出行的不便,跟我们国内一样,日本露营用品的人均消费陡增。同样的,受经济的影响,日本的短途旅游取代了欧美游,也越来越火。其中年轻人的旅游趋势转变最明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还是挺愿意出门旅行的,最近二十年,无论是出去旅行的次数,还是旅行花销,都只能靠50岁以上的朋友们主力支撑了。所以,夕阳红旅行团分明是个朝阳产业啊。那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出门了呢?很简单,穷……噢,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2000年之后,日本游客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中国大陆。当然也是因为消费降级,1994年之后,日本的餐饮出现低端化趋势,餐饮龙头的主力品牌大多为低单价的连锁:客单价也持续下行——其中,也是为国内朋友所熟知的餐饮品牌萨利亚,以极致的供应链,成为日本餐厅的“低价王者”。所以,日本这三十年的餐饮消费中,萨利亚、吉野家、食其家、寿司郎等主打高性价比的低价品牌,反而逆势崛起了。还有两个比较特殊的赛道。一个是保健品,一个是二手电商。保健品好理解,日本是出了名的人口老龄化特别严重的国家,顺应老龄化的市场需求,保健品行业规模一直在持续扩大。二手电商蓬勃发展,本来也是商品过剩之后消费降级嘛——但日本二手电商有个有意思的趋势,他们把目光瞄准了老年用户群体。Mercari是日本的二手电商龙头,我们在前面分析旅游时,也发现最近二十年,最有消费力的其实是50岁以上的夕阳红群体。在日本,老人的基数本来就大,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经快接近总人口的30%了,这些老人退休后养老金充裕,在一个全社会普遍低欲望的消费型态里,这群人的消费力确实值得挖掘。你看,我们现在不是也出现了“全职儿女”嘛。注:文中图表及相关内容若无特别说明,均出自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的《挖掘日本经济下行期的黄金赛道》,仅供参考。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我最近买了好多书。很多现实的问题,如果没有答案,不如从浩瀚的历史中去寻些线索。毕竟太阳底下无新事。又怕很多书说不定哪天就绝版了,现在得先囤着,搜集些孤本也不错。就聊聊最近发生的几件事吧。国庆前,财政部有个文件说,不准国企为地方兜底拿地了。全网有过一波解读。当时我看了文件,觉得执行不了,就没写。我的理解很简单,从组织架构来说,财政系统是属地管理,不是垂直管理,也就是说,财政部对地方财厅,只有业务指导的关系,当地的人事财权还是地方政府说了算,那能怎么监管呢?就像你的工作明明由你的直属领导给你打分评绩效,由ta来决定你每年能不能升职加薪,然后ta的民主测评要你实名填写的时候,你敢差评?不过为了严谨点,我还是专门去请教了财政系统的朋友。结果是我草率了,还是有影响的。你们知道的,国企如果用自有资金拿地,缴纳土地出让金,并没有与财政资金形成循环,就不算是“虚增财政收入”。这是真·拿地·盖房。但之前很多地方是假·拿地·兜底。也就是国企拿了地缴了土地出让金,政府再以给企业注资的方式返还,这本质上就是空转了。这就是这份文件要管的地方。但这文件有个bug,它没有罚则,我虽然约束你,但没说你不听会怎样。它的影响力,就可以在审计环节体现出来了。后续审计部门就能以这份文件为依据,指出问题,要求地方整改,而审计系统是垂直管理的,这就有约束力了。而且另一方面,国企也有依据了。地方国企归地方国资委管,虽然理论上也是地方的,但地方政府现在再要国企们去兜底时,国企就可以问:地能不能再便宜点?配套能不能再好点?同等预算能不能给块素质更好的地?……不能展开了。前几天还有个文件。感兴趣的可以去搜下文件全文。这个“标准地”的意思就是,这些地在给企业之前,就已经定好了各项指标:容积率什么的倒不稀奇,但——每一亩地至少要给当地贡献多少税收(亩均税收),要达到多少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包括生产的同时怎么兼顾环保指标,单位能耗和单位排放是多少等等,全都预设好了。你企业要进来我这里,先看看能不能达到这些条件,投不了这么多钱、上不了这么多税、环保不达标就得清退,搞不好还要上全国的“失信名单”,想好了再来。而对地方政府,特别是那些招商引资比较困难的地方来说,也不能有税收就请进来了,还得是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和产业。地很珍贵,不能再随便乱批乱给乱用了,要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反正不行就走人,现在也有监管和退出机制了。往前追溯的话,全国最早试行“标准地”的是浙江。我们的改革总是由一些地方先搞试点,你先摸着石头过河,做好了,出一套可复制的经验,再在全国来推广。所以浙江推了几年之后,现在广东开始搞了。浙江是怎么搞的呢?浙江省府官网上,已经上线了“浙江省‘标准地’数字地图”——有哪些地块推出来,具体的指标要求是什么,一目了然。这就消除了以往工业用地出让过程中的信息不透明——企业有项目,去有关部门跑断腿也不知道哪儿有合适的地块;政府有地,也不知道上哪儿去找最适配这块地的企业和项目。现在把这些地全部摆上货架,明码标价,企业在这个“网上商城”淘一淘,合适就来拍,其实就是这些年常说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后续广东把这个事儿做起来,对产业有什么变化和影响,我们再看。前面说的两份文件,其实对应过来,就是现在地方最主要的两大收入来源。财政部的发文,对应的是政府基金性收入,用大白话说就是土地财政。标准地的文件,对应的是政府税收。顺下来就是,约束土地财政,鼓励多搞实业,还要搞有质量的好的实业,最终实现多收税永续经营的目标。说回来,广州疫情好像又严重了。各个区前仆后继的发了各种公告通知,禁堂食,禁娱乐,非不要不出门。哦,最好是居家办公。其实,到底什么样的实业才是被鼓励的呢?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我有一计,怎么看规划的交通靠不靠谱?

首先,我真不是周更博主。至少不想是……说起来就无语,上礼拜我都在写白云湖了,突然,没有一点点防备,电脑坏了……数据没备份,电脑打不开,进行中的工作不得不暂停,苹果的售后还预约不了当天维修。折腾了好些天,我那刚起了个头的白云湖板块分析,就跟着电脑的意外,意外的跨月了。是的,这次我要来说说白云湖。之前我们写过,跟着规划去买房,到底有多坑?也写过,规划一张图,谁信谁跑输。规划说白了就是一个政府讲故事的能力,以及把讲出来的故事兑现的能力。以往,大家买房时,是很喜欢跟着规划走的。因为几乎没有人去怀疑规划的兑现程度。关键词,以往哈。在一揽子的规划里面,确定性最强的,是交通。以往大家买房,往售楼部一站,销售对着面前的区位图一顿讲解猛如虎,那几横几纵的交通路网,恨不得把区位图再缩小个N倍,把项目地块再放大个N倍,立马就对比出奇迹了——看这路网的密度,说我是枢纽你服不服?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三线交汇,两个站就能直达天河CBD;5号线、6号线正在建,离项目走路就5分钟,以后通车了往机场和南站只要20分钟;还规划要搞11、12号线,到时候整个广州就没有我到不了的地方!你看出来了,这段话我随口编的,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反正看着区位图,基本上一个楼盘要实现的效果就是,虽然我成不了广州的几何中心、商务中心、科创中心,但我稍微规划规划,盘整盘整,我就是个交通中心啊!这记安利,你得吃吧?不然怎么那么多人冲着TOD、18号线、22号线等等之类的,先把一波交通溢价给吞下了。这故事,买房的朋友们爱听。而且从概率来说,交通这类规划吧,只要过审在建了,被鸽的几率就等于没有,无非是按时通车和延迟通车的区别,也就是有钱快点建和没钱慢点建的区别。当然也有十年建不好的,毕竟不多嘛,至少广州不多。而且总有一天,这溢价还是能坐实的。这里提醒一点,售楼部区位图上的交通规划路网,要注意区分那些是“在建中”,哪些是“规划中”——如果你想买的地方,周边全是规划中的路线,建议还是先当没有这回事比较好,要知道一条线路从规划,到论证,到报告送审,到发改委批复同意,到拿出真金白银开建,到建好通车,谁知道中间隔着几万光年呢。万一哪个环节拉了胯了,可没人没地方说理去,这可不是按闹分配的事儿。所以,千万不要为规划中的交通买单。一定得是“在建”了,最好还要回去查查建设进度,官方定期通报的工程进展,当地有没这个财力去搞,早兑现早套现嘛。还有一个,售楼部区位图里,或者楼书的那些宣传资料里,几站到天河之类的,有时候会在旁边用近乎于看不到的微型mini字号,括号标注一下:快线,规划中,之类的。放个图更直观——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是,字越小,事越大。后来,大家总算学会了:不是所有的规划都靠谱的。当然得自己去挑,去甄别。我并不能给你一套标准的方法论,让你把任何一个规划放进去,都能自行评估出它靠不靠谱;但我接下来要讲的白云湖的例子,我个人觉得是很有代表性的,听我分析完,你大概就知道靠不靠谱了。而如何去分析一个板块靠不靠谱的方法论,就藏在这个例子的这套逻辑里了。想要第一时间听我拆解白云湖的话,关注起来啊↓↓↓下一条推文,我慢慢说。以上。------我是分割的分割线------对了我们还有一个矩阵号,专门分析房企经营情况和市场基本面的:在这个布满迷雾的周期里,哪些公司相对健康,哪些公司容易暴雷,来,关注【地产知识橘】,告诉你——开群了,进来聊↓↓↓也可添加怼怼个人微信,爆料交流↓↓↓
2022年7月5日
其他

保利广州全线降价这事儿,我这么看

早上刚到办公室,电话就响了,一看就是推销电话。果然没让我失望。“姐,我是朗阅的销售啊,你之前不是来我们项目看过吗,还考虑不?我们马上要推新的9号楼了,价格很笋噢。”我是听说朗阅降价了,但一直没实锤嘛,于是问他:现在多少钱?“新推的98方6.2-6.3万,128方均价6.6万,具体看楼层哈。”我又回去查了下开盘价格,当时98方是6.4-6.8万,128方6.7-7.2万。呃……看我这多嘴的!一个多月降了三五千的可还行!心疼第一波买了朗阅的业主。不是我马后炮啊,我之前,真的一直在劝大家,要买房可以出去看看了,但千万别急。就是别急着下定急着买啊。就比如说,我前段去看的罗兰国际吧,当时不是跟你们说了销售怎么套路我吗,给我报的“底价”将近4.4万,因为一直没下定,销售就隔三差五的给我发发促销信息,最近发过来的价格都“底”到4.1万了。你说这是销售的卖房套路也好,购房者待价而沽逼出底价也好,但他们广州全线降价这事儿,大家肯定是耳闻目睹了。6月3号,增城的水木芳华开盘,均价1.6万,旁边的科慧花园目前已进入二手市场,挂牌价2.25万,妥妥的一二手倒挂;6月10号,海珠的湖光悦色开盘,作为一个豪宅产品,开盘均价竟然低到了7.3万起,这是要跟周边的村景村貌一样,低啊低低到尘埃里啊;6月18号,番禺的领秀海开盘,2.3-2.6万,隔壁的山海连城均价2.8万,嗯……他们说,这是要活活卷死其他开发商。我看到的是,一家大型央企的拼命抢跑。因为,购买力就这些,谁先抢到谁先上岸;因为,作为央企,他们或许知道广州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一时半会儿来不了了,留给开发商回血跑路的时间不多了,而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还因为,6月底半年度业绩压力已至,以价换量的常规操作本来也是要走一波的……反正种种因素叠加,开发商日盼夜盼,终于盼来了部分限价地区的实质性松绑,但却没等来购房者的恐慌性入市,只好陷入新一轮的恶性价格战中。孙子说,36计,走为上。我竟然有点替那些还没反应过来的开发商捉急了!咳!这是我可以想的吗?所以,之前我说不要急,再等等,那现在可以出手了吗?当然。理由也很简单:价格基本到底了。开发商不会一味降价,这样会给市场形成一个一直降价的预期,购房者更会持币观望;并且,持续降价会增加很多之前已经购买的业主维权的可能,所以降价通常都尽量一步到位。在半年这个业绩节点,在持续了一年多的房企“现金流”生死大劫中,降价回血已经成为现在各家开发商差不多唯一的选择了。你看,开发商找钱无外乎两条路,一条向外借,但现在融资被锁得死死的,国内三条红线,境外美元债无望;再一条,就剩下卖房回款了。虽然房子卖了也会在监管账户沉淀一段时间,但至少得先卖先建先竣工,才有可能看到一点钱的影子吧。那现在就变成,亏一点没关系,现金流回正比什么都重要。于是就有人抢跑了。后面跟上来的人降价空间还大不?回答这个问题前,你先想想,你有人家央企的资金雄厚,去跟他拼价格?你算过自己拿地的那本账,还有多少空间能赔的?空间能有人家大?你的资金链能扛多少时间,让你去打恶性价格战?从市场来看,他们这手出的,搅得很多地方一二手都倒挂了,降是降不动了,再降不但资金链遭不住,politics也要不正确了。暴跌,违背了“稳”的核心原则;并且,那么多金融产品的底层资产就是房子,跌成翔了金融还怎么转?以及,地还要不要卖了?Anyway,我认为,广州市场的价格,现在差不多算是触底了吧。再降也降不到哪儿去。现在若有看好的房子,确实可以考虑出手了。再跟开发商谈个首付分期,延迟网签,万一能再签到个低利率的房贷,那也是极好的。当然房地产是跟国运绑一起的,所有这些的前提,是下半年会议尘埃落定之后,大家对基本面依旧看好,经济的运行还能用过往的规则去衡量去安排。咱就是说,永远不要想着赚尽最后一个铜板。差不多得了。更多广州市场的踩盘调研、个盘点评,欢迎关注↓↓↓开二群了,来,进群聊↓↓↓也可添加怼怼个人微信,爆料交流↓↓↓
2022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