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锥智能

其他

用AI控制底盘,华为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刘俊宏编|王一粟“线控底盘是高级自动驾驶的必然需求,毫无疑问将是未来汽车底盘系统发展的主导方向。”中汽创智首席技术官周剑光在2023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一语揭开了智能底盘的重要性。线控底盘,作为汽车智能底盘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对传统汽车底盘的电子化改造。在电信号替代传统底盘的机械信号后,汽车的操控可以实现“人机解耦”。而当前,底盘已经在从电子化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汽车传感器、智控集群、算力芯片对汽车悬架、电机等底盘配置的精细控制下,智能底盘支撑的智能驾控,是继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之后,智能汽车争夺的第三大技术板块。“智能底盘,才是真正能直接改变驾驶体验的板块。”智界S7产品总监刘迪卿认为。以智界S7上搭载的华为途灵智能底盘(下简称途灵底盘)为例,其CDC(可变阻尼减震器)可做到每秒1000次路面感知、100次阻尼调节,最大可减少近60%的冲击力。其空气悬架可以根据车速和不同驾驶工况,自动调节车身的高度和姿态。如此一来,驾驶汽车就像在驾驭一匹“通人性的老马”,驾驶员只需控制速度和方向,其他的颠簸、避障、过弯等细节,汽车都能自行处理。余承东在智界S7发布会上,介绍智能底盘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年代,途灵底盘放大了华为本来就擅长的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的优势,让智能汽车能够提供与燃油车不同的操控性、舒适性、制动、安全等的驾乘体验。在汽车智能化正式被消费者认可价值的2023年,智能底盘所提供的体验,也进一步放大了智能汽车的性价比。另一边,同样嗅到智能底盘新风口的玩家们,也在加紧布局。例如比亚迪早先推出的云辇,宁德时代即将推出的智能滑板底盘,小米集团、北汽产投、蔚来资本等在2023年也分别投资多家汽车智能底盘相关公司。汽车巨头们的押注,让汽车智能底盘“摇身一变”成为继智驾、智仓后,全新的汽车智能化“兵家必争之地”。不颠、不晃30万做到百万级的驾乘体验?还记得,二十年前乘坐旅游大巴,通过一条充满急转弯和坑洼土路的那个下午。在导游让大家稍微忍耐下这“特色按摩路”的几分钟后,几乎整辆大巴的乘客都开始晕车。如果汽车乘坐时可以“不颠、不晃”,就好了。为了实现“不颠、不晃”的目标,过往的车企们通常在底盘上下功夫。例如奔驰在奔驰E级上采用了空气悬架+可调节阻尼的减震器来增强减震效果。在奔驰S级上还搭载了能够检测前方路况并提前调整悬架“软硬”的主动悬挂系统,最终实现了减少汽车纵向振动的效果。而在减小横向的“晃动”感知上,宝马在X5、X6上引入扭矩矢量分配,让汽车转向在差速器的基础上更合理地分配动力,从而实现转弯更稳的效果。奔驰、宝马的方案,在过往的燃油车时代独领风骚。但如今,再看过去的王者,动辄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产品售价,传感器更依赖被动感知的适配策略,多少不太适应当前内卷的中国智能车市场。如今,汽车乘坐体验实现奔驰、宝马同样的效果,华为在智界S7上已经把产品售价打到了30万元以内。而这得益于,“软件定义底盘”的能力——途灵底盘的多模态感知和多域协同控制。首先是整体硬件配置层面,华为在途灵底盘上搭载了DriveONE
2023年12月7日
其他

中国智能汽车这一年,主打一个“卷”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丨刘俊宏“这才刚过去半年多,汽车行业又更新了一轮。”一位车评人在广州车展感叹道。作为每年最后一个A级车展,广州车展向来被视为中国车市的“风向标”。相比上海车展“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成都车展“驭见未来”的主题,广州车展“新科技,新生活”的标语更加具有科技融入生活的实用主义。在本次车展上,共有469辆新能源汽车展出。并且自主品牌+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依然火爆。“排了快半小时的队,就想看一下小鹏X9”,一位观众在站台外围表示。在本次国内主机厂“大搞”产品力的趋势下,来自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价格配置的“降维打击”,让会场出现了自主品牌>海外和合资>传统汽车的关注度“泾渭分明”现象。广州车展鸿蒙智行展台
2023年11月23日
其他

从腾讯混元升级,看国产大模型的226天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郝
2023年10月29日
其他

“华米OV”的新战场:手机大模型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丨刘俊宏编丨王一粟大模型重塑一切的风,吹到了手机行业。在见识了大模型重塑IT基础设施、营销、办公、自动驾驶等行业后,深陷于手机行业销量和技术双周期“低谷”的手机厂商们,急迫且高调地涌入大模型+手机的赛道。走在前面的是华为和小米。今年8月,华为和小米先后宣布自家手机助手接入大模型。一时间,手机助手也拥有了类似ChatGPT一般的深度对话、自然语言理解以及编程能力。然而,这样依赖云端的大模型部署方式,在使用上需要用户等待太久,并且消耗大量带宽和算力资源,对话也经常不流畅。于是,在手机端部署大模型,形成端云协同的大模型的方案,成了所有手机厂商们的一致选择。为了把大模型塞进手机,OPPO、vivo、小米纷纷先后推出手机端十亿参数级别的“轻量版大模型”。芯片厂商联发科和高通也根据大模型的需求推出了更适合AI计算的手机SoC(系统级芯片)。在11月即将到来的OPPO和vivo开发者大会后,“华米OV”们将再次在手机大模型上齐聚一堂。如今,如何用好大模型的能力,虽然手机厂商还在初级阶段,但已经在许多方向上有了共识,比如:如何压缩模型、如何云和端协同、如何在底层打通大模型和系统、应用的能力等。在硬件进化多年之后,手机也再次走到了软件定义手机的新节点,这更考验手机厂商的研发实力。也正因为如此,最近手机厂商也纷纷发布和升级自己的自研操作系统,以求在软件体验上胜出一筹。可以预见,一波大模型➕手机的新卖点就在路上,而随着大模型对算力要求的提升,能否拉动起一波新的换机潮,把手机厂商们从寒冬中拉出来?聚焦大模型“华米OV”的新战场中国的手机厂商们喜欢“抱团作战”,在进军大模型上也不例外。“华米OV”各就各位后,大模型在手机上的落地到底怎么样?即将进入到“实践检验真理”的时刻。首先是近在眼前的vivo开发者大会。早在九月,vivo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生成式AI,能否生成百度的未来?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丨刘雨琦编丨王一粟大风始于青萍之末,命运的偶然和必然经常会纵横交织在一起。2019年,是整个人工智能历史上,最为晦暗的一年。继2016年AlphaGo打败李世石,2017年Tansformer架构横空出世使得技术大规模爆发,2018年的创业热潮之后。2019年,资本退潮、技术瓶颈期、场景难落地,开启了人工智能史上的“乱纪元”。没有人知道通用人工智能何时到来,就像三体人不知道太阳会在何时升起。那一年,大批AI公司陷入裁员风波、资金链断裂、产品难产,能坚持至今的,所剩寥寥。但也正是在2019年,AI新的希望开始孕育:OpenAI在7月接受了微软的投资并与其深度合作,如今让世人震惊的GPT-3正是从那一年开始研发;国内最早树立AI战略的百度,从年初就开始进行了一次长达半年的人事调整,如今看来,重新排兵布阵,似乎是开启了长达4年的坚守期。2019年,王海峰晋升为集团CTO,继续担任AI技术平台体系(AIG)和基础技术体系(TG)总负责人,两者是百度最重要的技术底座;沈抖晋升为高级副总裁,全面负责移动生态事业群,随后在2022年又调任至百度智能云,成为百度第二增长曲线的开拓者;而在2019年引进的一批新生力量中,何俊杰是唯一一名80后百度副总裁,先是负责投资并购和战略投资,后又被重用,负责沈抖空缺出来的移动生态事业群,实权更加在握。时间来到了2023年,Transformer的能力在这一年终于由OpenAI打破了天花板,进阶到一个新的层次,技术的突破让OpenAI一举成为全世界最受瞩目的公司。微软盖过了谷歌的科技光辉。在过去四年里,百度的核心业务形成了由沈抖领军智能云,何俊杰负责移动生态,王海峰压阵技术的三角结构,百度也终于结束了静默期,开始转守为攻,动作不断。“重新把每个应用都做一遍”,是经历了半年蓄力后的第一次亮剑,如今的百度像一颗行星,即将遇到巨大的“技术引力场”,而彻底改变轨道。大模型涌现前夜2017年,谷歌在一篇名为《Attention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百川VS智谱,谁是中国的OpenAI?

GPT-3.5收费为0.014元/千tokens,阿里通义千问-turbo收费为0.012元/千tokens,百度文心一言
2023年10月20日
其他

开源大模型正在“杀死”闭源?

2开源可商业,含70亿、130亿和700亿三种参数规模,其中700亿参数模型能力已接近GPT-3.5;8月25日,Meta推出一款帮助开发人员自动生成代码的开源模型——Code
2023年10月7日
Automobiles

机圈大佬去造车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丨刘俊宏编丨王一粟华为系的营销高管,占领了汽车新势力的半壁江山。9月16日,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微博确认,原荣耀中国区CMO(首席市场官)关海涛入职极氪,依然出任CMO。今年三月,零跑汽车调整管理层,来自华为的两大高管获得重用。前华为销售副总裁徐军,获委任为零跑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曾华为大中华区地区部首席营销官的张韦力,获委任零跑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另一边,理想汽车在4月17日宣布前荣耀终端MKT(市场营销)部部长邹良军出任理想的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然而,手机行业的人才跨界去汽车,并不局限于营销层面。近日,前IQOO产品经理宋紫薇入职理想汽车,虽然其职位不高,但类似产品发言人的身份还是引起了一定注意。而早在2022年,曾参与设计和研发Ali
2023年9月25日
其他

自动驾驶攻城战,华为小鹏先亮剑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AI未来指北》栏目邀约全球业内专家、创业者、投资人,探讨AI领域的技术发展、商业模式、应用场景、及治理挑战,本期聚焦城市自动驾驶发展现状分析。文|刘俊宏编|苏扬、王一粟本文为光锥智能x腾讯科技联合出品2023年过半,城市NOA(城市领航辅助驾驶)的元年如预期中到来了吗?8月25日,成都车展开幕,与4个月之前的上海车展相同,各家厂商正在不遗余力地宣传城市NOA功能作为智能化的新卖点。“无汽车不智能”正在成为车企的共识。正如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所言,“就像你买了一个二三十层的楼房,它是有没有电梯的差别。未来在(汽车)中高端市场,如果不能提供城市NOA,消费者就是买和不买的区别。”近期,光锥智能对6家城市NOA重点产品进行了梳理和体验。我们发现,严格意义上说,城市NOA已落地的玩家是华为系和小鹏。并且,用户实现城市NOA功能所需加价并不高,费用在整车价格的10%~20%。城市NOA,现在各家落地得如何了?相关功能的体验感受,又能在多大程度影响购车决策呢?技术的进步和车企的市值又有哪些关联?注:各家车企和自动驾驶厂商对城市领航辅助驾驶的具体名称不同,比如小鹏是XNGP、蔚来是NAD、理想是AD
2023年8月30日
其他

硅谷“砸钱”造神,中国式AI能复制么?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AI未来指北》栏目由腾讯新闻推出,邀约全球业内专家、创业者、投资人,探讨AI领域的技术发展、商业模式、应用场景及治理挑战,本期聚焦硅谷近期AI投融资现状。文|郝鑫编|苏扬、刘雨琦、王一粟本文为光锥智能x腾讯科技联合出品一扫去年裁员、股价暴跌的阴霾,硅谷凭借AI正在以“盖茨比”式的姿态重新站到镁光灯下。据光锥智能不完全统计,180天里,硅谷在人工智能领域共完成了42起融资、拿下55%全球筹资金额。其中,8家人工智能明星独角兽公司拔地而起,平均轮次融资金额3.3亿美元。热钱从硅谷的天空撒下,美元堆起了新故事。“对AGI时代来说,今年是过去十年中最好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中最差的一年。”创业的氛围充斥着每个角落,这几乎成为了硅谷的共识。“一周参加五六场聚会,从技术研讨到应用机会,硅谷这半年都处于AI
2023年8月2日
其他

产业大模型刚开卷,京东跑进“最后半公里”

Day|海康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医用机械臂|服务型机器人|机器人新周期投资人说:华山资本
2023年7月14日
其他

金融数据库的战场,太平洋保险和OceanBase打了场胜仗

第二是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弹性伸缩能力。银行保险业数据量大、私密性强、波峰波谷期动荡,本地部署的数据库能保证安全性,但是相应的成本也会更高,且弹性伸缩能力差,无法灵活应变银行互联网化后的高频和多发需求。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大模型“暴力计算”时代,昇腾如何突围算力之困? | WAIC2023

既然单个服务器已经很难满足计算需求,于是将多个服务器连接成一台“超级计算机”,正在成为当下“算力基建”的主攻方向,这台“超级计算机”就是算力集群。2019年,华为就发布了Atlas
2023年7月1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纵览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百模大战4个月,中国AI产业怎么样了?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刘雨琦编|王一粟身处大模型的浪潮之中,AI的热度一波接着一波。7月6日,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榜。在5万平方米的会场中,400多家企业的展台员工都在不遗余力地讲解着自家新产品,参会的人们不断穿梭其中,“脚都走麻了,但心情还是很澎湃。”有观众说道。在现场,光锥智能发现大会的展台均是按行业部署,软件、硬件、芯片“一家人整整齐齐”的排列着。阿里、百度、腾讯三连座,无异于同台竞技,而观众们能在5分钟之内纵览全国最新大模型,边看边对比。
2023年7月8日
其他

大模型“图纸”已现,火山方舟开工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丨刘雨琦编丨王一粟中国房子盖了2000年,直至汉朝初期,才开始出现“建筑图纸”。有了图纸后,盖房子便不仅仅依赖于几个“老师傅”,图纸是全盘的指导,避免了曾经多次的推倒重建以及因为力学结构不合理而半途而废的情况,更能将任务合理的分配给不同的木工、瓦工,进行团队协作。图纸的出现,使建筑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汉朝之后,中国建筑类型开始百花齐放,也通过不同房屋类型,出现了餐厅、书房、旅馆等功能性建筑。大模型的路,也正在经历从摸着OpenAI过河,到按图索骥的阶段。从今年2月份开始,大模型的公司进入了井喷的状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国内已公开披露的大模型数量达到79个,“百模大战”名副其实。当众多巨头、明星创业者都纷纷下场“淘金”的时候,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选择了另一条“卖铲人”的路。6月28日,火山引擎发布大模型服务平台“火山方舟”,面向企业提供模型精调、评测、推理等全方位的平台服务。不做通用大模型,做一个“卖铲人”,是火山引擎选择的路。求本溯源,当下选择的路,往往在未来的目标之中。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在接受光锥智能等访谈时表示:“多云多模型时代将成为确定性的趋势。在未来,企业自身对于大模型的应用,将会是一个‘1
2023年7月4日
其他

一枚安全芯片,开启数字化之路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丨雷宇编丨王一粟当智能的风刮到出行市场,是从一把带芯片的钥匙开始的。用户携带手机靠近汽车,就可以实现无感解锁;设置多位用户的使用权限,就可以跟家人、朋友共享一辆汽车,而不用交换物理钥匙。一个小的刚性需求,给了用户改造汽车的理由,也给了一个供应链崛起的机会。2014年开始专注布局汽车数字钥匙,开畅科技踩中了汽车智能化的风口。2017年,开畅又拿数字钥匙切入了物流、租赁等车队市场,又开启了新一波增长。2022年,仅凭一把数字钥匙,开畅科技出货量就达到了15万辆,今年预计可以超20万辆。智能化给用户带来了体验的提升,但也带来了相应的安全风险。安全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底线,但如何去守护这个底线,却是众多数字化厂商和实体制造业的一道难题。谁也没有想过,一款小小的芯片出现,能盘活了整个市场。这款安全芯片不仅低成本的解决了安全问题,还意外成了四轮汽车、二轮汽车等传统制造业迈入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抓手。蚂蚁集团与合作伙伴联合研制的“IIFAA安全芯片”开启了这个可能。越智能,越不安全?智能化的浪潮,从四轮汽车也延伸到了二轮电动车。“用过智能手机后,谁还会用诺基亚呢?”王阳(化名)既是智能汽车的狂热拥护者,也是智能二轮电动车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艾瑞咨询《2022年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显示,二轮电动车具备3-5年自然更替周期,长期存在换购需求,2023年国内销量将突破5400万辆,而智能化已成为用户继电池续航、动力性能后一大购车因素。用户需求的提升,正在驱动传统出行产业升级,但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安全隐患。CNCERT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7月,全球捕获物联网恶意样本471,158个,物联网设备被攻击7亿8140万次。黑客利用漏洞等方式感染智慧终端,这些感染节点组成的僵尸网络,正严重侵害用户隐私乃至人身安全。其中,随着手机控车系统的普及,其安全风险也在快速暴露:2020年至今,国内多场摩托车大赛都曾出现选手利用云端漏洞,绕开手机与车辆蓝牙通讯中的验证机制,远程攻破车辆或致使正常行驶中的车辆熄火;2022年5月,国外安全研究员曾公开对特斯拉Model
2023年7月3日
其他

硅谷老钱和中国巨头,AI并购潮的同行不同命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丨姚悦、郝鑫ChatGPT拉开了AI新一轮创投热潮,但在中国和硅谷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在国内,刚获融资的大模型初创企业光年之外,因创始人王慧文身体抱恙,被紧急1元接盘;另一边,国外一天就诞生了三起大额并购,其中就包括年内AIGC领域最大并购案——数据巨头Databricks以13亿美元收购AI初创公司MosaicML。资本市场一冷一热所折射的,正是身处发展初期的中国AIGC产业,面对商业模式不清晰、技术层面的不足,大批国内创业者仍征途漫漫。王兴出手,接盘上铺兄弟王慧文因身体抱恙离岗,随后光年之外迅速被美团接手。6月29日,美团发布公告称,已经签订协议全面收购光年之外。代价包括购买境外股权支付2.3亿美元(约合16.68亿元),境内债务3.67亿元,以及现金1元。(图源:美团公告)总代价20.35亿元,马上被喊出国内今年也出了最大AIGC收购。但事实上,光年之外账上还有2.85亿美元(约合20.67亿元)的现金。“这就相当于1块钱卖了出去,没有溢价。从交易根本看不出公司的任何价值。”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据IT桔子数据,就在6月5日,光年之外才刚获得了2.3亿美元(约合16.68亿元)的战投,投后估值达到12.3亿美元(约合89.2亿元)。这笔钱加上王慧文自带的5000万美元(约合3.63亿元),和账上的现金相差无几。可见晋升独角兽的光年之外,还没来得及花钱做更多事情体现价值,就遭遇变故。科技大佬王慧文和背后的一众支持他的兄弟和资本,出师未捷,令人唏嘘。(图源:网络)就在几个月前,王慧文“带资”挂帅,又有豪华VC天团撑腰,外界对于光年之外始终保持很高的期待值,如今其命运走向也自然备受关注。基于已经被美团收购的事实,有乐观的猜测认为,在大模型火爆之前,王兴就已经很感兴趣,美团也已经扩张算法团队。而王慧文坚持的AGI(通用人工智能)方向,也非常契合美团强ToC的业务属性。对于光年之外来说,美团值得托付。目前,第一梯队的科技大厂里,也确实只有美团没有公布大模型的相关动作。但细细观察此事就会发现,这场表面上由美团出手的并购,其实就是一场“解散”。熟悉一级市场的就会看出,光年之外目前2.8亿美元的现金,来自5000万美元的债务(大概率是王慧文给的可转债),美团收购的对价就是2.8亿美元就相当于返还了投资款和可转债,公司企业价值就值1元,本质上就是用美团收购的方式解散公司。而最为重要的核心技术人员,目前的去向还不得而知。这也似乎为最近一场AIGC圈子备受关注的一场论战,做了一个重要注脚。AIGC创业,遇上“硅谷老钱”和“中国巨头”前几天,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与猎豹移动CEO傅盛的朋友圈“大模型到底有没有创业价值”论战引起了圈内高度关注。大模型表面狂热之下,矛盾丛生的现状也随之被推到面上。(图源:傅盛朋友圈)作为国内大模型创业的代表公司,光年之外的境遇,无疑又加重了市场对于国内大模型甚至AIGC创业的疑虑。从数据上看,近期一级市场出手确实颇为谨慎。企查查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公开投融资事件共有456起。而这项统计在2018年-2022年的5年间分别是731、526、353、631和648。只有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上半年,低于今年。行业投资人杨臻也告诉光锥智能:“AI市场看的人多,投的人少。作为投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合理投资,我自己去投AI的标准是,首先这个项目要有纯增量,可以基于这个增量市场去累积数据,拓展场景,用AI原生数据来推动大模型发展。”
2023年7月1日
其他

你的下一任老板可能是AI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丨郝鑫编丨刘雨琦“刚开局心态就崩了,面对真人都没那么紧张,磕磕绊绊没答几句,就被提醒超时,眼睛不知道看哪里,动作显得僵硬奇怪,每道题都草草收场,到最后直接放弃,和AI大眼瞪小眼干坐了两个小时。”即将毕业的应届生杨蕾(化名)参加了六场面试,可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国企,都发短信通知,要先AI面试才能进入笔试和真人直面环节。社交平台上,杨蕾并非个例,毕业生们对AI面试充满了新奇感,吐槽也不少。但即便C端体验并不好,企业仍然对AI面试乐此不疲。据
2023年6月29日
其他

大模型背景下,AI芯片厂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深度研报

文/Renee编辑/孙越从2022.11.30的ChatGPT,到2023.6.13的360智脑大模型2.0,全球AI界已为大模型持续疯狂了七个多月。ChatGPT们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向AI市场投放一个个“炸弹”:办公、医疗、教育、制造,亟需AI的赋能。而AI应用千千万,把大模型打造好才是硬道理。对于大模型“世界”来说,算法是“生产关系”,是处理数据信息的规则与方式;算力是“生产力”,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算法训练的速度与规模;数据是“生产资料”,高质量的数据是驱动算法持续迭代的养分。在这之中,算力是让大模型转动的前提。我们都知道的是,大模型正对算力提出史无前例的要求,具体的表现是:据英伟达数据显示,在没有以Transformer模型为基础架构的大模型之前,算力需求大致是每两年提升8倍;而自利用Transformer模型后,算力需求大致是每两年提升275倍。基于此,530B参数量的Megatron-Turing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花式”降价背后,云厂商的“拉新”阳谋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刘雨琦编|王一粟“以前都是我们找代理商主动询问,现在阿里云、京东云天天找过来,京东云的业务代理人员放话,比阿里云贵的,就退差价给你。”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AI 2.0时代,再看消费物联网十年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本文是「光锥智能」的「十年系列」之二,对前沿科技影响千行百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复盘和展望,第一篇《中国芯片投资十年》获得了业界科技、财经、创投和芯片垂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划重点】从消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万物智联,正是一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2013年,中国由现金支付迈入移动支付时代,中国物联网的十年,也从一台台无人售货机开始了。2016年,热钱涌入的地方,虽然大部分都以“一地鸡毛”告终,但却锻炼出了一个“能打”的产业链。2017-2019,被“逼”出来的产业链继续迭代,技术带动场景爆发,场景又促使物联网进一步扩大,迎来奇点时刻。2020年,物联网和数字化服务融合,产业迈向深水区,商家通过物联网数据解决数字化难题,提升经营效率扩展经营场景。这种融合,让零售、餐饮、交通等行业完成了数字化跃迁。十年时间,科技公司正在把多年积累下来的能力,重新锻造成一把把数字化的利刃,重新寻找产业的场景,准备深深的扎下去。文|王一粟、刘雨琦2016年,当谷歌带着AlphaGo击败了李世石,亚马逊随即带着智能音箱Echo杀入了物联网。多年过去,智能音箱并没有像人们当年预期的,替代手机成为万物智联的入口,但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AIoT(智能物联网)时代,其中尤其以消费物联网最为繁荣。从智能家居中的电视、冰箱、台灯、电饭煲,到线下零售中的无人售货机、无人便利店,再到出行领域的智能汽车、智能电动车,“智能”成为每一个传统单品摆脱同质化竞争、弯道超车的必杀技。2022年底,ChatGPT的来临意味着代表AI
2023年6月19日
其他

数字人的AB面:在元宇宙中过气,在AIGC中重生

Animation计算机动画)、通用设施技术公司,AI公司和虚拟场景构建公司也相继入局,数字人制作尚未成熟,但以方糖星球为代表的一系列虚拟场景企业,已经开始着手为数字人活动寻找场景、构建场景化内容。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从“大战”比亚迪,看长城汽车的未来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刘俊宏5月25日,长城汽车(下简称长城),实名举报比亚迪产品不符合环保规范。具体诉求和对错暂且不表,但此事件在一定意义上堪称新能源汽车时代的里程碑——长城凭一己之力,让本来在传统燃油车上的“三大件”等级体系,再次以插混技术作为聚焦,回归到大众视野。果不其然,此事一出,立马引来各路大佬纷纷前来解释和宣传技术。理想创始人李想说,我们早就使用高压油箱了,当年还被黑了好久。零跑汽车官微称,零跑C11早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已选用高压油箱,并且,在全工况下都能满足国6b排放标准。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说,2018年上市的混插产品,就已经使用高压油箱。诚然,以终局思维看,纯电汽车(EV)是大趋势,混动(包括增程和插混)是中间过渡方案,但终局形态的纯电动车,是要在经过数轮技术迭代,解决了充电效率、续航里程、冷热匮电、自燃安全等等一系列问题之后,才会成为主流。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短则几年,长则可能需要十数年。至少目前,插混车能提供油车的续航+电车的驾驶体验,是当前的最优解。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次的争议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预见,消费者们将会越来越了解混动技术,打破认知壁垒,共同规范和促进新能源汽车革命。一场公关战的背后,往往关联着业务策略。长城以“闪击波兰”般的猝不及防,向市场传达了一句话——技术为王,长城正在全力向智能化的新能源转型。最近半年,长城旗下魏牌、哈弗等品牌发布了众多新能源、智能汽车。沉寂了两年的长城,终于动手了。从“命悬一线”到全面反击2020年,长城汽车成立30周年之际发布了一则短片。片中,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颇为严肃地问到:“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随后回答:“命悬一线!”长城的历史,就是魏建军的历史。魏建军的童年生活,是跟随父亲在北京的军队大院度过的,感受过军队气息的魏建军,推崇军队的高效执行力。魏建军对车的理解,来自于那辆其父赠予的苏联产“二手拉达”;对经营生意的认知,是破败且欠了“一屁股债”的长城工业公司。而魏建军的经历,在过去的时间让长城领跑行业,将魏建军的意志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是长城的执行力。遇到表现不佳的产品,长城几乎不做纠结,很快就会将其退出产品序列,比如利润不佳的欧拉黑、白猫,以及虽收获大量好评、但销量下滑的老魏牌(主要是VV5和VV7)。盈利,是长城的底线。在强执行下,自2000年以来,长城每年都在盈利。其次是长城清晰的错位竞争策略。长城的产品策略,一直是对标世界领先产品的国产替代,几乎所有车型都能找到原型,比如H6对标CR-V,坦克系列的原型是牧马人和陆巡……错位竞争,是后进者的必由之路,一旦走通,亦能称王称霸。例如,丰田第一款轿车模仿了克莱斯勒的Airflow。学习优秀产品,配合中国的成本优势,让长城的产品在燃油车的体系下,做到了超高的性价比。“看了坦克500,科技感太强了。虽然三大件比外国品牌稍微差了一点,油箱也小一点。但相比普拉多,便宜20万!”一位汽车资深玩家在看过坦克500后,这样感叹道。在前30年里,长城汽车曾一度被认为是“国货之光”,是最有希望完成高端化的自主品牌。体现在产品的“外功”上,2011年,长城哈弗H6上市,极致的性价比加上优秀的品控能力,让哈弗H6成为SUV市场的“国民神车”。当前哈弗H6已累计超100个月夺得中国紧凑级SUV市场的销冠,2016年12月更是以超过8万的单月销量创造了中国单车型月度销量的纪录。顺着H6成功的高端化上,长城旗下的魏牌一度颠覆了消费者对于国产SUV的认识,一举打破合资品牌对15-20万SUV市场的垄断,实现了相比原哈弗客均售价11-12万,提升至魏牌客均价16-17万(vv5、vv6、vv7价格分布14-20万)。在“内功”上,长城汽车的反腐,是国内企业典范中的典范。长城汽车是国内第一家将内部反贿赂工作上升为ISO国际管理级别的汽车企业,长城的汽车的员工必须参加入职军训,在外相约就餐必须备案。看似苛刻的规定,实际上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各种内耗。在面向即将到来的汽车新能源变革上,长城也一直在布局。在汽车电动化产业链布局上,由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孵化的蜂巢能源,是全球首个将无钴电池产品落地的动力电池企业。无钴技术可以实现与NCM811电池能量密度不相上下,但材料成本节约超过10%。这就意味着,长城汽车能在相当程度上缓和2021年以来的锂电池涨价潮带来的车企成本“狂飙“。在智能化产业链上,是长城投资孵化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2017年,谷歌提出基于Attention注意力机制的人工智能模型框架Transformer。继采用特斯拉之后,毫末智行是中国自动驾驶公司中,第一个踏上这条赛道的。时至今日,相比于依靠高精地图在试点城市小规模示范性运营的玩家,毫末智行是为数不多能快速实现多城市、大规模量产的选手。未来,毫末城市NOH导航辅助驾驶落地城市数量100+,搭载乘用车数量达到百万级。毫末将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大规模落地城市NOH的自动驾驶公司。此外,在长城的森林生态体系下还拓展了其他布局。如芯片上投资成立芯动半导体,氢能领域的未势能源,致力于内外饰、座椅、汽车电子的诺博汽车,以及专注于底盘研发的精工底盘等公司。但长城按照原计划推进的布局,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下,跑的终究还是慢了。在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的2021和2022年,长城在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上表现有些不尽如人意。2021年,长城共计销售1280993辆车,其中新能源车型为139079辆,占比11%。2022年共计销售1067523辆车,新能源车型为119894辆,占比仍仅为11%。2022年,在比亚迪和特斯拉的攻势下,几乎所有燃油车大厂的市场份额均出现了下滑。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无论是自主汽车品牌、主流合资品牌,甚至是传统豪车巨头,几乎每一家车的发布会不是在发布新能源汽车,就是在讲述自己的智能汽车产品规划。虽然,当前销售主流仍然是燃油车。据乘联会统计,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30%。但就像是中途岛战役结束后,看上去双方纸面实力还能一较高下。但全世界都知道,太平洋战争要走向结束了。从上海车展车企的焦虑中,在新能源变革上半场已经”吹哨“的战事里。魏建军当年的回答,终于来到了“最终时刻”——决定着传统燃油车车企们生死存亡的时刻。变革,是长城唯一的答案。长城的变革中,也暗含了长城一贯的中心思想。变革,向着新能源和智能化2023年,长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并迅速做出了的改革。首先,在整体战略上,彻底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根据在2023年2月份的调研显示,长城在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目标非常激进,达到40%-45%,而这个数据在2022年仅为11%。在纯电、混动、氢能的技术路径,长城将完成对新能源路线的全面覆盖。在混动技术上,长城推出的Hi4技术将搭载所有混动车型,实现“两驱的价格,四驱的体验”;智能化方面,长城投资的毫末智行建立了满足千亿参数大模型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能够满足后续城市NOH量产搭载,将辅助驾驶技术作为汽车产品价值的一环,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其次,在产品线规划上,建立了正确的参照系。燃油车时代,参照系是外资品牌和产品;而新能源汽车时代,长城的参照系是比亚迪,以及蔚小理的现象级产品。通过参照系的重定位,长城开始了战略调整,重新回归大单品,专注主航道的战略路线。在具体规划上,据长城在2月份的业绩交流会显示,长城将整合欧拉和沙龙为大众纯电品牌,这意味着原本欧拉的定位将或不再局限于“女性车”的小而美。此外,哈弗将对标一线自主市场,切入15-20万价格区间,魏牌则继续加码PHEV、纯电和智能化,对标主流合资品牌和二线豪华品牌(如RAV4、途观等)。落实在产品中,长城在2023年发布的魏牌蓝山被认为对标理想L8;哈弗枭龙(枭龙MAX)对标的是比亚迪宋(宋PLUS)。前者实现了参数比理想L8更好,价格更便宜;后者提前半年将价格降至比竞品便宜1-2万,抢占了比亚迪宋PULS两年未改款的时间差。长城再次展现了上个时代出色的错位竞争理念。最后,从组织架构入手,在内部激进改革。5月17日的电话会议上,长城将组织架构改革推进到6.0时代:一是激发员工活力。包括引入外部人员,加强竞争关系;高级岗位市场化,并解决新人权限不足的问题;二是新设立服务各大品牌的部门,支持各品牌互通和共享。这也意味着,长城将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和互联网的扁平化管理结合,逐步向下放权,让资源匹配和大单品竞争更好地平衡,尽可能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内部组织架构的话语权。这些转变,也能从长城在2023年主要的发布会上看到。今年1月30日,来自领克的陈思英加入长城汽车,任职“魏”品牌CEO兼坦克品牌营销总经理。这两个品牌的营销风格,一改之前技术至上的“理工男”风格,转变为卖点清晰且竞争欲望强烈。在魏牌蓝山的发布会上,长城宣称是蓝山是“比500万以内最好的SUV更好的车”,剑指理想。在哈弗枭龙发布会上,更是多次拿友商出来做对比,力争处处比人强。而在改款的新摩卡上,长城diss了“堆配置”的行为,并认为汽车不是家电,汽车应该有汽车的样子。通过蓝山和哈弗枭龙的发布会,能够看到长城走的是明确的产品错位竞争逻辑。而在新摩卡上,长城仅满足大多数的需求,仅提供了一款配置。低SKU的新摩卡,其用意是尽可能缩减供应链和制造成本。只有如此,才能把带智能化的大五座插混车,价格打到低于24万。总之,长城希望在保持综合实力相当的前提下,与同级别同类型产品拉开实质性的价格差异。2023年种种迹象表明,长城正在脱离此前由内部管理冲突带来的决策惯性,和争夺“创新赛道”导致的闭门造车。不过,实质性改变只是第一步,要落在业绩上,长城还需要时间。未来,开往何方?以底线思维来看,长城的下限很高。先看公司市值。当前国内传统车企市值最高的是比亚迪,第二名就是长城(约2000亿)。再往后的大厂们,包括上汽、长安、广汽、吉利是千亿级别。由于燃油车的市场竞争相当充分,自1985年大众汽车引入国内,在长达近40年的中国汽车行业的进化中,主机厂的销量、产品力、竞争策略等综合实力,都反映在市值中。从国内情况看,未来随着自主品牌崛起,合资车的生存空间将逐渐被压缩。在界面新闻采访“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2023年将是汽车行业淘汰赛的开始,谁可能被淘汰出局?”孙少军回答道:“我觉得接下来合资品牌将无人生还”。事实上,这场自主品牌发起的的进攻趋势,已然显现。据4月26日,广汽资本和广发证券联合发布的《变革时代: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及投资洞察蓝皮书》显示,2022年,自主品牌车企在乘用车销量市占率已经达到47.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更是达到了79.9%。预计2023年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占率将突破50%,实现对外资车企的反超。假设中国汽车市场品牌格局最终与其他汽车强国相似,日本、德国,其市场外资品牌占比不超过20%。以2022年全年,中国国内汽车销量当前是2686.4万辆作为参照系,在合资品牌逐渐退出后,国内市场将会出现881万辆的缺口。这接近900万的增量市场里,长城必然能分到一块儿蛋糕。首先是因为长城在市场和打造产品的理解上,仍属第一梯队。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统计的中国汽车销量价格分布显示,近几年来,我国汽车销量结构总体呈现中枢上移的趋势。当前5-20万价格区间占据我国汽车市场超过50%的销售量,并且在未来仍将是主要价格销量区间。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需求仍是以家庭、多用途为主。在这个价位区间里,消费者购车逻辑是基于“既要又要“的性价比极致追求。而长城也用历史销量证明了自己对于这个价位段的掌控力。例如,哈弗系列的持续畅销,显示着长城对这个区间的消费者,研究得十分透彻。其次,长城有足够的资本打新能源汽车持久战。2023年,汽车市场开始了降价竞争。其核心原因是,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即将进入竞争性市场。车企的长期投入能力,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下一个角逐焦点。在市场渗透到早期,由于掌握技术能力的公司不多,早期的创新型市场总体将呈现出垄断形态(如特斯拉在2021年无可匹敌的产品力)。假设创新者能够保持其竞争力不变,那么在创新者早期开拓的市场份额,基本对应着其技术领先所实现的垄断市场。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C4小于30%、C8小于40%即属于竞争型市场。也就是说,这30%(40%)的市场规模基本对应技术市场渗透率为30%-40%。当市场转变为竞争性市场之后,技术先行者将无法再享受技术领先转化的超额收益。而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30%左右,可持续的投入能力将成为决定竞争市场排位赛的关键。车企是否有能力持续投入,最直观的是能否在盈利和持续开支中取得平衡。只有在足够的毛利率支撑下,车企才能支撑技术研发、产品迭代、扩张扩产等一系列战略。从车企的开支倒推,参照当前主机厂的三费费用率,2022年长城费用率为12.53%(销售+管理+研发/总营收),其他车厂的整体费用率也大多集中在12%-14%区间。如果车企达不到这个利润水平,无法通过毛利率挣到符合开支费用率的钱,只能不断地投钱运营,无疑是在玩一场摸不到底的恐怖游戏。而长城当前毛利率水平高于这个数值,2022年达到19.37%,高于传统车厂的比亚迪、吉利、上汽、广汽、赛力斯,并且在往年的毛利率也高于国内绝大多数车企。高出同行的利润水平,决定了在新能源汽车接下来的长期发展里,长城不仅能玩,还很玩得起。最后,智能化是打开汽车制造业属性限制的关键。传统燃油车的核心估值体系是基于制造业的可选消费品,而这部分未来增量天花板早已清晰可见。在这个体系下,长期的市场增量空间对标的是千人汽车保有率和消费市场整体的中枢上移。基本的估值逻辑将服从净利润*市盈率的模式。目前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大约在200左右,未来预计可以到400左右,但年度销量继续快速增长的概率不大。在消费区间的相对值变动上,2017年我国5-10万和10-15万的消费占比为36.2%和32.2%,2022年分别对应着20.3%和31.6%。其中,5万以下的消费占比几乎不变。由于总体市场基本盘大于50%,我们选择以这部分的销量变动作为消费中枢上移的参照值,这意味着,汽车消费的价格在过往5年间,有接近16%的消费上移扩散至更高的价格区间。对应着5年间,消费中枢上移的速率仅为3%。而新能源汽车主导的汽车电气化架构变革,让软件定义汽车逐渐成为现实。无形的软件技术能力正在逐步提升其在汽车价值链的地位。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的估值体系相对传统燃油车,最大的区别在于价值链权重的切换——从原本倾向于极限制造、“汽车三大件”、实体售后服务等偏向制造业的估值模式,转向智能化的科技行业属性。新的估值模式,成就了特斯拉当前4.5万亿人民币的市值,是新能源汽车估值体系的天花板。在特斯拉的估值中,除了对销量的预期之外,还有一部分打给了FSD远期商业化的可能性。特斯拉FSD自动驾驶系统,目前一次性售价1.2万美元,当前全球普及率约为11%。按照2022年特斯拉均价为30.6万人民币计算,FSD的售价约为车价的三分之一。假设特斯拉的换车周期为10年,FSD的订阅率保持在10%不变(保守估计),并且销量能够稳定。这相当于从第十年开始,特斯拉每年都能用软件多获取近三分之一的汽车销售营收。而这种来自于软件层面的议价权,也给了蔚小理这些以技术主导的新势力们,极大的想象空间。长城投资的毫末智行是自动驾驶公司中,最有可能跑出来的公司之一。同时,长城的汽车智能化也是传统车企中的第一梯队。4月11日,在毫末智行的AI
2023年6月5日
其他

周鸿祎,用AI再造一个新360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刘雨琦、郝鑫编|王一粟ChatGPT的出现,让一直“沉寂”的科技大佬们再次热血沸腾起来。比尔盖茨笃定地认为,“GPT是40年内最具革命性的机会”;黄仁勋一路高歌“ChatGPT是人工智能的iPhone时刻”,将英伟达市值拱上万亿美元;李彦宏难掩兴奋,认为“大模型改变了人工智能,也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陆奇反复重申“新范式拐点已至,大模型将无处不在”。周鸿祎也是对这次科技革命反应最快的大佬之一。他将大模型比喻成“发电”技术一般的技术革命,预言“每个行业、企业、个人都会拥有定制化GPT”、“多模态大模型与物联网结合是下一个风口”、“GPT还是要发展,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相比2016年布局AI时从零开始打地基,这一次,科技公司们因为有了业务基础,也让AI的实践在加速。尽快落在实处,是这次科技革命中从业者们共同的心情。短短两个月中,360的动作也相当频繁。3月29日,周鸿祎开了一场发布会,并在发布会前临时决定展示下360大模型,“把刚出生的婴儿抱出来看一看。”4月份周鸿祎发了封内部信,要求360全面拥抱AI,也给所有产品经理留了作业,让大家思考自己的产品如何用大模型重塑。5月份,在360大模型“360智脑”加持下,互联网的搜索、浏览器和安全卫士陆续交了作业。5月31日,360智慧生活也了交作业,周鸿祎提出了“大模型+物联网是下一个新风口”,并认为视觉大模型将全面重塑360智能硬件。“场景成熟一个开放一个”,周鸿祎如是说。大模型来了,让整个科技界找到了下一个方向,也带给了周鸿祎和360第二春。实践大模型周鸿祎看中了物联网“以前我们讲互联网+,以后可能是人工智能+。”周鸿祎讲道,智能硬件也是硬件化的APP,我时常会思考,它如何与大语言模型相结合?在这场工业革命中,智能硬件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当行业讨论从大模型参数、涌现现象转换到行业大模型时,周鸿祎将目光放在了大模型在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上,“《流浪地球2》中的大Boss
2023年6月2日
其他

存算一体:内核架构创新,打破算力能效极限|深度研报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在后摩尔时代,存算一体作为可10倍提升单位功耗下算力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其底层原理、应用前景及可实现性如何?当前的产业现状及行业创新创业机遇如何?本文从底层技术原理、产业需求变革说起,全面梳理存算一体产业创新浪潮与投资机遇图景:作者|王嘉攀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跨越山海的云知声,迎来了自己的GPT时刻

Day|海康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医用机械臂|服务型机器人|机器人新周期投资人说:华山资本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以“降”为进,阿里云“被集成”

Day|海康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医用机械臂|服务型机器人|机器人新周期投资人说:华山资本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没有争奇斗艳的车模,只有往死里卷的智能汽车|智能汽车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王一粟、周文斌“车在变,产业链在重构。”岚图CEO卢放的这一语,戳中了车企们近年来最深刻的体验。在2023年的上海车展,等着介绍自家油泵、轴承的传统汽车供应商们,面前却是展台边的寥寥几人,与在不远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展台的人声鼎沸相比,显得格外落寞。燃油车正在死去,带走了一整个产业链;而智能汽车的兴起,又带起了一众新晋玩家。“从2018年开始,我们一直低头做产品,现在感觉是时候出来了。”今年,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亿咖通第一次参加上海车展,就直接拿下了小鹏和领克旁边的超大展位。和亿咖通一样,赶着豪掷千金的供应商,还有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芯片厂商......汽车智能化正在进入“安卓时代”。这届智能汽车,不再只强调配置了什么芯片、几颗激光雷达,更关注能不能实现高阶自动驾驶;不再只强调真皮座椅、触摸大屏,让用户自定义汽车,想做“千车千面”,甚至想把会议室和娱乐室都搬到汽车里,让汽车成为除了不用开车之外,什么都可以做的“第三空间”。L2.9来了,用户买单“智能化”中国科技公司又造了一个新词:L2.9。余承东甚至还在车展前的华为终端发布会上,在L2.9的“头”上又加了一个点,表示无限接近L3的高阶智能驾驶。由于法律法规的限制,L3暂时还是智能汽车不敢逾越的红线,但以此为代表的智能驾驶已经真正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喊了这么多年的汽车智能化,终于要落地了。”一位车企从业者对光锥智能感慨,业内的自嗨和用户感知完全是两个意义。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用得上的智能驾驶,才会真正买单。智能驾驶,在口号里活了很久。早早推出市场的高速领航、行泊一体,都因为技术和产品原因,迟迟未更新至用户的汽车上。“许多车企为(打造)卖点,配置了辅助驾驶,但并不实用,消费者觉得花钱了还没用,市场就冷下来了。”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提到,用户不愿买账,车企再投入的热情也熄火了。随着激光雷达上车、大模型带来的自动驾驶算法升级,这些感知方案的成熟,逐渐击碎了此前阻挡智能驾驶落地的“障碍”。于是,智能辅助驾驶中最难的城市辅助驾驶,也在今年从“公开内测”到“全面放开注册”,开始多款车型、多个城市同时落地。4月开始,增强辅助驾驶就“卷”起来了。先是10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喊话”,蔚来增强领航辅助NOP+将于7月1日正式发布,还呼吁特斯拉FSD赶紧入华。接着16日,华为汽车发布ADS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猛冲智能化,第一波SaaS公司革了自己的命

这种大模型的运用方式类似于混合云,同时发挥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优势,在灵活性和安全性方面达到平衡。又类似于多云部署的思路,一家企业可以同时采买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厂商产品,享用不同云平台的核心能力。
2023年4月19日
其他

大模型的路,阿里云“向内求”

不只是因为,这是继去年年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接任阿里云智能集团CEO之后的第一次公开讲话,更是因为在大模型激战的时代,刚刚发布了“通义千问”大模型,阿里云此时的动作举足轻重。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都在抢发AI大模型,谁在关注模型安全?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周文斌如果要给4月定一个主题,“大模型”应该当仁不让。从4月7日阿里突然放出“通义千问”内测开始;8日,华为放出盘古大模型;10日,商汤推出类ChatGPT产品“商量SenseChat”;之后,11日的阿里云峰会,毫末AI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AI 2.0时代,云数据库走向何方?

在传统数据库中,不同的分类标准数据库的类型不同。比如按照功能分类,分为:OLTP、OLAP;按照数据种类分,分为时序数据库、键值数据库、图数据库等;按照数据库架构分,分为分布式数据库、集中式数据库。
2023年4月6日
其他

AI大模型创业:诸神之战,凡人无缘?

2.0就是电网。”前者是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大爆发,后者则是以基础大模型为突破。相较上一个阶段,以AI大模型为目标的创业,对技术、资金、人才有了更严苛的要求,AI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国产大模型,摸着OpenAI过河

上台后的李彦宏和百度CTO王海峰都略显紧张,这在多年百度相关活动中还是非常少见。李彦宏坦言,“文心一言对标ChatGPT、甚至是对标GPT-4,门槛是很高的。我自己测试感觉还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ChatGPT是云计算的iPhone时刻

一位华尔街分析师对此讲道:“未来ChatGPT将被企业大规模调用,他们在毫无感知中成为了Azure的用户,Azure的企业用户规模会得到指数级爆发,如果到现在AWS还没有想好对策,就已经处于被动。”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协同办公的第二场硬仗:云智一体

头部大厂瓜分大客户,创业公司只能喝汤。虽然钉钉、飞书、腾讯企业办公抓住了头部3000多万的企业,但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市场企业达5000多万户,巨头之外,仍有2000多万用户数量空间。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低毛利的物流行业,菜鸟如何把技术红利变复利?|数智化系列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政策春风,又将加速“数字经济”的列车。在未来5~10年间,千行百业将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下重新做一遍。我们愿意成为这一历史阶段的观察者、记录者。《探索·数智化》栏目将通过对消费、汽车、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落地案例,真实、客观、全面的反映数智化的时代版图。本期「光锥智能」将与菜鸟CTO在宽一起,探索当下物流行业数字化的新进程。文丨刘雨琦“物流科技不需要炫技,我们追求的是产业里需要的每一个技术落地,用技术组合做乘法,最终把技术红利变为技术复利。”菜鸟CTO在宽对光锥智能讲道。事实上,真正的数字化并不是一瞬间能够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是在产业中不断打磨不断渗透,才能在各个环节进行降本增效,尤其在物流这种链条长、数据复杂又低毛利的业态中,想要做到真正的数字化,需要十年磨一剑的修炼内功。带着对整个物流科技的好奇,「光锥智能」对话菜鸟CTO在宽,对“脚踏实地”的物流科技有了新的了解。通过对芯片算法的优化,菜鸟将RFID的识别准确率从80%升到99.97%,将人工扫描成本从2-3元降低到1毛钱;基于对数据库底层架构的整合,菜鸟推出了智能化合单分单平台,让快递在国际运输中提效......这样一件件的技术复利,体现在最新一季的财报中。2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2023财年Q3财报如约而至。其中,菜鸟在抵消跨分部交易影响前,收入同比增长17%,至人民币230.23亿元。关于具体业务上,财报中透露了两点进展尤为重要:1)菜鸟国际物流网络进一步扩大:截至2022年底,菜鸟有5个新增国际分拣中心投入服务,整个海外分拣中心增至15个。而菜鸟物流科技在海外16个国家建设20个自动化分拨和仓储中心。2)菜鸟送货上门规模进一步扩大:双11直送和驿站的送货上门日均上门峰值超过1800万。海外业务的快速增长,透露了出海业务已经成为物流企业大势所趋,成为支撑中国跨境贸易的基础设施。而看似平常的“送货上门”,背后则是物流企业对供应链商家服务能力的大幅深化,也是数智供应链必争的一个环节。而在这两个环节中,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引擎。在宽向光锥智能预计:“未来五年,菜鸟希望把人和数据、技术结合的更好,对整个物流行业再次提效。”技术落地低毛利业务才能赚钱不可否认的是,在整个电商的链条里,物流是其中毛利较低的环节。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物流企业一般毛利率为10%-20%,税后净利只有1%-3%。“在一个毛利比较低的业务要活下去、不亏钱,要靠极高的组织效率;但要做到赚钱并不断发展,需要技术的创新应用。”在宽讲道,“菜鸟并不追求某个单一的颠覆性技术,而是每个技术在产业中的落地,让技术组合做乘法,把技术红利变成技术复利。”事实上,相比于单纯的技术创新,从场景出发,让技术蔓延在毛细血管一般琐碎的物流环节中,更加困难。比如产业化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搜索、推荐场景,但B端应用中容错率更低,推荐算法需要比C端推荐更加精准,才能够提高一线业务人员的效率。在宽列举了快递运输时最常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物流运输中存在很多环境风险,比如贴面单所用的不干胶,在暴雨、寒冷天气下容易导致面单直接脱落,所有的信息条码都会丢失,包裹就会成为无主件,无法中转和派送,只能等客户投诉之后处理。通过搜索技术和无主件查找的结合,比如图片中包裹的形状对比、重量对比,能够初步进行匹配,快速定位包裹推送到的快递员终端,将无主件变成有主件,继续完成履约和配送。“检验物流技术的标准不是秀概念,而是实实在在解决产业中的问题。”在宽向光锥智能举例,比如在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上,RFID并不是什么最新的“黑科技”,背后的原理就是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非接触式数据通信,以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但菜鸟发现,RFID对单一材质的识别准确度高,但在物流场景中,有金属、液体等材质,对整个电磁场的干扰很大。另外,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很高,比如环境狭窄、码放的货品挨地比较紧等现实情况,减弱了阅读器的识别准确度。标签的识别准确率不高,无法全自动化,意味着在扫描的过程中依旧要引入人工核对。那么,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如何把此前的准确率从80%提升到99.9%?在宽解释道:这个数据提升的背后不是单一的维度,而是系统性工程。需要从芯片的生产设计、标签、天线、读写器再到软件算法,围绕具体作业场景进行设计和优化,才能将准确率提高至工业可用的地步。菜鸟经过两年多的研发,通过优化芯片、读写器及其背后的一整套识别算法,将识别准确率大幅提升。实体产业更重视生产成本和周转效率的问题。在应用了菜鸟在新一代识别技术RFID后,徐福记各产线识别率能够达到99.97%,库存盘点时间仅需要10分钟。要知道,徐福记的品类众多、形态各异,就连纸箱类型就有4000多个。准确率的提升,让整个物流中的扫描环节成本指数级下降,经过菜鸟在西班牙、法国的物流网络部署了RFID识别系统后,单个物流节点的获得成本降低至1分钱,此前依赖人工扫描则需要2-3元人民币。在此基础上,在宽提出了菜鸟下一步的方向:“未来或许可以取消面单,真正做到包裹的数字化,在每个包材上甚至编织袋上,都会有一个RFID标签,包装中自带面单,从scanning(扫描)向sensing(感知),提高流通效率。”重新定义2B产品“2B产品很难用”,进入数字化深水区,很多企业会面临着“买了一堆软件,还是做不好数字化”的问题。在宽认为,在消费互联网中积累的技术和产品形态,同样也可以应用在产业互联网中。上文中所提到的搜索技术,在终端应用时,菜鸟结合了推荐算法,将系统排查出的无主件、问题件、停滞24小时以上的包裹,主动推荐到业务员的PDA中,一线人员无需挨个排查,让快递员可以像刷新闻一样处理问题件,提高产品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效率。在真实的业务场景中,对搜索场景的查询条件有着更加复杂的要求。比如在配送时,搜索的维度往往不是某一条单号,而是具体到某一个小区、某一栋楼、某一个单元,但这些名称往往没有那么标准化,通过搜索推荐,能够让查找、分类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而这样的产品体验,一方面来自于菜鸟多年来对物流场景的理解,另一方面更是基于菜鸟对底层技术架构的思考和重构。在宽讲道:“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云技术、云产品的优势,大幅减化整个应用结构。另外我们也在大力建设整个菜鸟的技术平台,做到全栈开发。”这样的思考体现在“云端布控”和“云上研发”两个方面。基于阿里云的底层技术,菜鸟在架构搭建时,通过云端减轻数据架构、备份、管控、治理的工作量,尽可能的做到“Data
2023年3月8日
其他

软件定义时代,存储行业的“百家争鸣”|深度研报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数据容量的持续增加、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AI的渗透,是存储行业长久增长的核心驱动。具体来说,存储的发展涉及到硬件介质、通信、传输、协议、接口、软件等组成部分的持续演进,其中,针对海量数据存储要求的大容量、高性能、智能化处理,为软件厂商带来更多竞争角度和机会;软件定义存储,一方面是定义功能,另一方面是定义性能,既有面向硬件的持续优化,也有面向场景的无限延伸,因此从供给来看,厂商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格局。在此格局之下,“小场景,大行业”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成为重要的路线选择,为未来增长和竞争持续助力。作者|王圆珍本报告由势乘资本和光锥智能联合发布核心观点1.存储技术从介质、传输、协议、接口、软件等呈现持续快速迭代的趋势,每个构成部分的发展速度不一,数据孤岛、烟囱式扩容、被硬件厂商绑定带来的成本高企等成为大数据量企业格外显著的痛点,稳定性、扩展性、成本、与业务时效要求相匹配的性能都成为客户的选型指标,针对历史体量和增量的数据需求,以及被硬件厂商持续绑定的局面,给软件定义与超融合带来持续的机会。存储整体技术革新方向:2.极致成本与极致性能是典型的业务走向,全面闪存化大势所趋,深刻影响分布式存储的技术方向。3.存储与PaaS层连接紧密,市场集中度高,如华为拥有背景、行业沉淀和生态,在获客能力和生态合作上拥有绝对优势,初创厂商要生存,需要找到和巨头竞争的点。4.软件定义细分的技术方向不同,适用的场景和各自优势不同,细分技术适用性+场景需求匹配可以驱动厂商快速增长;基于开源技术的迭代和优化,工程化及软件成熟度有一定保证,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于研发进度、交付成本等的优化会更好,因此起量会相对较快。5.竞争激烈将导致毛利率下降,产品化程度需要高或者面向行业找到核心抓手,守住自身护城河;但同时收入增长快、毛利率下降的现状也同时说明产业在快速增长和竞争。a.基础要求:稳定性、可靠性、性能、易用性。6.初创厂商鲇鱼效应:现阶段传统存储基于传统架构的强绑定销售是增收的来源,软件定义存储带来的格局重塑倒逼巨头的布局,因此会根据市场动态调整自身策略;初创厂商没有历史包袱,因此可以大力创新。7.数据智能时代需要厂商具备全生命周期的赋能,需要持续迭代功能,面向创新需要更加开放;比如图像识别、挖掘学习、私有云、容器等新技术的场景。a.数据的生命周期分为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和销毁六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对于核心技术能力诉求不一,但客户以一般以整体需求为导向,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外围组件研发工作和流程上的延伸。8.厂商需面向客户持续提供核心价值:可靠性-丢包、断掉、读取;性能;丰富的功能:可以存什么东西,匹配什么场景,具备什么功能,用户有自身选择;新兴初创厂商取胜关键唯有创新,但是持续研发和迭代无止境,基于标准化和通用化场景的研发亏损巨大。9.初创厂商基于创新的发展道路短期无法盈亏平衡,需要在收入和产品上给予更多关注,如客户场景不能测试,唯有依靠自身部署机器测试,采购+测试+研发+交付,整体成本高昂,带给存储厂商现金流和亏损压力,融资要跟上;要配置研发的团队,有标准的内部测试流程和外部获客策略,积累足够的测试用例是产品自信的有效途径。a.发展路径:高度产品化、可靠的方案、长期的价值、具备可挖掘的能力。10.软件成长之路依靠巨大资金投入与人力投入,以及周期,性能和功能优化是系统工程,软件可以克服硬件的边界,丰富功能和应用,但是软件功能完整、成熟,私有云普及之前,依然要依靠高性能介质硬件等,因此SSD和新一代存储介质目前依然会快速增长,性能和方案稳定等的保证方面,主控芯片仍然会占主流。但与此同时,存储层面需求总体来说较为简单,软件的优势在于可以持续做渐进式的演变,叠加功能和方案,集成硬件出货,因此起量比其他infra公司会更有保证。一、海量数据+丰富场景是长久驱动(一)数据规模扩大引起存储扩容的需求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预测,全球数据量将从2018年的33ZB增至2025年的175ZB,增长超过5倍;中国平均增速快于全球3%,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48.6ZB,占全球数据量的比例由23.4%提升至27.8%。其中,中国企业级数据量将从2015年占中国数据量的49%增长到2025年的69%。(二)非结构化数据成为数据增长主流互联网兴起,数据创造的主体由企业逐渐转向个人用户,个人所产生的绝大部分数据均为图片、文档、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企业办公流程更多通过网络实现,表单、票据等都实现了以非结构化为主的数字化存档。到2023年,中国的数据量超过80%是非结构化数据,成为数据主流。场景创新带来更多业务数据,比如自动驾驶、超高清、IOT等业务场景将带来更多数据;以大视频、备份归档为代表的业务,数据量大,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发展趋势为高密度、低成本介质,追求极致成本与极致性能是典型的业务走向;以自动驾驶为例,研发过程中,每一辆测试车辆每天产生的数据在10TB到64TB之间,而这些数据需要在24小时之内完成分析,并且研发过程累积的数百PB数据需要保存30年以上。(三)数据存储的要求:长期保存、持久化保存、分门别类地治理。数据分析和处理产生的倍增数据存储需求;随着数据大集中、数据挖掘、商业智能、协同作业等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数据价值呈指数上升趋势。资料来源:HGST大数据技术发展变革,随数据量增长与分析的需求,伴随更多的技术演进趋势与公司出现。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四)自主可控相关政策将驱动2023-2027年存储行业高增长2022年,9月底下发的79号文,全面指导国资信创产业发展和进度,要求所有央企+地方国企落实信创全替代,受益于信创概念,市场普遍认为,未来五年是“大信创”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空间广阔。79号文的核心内容归纳如下:(1)全面替换(OA、门户、邮箱、纪检、党建、档案管理);(2)应替就替(战略决策、ERP、风控管理、CRM经营管理系统);(3)能替就替(生产制造、研发系统);(4)2027年100%完成。信创为全产业链厂商带来发展机遇;硬件、软件、安全均为企业整体替换方案的重要组成。数据来源:众诚智库、天风证券二、存储重要性阐述:存储系统是IT系统中的核心数据智能时代,数据存储的三大需求:EB级容量、亿级IOPS(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Input/Output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大厂抢做ChatGPT,百度能否狂飙?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丨周文斌ChatGPT席卷全球,在中国叠加出了一个更强冲击波。如今,从市值千亿的互联网企业高管,到路边卖菜的大爷大妈,大家都乐此不疲的在谈论ChatGPT,比如事前让它帮忙“算一卦”,或者聊聊谁将被优先替代。用网友的话说,ChatGPT出现之后,就像村里来了个免费算命的。当然,要说通用人工智能取代大部分人类的工作那肯定还比较遥远,但它仍然在科技圈扔下了一枚原子弹。在二级市场,包括百度、网易有道、360等几乎所有和ChatGPT沾上边的企业,股价都在近期拔地而起。而在股价高涨的背后,企业也都在试图搭上ChatGPT这辆快车。2月7日开始,百度率先宣布了自家类ChatGPT产品的名字,之后网易有道宣布在教育场景研发类ChatGPT技术,阿里、腾讯、京东也都纷纷表态。但从全球范围来看,ChatGPT这颗原子弹还是率先在搜索引擎领域炸开。比如微软拿到ChatGPT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其和搜索引擎Bing结合,并且已经在近期展开内测;谷歌也闻讯而动,仓促发布Bard,并也表示要在搜索领域落地。在国内,百度文心一言发布后,CEO李彦宏今年一季度的OKR也被媒体扒了出来,写着要“引领搜索体验的代际变革”。除了搜索之外,ChatGPT的应用也在向其他领域延伸,比如微软计划将其接入包括云业务在内的所有产品线。百度文心一言发布后,小度随后发布了首款搭载ChatGPT同源技术的平板产品。除此之外,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在自动驾驶、翻译、文本撰写等方面也都有落地。显而易见,AI将会逐渐波及到几乎整个信息技术行业——让所有的业务用AI重新做一遍。而在中国,百度是第一家公布类ChatGPT的公司,也是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那么,在All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不要神化ChatGPT

PitchBook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投资圈向生成式AI公司共投入13.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3.69亿元),几乎达到了过去5年的总和。这些投资中不仅包括OpenAI、Stability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跟特斯拉抢“船票”,优必选凭什么?

招股书内显示,RaaS是一个包括软件、硬件、服务、运营的整体化解决方案和业务生态系统,以订阅制提供给企业级客户,优必选将AI能力进行一定的封装化和模块化,让客户能够灵活运用,降低使用门槛,提高效率。
2023年2月3日
其他

微软盯上ChatGPT,一场关于生成式AI的豪赌

Panay向外界透露了,微软正在开发一个大量应用AI技术的全新操作系统。不过,操作系统庞大且繁杂,业务也更为老旧,要跟AI结合并非易事,因此也有人推测,新的操作系统最快也要在2024年才能发布。
2023年1月31日
其他

禾赛科技上市,但激光雷达的战斗才刚开始

比如禾赛科技,其之前在上海嘉定投资超过1.85亿美元建设“智造中心”麦克斯韦,它可以承担激光雷达的研发、生产、车规测试等功能,并引入「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能同时满足大批量生产和多元化、定制化需求。
2023年1月19日
其他

节卡启动IPO,协作机器人如何抢滩智能制造?

Day|海康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医用机械臂|服务型机器人|机器人新周期投稿、开白、商务合作、应聘请添加小助手更多优质内容尽在商业数据派
2023年1月5日
其他

2022智能汽车盘点(下):智能化下半场开赛|深度研报

mapping,是一种简单形式的在线3d重建。将世界划分为一系列网格单元,然后定义哪个单元被占用,哪个单元是空闲的。通过预测3d空间中的占据概率来获得一种简单的3维空间表示。occupancy
2022年12月27日
其他

2022智能汽车盘点(上):电动化的4大趋势|深度研报

Day|海康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医用机械臂|服务型机器人|机器人新周期投稿、开白、商务合作、应聘请添加小助手更多优质内容尽在商业数据派
2022年12月26日
其他

探索化学电池:缘起,挑战与机遇|深度研报

谢晨星智能汽车:零跑上市|高通|宏景智驾|威马上市|小米造车|车企自研自动驾驶|自动驾驶黄金拐点|高精地图|无人重卡云生态:微软云|亚马逊云|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钉钉|飞书|国产数据库
2022年12月13日
其他

港口自动驾驶,搬运集装箱的“蚁群”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腾讯科技《触电玩家》系列主要聚焦造车新势力,解读上下游产业链和行业趋势,带您全面了解智能汽车时代。本期为第八期,由腾讯科技和光锥智能联合发布。【划重点】港口自动驾驶是单车智能与平台智能的结合;企业当前最重要的是技术变现和商业化落地;商业化的关键是通过项目产品化做到可大规模复制,具体表现为可交付性、性价比、安全和效率;BD很重要,技术也很重要,港口自动驾驶企业要两条腿一起走路;从港口到干线还有许多挑战,现在更大的机会在港口间的自动驾驶。作者|周文斌本文为光锥智能x腾讯科技联合出品船舶靠岸,数百个集装箱被岸桥式起重机一一吊起,转头放在一旁等候已久的集装箱卡车上。集卡驶向堆场,停在龙门吊下方,等待集装箱卸货后,驶向下一次往返循环。在无人集卡之前,这样的场景需要数百位司机日夜倒班,驾驶着集卡在港口中来回往返。但如今,随着自动驾驶开始逐步代替传统AGV登上舞台,无人化成为港口的一种新特征。在中国,从东北到西南,有32600KM海岸线,分布着87个港口。而港口自动驾驶从2018年开始探索以来,从广州到青岛,从厦门到天津,已在十多个港口落地。这个速度,还要远超过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布局的港口AGV。10月底,中国港口自动驾驶公司飞步科技和宁波舟山港梅东公司完成签约,继续扩大L4级无人集卡在港口的应用,将原来超40台规模的无人集卡扩大至62台。11月15日,同样作为港口自动驾驶头部玩家的斯年智驾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这是其成立两年以来的第四次融资。同时,斯年智驾还在今年完成了六大港口、百辆车队的第一链布局。可以看到,在外界频繁谈及自动驾驶寒冬的今天,港口自动驾驶仍然在快速落地。“如今,自动驾驶行业面临的问题像一个堰塞湖,所有的企业都堵在L2和L2+的关口”,劲邦资本汽车行业项目负责人贡玺向光锥智能表示,破局的关键是整个产业的有序突破,而从产业端的实际落地难易程度来讲,港口和矿山是目前确定性比较高的场景。
2022年12月2日
其他

交战“低代码”,云大厂跑马圈地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文|刘雨琦2022年末,云大厂阿里、腾讯、华为(ATH)开始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这一次交战的战场,是低代码。11月18日,华为AppCube全线产品全面升级,在低代码、零代码、数据看板三个方面,升级优化;11月13日,腾讯升级了云开发开发者工具“微搭”,目前已服务开发者数300万,新增小程序使用率70%;时间线拉到更早,11月3日,阿里云云栖大会中,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钉钉总裁叶军着重介绍了钉钉上的低代码应用数已经突破500万,低代码开发者数量超过380万。除了大厂亲自下场,低代码服务商也早已“站队”。目前,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轻流、即构科技、泛微成为腾讯云的重要合作伙伴;奥哲网络、简道云、氚云、行翼云等,已经和阿里钉钉深度绑定,华为则联手用友、金蝶等已经成熟的厂商一起,共同开拓市场。在光锥智能与势乘资本联合发布的《低代码/无代码如何打破“鸡肋”困境?|深度研报》中曾判断:在无/低代码企业之间的竞争背后,我们一定能看到云计算大厂的影子。走到2022年底,发现事实的确如此。过去两年,大把创业公司涌现。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2021年中国低代码行业投融资火热,早期融资金额均为千万人民币级别,甚至维格表在一年之内,连续完成了三轮融资。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随着低代码/无代码公司的落地,一些商业化和技术方面的难题也逐步显现。一方面,小公司找不到企业合作落地的应用场景、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不佳等问题,创业公司开始寻求用户基数更大的平台合作;另一方面,云大厂纷纷下场,并通过投资整合的方式将企业纳入自己的生态范围。钉钉发布低代码开发聚合平台宜搭、腾讯在2021年初内部测试微搭、华为推出应用魔方AppCude、百度上线爱速搭、字节收购黑帕云后推出aPaaS平台昆仑。无论是从获客还是增长的角度来看,与大平台合作,提供定制化程度高的服务,既能让创业公司获得更多客户,也能快速为大平台搭建起生态圈。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全球低代码收入将达到29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而仅低代码PaaS部分,预计也将扩大到143.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4%。到2025年,企业机构开发的新应用中有70%将使用低代码或无代码技术,而在2020年这个数字不到25%。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云大厂也加大了这个方向的投入力度,在云原生时代的背景下,企业数字化也进入了深水区,对低代码本身的价值探索也刚刚开始。那么,低代码究竟是不是现阶段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捷径”?当下云厂商下场又有哪些差异化的路径?低代码之“迷”“业务人员不会用,开发者不想用”、“低代码只能解决零散的边角问题,解决不了数字化的根本”、“低代码只能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大企业压根不需要”、“低代码是未来开发的趋势”、“低代码真正解决了业务和技术之间的隔阂,是历史性应用”……近两年,围绕着低代码的争议不断,当我们向行业内不同的从业者提起低代码,往往得到的是完全两极分化的观点。软件工程的增效,往往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让专业的人更高效地工作;另一种则是让普通人也能参与其中。第一种提升的是个体效率,第二种是通过提升组织规模来提高整体效率。通过这两种思路,演进出了两条不同的路径:低码开发和低代码开发。看似一字之差,其实在使用对象和场景上却完全不同。低码开发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其使用对象是开发者,目的是为了帮助开发者省去“逻辑”中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如增、删、改、查、发送邮件等功能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完成,省去编程中枯燥的部分。事实上,C++、Java、DreamWork都属于低码开发工具。而低代码则是近几年,将代码模块化封装之后,服务于业务场景,目的是在简单化的场景下快速响应业务需求、适应变化的局势,同时给业务人员更大的自由度,省去与开发人员的沟通时间,同时让应用更贴近场景。前者的目的在于发挥更强的创造性,而后者则在于发挥更强的易用性,二者功能完全不同,不可用彼此的标准进行衡量。解决了定义问题,就可以解决围绕着低代码的几个核心“谜团”:低代码可以解决人为引入的不必要的复杂性,但无法解决工程本身的复杂性,我们应当承认现阶段低代码存在的必要性,但同时也不必夸大它的使命感,低代码无法替代专业且核心的技术人员,更无法带来颠覆式的改变。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确立场景的属性,什么样的场景是易用性为先,什么样的场景专业性为主。Gartner曾经制定过一张全民开发者构建应用的范围及参考原则,将整个开发框架按颜色分为4个核心部分,其中绿色的安全区及黄色支持区,是低代码的射程范围。在上图中,绿色区域范围内的应用,应用类型不复杂,对关键业务的影响程度低,可由全民开发者使用低代码/零代码平台进行构建,如基础表单建立、调查问卷、打卡签到等场景,都处于绿色范围。颜色越深IT主导性越强,需要越强的专业性搭建底层架构,否则后期维护将会变得非常麻烦。低代码的发展史也遵循着这个轨迹。绿色是由业务完全自主的区域,正在从低代码向零代码逐步演变,将易用性发挥到最大;另一部分低代码公司则专攻黄色区域,试图用一套工具平衡业务部门的自主性和IT部门的专业性。当下的低代码竞争,比拼的是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技术能力,在绿色区域能不能做到完全0门槛,让业务人员灵活运用,黄色区域如何平衡业务和技术,以及无限逼近红色区域;二是生态能力,有越多的场景就能反哺更多应用的产生,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底层逻辑,决定了云大厂和创业公司在低代码生态中,在相辅相成。技术模块化,场景驱动落地由于云厂商的基因不同,所处阶段不同,当前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阿里是第一个下场做低代码的云厂商。为了降低云的使用门槛,同时满足中型和大型企业的数字化需求,在2021年初,钉钉合并到阿里云后不久,就提出“低代码革命”的关键业务方向。同年5月,钉钉推出代码聚合平台钉钉搭。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钉钉总裁叶军在2022云栖大会上表示:让企业里真正懂业务的一线员工,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就能开发出丰富的业务系统,将手边的工作数字化。可以看出,钉钉的低代码策略重点是面向基层,由业务场景驱动,倒推代码模块化,将基础、高频的场景抽离出来,供一线业务人员调配,降低使用门槛。根据钉钉本月上旬公布的数据,目前该平台有60%~70%的低代码应用由基层的业务人员完成。在广东一家电池工厂风华新能源的一线,7个人(多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有限的预算下在钉钉上用氚云开发上线了435个微应用,搭建了从研发、生产到供应链以及销售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多个进销存、设备管理等多个核心业务系统。风华新能源信息中心主任罗循对光锥智能讲道:“不追求炫技,追求实际解决业务痛点和业务问题”。比如,在生产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是电解液装桶,不同电解液装不同的桶发往不同的供应链,一旦装错,从源头开始的失误影响重大。针对这个场景的痛点,罗循通过低代码搭建,在二维码中添加了不同电解液的信息,贴在桶上,工人对应工序的设备扫码匹配,如果扫错了,钉钉会提示更改。一个基础的技术操作,解决了业务应用中的关键问题。而腾讯微搭则是诞生于服务微信小程序开发者生态,基因更重视借助腾讯To
2022年11月28日
其他

专访高科数聚创始人程杰:数智化时代,如何突破“数据变现”的最后一公里?

Day|科沃斯机器人|海康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医用机械臂|服务型机器人|机器人新周期投稿、开白、商务合作、应聘请添加小助手更多优质内容尽在商业数据派
2022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