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有几把刷子!厦门这郎中做手术真用刷子!

文/叶玉环 厦门晚报 2024-01-06



补得天衣无迹缝

装成云锦有神工


10月16日

“恋恋老手艺”刊出古籍修复专题

获得了读者们的极大关注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本期,我们将关注另一个

与古籍修复有关联

但又各自发展的修复术

古书画修复术














“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是古人对这门技艺的形容。古书画修复如“病笃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高明的古书画修复师和高明的医生一样,能赋予古书画新的活力。














本期,我们来到厦门大学档案馆

跟着“书画郎中”谢华斌的脚步

领略“妙手复完璧,仁心现神韵”的

古书画新生之术




01

阴差阳错走上冷寂路

1982年出生的谢华斌,从小没吃过什么苦。2005年夏天,他即将从厦大美术系毕业时,艺术学院的毕士明老师问他:“想不想来学古书画修复?很清苦,但只要坚持就很有前途。”


年轻的谢华斌学的是中国画,他搞不清楚古书画修复具体是个什么活,但一心一意地想留在美丽的母校厦大,于是接过了学校抛来的橄榄枝。


谢华斌在才华横溢的同学中能被选中,除了学业优秀外,还因为他的工笔画特别出色。老师们认为,能安心画工笔画的孩子,应该坐得住冷板凳。


事实证明了这些老师具有慧眼。古书画修复是一条冷寂的路,有8年时间,都是谢华斌一个人守着偌大的工作室独自“修行”,连一个聊天的伙伴都没有。每天,他孤零零地打开大南路8号的大门,走进工作室。还好,一进入工作状态,孤寂就不见了。他说,修古书画就像给古书画做手术,上了“手术台”,是根本停不下来的。



02

越琢磨越快乐

老一辈的古书画修复师尤协水老师以身作则,事事躬亲,对自己和学生要求都很严格,发现问题会毫不留情面地指出,让谢华斌少走了很多弯路。因为有老师带着,有新东西学,谢华斌不觉得难熬。即使老师每天要求他把已经擦得锃亮的裱台一遍遍地反复擦、擦得他快要吐了,他心里也是明亮的。就算老师不在身边,他也能自觉自律地工作,因为每个动作已经形成了习惯。


尤协水总是一丝不苟地擦桌子,并告诉谢华斌,要多看、多做、少问。后来谢华斌自己琢磨出来,为什么要一遍遍地擦桌子?因为这些古物都是珍品,一点脏污都不可以。为什么第一擦要在这、最后一擦要在那?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全部都擦干净、不会被重复污染。越琢磨越快乐,谢华斌终于理解前人千锤百炼留下来的动作的精妙之处,渐渐地找到了乐趣。


曾经有一次,谢华斌从早上上班,连续修补了一百多个洞,直到次日凌晨四点才起身关门。他记得很清楚,关门落锁时,传来南普陀四点钟声,那声音悠扬而动听,仿佛在为他的成功修复而歌唱。



03

迎来花开时节

谢华斌深谙“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他坚持练基本功,打糨糊、托纸、托绫绢、揭命纸、刮口子、补画心……偶尔得闲,他还研究用墨、用笔、用纸,磨制工具……一个龙鳞装(龙鳞装是中国古代典籍的一种装裱方式),就用了他大半年时间去练习。据说,能做出打开后放哪停哪不回缩的完美龙鳞装手卷,就可以被称做“高手”,而谢华斌做到了。


把冷板凳捂热的谢华斌,终于迎来了他的花开时节。如今的谢华斌已得到业界认可,除了修复学校的馆藏书画,多地书画收藏单位还把馆藏送到厦大,希望“谢郎中”出手协作修复。


残破的古画经谢华斌修复后的样子。


有一次,本市博物馆送来两件馆藏,其中一纸本清人物画像,送来时仿佛是漫卷的老咸菜:发霉、结块、残缺不全……谢华斌不畏其难,一点一滴地恢复,仅背条就用了数百条,他运用“最少干预、可逆、可识别”的方法,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才成功恢复这件已被修补过的作品。


另有一份清人画稿,送来时很多纸已变成纸砖,很多地方已经掉色,看着像一堆杂乱无章的纸屑。谢华斌戴着口罩,整整用了几个月,终于把这份画稿修好。


学习加实践在他的艺术之路上从未间断,他多次参加各类文物修复学习班,师从上海博物馆书画修复装裱技艺传承人黄瑛老师、中国人民大学纸质文献保护与修复专家张美芳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老师等专家学者。他还参与了“厦门大学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申请工作,“厦门大学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中“档案文献”与“书画文物”项目申请与落地工作等。


其间,他还完成了在职研究生的学习,闯出一片灿烂的天。



04

用现代科技助力老手艺

传统古书画修复有着非常严格的程序与手法,这些程序与手法经过千百年锤炼与沉淀,十分有效且安全。谢华斌经过系统学习后,觉得古画修复也应当与时俱进,老问题可以用更优的新办法,新问题更要寻找更新的办法。当下科技不断进步,应该让科技为现实服务。


书画修复是一门大综合的专业,它涵盖了很多学科领域。比如针对书画上的霉斑或黄斑,他寻找新方法解决,尝试结合飞秒激光清洗技术把污染物清除。另外,他还借助先进的仪器和设备给书画先做“体检”,查出问题后思考诊断方案,然后组织各领域专家一起讨论,尽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在最小干预的情况下修旧如旧。他认为,应该用最好的方法保护古书画,而不是靠某个修复师单打独斗。


谢华斌的思路开阔,他的志向不仅是一个出色的书画修复师,还要努力成为学校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一片绿叶,和更多的学者一起开展书画修复的学科融合,让书画修复这条路走得更稳更宽。



05

古书画修复工艺

称别人有本事,人们会说“这个人有两把刷子”。而谢华斌不止有两把刷子,他有好几把刷子。摆在桌上的,仅棕刷就有好几把,还有排刷等等。


谢华斌说,这些工具都各有用途,有的是用来刷的,有的是用来压实的,有的是用来挫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谢华斌使用的工具种类繁多,各有特色,不仅要精心挑选购买,有的还需要自己动手制作。


谢华斌的百宝箱中,就有不少自己独制秘器。其中棕刷最多,可细分为大、中、小不同型号……新棕刷比较松散硬涩,还会掉色,必须加工改良,用起来才不会出问题。旧的则易脆易脱,最好用的是不新不旧之时。此外还有启子、马蹄刀、针锥、砑石、木尺、放大镜……有了这些工具,才有了谢华斌的得心应手。


古书画修复工艺繁多、技艺繁杂、要点多多、历时长,谢华斌演示了其中的几个精要环节。


左右滑动查看▶

起台

调糨

折条

折条刷糊

隐补

折纸




更多内容详见2023年12月4日厦门晚报《最厦门》周刊。(点击图片跳转)






文:叶玉环 摄影:谢培育

编辑:肖宇晴 校对:苏元坤 值班主任:黄兆强

厦门晚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推荐阅读


标星+置顶厦门晚报

一秒找到晚报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