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云刘强东力挺996,不爱加班就是没拼搏精神?我不服!

金台环环 环球人物 2021-07-24

总有一天,我们能更无所顾忌地对996说不。

作者:阿晔 隋唐



“工作996,生病ICU。”


自从3月27日,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出现在程序员们最常用的代码托管平台上,短短两周,就有超过18万人出手为其点赞。


所谓“996.ICU”,就是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6天,生病就直接进ICU(重症监护病房)。程序员们用一种特别“互联网”的方式,发动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反996工作制运动


很快,马云和刘强东的回应就来了。11日,马云在内部交流会中将996称为“修来的福报”;12日,刘强东在朋友圈回应996,表示京东不会强制996,但“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996这个字眼,再一次走上风口浪尖。





沉默的大多数


“996.ICU”是以始料未及的速度蹿红的。


刚开始,里面大部分的发言更像是“码农”们的集体吐槽。随着这个项目逐渐被更多人关注,出现的声音便越来越严肃。当“996.ICU”最终演变成一个抗议性的诉求时,有人将其定义为“程序员的一次集体觉醒”。


但是,程序员阿南并不太认同这个说法。“我出手加个星(点赞)都算是不错的了,周围的同事几乎都没有参与,只不过会当个话题闲聊几句。我觉得,这还算不上什么集体觉醒。”


作为一名身处“BAT”、经常996的程序员,浩哥这次就只当了回围观群众。虽然他对这个话题很有共鸣,但他却连个星都没给它加,因为他觉得没用。


“这能产生什么实际效果啊?反正我觉得相关部门应该不会发个文件说以后禁止996。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明令禁止996了,公司也会发明出新招让员工不得不加班。说到底,我们根本没什么话语权,和公司相比,我们就是弱势群体。”


持这种观点的并不在少数。网上关于996的讨论热热闹闹,但作为雇主的公司大多不屑回应,要回应也是如马云、刘强东那样“年轻就要拼搏”的论调。程序员们该加班的还是在拼命加班。选择只在线上进行口头抗议的他们,在现实中难以掀起波澜。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反对996,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2016年,58同城因为实行强制996而引来员工抗议,不过那次抗议不仅没啥正面效果,企业的态度甚至更加强硬;今年1月,有赞在年会上公开宣称,将采取996工作制,甚至引来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的介入,但可惜的是,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相应的处罚结果出炉。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即便有《劳动法》的保护,多数人也只能默默忍受996的摧残。


纵然有一万个反抗996的理由,但绝大多数不能、不愿,也不敢和企业“撕破脸”,最终只好选择沉默。



996能否提高企业效率


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网上盛传京东内部要开始实行995工作制,而且是强制规定。京东对此回应称:“拼搏和激情是写在京东血液里DNA”“每一个人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会强制,但鼓励大家全情投入”。


这个回应和5年前“996等于奋斗和成功”的论调几乎一样,只是这回已经很少有人发出赞同的声音。


京东员工直言:“现在在裁员嘛,大家都懂,谁也不敢提早走,我们每周统计一次打卡,谁早谁晚一目了然,早走说不定就被裁掉了。” 



长期996显然不遵守《劳动法》,但企业往往通过让员工“自愿”的办法绕开《劳动法》。马云和刘强东都回应了自己的企业不强制员工996,只要求员工奋斗拼搏。这里的逻辑其实是很暧昧的:说是不强制,其实在强调996是奋斗的表现方式之一;既然点明了要拼搏,又如何不996呢?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创造了各种变相、隐性的加班要求,比较常见的有两种:


一是像京东这样,把996包装成企业文化、员工精神的体现,接受公司996的人就是一个敬业的、对企业忠诚度高的员工,是我刘强东的“兄弟”,不接受的那就请自行离职;


二是将996与各种考核机制关联起来,比如有的企业会要求员工每月加班时长满100小时,加不够就扣钱。


不过,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程序员阿南说:“谁能愿意天天加班?但我们公司领导特别奇葩,他没走,谁也不能提早走。只要你有个两三天是早下班的,他马上会认为你的工作量不饱和,然后给你增加任务量。反正明知道是没法提前下班了,那大家就一起“磨洋工”呗,本来6点就能做完的活儿,就拖着,磨蹭到9点再完工。”


企业通过“员工自愿”来避免劳动监察部门的审查,员工又想方设法“磨洋工”来避免企业增加自己的任务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降低了效率,员工被压榨了生活空间,可谓是两败俱伤。



国外问答网站Reddit最近也注意到了中国码农们的“996事件”,其中有条高赞回答是:“本质上大家都知道以时间换工作量,但写代码写得太久了很容易出很多bug的。”


996是如何臭名昭著的


百度百科中,关于996的词条最早编辑于2014年4月。那一年,996初出茅庐,不少人对此的态度还是偏向正面的。有人说:“对于奋斗者,这种工作方式可谓正常,付出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都是要付出努力的


在那之后,人人都像是灌多了毒鸡汤,将996与奋斗、成功画上等号,疯狂加班成了政治正确。企业顺水推舟,将今日争议颇大的“狼性精神”搬上台面。


对于奋斗在互联网行业里的人来说,短短几年间,他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互联网大佬的成功。而从自身角度来说,疯狂加班之后可能实现的升职加薪、股票期权显得诱惑力十足,所以在那个阶段,作为潜规则的996尚且能够被人忍受。



但正如美团CEO王兴在公开演讲中所说:“只要你能保持高速增长,所有的问题都至少在短期内能够被容忍、被掩盖,或者不会爆发。”反过来说,一旦企业的增长陷入停滞,问题也会如熔岩爆发般不可收拾。


从去年开始,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行业开始勒紧裤腰带,当初飞在风口上的猪个个都担心会摔死。当收益与付出不成正比,所谓的“奋斗”就成了过街老鼠。这个时候,终于有人回过味来,觉得996这事有点蹊跷......他们忽然明白,不求回报地奋斗只能当冤大头。


去年,蘑菇街苦熬8年终于上市,那些持有期权的老员工们累死累活却只获得区区几万元的回报,纷纷吐槽“自己的青春全都赔进去了”。


△蘑菇街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大多数企业都是这样,没有“BAT”的命,却有“BAT”的病。


坚持了这么些年996,别说什么“迎娶白富美、出任CEO”,就是“车厘子自由”都没能实现,甚至很多人还迎来了一纸离职通知单......


低效加班,后患无穷


这次由程序员掀起的“反996浪潮”,能够突破圈层引发全民热议,也说明在当前社会,加班已经非常普遍,并非互联网行业所特有。


据国家统计局和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以每周人均工作46小时、每日人均工作9.2小时,居于OECD成员国工作时长榜单首位。



以人力换效率的现象在各行各业都不新鲜,但这个办法并不会一直奏效。长期以来,企业忽视了这背后的社会成本,从小的方面说是员工的健康、休息权利,从大的方面说是社会运转的低活力与高成本。


当企业习惯以压榨人力来换取效率,员工们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整个社会一旦形成了“磨洋工”风气,那么无论什么行业,管理成本都会直线上升,长此以往,透支的将会是各行各业的发展潜力。


《代码大全》里有一句话,“人们容易混淆行动与进展,混淆忙碌与多产。有效编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思考,而人思考时通常不会看上去很忙。”


低效的加班行为,挤占了人们的业余时间,让人们失去学习思考、感知创造的时间与精力。天天加班增删查改,看似很忙实则摸鱼,拧十年的螺丝也不过是个熟练的螺丝工罢了。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再以某种“低标准”去看待加班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状态。如何提高工作运转效率,增强劳动力综合素质才是现如今的当务之急。


而抛弃996,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