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治愈200多例,72例来自这里!它背后的掌门身患渐冻症,仍拼命和死神抢人

金台环环 环球人物 2020-09-16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作者:咖喱

|编审:苏睿



进入2月,疫情依然严峻,数字不断变化。


截至1月31日24时,全国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破万,达到11791例,累计死亡259例。


不论是在返程路上,还是自觉在家隔离,我们守在手机旁抓心挠肝地等待最新疫情信息时,还有很多人奋战在抗疫一线,筑起我们和死神之间的那道墙。


金银潭医院,武汉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也是这场防疫战最先打响的地方。目前,该院收治的全部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且相当一部分为危重患者。随着疫情蔓延,这里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人们只知道这家医院硬核,殊不知,背后的院长更是硬汉一枚!


57岁的张定宇是一位身患渐冻症的病人。拖着一双跛脚,他已经连续30多天奔走在抗疫第一线。


在渐冻症和病毒的双重夹击下,这个曾经离死神最近的人,成了从死神手里抢人最执着的一个。



绝症这个“秘密”藏不住了


如果不是这次突发的疫情,张定宇甚至都没打算把自己身患绝症的事说出去。


2018年开始,他就拖着一双笨拙的腿,在医院楼上楼下地跑。有人关切地问他怎么了,他就用“膝关节不好”搪塞过去。



2019年12月,刚与冬季甲型流感抗争结束,还没来得及缓口气的张定宇,遇到了新的“敌人”。


当月29日,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


张定宇看出病情不一般,直接对患者进行了隔离治疗,随后又紧急转移了尚在医院的80余名甲流儿童患者。


4天后,金银潭医院正式开辟专门的病区,接诊类似病患。



病毒未知,危机重重。张定宇一边叮嘱医护人员加大防护,一边率领大家以最快的速度采集了第一波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并送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进行检测,给病毒第一时间确诊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0年1月12日,引起这种不明原因肺炎的病毒被世卫组织正式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11天后,病毒发源地武汉正式下发“封城”通知,事态发展的速度超出了张定宇的预期。



除夕夜,解放军海陆空450名医护人员、上海136名医护人员先后空降武汉,第一时间进驻金银潭医院。


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飞抵武汉后去的第一站,就是收治确诊患者和重症患者最多的金银潭医院。


这里成了全民关注的焦点。祖国四面八方的驰援给张定宇带来了强大的支持,却也让他的“小秘密”藏不住了。


在和白岩松连线时,他说出了不得不公开自己身患渐冻症的原因:


“这次要接待很多专家和重要领导,我行走过程中有明显的跛行,或者不能接送,觉得不礼貌,才决定说出来。



对于渐冻症,很多人并不陌生。


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无药可治。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四肢肌肉进行性萎缩,慢慢发展为全身肌肉萎缩和吞咽困难,直至产生呼吸衰竭。


·2018年,霍金因患渐冻症去世。


从2018年底确诊后,张定宇就对自己的病一清二楚。


面对镜头,他乐观地说:“幸运地话,我还有八到十年的时间,如果不幸可能就只剩五、六年的生命。不管怎样,我都会利用好每一分一秒。



实际上,驰援部队到来之前,在医疗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张定宇已经带领金银潭医院硬扛了20多天。他每天凌晨2点躺下,4点又得重新爬起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在夜以继日的诊治中,该院医护人员发现,他们以往用于抗艾滋病的药物克力芝,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疗效。很快,这种药便在金银潭医院率先用于治疗。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直到昨天,好消息传来。金银潭医院一天内有20名患者集体出院,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同时出院人数最多的一次。截至目前,该院累计出院患者72例。


这些带着温度的数字,是对张定宇最大的鼓舞。


·出院患者表达感谢。



妻子中招,“我很内疚”


就在张定宇拖着一瘸一拐的腿从死神手里抢人的时候,他的妻子却几乎与死神擦肩而过。


张定宇的妻子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也处在疫情防控的一线。


1月13号,张定宇从医院回到家,短暂的休息间隙,和妻子谈起了这个病的一些症状。妻子自知身体出现了一些不适,也开始有所怀疑。


第二天,张定宇的妻子悄悄去医院做了检查,不幸被确诊已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随后直接住院隔离。


而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仍然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医院看一眼妻子。



丈夫在一线抗疫,妻子竟不幸中招,张定宇夫妇的遭遇,让所有网友揪心。


“身先士卒”“先国后家”的话听得多了,却也藏不住硬汉背后的柔情。


1月15日凌晨1点多,下班去看妻子的路上,张定宇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



万幸的是,妻子的病症属于轻症,经过救治出现好转。


29日,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张定宇迫不及待分享了好消息。“经过两次检测,妻子体内病毒已经转为阴性。今晚12点,我应该可以回家了,我们终于可以团圆了。


虚惊一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从武汉市第四医院副院长,到武汉血液中心主任,再到6年前来到金银潭医院出任院长,张定宇这身白大褂,一穿就是几十年。



在这几十年里,“临危受命”的关头,他不止一次经历。


1997年11月,张定宇响应国家号召,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


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他就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在重灾区什邡市,全力抢救伤员;


2011年除夕,作为湖北第一位“无国界医生”,他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医院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春节……


在灾情关头,什么都阻挡不了他冲锋向前的脚步。



“英雄城市”的背后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在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线战场上,到处都有这样不顾生死的医生。


84岁高龄的钟南山17年后再次挂帅,在奔向武汉的火车上,他挤在餐车狭窄一隅、闭目凝思的一幕,看哭了所有人。



年近八旬的小汤山医院设计师黄锡璆请战一线,他的理由是,与其他年轻同事相比,家中牵挂少。



作为中国感染病学科唯一女院士,李兰娟不惧疫情,73岁再战一线,成为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建议的专家。



2003年奉命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南方医疗队,成员大多已退休,却还是第一时间集结成队,在请战书上按下了一个个红手印,写下:若有战,召必回,回必胜!



不仅是专家、前辈,疫情面前,这样的请战书从全国各地的基层医生手中递上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微信群里,有年轻医生舍命请战:“主任,有需求叫我,我可以加班,不过别告诉我妈妈,省得她担心。



被分配到重症病区的医生,有些还是“95后”的新兵,他们知道风险有多大,毅然写下“遗言”: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克病毒!



那些平日看起来任性随意的年轻人,此时像一个个斗士,跟死神硬刚起来:


为了能够节约时间,更快地穿戴好防护服,很多女医生收起爱美之心,一把梳子一把剪刀,瞬间把自己变成“假小子”,特别干脆;



为了节省防护服,减少穿脱次数,很多发热门诊的医生护士在防护服里穿上纸尿裤;



为了随叫随到,尽管靴子里、防护镜里全是汗,他们来不及脱掉防护服、顾不上洗漱,就在值班室席地而睡;



为了安抚众人,摘下口罩的他们尽管满脸都是口罩边缘的印子,依然笑容满脸,竭力驱散病房里的阴霾……



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护士长唐莎在朋友圈发过一段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钟南山说,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一定能挺过去的。他说这话的底气,就是背后这些兢兢业业的医护人员。


如果这时候还有人跟医生对着干,跟他们动粗,让他们受委屈,全国人民都不答应!


再多的感动和致敬,都无法还原他们在一线冲锋、与死神赛跑的勇气。我们能做的,只是对他们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配合。


披上这身战袍,最美“逆行者”出征!










扫二维码:加环环微信

备注“环粉”即可加入环环大家庭

商务合作请联系

电话:010-65363483、65363115

QQ:3144809109

邮箱:3144809109@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