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丨黄山改徽州 西安改长安?改名前要先算好这笔账!
这几天,一篇《徽州,归来吧!》的文章在网络热传,作者呼吁,将安徽“黄山”复名“徽州”,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网友对“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表示支持。
而在昨天,西部网微博发起了一项关于西安要不要恢复“长安”的调查,网友也是反响热烈。
有关地名修改和恢复的话题讨论,近年来从未停歇。为什么有的要用新名?有的要改回老名?先看看这几年他们是怎么改名的——
是不是有谁更有历史谁就是更好的?2010年12月9日,襄樊正式更名为襄阳时,就有网友呼吁西安也复名长安,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的观点是:“我不主张这样的提议,不要再折腾了”。因为评价一个城市,除了回顾过去,我们还要向前看,要立足于发展。一个地方改名字,并不是换几个字那么简单,当时襄樊复名襄阳,仅仅是背后的行政成本,就达到近一亿元。
相比于恢复旧名,更受争议的,是近些年,一些地方出于各种目的,频改地名。
——借名牌效应开发旅游。1994年湖南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从2000年前后起,北京出现了一堆带着“威尼斯”、“罗马”等名字的小区和写字楼,形成了 “威尼斯”在昌平,“罗马”在朝阳,“米兰”在顺义,“纽约客”在海淀的怪象。
——借行政区域规划变更改名。1950年起云南思茅地区先后经历了宁洱、普洱、思茅多个名称,2007年又更名为普洱市。
——为讨吉利“祈福避邪”。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更改地名之忧》一文写到,有人以(江苏省)骆马湖谐音“落马”为由,要求改成“上马湖”。
据民政部的统计,在城镇化和基层行政区划变更的过程中,许多老地名不断消失。
相对于这样快速的变化,地名管理和保护措施却显得比较滞后。民政部表示,将在做好地名文化资源调查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基础上,规范管理地名。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人文文化、自然文化的沉淀,随意改之便割断了当地的文化脐带,导致文化传承错位,产生社会问题;但地名并非不可更改,我们应该努力呵护地名的严肃性、历史性、自然性和稳定性,在更改地名时保持谨慎,理性衡量利弊得失,切忌盲目跟风“追名逐利”。
猜你喜欢
本期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浙
编辑/文雅 王烁 文凡 李婷婷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