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忧心 | 田汉、谭嗣同北京故居状况堪忧 院不像院房不像房...

2016-05-21 央视新闻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检察日报、大众网

在北京,有很多近代名人的故居。这些故居里不仅留有名人曾经生活的印记,同时也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历史记忆。按理说,这些名人故居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以传承历史和文化,但是记者调查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1305x48c2x&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北京一些名人故居保护堪忧

田汉故居周围全是临时建筑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细管胡同9号,记者走进胡同后发现,故居两边搭建了很多高低不同的简易房,如果不是看到外墙上面挂着“北京市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牌匾下边还写着“非开放单位谢绝参观”的字样,很难想象这是田汉的故居。田汉先生在这里生活15年,改编京剧《白蛇传》和《西厢记》都是在这里创作的。据当地居民介绍,当年田汉一家就住在院子里的三间北房。庭院中的枣树已经有水桶那么粗,是田汉亲手所植。

记者走进院子发现,故居几乎被各种临时建筑挤得面目全非。虽然老房子的模样依稀还在,但周围全是各种临时建筑,完全将其包裹起来。各家的自行车、破旧的盒子都堆在过道里,狭窄的小院上空还飞着铁丝。如此保护,着实让人有些担忧。


谭嗣同故居没了历史文化气息

位于北京北半截胡同41号的谭嗣同故居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故居院子中央也加盖了房屋,将小院挤压成了窄窄的“一条巷子”。在门道的墙壁上,还粘贴了不少租售房屋的小广告。几乎每家每户都在房间外私自搭建了小棚屋。在谭嗣同曾居住的“莽苍苍斋”外,窗户已经被透明的塑料皮封住,文化和历史气息全都没有了。

据院内一位住户称,旧居占地800平方米,只有3个院子,却住着近30户人家。老人说,他已经在这里居住了60多年,见证了这座院子的变迁。今天院子变成这个样子,看起来实在让人心寒。


名人故居保护遭遇多重现实困难

面临私搭乱建、保护不力的名人故居还不止这两处,很多名人故居都由于产权和使用权的问题面临保护难、腾退难和修缮难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像田汉、谭嗣同这样有居民租住使用的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很多。实际上,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情况比较复杂,如果从合理保护文物这个角度来讲,仍然让人居住不算是保护文物的合理方式。但如果名人故居属于私人所有并由其后代来打理,会不会也遭到破坏?对此,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许伟表示:“名人故居的保护,只是文物保护的一部分,这些故居受文物保护法的保护。很多名人的后代,还是很尊重他们祖先的名声,即使是自己用,也会按照文物法的要求,来合理居住使用。”但都靠后人来保护显然也不现实,毕竟有的故居其产权归房管部门或企业,住了很多人,根本就不属于名人的后代。

除了产权问题之外,保护经费也是捉襟见肘,这使名人故居保护显得力不从心。在一座挂牌开放的名人故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一座名人故居要挂牌开放,首先需要投入维修资金,还要投入日常的诸多开销费用,而这些仅靠财政投入很难维持。

需要从法律等角度来完善保护机制

除了上述现实问题之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名人故居保护还存在保护原则界定不清、缺乏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尤其缺乏对于“名人”、“名人故居”的法律界定,缺少相应的准入标准、申报程序、筛选机制。现在的名人故居保护只有一个文物保护法可以适用,没有列入文物就无法保护。另外,名人故居和一般文物不一样,它是一个整体。

有专家认为,名人故居保护应该从原来政府单一保护变为引入社会力量,采取社区居民、参观者、政府、商家等多方参与、共创多赢的互动发展模式,向社会筹集资金做好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比如,可以借鉴上海、苏州等地的做法,在签订法律文书、确保不改变名人故居原始结构、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将部分名人故居出租、出售给私人业主,通过产权转让的方式推动名人故居保护,拓展新的保护途径。


新闻多看点

NEWS MORE


国外如何保护名人故居?


△但丁故居

在有些国家,大都通过立法来保护名人故居。法国拥有的名人故居超过900个,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保护名人故居的重要性,早在1887年就颁布法律,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纪念性建筑,后又出台多部补充法规。

立法之余,国外一般都设有专门机构,来管理名人故居在内的纪念性建筑。法国早在1913年就设立专门机构,对纪念性建筑进行分类管理,登记造册。美国从1966年开始也对名人故居进行登记,设立专职机构统一管理。在美国一旦有拆除事件发生,会遭到非政府组织和民众的强烈反对。

保护原则方面,国外大多坚持“修旧如旧”。比如佛罗伦萨的但丁故居,墙上见不到任何标志,只在隔壁楼房上悬挂诗人头像,其下搁置一尊半身青铜雕像。当地管理部门认为,在故居的任何地方镶嵌标志,都是对故居原貌的破坏。

经费方面,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都有专门拨款。法国每年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都有上亿欧元预算,政府还利用税收杠杆,为出资保护纪念性建筑物的基金会、企业和个人,进行税收减免或简化手续等优惠措施。

猜你喜欢


监制/杨继红  主编/侯振海

编辑/王兴栋

©央视新




觉得有价值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