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年,最爱的还是这口家乡味

夜读 央视新闻 2024-03-30


新春快乐

大年初三,年味正浓。央视新闻《夜读》推出春节特别策划:春意浓。所谓“春意浓”,不仅仅是春节里浓厚欢喜的节日氛围,更是包裹在这个盛大节日里的诸多浓郁情感。过年的一大“美事”,自然就是吃吃吃了,回到家乡,熟悉的不仅有街道乡亲,还有漂泊已久的胃。因此,我们的首期主题便是:家乡味。今晚,让袅袅炊烟在文字里升腾,煨一锅暖心的家乡之味。



有一种胃,叫家乡味

作者/黄磊

朗读:董华  配乐:徐梦圆 - China-E



过年是一年中的大事儿。


因为是大事儿,家家严阵以待,不少人家过了腊八,便风风火火准备起来。我们家则更早,过了阳历年,便开始张罗,该置办什么,要在心里盘算良久。


随着炊烟升起,年味渐浓。烟火气息重叠囤积,蓄满了厨房,升腾而上,终究溢了出来,蹿出房梁上的屋瓦,不断蔓延,看似轻云一般,却扶摇千里,催促他乡游子,快快回家。


一方水土一方人,舌尖上盘旋的是故乡的味道,而胃里的触角永远带着一方的风貌与“纠缠”——或者说,不忍放手的眷恋。



唐三藏西行,唐王将那一撮泥土放进送行的水中,请他饮下,是时时警示他勿忘家乡。那唐三藏一饮而尽,匆匆西去。


少时离家,母亲不会捻土,但会做一桌子菜。圆圆的桌,满满当当,都是家乡最负盛名的。


碳炉里涌着幽蓝的火苗,上面架着锅,咕咕冒着热气,白菜、蹄髈、鸡翅、蛋饺……一层一层从锅底叠上来,颤巍巍的,很是壮观,是一品锅;一条鱼经盐卤浸透,一种特别的气味通透其身,绵延开来,用家乡的腊肉、笋丁红烧,那味道萦绕全桌,令人垂涎,是臭鳜鱼;上面铺满晶莹的腊肉,连刀板都直接端上桌的,是阳光与食物共存的味道,是刀板香——这些,全是母亲的味道,家的芬芳。


氤氲的热气中,母亲抹去眼泪,送孩子去远方谋生,盼他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儿行千里,母亲纺烟火为丝,将乡情也缝了进去。


家乡的味道至此种下了,从唇角舌尖跳转五脏六腑,终存脑中,慢慢摩挲成一块温润的琥珀,挥之不去。



过年,无论风霜雪雨,披星戴月,终是要回家的。一张年味十足的“福”字倒贴过来,便是一张车票,引得千万里之外的人遥而奔赴。


一年大雪,坐上飞机才被告知不得起飞,只能留在当地过年。一群南来北往的旅人被困在机舱中,吃着速冻饺子,如同嚼蜡,食之乏味,却无处可弃。吃完饺子,被一辆摆渡车接了,送到机场附近的酒店。匆匆睡去,一觉便从这一年睡到下一年,岁月流逝在暗夜中叮咚作响,听得分明。迷迷糊糊中,竟闻到鼻尖上香甜的家乡气息,那种召唤是无法从血脉中剔除了……


次日辗转回家,吃上家人炖好的油亮的蛋饺,不禁鼻尖发涩——是烟火熏来挥之不去的感动。



人生如逆旅,一路行来,辗转东西,谋生四方,五脏庙早已祭了各地的美食,混杂着南北的烟火,练就不同凡响的味蕾,探寻着各地融合在一起的味道,精彩迭出,是戏曲舞台上的一出大戏,生旦净丑,才能大做文章。


时代在进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大大缩短,食物也少了地域之限。南方的精巧混杂了北方的豪迈,西北人也可品味东南的海鲜。南来北往,竟也习惯了很多的口味,熟悉了不同地域的美食。


每次过完年,父母在自己出行前,必再三嘱咐:也给你的朋友带点过去,大家一起尝尝。随之叹息说道,唉……也不知道他们吃不吃得惯……和朋友同事要搞好关系……


那种惆怅,是对子女深深的牵挂。


而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聚在一起,吃起他乡美食却是热火朝天,欣喜不已,丝毫不觉不惯,反而多了一份舌尖上的吸引。在一片氤氲中,吃得额头冒汗。那热气又一次爬上了窗棂,悄悄溢了出去——原来各地有各地的风味,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魅力……


美食一家,原来不分彼此。



书里的唐朝和尚,最终回到大唐,才发觉四海之内皆亲友,黄河入东海,都是一家人。于是那和尚从云端缓缓落回到长安城里。


而尘世中的你我,可能也要在走过许多路之后,才会发觉,家乡的烟火味,早已萦绕在走过的每一处。


心安皆归途。有这份烟火味垫着,心便安定,家乡便似乎不远了。



图|视觉中国


你过年在家吃了什么好吃的?
留言区美食集合!


📮投稿邮箱:yedu_cctv@126.com

制片人 | 王元   主编 | 王若璐  
编辑 | 杨瑜婷  
©央视新闻


,给家乡美食打call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