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利润连续7年超百亿,化工界的“华为”凭什么

闫俊文 中国企业家杂志 2024-03-19

未来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很有可能和人工智能使用水平的高低有关系。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闫俊文编辑|李薇
图片来源受访者
万华化学被称作化工界的“华为”。2月初,万华化学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预计2023年实现营收1754亿元,同比增长5.92%;净利润168.1亿元,同比增长3.57%,净利润连续7年超过百亿元,而这背后归功于万华化学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万华化学在1996年研发出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生产技术,让中国成为继美、德、日之后第四个掌握MDI制造技术的国家。MDI是一种聚氨酯材料,用于建筑保温、轻工纺织、汽车、家电等领域。
万华化学位于福建的40万吨/年MDI装置于2023年底全线贯通。该项目达产后,万华化学MDI产能提升至305万吨/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约三成,继续位居全球第一。
万华化学在组织管理创新方面也走在行业前列。“万华的利益分配机制是非常合理的。”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增太近日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说。
万华化学也特别注重对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据媒体统计,从2001年上市以来,该公司已实施现金分红23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183.14亿元,累计现金分红412.13亿元,分红率达到34.83%。
万华化学的创新秘诀是什么?它的组织管理创新是如何做的?廖增太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一一做了解答。

以下是采访内容的核心要点:


1.未来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很有可能和人工智能使用水平的高低有关系,你用的水平高,可能你就厉害了。

2.万华下一步要大力发展AI。今年,我们公司管理主题叫“数智化年”,研究怎么把AI辅助研发作为一个重点课题。

3.只要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都是新质生产力。

4.万华大幅度精简管理机构,管理很扁平,2~4个层级就结束了,90%的流程都是1~3个环节,一天就结束了。

5.企业家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勇气。

以下为采访内容实录(有删减):

谈AI与化工产业

《中国企业家》:AI与化工行业相结合,为什么很重要?
廖增太:去年,我们用AI来辅助科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效率。
第一,用AI来辅助我们做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如果用传统的方法,这里有几十种物料,有6种催化剂,按以前的方法正交实验要做1900多次,我们就想,能不能用AI人工智能辅助一下?
我们要去训练人工智能,不断训练和迭代它,它就给我们输出了一些结果,我们用这些结果再做实验,就大大缩小了实验的范围,结果我们整个研发时间提前了3个月,所以我们感觉AI挺好。
第二,催化剂。催化剂太复杂了,是个实证科学。过去,它就靠我们科研人员估计,用什么分子式,之后去合成,做实验,这种可能性组合太多了,也太慢了。我们就想,用AI看有没有可能?结果AI在14000多种可能性里,给我们输出了165个分子式,然后我们再去训练一下AI,它最后给我们输出了4种分子式,我们就做这4种分子式的合成、实验,结果得到很满意的效果,大大缩短了催化剂的研发时间。
如果按照以前的方法,一个有经验的硕士,要做一个分子合成,之后做评估,基本就得半个月到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时间。一个有经验的硕士一年只能做20个左右的实验,14000种要多少时间?意味着20个硕士研究生要干35年,但我现在用AI,半年多时间就把它干出来了,大大提高了我们科研的效率。
所以,第一,AI能大幅度提高科研的效率;第二,未来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很有可能和人工智能使用水平的高低有关系,你用的水平高,可能你就厉害了;第三,人工智能可以产生颠覆性的技术,因为它有智能的成分在里面。
人工智能和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大一样。前三次工业革命完全是工具,比如机械化代替人工,电代替传统能源,第三次是信息化。这一次,人工智能有了智能,它也是一种工具,但是它的工具带有智能的功效,所以它可能会产生颠覆性技术,用好了,就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就会走在时代的前面。
如果你不重视人工智能,甚至不用它,很可能就被时代抛弃了它不光用于科研,还用于整个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等等,所以,人工智能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国企业家》:在AI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廖增太:人工智能有四个大要素,人才、算法、数据、算力。关于数据,它包罗万象,关键是数据怎么用好。过去200多年来,比如化学工业的发展,积累了无数的数据,这些数据实际上靠人去看,10个人、100个人一辈子也看不完,但人工智能不一样,它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海量文件当中找到相关性。
但这些文献表述不一样,所以,首先要把资料、数据标准化;第二,要收集这些数据;第三,标注数据,最后形成一个数据集。
我建议国家组织有关部门、化工行业协会,还有高校、标准化组织,分门别类,把数据集做出来,不仅仅是化工行业,钢铁行业、纺织行业也一样。
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企业要重视,行业要重视,国家更要重视。
万华下一步要大力发展AI。今年,我们公司管理主题叫“数智化年”,研究院将“怎么把AI辅助研发”作为一个重点课题,然后去应用,去研究。
谈组织管理创新
《中国企业家》:在万华2024年“董事长新年贺词”里,你提到“大力提倡微创新”,为何要强调微创新?
廖增太:微创新是颠覆性创新、大创新的一个补充,比如研究院的创新是个大创新,是个颠覆性创新,但创新不光是实验室里的东西,实验室成果要成为产品还要经过工业化过程。
怎么调动全体员工创新积极性?在大工业生产过程当中,解决工程化中小的技术问题,就要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
第二,微创新也非常有利于凝聚团队,员工有了微创新的想法,马上实施,马上奖励,能让员工更有归属感、自豪感。
《中国企业家》:你怎么理解新质生产力?
廖增太:只要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我认为都是新质生产力。
本质上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换句话说,取决于创造财富的能力,劳动生产率就是创造财富的能力。
所以只要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我认为都是新质生产力,这里面一定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对万华来说,我们当然要把技术创新作为第一核心竞争力去培育,但同时也不要忘了我们的管理创新,因为你的组织管理创新也会提高生产力。同样100个人,不同的组合方式,工作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
要因地制宜去搞新质生产力,不要一哄而上,有些行政部门可能没有技术创新,你就组织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也是新质生产力。
《中国企业家》:组织创新和关于组织管理创新这方面有哪些心得?你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廖增太:万华在组织创新方面主要做几件事情:
第一个方面是(建设)现代企业治理体系,走在了国内企业的前列。治理体系就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你的利润怎么分配的,我们把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让员工成为企业主人,这个很重要,万华的利益分配机制是非常合理的。
第二,我们最高权力的分配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权力分配是非常科学合理的。管理层授权也是科学合理的,这也很重要。
现代企业的治理能力方面,万华应该说也做得非常(好),比如我们现在管理层级通过改革后大幅度精简,我们的管理很扁平,2~4个层级就结束了。
我们的部门设置非常精干,机关人员数量(科研、生产还有销售以外的人员)只占全体员工的6%,连其他企业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我们的机关为什么高效精干?因为90%的流程都是1~3个环节,一天就结束了,非常快。另外就是我们的流程有大量的数智化技术,所以这方面效率也很高。
所以我们的治理能力应该说做得非常好。这些年,万华的改革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方面,我认为走在行业的前列,企业界的前列。
谈企业家精神
《中国企业家》:你对“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如何理解?
廖增太:首先,企业家要爱党爱国,要有使命感、责任感和时代的担当,必须想着这个企业交给你,你就要有担当把企业做好,做成全球一流的企业,做成一个伟大的企业,这是你的使命担当。
第二,要敢想敢干。创新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抱残守缺不行,我和万华的创新理念就是敢想敢干,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企业家如果碰到问题就退缩了,那这个企业肯定做不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勇气。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tougao@iceo.com.cn


END 

值班编辑:郭立琦  审校:张格格  制作:董斌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