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门带个孩子,自矮三分……

沈彬 新民周刊 2021-05-22

带孩子出门比不牵绳带狗出门更有负罪感,生怕一不小心就站上了道德靶子。

文 | 沈彬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下社会新闻的一个细分品类就是“熊孩子新闻”:熊孩子刮花奔驰车、熊孩子被妈妈带进女厕所、熊孩子看花车摸了我的腿、熊孩子弄坏电影幕布……
这些新闻里很多孩子的教育是有问题的,但是,舆论监督孩子成为了一个单独的新闻品类,这倒是开天辟地的传播现象。
在厌女、仇老之后,“恨童”华丽丽地登上了舆论场。到底谁喜欢看这样的新闻?谁在投喂这样的新闻?谁在社交传播这样的新闻?

图片来自网络
网络上对于熊孩子的讨伐,大概始于几年前的段子,大意是亲戚家熊孩子玩坏了自己的公仔,要么自己一巴掌打过去,或者用“夺笋”阴招报复,夸孩子多么有音乐天赋,诱使亲戚孩子学钢琴,毁了他的童年。
之后,是咪蒙系的“故事会”:火车上带孩子的家长要求换下铺,行文时一定要突出家长站在道德高坡做俯卧撑的样子,被自己严词怼回去,然后“上价值”:你有孩子了不起啊!
或者就是这样的“暖文”:新手父母带着十几个月的孩子坐飞机,还特意给周遭位子上的乘客准备好了道歉卡、小礼物,怕因为孩子吵闹给其他人造成困扰。
这则故事非常的“日系”,但给我的感觉是,出门带一个孩子就是“有原罪”的,自矮三分,随时要谢罪。

图片来自网络
众所周知,婴幼儿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吃喝拉撒睡,哭闹起来,或者生理排泄,哄也哄不住,叫也叫不停,这已经让父母非常崩溃了,多少妈妈在婴儿永远炯炯有神的不肯睡觉的眼神中得了产后抑郁。
这种失控是作为哺乳动物幼崽必须经历的阶段,不是父母故意放纵的结果,跟教育无关,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共同成本。
但是,舆论场里对于人类幼崽越来越不宽容了,在很多年轻人看来,有WiFi,有手机,有外卖小龙虾点,还有什么人生不满足的,有什么好哭泣的呢?
事实上,“日系”的日本,带孩子出门让妈妈太有愧疚感,已经成为日本年轻人不育不婚的重要原因。
近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出炉: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达到了发达国家研究生育率时提到的“超低生育率”临界值了。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
一个媒体朋友、双胞胎妈妈看到新闻之后,马上给我写来一篇述说带孩子出门多么被人嫌弃的文章。形格势禁之下,带孩子出门比不牵绳带狗出门更有负罪感,生怕一不小心就站上了道德靶子。
我差不多是互联网上最早建议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依法惩戒那些为非作歹的小霸王,但是小霸王的话题和“熊孩子”不是一个问题。教育“熊孩子”的话题,更多是家庭内部的私人话题,而惩戒小霸王是一个公共司法政策问题。
自媒体的兴起,大幅降低了人们的“文明阈值”,禁忌和底线变得越来越低,原本不能在公共舆论空间里讨论的鸡毛蒜皮,成为主打新闻产品。
互联网终究会形成积聚效应,积聚的同时也是在分裂,按照性别、年龄、不同的价值观分裂形成独立的孤岛,茧房以内是天地大和谐,茧房以外就是“异鬼”的世界,这些“异鬼”包括并不限于:绿茶、女司机、熊孩子、变坏的老人、肖战的黑子……
另一方面,社交的网络舒适区、圈地自萌的商品化,让很多人拥有了“漫长的童年”,“小公举”的减龄人设,需要的是别人照顾,而不是容忍人类幼崽。
这一代孩子真是够可怜,除了虎妈、鸡血,居然又被“恨童”盯上了。




· 良医 | 拔智齿瘦脸?你到底讲不讲科学· 美国西南边境出现了大量印度躲新冠的难民,美国准备好了吗?· 我看了他27年,罪犯都老了他也走了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