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天津出台了“海河英才”计划,几乎以无门槛的条件吸纳四方英才。于我而言,“40岁以下”这条限制如鲠在喉,留给我的时间仅剩十天。
第一时间去APP报名,系统已经瘫痪,于是换姿势、换时间,趁半夜人少时登陆,但均无法进行下去。上网查询,得知消息公布当天,北京注册用户就突破三十万。30万呐,人只能越来越多,难道等待系统修复吗?最重要的是,再过10天就是我的40岁生日,等不起。焦急难耐之中,决定还是跑一趟天津,也许还有转机。
就这样,5月18日,我带齐了所有证件奔赴天津,不知道是不是新政的原因,半小时一趟的京津城际甚至买不到坐票。第一站来到了天津和平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被告知当天的排号已发光,且只为网上成功注册申请的人员办理。当日已是星期五,再隔个周末,希望越发渺茫!
心灰意冷之际,一位同道中人建议去河西区碰碰运气,于是又跑到河西区行政服务中心,得到的是同样结果,这里也不再办理了。我大声呼出“还有十天我就没资格了”,顿时,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本来大家也是惺惺相惜,于是纷纷围过来聊了起来。一位在周边负责安保的警察见状,过来说了一句:“也不是没希望,周末不休息,明早8:30之前来排队吧,每天只办80人啊!”。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禁不住又充满了希望。
为什么一纸天津户口让大家这样焦灼,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在北京打拼多年,不为房不为车,北京户口唯一阻隔我们的,就是孩子的入学、考学问题。我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根据北京的政策,没有京籍就无法在北京高考。我们之前考虑,让孩子在北京上完初中,然后有两个选择:回老家上高中或者进入国际学校就读。
回老家不是个好选择——没想奋斗多年,最后却把孩子变成留守儿童,更何况在外多年,老家也不具备“留守”的条件。在北京上国际学校的学费大约是每学年20万,加上其他费用,负担更重。而且我们也担心,儿子上完初中再进入国际学校的环境,未来走出国上大学的路子,可能会有文化上的水土不服。
最好的选择当然是我们能够拿到北京户口,但是北京的积分落户政策还不甚明朗。我算了算我的积分,大概是84.5分,我妻子大概是90分左右,但据说达不到100分是不可能获得积分入户资格的。在这种情况下,天津无论是距离上、教育水平上,都是父母们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在孩子的前程面前,所有的家长既是无可奈何的弱者,又是奋不顾身的强者。
现在还有一线希望,要成为明早的八十分之一,是无论如何不能再离开这里了。于是我在附近定了个酒店住下,早早地休息了,为明晨排队养精蓄锐。期间老婆打来电话,问要不要前往“增援”,排队的时候可以有个替换。我把她拒绝了,毕竟周末还得有人带孩子写作业、上课外班,更重要的是,我们又不想在家中强化“户口”的问题,怕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没想到的是,当晚九点钟,那位排队时认识的朋友通知我,已经有数十人在排队了,赶紧来吧,晚了就没戏了!立马从床上爬起来,赶到排队现场。
距离第二天早上发号的时间还有十几个小时,漫长的等待之中,大家也不再说话。蹲坐在门前等待机会的人们,这一刻,不论身份与财富的高低多寡,都如同难民一样,焦灼而无助地守在黑夜里…
此刻,河西区行政大厅的办公楼内依然灯火通明,不断地有人进进出出。这时有消息传出,天津政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来津落户人员的排队痛苦,特意加班加点帮落户人解决困难。又有消息传出,明天将出台新的补充条例,需要先调个人档案才能再办落户人员信息审核,也就是说要想拿到准迁证还有一个漫长的周期。大家熬夜排队算是无用功了。队伍中骚动起来,大家商量着,不能这样白白熬了一天,我们一起去争取吧,于是众人大喊“要公平要公正”……安静沉寂的夜里,这声音格外刺耳。一个多小时后,几近沙哑的声音仍然此起彼伏。
凌晨三点半,工作人员出来告诉大家好消息,市领导作出决定,让河东区的工作人员再辛苦一些,通宵为门外连夜排队的人做好服务。人们激动地鼓起掌来…
经过5个小时煎熬,大家终于看到曙光。200多人全部进入办事大厅,大家伙极其安静有序。一位坐在角落里的工作人员喃喃自语道:“受过高等教育的素质就是不一样啊”,也许这也正是“海河英才”们的一次集体公共文明展示吧。
按照流程一切都是那么顺利畅快,当办妥所有程序拿着那张泛青的准迁证走出大厅时,天光大亮。同甘共苦了这一程的人们彼此祝福,各奔西东。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大家都在看这些👇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探访沙特阿拉伯」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