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末代皇帝》之外,关于贝托鲁奇的私人回忆

Immusoul 三联生活周刊 2018-12-02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据外媒报道,意大利著名导演伯纳多·贝托鲁奇于2018年11月26日因病逝世,享年77岁。提起贝托鲁奇,欧美观众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巴黎最后的探戈》,中国观众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末代皇帝》,而我首先想到的却是《梦想家》。


意大利著名导演伯纳多·贝托鲁奇(图 | 视觉中国)

文 | 袁越


2003年1月的某一天,我从阳光明媚的加州圣地亚哥市出发,开车来到白雪皑皑的犹他州帕克城(Park City),参加一年一度的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

那一年我35岁,刚刚写完自己的第一本书,却又狂热地喜欢上了拍电影。我买了台挺高级的数码摄像机,还自学了视频剪辑,打算当一名光荣的地下电影人。有一天我在报纸上读到圣丹斯电影节的新闻,我知道这是全世界独立电影人最看重的节日,头脑一热,便独自开车上路了。

到了地方我才发现,帕克城的旅馆早就订满了,于是我决定住在车里,就像一个真正的地下电影人应该做的那样。电影票倒不是难题,去门口等退票就行了,于是我在5天的时间里看了18部电影,脑子里灌满了艺术细胞。

《末代皇帝》剧照

每天的晚场电影结束后,观众们有说有笑地回旅馆休息了,我只能一个人回到车里,钻进冰冷的睡袋,希望我的体温能尽快地把睡袋焐热,让我能睡个好觉。在美国生活了10年,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日子,但那几天我却感到分外孤独,因为我很想有人能跟我聊聊白天看到的那些电影,分享一下各自的感受。

所幸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了,电影节最后一天的重头戏是伯纳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的《梦想家》(The Dreamers),地点是犹他州首府盐湖城。我对这部片子一无所知,但我很喜欢他拍的《末代皇帝》,看过好几遍,于是我想方设法搞到了一张票,开车来到盐湖城最大的一家电影院。当天是《梦想家》的北美首映,电影院里座无虚席,目测超过了1000人。

《梦想家》剧照

电影开始,一个来自圣地亚哥的美国年轻人马修独自一人来到巴黎求学,和一对同样热爱电影的双胞胎邂逅,哥哥里奥和妹妹伊莎贝尔迅速接纳了马修,邀请这位异乡人来家里吃饭。而马修也在饭桌上用自己的小智慧征服了双胞胎的父母,大家皆大欢喜。

这个开头立刻把我吸引住了,这倒并不是因为马修同样来自圣地亚哥,也和我一样酷爱电影,而是因为马修的经历让我立刻有了很强的代入感。我当年也是只身一人来美国求学,也像马修一样经常感到孤独,渴望能有人倾诉。我一边看一边幻想,如果当年我也能遇到像里奥和伊莎贝尔这样酷酷的年轻人当朋友,每天可以尽情地谈文学聊电影听音乐逛大街,该有多好啊。

《梦想家》剧照

没想到,故事的发展迅速超越了我最大胆的想象。马修发现里奥和伊莎贝拉对待性的态度极其开放,甚至似乎有乱伦的嫌疑,但两人却又毫不掩饰,好像根本没觉得这是个问题。接下来,3人玩游戏,伊莎贝拉和马修输了,里奥提出的惩罚竟然是要他俩当着他的面做爱。经过一番挣扎,两人在厨房的地板上做爱,马修发现伊莎贝尔还是个处女,于是两人相爱了。

读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故事太不可思议了,纯属意淫。没错,这就是意淫,但绝不是贝托鲁奇一个人的意淫,而是很多身处异乡的孤独年轻人都曾经有过的性幻想,但全世界只有贝托鲁奇敢于把这个性幻想拍了出来,而且还拍得如此之美。

《梦想家》剧照

事后想来,这倒是很符合贝托鲁奇的一贯作风。当年他拍的《巴黎最后的探戈》同样是一个性幻想,只不过那是中年人的幻想,我看的时候很难有代入感,所以没有看出好来。

《巴黎最后的探戈》剧照

这一次,贝托鲁奇往前更进了一步。他不但拍出了年轻人的性幻想,还拍出了年轻人特有的那种对政治和艺术的激情。因为父母远游,3人独霸了整个公寓,过了几天神仙般的日子。马修不是在和伊莎贝尔谈情说爱,就是在和里奥争论哪个音乐人更好,或者哪个“主义”更真。双胞胎更像是一个人的正反两面,满足了马修对生活的所有想象和需求。我沉浸在贝托鲁奇营造出来的梦幻世界里,仿佛回到了10年前,自己刚刚独自一人出来闯世界时的样子。

《梦想家》剧照

艺术的首要目标就是打动人心,贝托鲁奇在这方面绝对是个高手,他用电影人罕见的真挚和坦诚,彻底打动了我的心。后来我专门买来英国作家吉尔伯特·阿代尔(Gilbert Adair)的原著来看,发现阿代尔在小说里把双胞胎描写得更为露骨,马修有一种被胁迫的感觉。如果真要这么拍,那观众的代入感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但是,最最高级的艺术不光要打动人心,还要能给人以启发。这部电影的背景是1968年的巴黎,那是个动荡的年代,法国年轻人和全世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都预感到旧的世界秩序将被打破,新的时代将要到来。里奥和伊莎贝尔也不例外,两人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两人有着那个时代的一切特征,分不清是好是坏。

《梦想家》剧照

在这部电影的结尾,3人因为毫无自主生活的能力,渐渐弹尽粮绝,家里也被弄得一团糟。就在伊莎贝尔打算用煤气自杀的时候,一块从窗外扔进来的砖头打碎了所有人的梦。里奥和伊莎贝尔义无反顾地冲出家门,加入了街头暴动的人群,痛苦的马修一个人待在原地,知道所有一切梦想已经化为泡影。

阿代尔的小说标题原本叫做《神圣的纯真》(The Holy Innocents),贝托鲁奇不喜欢这个标题,我猜当年的他已经62岁了,不会再把年轻时的那种青春冲动视为纯真了,于是阿代尔在贝托鲁奇的建议下将电影改名为《梦想家》。

有人将其翻译为《戏梦巴黎》,一来这部电影的一个主题是对老电影的致敬,二来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场戏。贝托鲁奇提醒所有观众,你们看到的只是一场关于青春的戏剧而已。

《梦想家》剧照

电影结束后,全场鸦雀无声,直到字幕打完很久后才有人陆续站起身离开。我一直呆坐在电影院里一动不动,几乎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因为我想让那种感觉多留一会,让那个梦再延续下去。

当然了,那个梦并没有延续多久。两年后,我离开美国回到了国内,放弃了当一名地下电影人的梦想,开始了一段全新的人生。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订阅  2019年【三联生活周刊】

48小时内下单赠送精美《生活历》一册!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