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是上帝?为什么中国消费者维权只能“一哭二闹三上吊”
奔驰女车主坐在引擎盖上哭诉,“我是受过教育的人,我是研究生毕业,但是这件事情让我几十年的教育得到了奇耻大辱。我就是太讲道理才被你们欺负!”
奔驰女车主的维权之所以如此艰难,是因为和商家相比,女车主在财力、精力、社会背景、专业知识等方面都处于被碾压的一方,当她试图拿起有限的法律武器时,却发现所谓的“三包”政策居然反过来支持商家,而那些形同虚设的消费者保护协会和监管机构也全部缄默。以一己之力对抗实力强大的商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将一位知识女性变成“泼妇”。
网拍奔驰女车主维权视频截图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类似的憋屈,所以,奔驰女车主的遭遇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巨大共鸣,进而演化成公共事件,随后相关部门开始介入,事情出现转机。等到风口浪尖过去,过些日子还会再出现类似的故事,这样的剧情已经屡见不鲜。
中国虽然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消费者维权仍然处于相当原始的状态。既没有成熟有效的法律武器,也没有可靠的消费者组织可以撑腰,只能依靠个人和强大的商家单兵作战,最后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被逼入绝境的消费者只有“一哭二闹三上吊”,将维权演变成公共事件,才可能引发更高层面关注,冤情才能得以昭雪。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包青天式的解决方式,而一个现代社会的成熟标志是,无论多么弱小的个体,都可以通过制度和法律渠道实现自己的合理诉求。
图 | 摄图网
在美国,有一个专门保护汽车消费者权益的法律,美国人称之为为《柠檬法》。上世纪70年代,一个叫乔治·阿克洛夫的经济学家研究美国的二手车市场,他将那些车况良好的二手车比喻成樱桃,将有瑕疵的次品车比喻成柠檬。阿克洛夫发现,因为二手车市场上买家和卖家之间信息不对称,卖家比买家更清楚车的真实状况,总是倾向于隐瞒车的问题,而买家处于信息弱势的一方,为了尽可能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总是尽量压低价格,即使面对好车也是如此。这样的结果就是,那些樱桃好车不能接受低价而退出二手车市场,最终导致市场上充斥大量的柠檬次品车。阿克洛夫凭借这个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妻子是大名鼎鼎的美联储前主席珍妮特·耶伦。
图 | 摄图网
在阿克洛夫的研究基础上,美国人将柠檬车的概念推广到了整个汽车市场,而不只是局限于二手车市场,美国的各个州都有不同版本的《柠檬法》,主要用于保障信息弱势下的汽车消费者权益,基本内容就是赋予消费者极其便利的条件,在购买到瑕疵车之后可以非常方便地退换货,而不必坐到汽车引擎盖上哭闹。
不仅是在汽车市场,美国人在所有领域都对消费者给予了极高的尊重和权利,不仅有非常完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有各式各样的消费者组织,美国的消费者才能真正成为“上帝”,老太太在餐厅摔倒或是被咖啡烫伤,就可以获赔几十万美元,这在中国消费者看来就是天方夜谭。
《破产姐妹》剧照
中国消费者的地位之所以很低,一是因为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不健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这一次奔驰女车主遭遇漏油事件之后,汽车“三包”政策反而是保护了商家,而不是消费者,因为按照规定只能提供发动机更换;其次和消费者相关的保护组织和监管机构缺位也有很大关系,在消费者遇到麻烦时,很少有相关机构主动挺身而出,只有当维权成为公共事件,才能够看到相关组织的身影。消费者只能依靠个人和强大的商家维权,难度自然可想而知。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消费者保护相关的组织多如牛毛,从全国性到地方性的各种机构相当完备,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要后盾。
除了消费者维权的成本过高之外,商家违规的成本过低,也是商家敢于面对消费者傲慢无礼的重要原因。此次奔驰事件上升为公共事件之后,给予消费者的处理方式是从更换发动机变为更换新车,而这只不过是消费者原本应得的常规处理方式,而对于奔驰,并没有因为此次事件遭遇额外处罚。假如像国外保护消费者的力度,对于类似行为给予“假一赔三”甚至更高的处罚,估计相关商家也不敢对消费者如此傲慢。发达国家把消费者当“上帝”,并非商家发自内心对消费者的尊重,而是震慑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规,如果中国对消费者的保护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中国消费者只能永远是“孙子”而不是“上帝”。
2019年央视3·15晚会
中国消费者的地位之所以很低,从根源上来看,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商家友好型而不是消费者友好型的社会。对消费者的不友好,不仅体现在漠视消费者权益,甚至包括商品的定价方式。我国的税收体系以流转税为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流转税的特点是在商品的流通环节征收,商家可以将税收转移至商品价格上。我国70%以上的税收来自流转税,最终消费者成为这些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发达国家的流转税占比很小,美国甚至都没有增值税,一件商品含多少税,都在价外明确标识,中国商品的含税价格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数倍于美国、欧盟和日本。
《我的前半生》剧照
不过,随着国人的的国际化视野日渐开阔,选择方式也更加多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去海外旅游,理由是不想在国内景区被宰,越来越多的人在海外购物血拼,原因是同样的商品在国外价格更低,而且,即便是在国外购买“MADE IN CHINA”的商品,质量也远远好于国内。所以,中国消费者在国内的消费环境就是,周围充斥着大量有质量问题的柠檬商品,而且还不得不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
图 | 摄图网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长压力,向消费型经济转型是经济改革的重要出路,尤其是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如何刺激消费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但是,一个对消费者如此不友好的社会,又怎么能成为消费驱动型经济呢?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上图,一键下单【寻路叙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