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世间太纯粹,于是你也得保护自己的纯粹。孤独,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
国剧《沉默的真相》由案子牵扯案子,层层剥茧,采用时空交叠的叙事方式,互为映证。随着剧情的深入,一个又一个相关人物开始出现,每个人物随之带出情节发展。《沉默》的高明,是人物在推动情节的过程中,形象也勾勒得丰满。让好人先以“坏”的面目出现,再一步步剥开他的好,最后让人十分心疼。与韩剧《秘密森林》相似,为什么在这种揭示腐败、反映腐败的剧里,绝对光明的形象必须出现?因为只有绝对的白,才好揭露真正的黑。
大家都知道江阳、朱伟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真的存在,太理想化,但如果在影视作品的表达中,用一种比较“灰”的人来和“黑”作斗争,始终有些站不住脚。而此类绝对纯白的人物,他们的塑造如何不脸谱化、让角色有魅力,甚至引起观众揪心?这就考验主创塑造人物的功力了。江阳主要通过前后期的对比,形成人物巨大的戏剧张力。前期,他还是个年轻有为、冉冉上升的检察届新星,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女朋友,女朋友的父亲是市检察院的副院长,且和最高检的人也有交情。沿着这一条路走,江阳不应该很通途、很幸福吗?但他选择了回避这种幸福,回避这条路。
做出这种选择后的他,被黑恶势力陷害入狱。出狱后形神消瘦,锐气全无。巨大的落差加剧了观众对人物的同情,江阳的形象也更崇高、美好了,接近于耀眼的太阳。朱伟也是。他曾经是“平康白雪”、当地很有名气的一名刑警大队长,而于现在时态里出现的他,是个落魄流浪汉的造型,干着送纯净水等临时的散工。
这两个人物今昔差距非常大的对比,首先击中了观众的同情心,再依靠演员的演绎,尤其是朱伟第11集的那段独白,人物形象成功立起来了,有血有肉。
有一个小小的探讨。社会派推理既靠社会性、现实性形成作品魅力,是否也能在社会性、现实性上,考虑得更多一些。比如江阳、朱伟这样的人物,是否可以尝试把他们塑造得自我保护意识更强。诚然,要和任何一种大的、现存的势力宣战,必须要做好失去一切的准备,但这并不意味着主人公真的要失去一切。代表光明力量的人,是不是可以最大限度地谨慎、智慧。如果真的要砸这样大一块石头,正义力量是否可以极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污浊的浪花尽量少溅到自己身上?这样,光明面的战斗性更强,也让观众看到前方的希望,更明。
比如,江阳当时作为一名在职检察官,接受胡一浪——这个明显是自己最大敌人的邀约,是不是可以更设防。以江阳的智商和在官场周旋这么多年的经历,完全可以做到。而且检察系统对于检察官如何处理这种邀约,也应该有过规范做法的培训?赴约中,也仍有很多小的技巧可以保护自己。比如是否可以全程录音?而且当时胡一浪说要谈一谈,为什么要去他指定的场所?去一个中立的公共空间,有更多他无法收买的证人,岂不更好?
当然,这样下去必是另一个人物、另一种情节了。不可否认江阳的塑造,整体仍是成功的,选角也很不错。白宇除了前期义愤时的表情稍稍有些程式化,几种愤怒之间看不出层次感,整体仍演出了一个青年检察官曾经冉冉上升的阳光,和后期孱弱病痛、但仍未丧失决心的可悯。剧情往深走,引出光明背后的孤独,这也是本剧的主旨,原著名毕竟就是,“长夜难明”。越看《沉默》,我越想,究竟孤独,是不是美好达成过程中的一种必须?有时,选择一条道路,一条你真正想走的道路,它势必牺牲很多。而且,你越往前行,就有越多人不理解。到最后,你就会变得像《沉默》中的江阳、严良一样,“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一个人在一条充满黑暗的道路上前行,因为,你追求的光明太罕见,太难得到。所以,你终会孤独。廖凡的表演将这种孤独感诠释得很好。前段他一直憋着,一直隐忍不发,直到第11集,他跟朱伟正面交锋的那场戏,才在全剧首次说出了篇幅较长的内心独白。他自己就是一名警察,当时面对着胡子拉碴、浑身脏兮兮的老刑警朱伟,后者正在一声不吭地往纯净水瓶里灌着汽油。这一刻,两个相似人物的灵魂一下子触碰了,严良几乎就在瞬间理解了他。然后,他向朱伟倾诉。在这一场两个正面人物的交锋中,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好人的无奈,无论何种经历的观众,大家心中那一点子共性一下被唤起了。
廖凡的演技属于很高级那种。第3集,任队带领手下蹲点,想逮住那个一直寄匿名信的人,警察守了一夜只看见个捡垃圾的。第二天,廖凡饰演的严良问:“拍照了吗?”胖胖的顾队回答:“没有啊,拍他干嘛。”廖凡随后一瞪。这个一瞪,积聚了不满,甚至可以说是愤怒。但是,作为一个情绪不轻易外露的角色设定,这个一瞪,就要求演员既必须收着,但又必须有力度。廖凡将这个掷地有声的瞪,演出来了,看得人心里一凛。“你是否本能地需要什么东西去抗击、去征服,以便证明自己的力量?”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自传里有这样一句话。于是,这个女作家设计出一个又一个难题,让她的比利时侦探去破解、去抗争邪恶。也许悬疑推理作家深层都是有着一种反抗性吧?
《沉默的真相》是迷雾剧场今年播出的第五部剧,之前大热的《隐秘的角落》也出自这个剧场。与以往的被动采买不同,迷雾剧场里的剧,加入了平台方在前期的主动规划,有一丝定制感。《沉默》和《隐秘》,都是今年两部不忍让人快进的国剧,它们代表了一种国剧前进的方向,也让人看到了希望:国产剧为什么不能讲好属于我们的、在这个文化语境下的故事?我们当然是可以的。这两部剧在今年受欢迎的另一原因,是它们关注现实。《沉默的真相》涉及校园性侵、腐败贪污、冤假错案。剧版将性侵女性改成了已满18岁的复读女生。原著中,是14岁的幼女。电视剧前段,捐助贫困学校那个情节,孙传福冠冕堂皇地在破旧小学校的演讲台,接受当地教育局对他的嘉奖。我在想,在孩子们纯真目光注视下的这个禽兽,是如何能做出这么不堪的事的?这种丑陋,并非虚构。前几年,百色助学网恶魔王杰那个新闻,记忆犹新。人性的丑陋,在现实中只有更不堪、更令人发指。利用阶层或经济的优势,对贫困少女进行这种摧毁身心、可以毁了其一辈子的剥削,在现实中,这些情节更严重、波及人数更广。
大山深处的那些孩子,本以为知识,以为手中的书,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钥匙。殊不知遇到了极其丑陋的人性以后,书里的字、自己曾在寒夜挑灯苦读的那些知识,纷纷跌落成泥,再也不能保护自己了。孙传福王杰们,用自己的财富、年龄、经历、阶层去碾压这些尚且弱小的灵魂,这么丑陋,却得逞了这么久。这才是真正让人悲哀的现实!韩剧《秘密森林》的编剧李秀妍写过这样一段话:在追逐真理的过程中,无论做什么,只要做了,就都是努力。虽然不知道会下怎么样的结论,但希望永远不要停止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如果能对悲哀现实,起到哪怕一点的推动,或至少让更多人知晓、醒来、触动,就都是好的。当然,我们不能指望人看一部剧就变得善良起来,也不能通过自己看过或喜欢某一类作品,就标榜自己善良、有责任感。真正的善意、温暖,还是要通过行为,去实现。在影视升华的触动下,如果有触动,当然好,但更有效地,仍是行为的改变、制度的健全。阻力就算再大,也不能什么都不做,立即缴械投降。不能再沉默了。
张月寒
已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喧嚣》,长篇小说《花若瞳》。作品关注女性自我成长、情感困惑、都市心灵。
26分钟前
三联生活周刊
个人公号:月寒轻话题(ID:zhangyuehan1214)
个人微博:@作家张月寒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新刊出炉!点击下图下单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