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悬崖之上》的好看与遗憾

马乂 三联生活周刊 2022-03-18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马乂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张艺谋导演的这部《悬崖之上》,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哈尔滨。张宪臣、王郁、楚良和小兰,4人在苏联受训,接到任务空降到林海雪原,行动代号“乌特拉”,其目标是将日军细菌实验见证者送出境外。4人中,老张和王郁是夫妻,楚良与小兰(大概)是情侣,两两拆开,组成两个小分队,分头行动。只不过他们刚一降落,就已经敌暗我明,身处险境。
先来说说优点。
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雪,就没停过,雪不停,悬崖上的战斗就没有停。谍战片看的是节奏、氛围、双方对垒时的斗智斗勇,这些都是让观众进入情境、精神紧绷地为主角捏一把汗的要素。《悬崖之上》在这方面的观影体验是挺好的,我觉得甚至比当年的《风声》都要好。
《风声》的勾子主要是“谁是老鬼”,伴随连篇累牍的逼供奇观,一个个排除,人物身份的揭露最后依靠的是柯南式大揭密,就是尾声处一次真相吐露,这在剧作上是相对简单的。而《悬崖之上》给观众以上帝视角,并不是说这种视角更高级,而是因为人物身份和互相之间关系复杂,这种视角更容易让观众进入剧情。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电影需要更多地依赖戏剧张力吸引住观众,这是难点,也是看点。
一旦把人物身份亮明给观众,这种飞沙走石地尔虞我诈就很好看。你不相信我,我不相信你,你不相信我已经相信了你,我也不相信你这么容易就会相信我。
特工、卧底、叛徒,谍战就是思维层级的较量,你想到第一层,我想到第二层,但总有人把螺丝钻得更深,从第三层第四层纵观整个局势,隐蔽战线上,想少一层,说错一句,就是生死之间。在这一点上,《悬崖之上》的设计可以说是精彩的。就说于和伟扮演的老周,表面上是敌方特务,却要假装是我方接头人,同时被我方识破是敌方特务,实际上是我方卧底,同时又在敌方阵营里被怀疑,最后还需要设法营救战友,多重身份,多重任务,非常艰险。
所以你看老周,每一步都在走钢丝,与同事鲁明和老金的每一次对话,都像过小考,句句是试探。科长更是老狐狸,两次明显表现出怀疑老金是卧底的倾向性,以此查看老周的反应。假装不认识战友是不够的,还要猎杀战友,在战友吞下自杀毒药的时候,去抠药片。他亲眼看到过老张受到非人折磨,因此或许还在“帮助”楚良咽下毒药,以免去他被严刑逼供之苦。最后还有科长老狐狸出的大考,直接手铐伺候,正面逼问。这种一波接一波的心灵摧残,被于和伟以隐忍克制的方式演绎出来,这里面蕴藏的情感力量,是能够带动观众的。
张译扮演的张宪臣被捕出逃后那个段落,是全片最精彩的地方。行到此处,老张面临一个抉择,是自救还是牺牲,他不只要牺牲以保全老周,还要一石二鸟,陷害老金。你能看到科长一步步上钩,老金一点点挂掉,老周越来越沉郁,老张死得越来越透。
老周这条线是收,基本都是在被动地作出反应,老张的线就是放,一直在行动。他在火车上提示战友,解救小兰,绕着亚细亚电影院一圈一圈地走,到书店购买密码本,每一次行动都像在悬崖上起舞,每一刻都有坠落风险。甚至被捕、酷刑后,他还拖着破裂的几近瓦解的身躯,开上老金的车,加速冲上敌人。
说到这里,不得不感到遗憾,导演分给老张这个角色的任务太多了。观众的心随着老张撞车都已经一起碎掉了,情绪在此处已经到达顶点,英雄牺牲了,我们要收拾心情,看接下来其他人物如何解困。没想到一转场,老张残留一口气,再次被拎到刑讯室里,注射迷幻剂,透露了亚细亚影院这个线索。这样编剧实在过于残忍,对人物也具有破坏作用,此时此刻,前半部电影费力塑造的形象,最后竟然成为编剧手中提供线索的工具?

从观影体验来讲,这也是个败笔。观众原本全心全意跟着导演意图往前走,漫天飞雪,特工们的黑衣黑帽黑汽车,黑白对峙,黎明前漫长的黑暗,寒霜冷峻,观众从一开始就沉浸在这种氛围里,很放心地把注意力交给导演。而“老张没死透”这事儿,就像你踏着滑板不费力气前行时前方冒出来的一头牛,这头牛促使你停下来思考一件事:“为什么还没死?”
于是你顺便又想到了其它几个问题。老张的搭档小兰,说是记忆力过人,才被派到哈尔滨,她为什么还没发挥什么作用?她的住所暴露后,敌人为什么只简单派了两个人到公寓等候,外面为什么没整点天罗地网?甚至还可以往前追溯,火车追逃那一段,小兰开枪杀了一个人,周围那么多特务为什么没人听到这声枪响?
正好来说说我个人观影过程中感受到的一些遗憾。
第一个遗憾在于,小兰这个角色的格格不入。尾声处,老周善意隐瞒小兰,说他们没有遭受酷刑,都是当场牺牲的,小兰居然信了。可见戏里戏外,这都是需要呵护的祖国的花朵,而不是可以血战的战士。不适合角色的演员,损坏的不单是这个角色,很多本来可以分给小兰承担的戏份和元素,就只好作罢。比如,我本来会期待这部片子里会有一定比重的爱情元素。

伟大的爱情成就谍战经典,虽然有张宪臣与王郁这对夫妻,但他们之间几乎没有眼神交汇的机会,没有那种错身回首却不能言的柔情瞬间,没有你恰好走进我这间酒馆的荡气回肠,有的是卫生间里失声痛哭的半分钟。


生死刹那途中内心燃烧的火焰,不会只针对革命事业。哈尔滨那座城市里的寒风朔雪,华夏大地黎明前漫长的黑暗,一点点火苗都可以在内心积蓄度过长夜的力量,我相信理想主义不会使特工战士变成机械人,只懂任务,不谈感情。只是电影选择不去表现这一点,这可能是因为,适合这种类型的爱情展开的角色只有小兰和楚良二人。而小兰的扮演者刘浩存,担不起这个责任,她能谈的恋爱是《送你一朵小红花》那样的,而不是雷霆万钧里的生死爱情。
纵观整个卡司,都比刘浩存起码长一辈,没有人可以跟刘浩存组CP,朱亚文可做不到。导演在这一点上应该还是手下留情了,没有勉强楚良与小兰去硬做爱情戏码,或许这里面的难点还是在于刘浩存的年轻与单薄。她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式掉泪大法,在所有老成的演员面前,格外像在过家家。但这不是演员的错,是导演将不合适的演员放到角色里去拔苗助长,同时也损坏了电影整体。

另一个遗憾是,所有的选择都显得理所当然,人物的挣扎很难被感受到。比如老张被被严刑逼供,这是全片最直观展现疼痛的段落,但观众心里就是明白,他不会招的,张译这么好一个演员呈现出来的遭受电击的疼痛,被这种心知肚明消解了七八成。

再如老周追杀楚良的时候,观众也相当明白,在暴露自己身份和开枪射击战友之间,他也会选择后者,因为这是革命大义,甚至楚良要是有机会,也会劝说“你杀了我”。你都不知道这种心知肚明是怎么发生的,甚至,我在看到老张竟然在逃命中途下车去看孩子时想“这不应该吧”。后来看评论,很多人都将其列为逻辑漏洞,认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特工不可能在此刻做这种选择。
我们都忘了,人物是应该有挣扎的,人性不是天然就能做出正确选择的,灵魂是经不起考验的。但以结果论,我们对挣扎的共情能力退化了。或许这就是大量类似电影规训后的结果吧。
无论如何,这是今年五一档质量最好也最值得看的一部新片。
END
文作者:马乂
微信排版:小风

微信审核:L.L.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本周新刊「一夜乌托邦」

点击图片,一键拥有它!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一夜乌托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