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艰难时刻,还有人愿意用面包换风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市家City+ Author 城市家City+


这个春夏,足不出户的时候,你是否也在透过窗户,悄悄打量着外面的世界?在之前的推送《我们囿于室内,却不想错过窗外的春天》里,我们邀请大家分享自家的窗景。


在来稿的照片与故事中,我们发现有的人完整见证了春天——比如一树樱花从盛开到凋谢,又比如一窝乌鸫的雏鸟从嗷嗷待哺到顺利下树;有的人不仅记录了白天,还有夜晚窗前的景色——比如当万家灯火亮起时,对面楼中或喝茶聊天、或弹琴吟唱、或跳绳做操的一窗一世界;还有的人已经将拍下来的窗景分享到楼群,并体会到了邻居以面包交换风景的快乐。


在这艰难的时刻,物质食粮固然重要,精神食粮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黄敬敬 | 上海


作为一名援沪护士,自4月3日抵达申城以来,我看到了这座城市的黎明、白昼、黄昏、夜幕,从春浅到春深,从冷风凄凄至暖风拂面,我第一次察觉到自己与这座城市有了紧密的联系。方舱工作结束后回到驻地,每天不变的便是站在窗前,遥看着这座寂静的城市,看着高楼在光线里变化,也看着天空的色彩分离、重叠、汇成一种生命的力。驻地门前的樱花开了、落了,梧桐抽芽了、成荫了,远处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大厦的灯火明明灭灭;寂静的夜晚,微风阵阵,看到这个城市,开出了明亮的街灯……橙黄色的夕阳下落,美好的事物都在往春天的路上赶,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

李家的贰千金 | 上海




自3月14日起居家至今,从最初的紧张惶恐,慢慢过渡到物资发放和团购开始后的安心苟住,核酸、抗原、志愿者、做饭追剧撸猫,逐渐接受疫情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个春天错过了太多,也见证了樱花盛开到凋谢的过程,透过窗户,小院儿春光正好。

LotusEater | 上海


在家隔离已一个月整,

幸好我拥有窗外的一片公园

在5月晴朗的日子,打开窗,

春风便送来了樟树的清香

亲爱的朋友,你能感受到,

我拥有这样窗景的幸福吗?

我不知疫情何时能散去,

但此刻我不在乎。

困住我的疫情,幸好你困不住春风

涂涂 | 北京




窗前有棵杨树,从窗外望过去,正好是树梢。因为枝叶繁茂,又离窗很近,站在窗前有种身在林间空中步道的感受,时常能听到一些叽叽喳喳的鸟鸣,但从未留意过究竟有些什么鸟。


被迫居家之后,呆在窗前的时间也多了,一日突然发现枝头有一只奇怪的鸟,赶紧喊了孩子们过来,一起记特征、拍照,然后拿出北京地区常见野鸟图鉴一页页翻看,最后确认,就是它,灰椋鸟


原来这只灰椋鸟日日都来。除了它,还有时时刻刻闹不停的麻雀、中午来午休的乌鸫、偶尔停歇的灰喜鹊、企图在窗台的花盆中找食的珠颈斑鸠……每天都期待着还会从这棵杨树上发现什么鸟呢?

张卓锦 | 上海


今年的3月底,随着学校准封闭管理的落实,我和同学们的活动范围都被限制在了生活园区里,这让我和一些热爱自然的同学开始更细致地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窝在宿舍楼窗外筑巢的乌鸫


随着筑巢一步步完成,乌鸫夫妇也顺利在巢内产下了几枚蛋,大概经过半个月的孵化,6只小乌鸫来到了世上。小乌鸫刚出生时浑身光秃秃软绵绵的,眼睛无法睁开,也几乎无法从巢中抬头。


在亲鸟尽心尽力的照顾下,雏鸟飞快地长大。终于,4月底的某一天早上,当我起床望向窗外,发现乌鸫的巢中只剩下1只雏鸟了,到了下午,这只雏鸟也顺利下树了。在我窗外一天天长大的小鸟终于闯过了生命的第一关,迈出了向着蓝天的第一步。


尽管疫情将我们限制在了方寸之间,但当我透过窗口,与新生出生的雏鸟第一次对视,与象征播种的小鸟偶遇,自然的奇迹与美好依然流进了我心里,让我感到我与这个世界紧密相连。也许无论何时,当我们望向窗外,都能得到来自自然的慰藉,收获一份取之不尽的意外之喜

王放 | 上海




5月2日之前,因为我所居住的楼是“阳楼”,除了做核酸之外,是不让在小区里闲逛的。很多时间,我们一家人都是透过窗户来感受外面的世界。我们所在的上海江湾区遍布着河流与湿地,小区也有自己的景观水系。从窗口望出去,能看见小区内部环境与旁边漫长的绿化带。乌鸫、白头鹎和斑鸠都是经常能在窗口望见的鸟类。你会发现这三种鸟都很喜欢人类的窗台和阳台,有时会在那里找个地方筑巢。我分析,在这些地方筑巢会给它们带来一种庇护,因为它们的天敌比如猛禽再来袭击的时候,因为要和人类离得很近,就会有所忌惮。


5月2日之后,好不容易能下楼了,我特别想带孩子在院子观察一下自然,当作一种消遣活动。结果就发现,蝌蚪、豆娘、蜻蜓、萤火虫、翠鸟等等,这些曾经能在小区里找到的小生灵都不见了。有一条小鱼死了,浮在水面上,过去照理说会有水黾这种“清洁工”过来把它吃掉的,但是水黾也不见了。无论水黾还是萤火虫,都算是生态学意义上的指示物种,对环境质量的波动非常敏感。一个月以来小区经历了高强度的消杀,正是环境产生变化的原因。很多人觉得,当人类处于封城之后的蛰伏状态,野生动物就会生活得更好。然而在这背后,其实会有更加复杂的变量因素出现。

Tao | 上海


被封在家整整两个礼拜。邻居用一袋巧克力面包跟我换了一张照片。事情是这样的:


我在阳台拍了几张小区照片发到了楼群,有位外国小姐姐问我卖不卖照片,因为“beautiful and poetic in a way” 。


我说你要哪张一元卖给你吧。她说deal,并且烤一点巧克力布朗尼作为额外费用,然后会把照片框起来。


我说,希望这张照片能给你这段难过时光带来一点点美好的回忆。她说正是这个原因。


如此艰难时刻,还有人会用物质食粮精神食粮。另外这也是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作为内容创作者的被尊重。


七年前和几个同学去某城玩,有一位直接复制了9张发到朋友圈。我好奇问了一下:如果这些照片卖一元一张,你会先买了再发吗?对方说「不会」。再后来也会有人问我要照片,但大多数都会先问一下,然后署个名字。


时隔七年,在被封城而且食物短缺的上海,我终于以一元的价格,外加一袋面包,卖出了第一张照片

fdl | 上海




今天是上海疫情我们被封控在小区的第50天,封控在家足不出户第31天。婆婆去年底做了手术,今年身体状况明显不如以前。早上我在院子里刚给老公剪完发后,他提出要给婆婆理发,透过窗户拍下这一幕母慈子孝的理发图。

邓邓 | 上海


在封控循环的怪圈里,被恐慌、愤怒、无力、温暖、感动、渴望的情绪杂糅包裹。心情就像过山车,一轮又一轮,直至启动自我保护机制,陷入暂时的麻木。当视线尝试转向窗外的天空、树、河流、风,好像一切都开始明亮起来。


4月24日,晚6点,在窗边拍下了这张照片。无意中看到了很美的天空,左下角的阳光透过层积云的缝隙照进来,一束束金色的柔和的光,形成了无与伦比的“雅各布天梯”

贝蒂小姐 | 广西河池




我住在河池,云贵高原的边边,这儿有很多山,开门见山,推窗见山。小时候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好,甚至有些嫌弃,觉得山太闷,太沉静,不如大海来得热闹。当年纪大了些,我从眼里有光的少女变成了心里有光的中年人,我突然意识到,喧嚣散去的时候,山会变成最好的去处,虽然不发一言,内心却充满丰盈,酝酿出满目的郁郁葱葱,他在那儿,一直都在,未曾改变

赵亦子 | 温州瑞安


新一轮疫情前后,家门前酒店包间场景的变化。3月份的短暂相聚,4月份的“漫长隔离”。


第一张是亲友相聚的热闹,第二张是隔离期间改造成为物资间,第三张是雨夜里保安大哥的孤独守护:无需引导车辆,也没有同事间的交流打趣,没有车辆人流的往来,只有他一个人的坚守。

侯艳琳 | 上海




2022上海的春天,连续封控将近一个月,所有人足不出户。白天,视频会议、网课、做饭、刷各种群抢菜,在紧张焦虑中度过。而夜幕降临后,亮起万家灯火。望向窗外,橘黄色的灯光下,有人跳绳做操、或喝茶聊天;有人弹琴吟唱、或放空冥想……一窗一世界,一片祥和。尽情享受与家人一起的时光吧,我爱这夜幕中的窗。

侯艳琳 | 上海


2022年4月,上海的春天注定是不一样的。小区一片寂静,窗外只有志愿者大白忙碌的身影。核酸检测间隙,一个大白来到长椅上稍作休息,我知道你累了。自上海4月1日封城以来,我所在的4000多人的居民区几乎每天都要做核酸检测,虽然设置了多个核酸点位,依然要不吃不喝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下午2点。在这焦虑不安的春天,感恩你们的奉献

▲ 点击进入三联人文城市官网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