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新闻

一男子在海南溺水身亡:离岸流,海边的“隐形杀手”

李秀莉 三联生活周刊 2023-07-15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近段时间,因为一个游客在海南万宁游玩时溺亡的事件,一些网友开始讨论一个叫“离岸流”的陌生名词。根据官方通报,目前无法核实,这起事故是否因离岸流而发生。

不过,“离岸流”因为产生的浪花较小,甚至显得平静,甚至有了“海边的隐形杀手”之称,对海边游玩的普通人来说,的确相当危险,掌握正确的自救知识也尤为重要。



记者|李秀莉

编辑|王海燕

7月5日,一位女生在网上发文求助,她和男友7月3日中午到达海南万宁游玩,7月4日傍晚六点多,男友在日月湾一处海滩上玩水,走到了海水到达小腹的位置,随后,一个海浪打过,最高没过头顶。“十五分钟间看不到人了”。

发生意外前所拍的视频截图

最终,经过近两天的搜寻,7月6日下午四时许,其男友的遗体在距离事发地9公里远的石梅湾海边被找到。法医鉴定为溺亡。发现遗体的距离,激起网友对“离岸流”的讨论。虽然事发后,海南省公安厅海岸警察总队相关工作人员称,由于海上情况复杂,无法核实这起事故是否因离岸流而发生。

不过,对海边游玩的普通人来说,“离岸流”的确危险。离岸流又叫裂流,是海水拍打海岸后,回流的波浪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形成一股狭窄但力量很大的暗流。暗流长度从几十米到数百米不等,宽度一般在10到50米之间。离岸流发生时,一般会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并可能沿着海岸线移动。

(人民视觉 供图)

王刚是曙光救援队的队长,有15年的海上救援经验。他记得2015年在厦门的白城沙滩上,一个来自武汉的大学生去海里捡自己掉落的拖鞋,一转眼就消失在了水里。后来,王刚和队友们在距离海岸线大概50米左右的水底,找到了这个学生的遗体。

王刚记得,事发当天,天气晴朗,涨潮已到末端,海面看起来很平静。男孩的个子很高,一米八以上,当时站立的位置,水深只到腰部。“他的家人很不理解,为什么这么浅的水能把人淹死,我们当时的推测是,可能遭遇了离岸流。”

离岸流的发生与地形、潮汐、波浪等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王刚说,从水文地质角度讲,靠近热带地区的礁石海岸、沙滩的缺口、垂直于海岸的海沟,以及浪裂线不连续的地方容易产生离岸流。“比如,退潮时,当你看到海浪连成一条长长的白线冲上海岸,中间却有一段没有连在一起,这个地方就有可能出现离岸流了。” 

《海云台》剧照

作为一种大自然的水流现象,目前为止,没有明显的数据证明离岸流的发生有任何的季节性,“我们大部分人感受到夏季离岸流比较多,是因为夏天游泳的人多。再加上离岸流多发生在海岸边,也是人类活动密集的区域,所以造成的威胁也是巨大的。” 

根据统计,全世界每年80%~90%的海滩救援与离岸流有关。以美国为例,离岸流是首要的滨海灾害。据媒体报道,在2013—2018 年间,美国每年由离岸流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70 人,其中佛罗里达州每年死于离岸流的人数超过了因雷暴、飓风和龙卷风而死亡的人数总和。在2019 年间,截至7月31日,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不完全统计,在全美范围内冲浪区死亡人数大致为55 人,其中由离岸流造成的死亡人数为37人,占到了60% 以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的国家,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每年也会发生因离岸流而导致的溺水死亡事件。不少事故甚至发生在看似安全的成熟旅游景区。但因为国内公众和管理部门常将离岸流与“暗流”等模糊海况相联系,导致对离岸流及其危险性的认识不足。

2018年,我国开展了首次相对较系统的离岸流现场调查。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南海预报中心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成联合调查组,赴广东省粤西重点滨海旅游区月亮湾、大角湾、碧海蓝天等7家浴场开展离岸流风险现场排查,了解各浴场离岸流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通过海滩表层砂取样、裂流目视识别、海滩地形地貌勘察与拍照、海滩剖面测量、无人机巡航拍摄以及离岸流示踪试验等工作,首次在我国浅海海滩拍摄到完整的巨大离岸流头形态,尺寸堪比美国、澳大利亚等深海岸线捕捉到的离岸流。通过当时的影像资料可以看到, 因为带着大量的泥沙,离岸流的水色会比周边的海浪颜色更深、更黄。

尽管如此,在现实情况下,离岸流发生时,肉眼很难快速识别。“我们曾经试过,发现人在海里游泳时,是没有办法分辨左右海水的颜色的差异的,就好像壶口瀑布一样,没有对比就看不到两侧的分水线。只有在离海较远时,比如用无人机拍摄,才可以看得很清楚。”王刚说,不仅如此,离岸流产生的浪花相对较小,甚至相对于周边的涨潮退潮,显得更为平静。这也是它被称为“海边的隐形杀手”的原因——不常在海边生活的人,很难发现它的存在。根据媒体的报道,此次遇难的男生,就来自内地城市四川,对海的了解可能并不多。

《海啸奇迹》剧照

离岸流发生时,威力巨大。“最大时可以把海面的一个救生艇直接拉到水里”。王刚说。离岸流的流速大多在每秒0.3—1米,最高可达3米~4米。以我国著名的游泳运动员孙杨的成绩为例,作为亚洲第一位男子200m自由泳奥运冠军,2016年,他在里约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1min44.65s的成绩夺冠时,平均速度也不超过2米\秒,这意味着,一旦遭遇离岸流,普通人很难在复杂的海况下逆流而上,游回海岸。

“为什么离岸流会造成人员遇难?是因为很多人在被拖拽时,随着离岸越来越远,会失去判断,很着急地往海边去游。但是在剧烈的对抗过程中,力量消耗过快,最后导致溺亡。”王刚说,离岸流发生后,并不是直接将人拽入海底,而是将人纵向的往海的深处去拉,所以人一般还会在水面上停留一段时间,“所以,如果遇到离岸流,一定要牢记几个原则,第一,不要去跟离岸流对抗,尽量用仰漂式或者比较省力的踩水方式,顺着离岸流漂浮。”王刚说,因为离岸流的纵向虽然可能有几十到上百米,但横向范围不会很宽,一般在三五十米,“横向游,更容易脱离离岸流的控制范围,之后再找机会游回海岸,相当于沿着海岸画一个n字形,这才是科学的逃生路线。”王刚说,遇到离岸流时,自救远比他救重要得多。

《小偷家族》剧照

不过,即便如此,在王刚参与过的救援工作中,因离岸流造成的溺水仍是小概率事件。相比之下,卷入海水漩涡、遭遇暗流、在水中抽筋、踩到礁石受伤等是更为常见的造成溺水的原因。而上述方法也适合于大部分被海水卷走的情况。“比如,很多人在退潮的时候下去游泳,当游出三五十米,潮水一直在往外退,才发现自己游不回来了,很多人会选择在此时拼命往外游,最终因体力耗尽,导致溺水。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可能地漂浮在海面上,然后挥手示意求救。” 

当然,最安全的做法是,对大海保持敬畏之心,不在未知的海域轻易试水。“总之,永远不要试图跟大自然对抗。”王刚说。







排版:孙孙Boy / 审核:同同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