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坞学”,内娱明星人情世故教学天花板?
文| 澄澄
在真人秀《五十公里桃花坞》屡次冲上热搜后,互联网上也诞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坞学”。具体来说,“坞学”指的是,节目中十几个性格各异的明星,在21天的群居生活里,展现的相处之道。
与形容《花儿与少年》的“花学”一样,“坞学”绝不是什么其乐融融的社交教材,相反,它展现了明星们之间的矛盾、碰撞和摩擦。简而言之,在一种独特的、难以复制的慢综艺路线中,节目里出现了一群“活的”明星。
1
到今年,《五十公里桃花坞》已经播到第三季了。其基本设置是,邀请十几位明星到距离北京城区50公里的桃花坞共同生活。和大多慢综艺相似,节目每天的日程是要求大家通过劳动挣金币,并引导嘉宾在挣金币的过程中,不得不与他人社交。
节目邀请的嘉宾类型很有意思,有 “社恐”的鸟鸟、高冷的王传君,外向的e人王鹤棣,社牛辣目洋子、高情商代表汪苏泷等等,主打的就是性格各异,冷热不均。这样一群人凑在一起,即使节目设置的关卡难度强度已经相当低了,但嘉宾们在相处中,仍然是不时出现社交“窒息模式”和“尴尬名场面”。
第一季的名场面是,在开场对话中,作为大家长的宋丹丹,提议所有人自我介绍,方便大家快速了解。众所周知,这种自我介绍只能算是一种流程性无效社交礼仪,用处不大,但忍忍也就过去了。
偏偏轮到张翰时,他只敷衍地说了句“我是张翰,演员,研究过在座所有人的资料。”宋丹丹显然不满意,先说张翰不诚实,又问代表作,张翰回了一句“我没名”后,宋丹丹不依不饶,问他演过什么作品。张翰依然保持沉默,一旁的周杰劝他随便说一两部作品,意思是糊弄过去得了,但张翰偏偏不听,一句“我都说完了”,冻住全场。最后还是高情商的汪苏泷解围,说在场所有人都是靠脸进来的,才算是勉强化解了尴尬场面。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这一幕可太有意思了。毕竟从小到大,谁没有经历过几次尴尬的自我介绍呢?谁不认识几个气场强硬的“热心”长者呢?谁又没遇到几个打圆场的和事佬呢?只不过绝大多数人都敢怒不敢言罢了。
所以在这场交锋中,彼时还没有因《东八区的先生们》而荣升油男之王的张翰,一举压倒国民老艺人宋丹丹,赢得了广大网友们的同情与支持。事实上,在接下来的第二季,宋丹丹依然凭一己之力,完成了《桃花坞》的大部分招骂kpi。
第二季的第一个名场面发生在宋丹丹与李雪琴之间,大致过程是李雪琴试图在团队里搞点反内卷建设,宋丹丹却奋力消灭“懒惰”,争论最后以李雪琴扇了自己一嘴巴结束。节目组随即播放了李雪琴对着汪苏泷和辣目洋子吐槽宋丹丹的片段,画风让观众熟悉到,以为它就发生在办公室隔壁的洗手间。
《五十公里桃花坞 第二季》剧照
这一季中的另一个名场面是,王传君拒绝在宋丹丹坚持举办的篝火晚会上表演节目。虽然宋丹丹当即退步,表示王传君可以不演,但王传君反而严正声明,大家没那么熟,不想近距离表演节目,自己有说no的权力,一炮轰得宋丹丹哑口无言,当场示范了一个耿直打工人整顿职场的标准范例。
2
第二季中王传君挑战宋丹丹的片段,在网络上传播最多,讨论最广,连现场其他人的微表情和态度都被观众们反复研究,并据此把《五十公里桃花坞》正式晋级“花学2.0”,并形成了《五十里桃花坞》在观众眼里最底层的形象基础。
说到“花学”,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观众们念念不忘多年的《花儿与少年》。这档综艺节目的爆点,同样来自嘉宾们语言上互不相让的你来我往,貌合神离中的各怀鬼胎。谁对谁不满,谁跟谁抱团,谁在耍脾气,谁在和稀泥,都被摄像机精准捕捉,呈现在观众面前,以至于节目结束后,不同的嘉宾依然在不同的场合,公开地互相吐槽,埋怨,堪称从节目里撕到了节目外。
在“坞学”诞生之前,很多观众都在反复回味“花学”,就像是明星们好不容易展露出的一点真性情后,大众吃瓜时,连那点瓜子仁都余味都不肯放过。
说到底,坞学与花学都抓住了一个要领,即将性格迥异的明星凑在一起,让他们拉近社交距离后,不得不展露真实的自我社交属性。因为是慢综艺,节目组有足够的时间和场景,把人与人之间那点微妙的互动捕捉并展现出现,比如李雪琴不满时和其他嘉宾倒苦水,宋丹丹张国立组到达节目前的冷场间隙,汤晶媚不耐烦地询问大家在等哪个大腕;任敏和汤晶媚意见不合的哭泣。
当然也有一些暖心瞬间,比如王传君在房间中发现一只小鸟不断撞击着玻璃,当小鸟终于找到门飞出去时,王传君联想到自己,当场掩面哭泣。这种场景,你很难去分辨它是故意被安排的,还是妙手偶得之。
但无论哪种形式,节目的确巧妙地向大家展现了日常人际交往中的种种,比如同事之间的合作与排挤、领导与下属之间的PUA和相互认同,朋友之间的亲密与疏离,以及少数难得的自我释放时刻。某种程度上,这样的节目营造了一个场景,让人际关系带来的冲突与融洽在这里高密度发生,但又不产生真实的严重后果,以供观众精准投射与站队。
3
不过《五十里桃花坞》显然并不是另一档《花儿与少年》。目前为止,在豆瓣上,《五十里桃花坞》的第二季和第三季,评分分别是8.0和7.6,比《花儿与少年》的平均分高出不少。在我看来,这种差距来源于,相比“花学”聚焦在展示“活人明星”的策略,《五十里桃花坞》更近了一步,通过环节设置,对嘉宾真实性的挖掘更上了一层楼。
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是,研习“坞学”的明星们,不光被节目组捕捉到了一个对外不过分自我包括的真实面貌,更重要的是,节目试图挖掘一个人如何认识自我,这恐怕是更进一步的真实。《五十里桃花坞》每季都有喊话表达真实自我的行为艺术环节,这一环节向来是节目的催泪大赛,往往会掀起节目的高潮,也是坞学的精华所在。
在这个环节里,看起来阳光乐观,擅长制造笑点的李雪琴,袒露自己其实很介意外界看法,会过度内耗,并且多年来始终不快乐不自信。她面向大海,哭着说如果大家都跟有能量的人做朋友,那谁会愿意结交自己呢。因为代表了太多人的内心,这一幕让很多观众破防,直接冲上了热搜。
宋丹丹则在今年的“say sorry”,承认自己一年前对李雪琴和汪苏泷的刻薄,并真诚向两个后辈道了歉。李雪琴在听到宋丹丹前辈的道歉后,便开始小声地啜泣抽泣,并在后续采访中表示,一年了,对于这段关系的所有不安委屈隐忍,都在那刻得到了安慰与释放。而在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想得到父母或尊长的一声道歉而不得?
还有在坞学里要占据重要一席之地的王传君,他本来不喜社交,不爱说话,拒绝随大流。用他自己的话说,来录《桃花坞》,本来没指望交到什么朋友,结果意外遇上了王鹤棣这个社牛,被盘活了。两人既能一起“疯傻”地玩游戏、打球、修篮球架、玩跷跷板,也能一言不发地一起看云赏雨。从这个角度,奠定人与人之间底层关系的,是价值观与趣味审美这些基础的人生追求与取向,而外在的性格、交流方式,只是一种通往他人内心的途径而已。
其实《五十里桃花坞》的节目逻辑也不难总结,每季无非是开篇摩擦,然后冲突升级,最后在相处中,大家真情链接,走出自己原本的社交怪圈。这种戏码当然既俗套又陈旧,有很重的表演成分,并且显得过于理想浪漫,但奇怪的是,它永远有效。而个中原因,或许是因为,互联网时代下,原子化社会中,人人都有一大堆社交关系与情感需要梳理与归位,人人都在期待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与所有人和解吧。
排版:空豆 / 审核:同同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