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馆开放,下一个“爆款”博物馆为何是它?

张星云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3-02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张星云
殷墟博物馆新馆在经历了三年的建设和展陈后,于今日(2月26日)开馆。新馆总投资10.6亿元,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玉石器、甲骨、陶器等文物近4000件套,其中约四分之三的文物为首次亮相。

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

殷墟博物馆新馆(作者供图)
本刊为此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研究室副主任、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进行了专访,作为主持今日殷墟发掘的考古学家,他在殷墟已经工作了25年。在专访中,我们请他聊了聊新馆展出的文物和展陈形式,以及殷墟考古和商文明研究的最新成果。

主持殷墟发掘的考古学家何毓灵(蔡小川摄)

新博物馆

三联生活周刊:您在殷墟已经工作了25年,可以说经历了新旧两座博物馆的整个过程。

何毓灵:对,老馆是2005年建的。殷墟在2000年初开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时殷墟宫殿宗庙区里,没有出土文物的展示,但为了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所以安阳市政府与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决定建一座博物馆。老馆选址在宫殿区的东边,是一座半地下式的博物馆,主要是因为世界文化遗产要求不能破坏遗址景观,特别是地下不能有文物遗迹,所以我们当时就在河滩地里建了老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作者供图)
2006年老馆正式开放,直到2023年一直承载着展示殷墟商文化的功能。老馆虽然面积小,总共一千多平方,展出的文物大概一千多件,但也获得了很高评价。但毕竟老馆使用了将近二十年,展出的文物数量有限,展陈方式也是比较陈旧,与现在大众对文物的需求有很大距离。所以2019年,才提出来建一个更大的博物馆。新馆选址在河的东面,避开了殷墟保护区的核心区。老馆以后也还会用,因为它是半地下、半封闭式的,非常适合改造成一个数字馆。

三联生活周刊:新博物馆与殷墟考古遗址公园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何毓灵:殷墟于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考古遗址公园。我们现在虽然建了新博物馆,但如果从大类上分,它还是一座考古类博物馆。什么意思呢?一方面,它展出的文物是我们殷墟遗址内发掘出来的文物,一边发掘,一边可以很快就进行展示,这是遗址类博物馆很重要的功能,它不像国家博物馆或者很多省级博物馆,它们展出的文物并非周边遗址出土的。另一方面,因为殷墟是考古遗址公园,除了博物馆展示外,此前发掘出的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妇好墓、洹北商城等遗址,没法放在博物馆里去展出,但它们也是遗址公园很重要的部分,对于展示整个殷商文化的面貌十分重要,我觉得甚至说与新馆是同等重要的地位。

新展陈形式

三联生活周刊:殷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发掘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新馆展出4000件文物,近3000件文物首次展出,占你们发掘的全部文物的多少?

何毓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1958年建成,长期从事殷墟的考古发掘工作,工作站有自己的库房收纳出土文物。其实出土的文物百分之八九十是不具备展示功能的,大量的碎陶片、动物骨骼等,很多东西品相不好,或者有重复性,只有研究价值,这类都还在工作站,供我们后期发掘、整理、修复与研究。

2017年发掘出土的人祭坑,坑内两人跪坐,头顶各扣一件陶甑(作者供图)
三联生活周刊:是否能为我们介绍几件新馆的重点展品?尤其是新展品?

何毓灵:就像刚才我说的,殷墟博物馆是一座考古类博物馆,我们在展陈形式上花了很大心思。一些重要文物,以前也展出过,但旧馆面积有限。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1990年发掘的亚址墓,是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本来出土了上百件文物,从来没有全面展出过,在旧馆我们只展出了重点的几件文物。这次我们一次性把亚址墓出土的所有器物都展出来,这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让观众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这个贵族在当时他的身份到底是怎么体现的。这是新馆很大的特色,为了配合这种展陈形式,我们大量扩充了展出的文物。这种展陈形式是其他博物馆达不到的,比如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往往是一个地区出土的单件重点文物。

考古类博物馆另一个特点是,比如我们讲铸造青铜器,会从最开始的工艺技术开始,从熔铜,到制范,到最后打磨成品等所有环节,我们都可以用文物的形式全面复原,这也是区别于普通博物馆的地方。

新馆除了常设展之外,还有三个专题展。其中之一是我们首次展出了23辆马车遗迹,除了马车之外,还有人拉的车和单独的车,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殷墟马车展出。
殷墟遗址考古发掘马车近百辆,新开馆的殷墟博物馆中展出23辆(作者供图)
另一个专题展叫“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1991年我们考古队在殷墟花园庄东地挖出过一个甲骨窖藏坑,与1936年、1973年两次发掘出的贮藏坑并称为甲骨三次集中大发现。通常甲骨占卜的主人都是商王,但这个坑里甲骨的主人是一个叫“子”的人,很多研究者认为他是商王武丁的儿子,可能在当时是王室贵族,也有人甚至说他是太子。
这块卜辞甲骨是殷墟遗址中出土的最精美甲骨之一,其上刻有93个文字,内容是卜问商王田猎是否会有灾祸,此次田猎共历时38天(作者供图)
这次我们把这个坑出土的110余片甲骨集中展出。为什么要这样展?因为你也知道,安阳还有一座中国文字博物馆,专门讲述文字,甲骨文是其重点,我们不想再去重复了,但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就是这一坑甲骨,所以我们将甲骨全面展示,根据甲骨上的文字内容,来介绍与“子”相关的活动,他与谁往来,他的好友是谁,他祭祀的对象是什么,他怎么去打猎,他怎么学习射箭,以人物故事的方式进行了一个专题展。

殷墟花园庄东地遗址共出土1583片甲骨,此次特展共展出110余片(作者供图)
还有一个专题展叫“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东地亚长墓专题展”,是我2000年发掘的亚长墓。当时共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各类随葬品共577件,是殷墟继妇好墓之后出土随葬品数量最多的墓葬,也是继妇好墓、亚址墓之后殷墟发现的第三座保存完好的高等级贵族墓葬。
亚长铜钺,这是亚长墓中出土形制较大的一件青铜钺,能与妇好墓中的青铜钺相媲美。钺是墓主军事权力的象征(作者供图)
根据青铜铭文可知,墓主为“亚长”,通过我们的研究,认为亚长不是安阳当地人,而是一个外来户。这次专题展,通过展示我们发掘、整理、阐释、研究的整个过程,将这座墓葬出土的所有文物一次性分门别类展出,透物见人,向观众逐步展现了三千多年前一位英勇铁血的高等级贵族形象。

亚长墓共出土577件随葬器物,是继发妇好墓之后出土随葬品最多的高级墓葬。亚长牛尊是其中仅有的牛型盛酒器,造型精巧(作者供图)
这些就是考古博物馆的特色很多人问我这次殷墟博物馆新馆重点文物有哪些,但实际上我倒不愿意这样去回答,因为从策展角度,展出的文物是成组的,有主题表达,而不是像一般博物馆的某一件文物成了镇馆之宝。

殷墟考古新成果

三联生活周刊:殷墟从1928年开始一直在挖掘,已经出土了一两万座墓葬,殷墟考古队现在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单支考古队。记得2019年我们周刊在做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的封面专题采访您的时候,您曾说当时殷墟的考古研究重点在洹北商城,那时对于洹北商城有没有城墙,似乎大家还有许多争议。

何毓灵:对,这是近几年殷墟考古的新成果之一。1999年发现的洹北商城,是紧邻殷墟的一座新的商代都城遗址,年代早于殷墟,和殷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洹北商城我们发现了当时铸铜、制骨、制陶的一个大型作坊区,从2015年到2022年,我们一直在挖,这填补了商代中期考古学研究的很多空白。

至于洹北商城有没有城墙?目前看来商代早期城市,郑州商城有高大的城墙,偃师商城城墙也很清楚,那么洹北商城是不是也该有城墙。当时我们钻探,发现东南西北好像都有,但里面不确定是淤土还是夯土,不确定是壕沟还是城墙。

洹北商城商代铸铜作坊发掘现场(蔡小川 摄)

所以从2023年开始,我们对宫殿区进行了重新发掘,把原来的发掘重新揭开,再重新发掘了几处,这样找到了非常确切的考古学证据,以往推断的夯土城墙基槽实际为壕沟。特别是东城壕和南城壕,底部全是淤泥,而且非常深,我们现在挖的最深的地方距现在的地表能达到6.5米,这样它就是一个城壕的性质,如果修城墙,没必要挖这么深的地基。

还有一个关键证据,2021年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洹北商城以北发掘了一个遗址,叫陶家营遗址,这也是一个方壕型的遗址,里面的布局非常清楚,关键他们还发掘出一个墓地,那个墓地保存得非常完好,里面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对研究洹北商城所处的商代中期文化面貌非常关键。

铜鬳中蒸煮人头骨是商王朝的一种人头祭祀方式(作者供图)
三联生活周刊:近几年殷墟考古还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何毓灵:首先是对殷墟都城布局研究上的突破。我们发现了王陵区围沟和众多的陪葬墓、陪葬坑,确认了已知最早的王陵“兆域”,这获得了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此外在宫殿宗庙区这几年我们陆陆续续确认了池苑遗址,对于宫殿区的布局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几年我们在殷墟内部还发现了很多道路,特别是大型道路的发现,对研究当时的交通、城市格局非常关键。

殷墟遗址亚长墓出土的铜型手器,比一般的成人手略小,手心内残留碳化木柄(薛芃 摄)
另外一个重大发现,是2016年安阳市考古研究所在宫殿区以北大概十公里内的区域里发现了一个铸铜作坊,叫辛店铸铜作坊,是殷墟考古近十年非常重要的收获。一方面这个铸铜作坊规模非常大,50万平方米,超出了我们以前所有对商代铸铜作坊的认知。另一方面,它也打破了我们原先对殷墟范围的认知。原来我们认为殷墟的范围大概就是东南西北六公里,面积是30到36平方公里。但近几年我们陆陆续续在传统认知范围之外发现了很多遗址,比如刚才说的辛店,还有西南的大坡遗址,还有大定龙、桑园、袁小屯遗址,我们发现了很多与殷墟同时期的遗址,有的等级非常高。
出土于马危墓铜方彝,因其圈足部分有象纹而尤为独特(作者供图)
殷墟甲骨文上经常将自己的都城称为“大邑商”或者“天邑商”,说明他们当时认为这个范围是很大的。所以近年我们的新发现,使我们对整个都城的布局理解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如果按照现在的发现来看,我们推测殷墟“大邑商”或者“天邑商”的真正范围甚至能到一百平方公里了,当然这还需要大量的工作来确认,还未成定论。
三联生活周刊:接下来殷墟考古有什么新的发掘和研究方向?

何毓灵:因为考古非常慢,它不可能说一下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我们未来几年,可能五年之内,还是会围绕着洹北商城,特别是洹北商城的宫殿区这一部分。殷墟主体这块可能还是会围绕刚才我所说的问题,一是殷墟的王陵区和它周边,特别是和洹河南岸的交通道路沟通问题,因为商王经常去祭祀他的祖先,他怎么过河,道路在哪,所以洹河北岸的交通道路系统是我们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此外我们对宫殿区的了解事实上还是不充分,未来五年我们可能还会围绕宫殿区,特别是宫殿区西部到底是什么样的,迈过池苑再往西会是什么样,我们都还不是很了解。

对于大遗址或者都城遗址考古,它的首要任务是都城的布局。这种布局是空间的布局,也是时间上的。都城刚开始建是什么样子,建成后什么样子,废弃后什么样子。都城在各个时期,它的整体性布局,城市发展,为什么要这样发展,这是都城遗址考古的总目标,但你也不可能一下子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所以我们要逐步从王陵区着手,从宫殿区着手,从手工作坊区、道路系统着手。

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铜鼎(作者供图)
此外这些年科技考古的手段越来越多了。因为研究要做得非常细的情况下,就需要很多科技手段。比如动物考古,我们至少要知道动物的种属、年龄、屠宰方式、饲养方式、对当时的经济影响,比如人骨考古,对人的生理、病理的了解,与当时饮食习惯的关系,与从事职业的关系。这些细致的工作非常重要,好比以前你可能是远远地看到殷墟这一座大山,现在我们可以走近看了,至少我们要看到山上有哪些树。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杨逸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馆开放,下一个“爆款”博物馆为何是它?

张星云 三联生活周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