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臭鱼烂虾的腥味,竟然有人说它闻起来像焦糖?丨一周科技

见文末 果壳 2021-04-21

欢迎收看一周科技。关注诺奖之余,来了解下本周还有哪些新鲜事发生吧。


 玻璃脑 


今年1月,意大利研究者发表了一项奇特的考古发现:在一位死于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的遇难者头颅中,他们发现了被灼热火山灰变成“玻璃”的脑组织。而现在后续来了:研究者们进一步分析了这些玻璃化组织,从中发现了完好保留下来的神经结构[1]。


扫描电镜图像显示玻璃化脑组织的微观结构 | Pierpaolo Petrone et al


扫描电镜成像显示,这些玻璃化组织具有符合神经系统特征的微观结构。能量色散X射线谱(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分析也显示,这些组织碳、氧含量很高,提示它们确实来自有机物。


研究者表示,人脑组织的玻璃化应该源于受害者突然接触到灼热的火山灰,接下来又经历了快速降温。这一特殊的过程使得近2000年前的人脑组织结构被“定格”了下来,这可能是考古学发现中保存最完好的人类神经组织。


 免疫腥味 


不新鲜的鱼散发的腥味足以让很多人反胃,但由于基因差异,有少数人却对这种气味没有什么感觉。


人们对腥味的感受并不相同 | Jón Gústafsson, deCODE Genetics - Amgen Inc


在本周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一项研究中,有研究者在11326名冰岛人身上分析了与嗅觉感知相关的基因差异。结果显示,嗅觉感受器TAAR5基因的一种变异会让人免疫鱼腥气味[2]。在冰岛人群中,这一基因变异出现的频率为2.2%,而在其他一些人群的基因数据库中,它的出现频率则更低。


发酵鲨鱼肉Hákarl,一种因为气味“醉人”而闻名世界的冰岛传统食物 | Chris 73/Wikipedia


在闻嗅含有三甲胺的鱼腥味样品时,携带该突变的被试更有可能会报告他们“没有闻到任何气味”。这部分被试对鱼腥味的厌恶更少,甚至还有人将他们闻到的东西描述为“焦糖”、“番茄酱”或是“土豆”。对于其他多数被试而言,这相当难以想象:他们在闻到三甲胺气味时只会想起那些腥味浓烈的发酵鱼制品。


 海底微塑料 


一项研究指出,海底可能沉睡着多达1400万吨微塑料


研究者收集并分析海底样本以估计微塑料含量 | CSIRO


这项研究来自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CSIRO),是人们首次对全球海底微塑料沉积量进行估计[3]。利用无人潜艇采样,研究者们定量分析了大澳洲湾(the Great Australian Bight)不同位置深海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含量,并根据分析结果估算了全球海底的微塑料含量。根据该研究的估计,全球海底沉积的微塑料量大约在840万- 1440万吨。研究者指出,由于采样地点远离城市人口中心,这是一个保守的估计


 以假乱真 


下图中的东西并不是鸡蛋,而是一盒“伪造海龟蛋”。它们的外观、质地与重量都与真正的海龟蛋十分相似,但在3D打印的伪装外壳之下,隐藏的却是一个GPS追踪设备。


为保护海龟,研究者们造起了“假蛋”| Helen Pheasey


这是研究者们为保护濒危海龟想出的一种新手段。在中美洲,海龟蛋被视为一种传统美食,尽管已经被法律禁止,但依然有人偷走海龟蛋,并进行非法交易。为了追踪这些非法交易,研究者模仿真正的海龟蛋制造了这些假蛋,并把它们藏在海龟巢中,与真蛋混在一起。在初步实地测试中,这些可以发送位置信息的假海龟蛋帮助人们追踪到了长达137千米的非法贸易链条[4]。


 臭氧空洞 


南极上空每年都会出现的臭氧空洞,最近达到了近年的最大值[5]。


南极上空的臭氧含量 |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Canada


今年的臭氧空洞从8月中旬开始迅速增长,在本月初达到2400万平方千米的峰值;超过了过去10年的均值,覆盖了南极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这个大型的臭氧空洞,是由强大而稳定的极地涡流导致的。这个涡流使得南极上空非常寒冷。当平流层低于-78摄氏度时,则会形成平流层云,这会促进对臭氧的化学破坏。等到南半球春季后期,温度回升,极地涡流会逐渐减弱并破裂,臭氧消耗的速度也会减缓,臭氧层估计在12月底恢复正常。


虽然臭氧空洞的形成与气候条件有关,但为了避免更大的破坏,禁止排放消耗臭氧层化学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仍需继续执行。数据表明,禁止使用卤化碳之后,臭氧层已经得到缓慢的恢复,臭氧空洞也呈现缩小的趋势;如果能够继续执行,臭氧值有望在2060年恢复至1980年以前的水平。


 番外篇 


最后快速播报两条新闻后续:


①进行拍卖的霸王龙骨架化石“斯坦”已经被买走,买家身份未公开。最终,买走它的人为这只恐龙花费了3180万美元。


②今年的肥熊周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下面就来祝贺一下网友们投票选出的肥熊冠军吧~


编号747的棕熊成为了今年的冠军,据估计它的体重超过了1400磅(635千克) | National Park Service


参考文献

[1]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40017

[2]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0)31343-9

[3]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0.576170/full

[4]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0)31255-0

[5] https://public.wmo.int/en/media/news/2020-antarctic-ozone-hole-large-and-deep


作者:麦麦,窗敲雨

编辑:窗敲雨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果壳正在招聘副主编、编辑、运营经理等职位,戳这里查看更多岗位详情并投递简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