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两口住200+㎡小别墅,邀6对陌生夫妻共同生活5个月!没想到……

2017-12-19 南方都市报


今年5月6日,家住浙江杭州余杭瓶窑的王阿姨联系媒体,说自己老两口住着200多方的三层农家小别墅,有鱼塘、有菜地、有果树、有鸡鸭。子女们工作比较忙,平时感觉有点冷清,也想找几对老人抱团养老。



接下来一个多月,王阿姨夫妇在家接待、面试了20多对夫妻,从中挑选了几对夫妇。7月3日,三对夫妇入住老两口的农家小别墅里,“抱团养老”的生活正式开始。


最近,王阿姨让老伴朱大伯发来微信:“你们刊登了我们想抱团养老的文章,我们挑选了几对老人。他们于7月3日住进了我家。现在已经有近半年的时间了,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开心。”


目前,王阿姨的农家小别墅里一共住着7户人家(包括王阿姨夫妇),大家互助互爱,生活和谐。这可能是中国首个“抱团养老”的成功案例。




抱团养老6+1成员名单


房东

朱大伯 77岁,中学教师

王阿姨 73岁,化工厂厂长


房客

周大伯 73岁,电讯职工

金阿姨 62岁,工人

叶大伯 67岁,首饰匠

俞阿姨 67岁,工人

赵大伯(小) 67岁,做外贸

许阿姨 62岁,工人

赵大伯 (大)73岁,医生

胡阿姨 73岁,医生

张大伯 61岁,木匠

高阿姨 51岁,工人

王阿姨(小) 68岁,工人,丈夫已过世



邀约6对会打麻将的老夫妻入住

已共同生活5个多月


昨天(18日)中午13:35,记者来到王阿姨朱大伯家。农家小别墅有三层楼高,屋前小院别有洞天,大门口绿意盎然,中间有巨石作为照壁,院子里的停车场,能停4辆车。



阳光和煦,小别墅的大门关着。门口一个大伯在专心看报纸,对记者的到来毫无察觉。屋子很安静,只有一只小狗在汪汪叫,似乎只有大伯一个人在家。


大伯姓赵,67岁,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抱团养老人多热闹,就来了。


再仔细一看,里头一楼靠东的窗户边,还有两个大伯借着阳光,安静地下象棋。他们分别是房东朱大伯和房客周大伯。


棋下了半个钟头,胜负未分。


记者问周大伯,为什么参加抱团养老?他笑笑说,“主要是我老太婆,她喜欢打麻将,要过来,我就陪她一起过来了。我们有一个女儿,嫁在广东。”


房东朱大伯下完象棋,他带记者参观了院前院后,有菜园子,有小花园,有看院大狗,环境优雅。


房子里有两条小狗负责看家护院,其中一条前几天刚当了妈妈。


他说,房子是2010年儿子造的,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他们请了搞别墅的人设计,总共花了200万元,采用大量落地玻璃,房子里面明亮通透,哪怕是朝北的房间,采光也一样好。


“别墅一共8个房间,这几户住进来,刚刚好。”朱大伯说。


大伯带记者进屋参观,先去了一楼餐厅。


“我们吃饭就在这张大桌子上,新买的!”大伯指着桌子说,大家吃饭都在一起吃的。


橱柜里还有两道剩菜:肉炒花菜、冬瓜汤,电饭煲里有中午吃剩的半碗饭。


大伯走进一楼一个房间,掏出一张纸,写着12月份“抱团养老伙食费”,每个名字后面的空白处都打了很多钩。有几天有几个人会空着,表明那天他没吃。纸上面记了每个人用餐金额。


12月份1-16日抱团养老伙食费2271.7元(13位老人)。据统计,半年来每人平均每月伙食费400元左右。


“一个月下来,一个人吃了几天,每天吃多少,我老太婆都记在这张纸上。”


“我们鱼肉鸭什么都吃。螃蟹过节的时候也吃。他们的小孩也来看过,他们的小姐妹、朋友、同事、同学都来,他们朋友来吃饭,记账记在各自身上,大家没什么异议。”


他又掏出一张纸,写着《结伴养老协议书》:我们本着多姿多彩,健康快乐,既充实又轻松的生活理念……特订立以下协议——


协议书对卫生绿化、不打听个人隐私、房屋租金、伙食费、值日等方面做了规定,一共11条,所有参与抱团养老的人都有签字,落款时间:2017年11月1日。


走上二楼,一下子热闹起来——麻将碰撞的声音不绝于耳,打麻将的人用杭州话开心聊着家常事。


四个女人在打麻将。除了王阿姨,还有周大伯的爱人金阿姨、赵大伯的爱人许阿姨、叶大伯的爱人俞阿姨。


昨天下午2点,四位女士在2楼的棋牌室打麻将,这一局是73岁的房东王阿姨(右2)和了。


叶大伯怎么没看到?“他去仓基新村游泳去了!”朱大伯说,另外,有一对医生夫妇旅游去了,有一对到诸暨喝喜酒去了,还有一个是单身的(老公去世了),到小姐妹家玩去了。


原来大屋子里有7个人在家:三个男人先前都在一楼,4个女人都凑在一起打麻将!


关于抱团养老,女人们跟记者聊起来滔滔不绝——


房东太太王阿姨说:

“先前有100多报名嘛,只挑了4户,有几户一定要报名么,就让他们来了。有一个人,爱人走了,比较孤单,到我这一看一定要来,我就把棋牌麻将移到别地,让她住了。但是卫生间要跟别人拼的,那一家同意,入住人数就这样增加了。”


金阿姨说自己腿摔断了:

“我下楼滑了一跤,因为搞卫生的水没擦干净。腿断了在这里一点都没有问题,大家都帮忙的,送我到医院去,吃饭又送到房间,送了两个月,我住在三楼的。”


俞阿姨犯过心脏病:

“也不是突发情况,当时就是心里有点不舒服,大家都帮忙了,去医院检查一下没什么事情。大家都很好的,他们都争着要送我去,最后两个人送去了……”


半年相处下来有没有矛盾?


大家都说,刚开始磨合的时候,有点小矛盾,问题也不大。但3个月之后走掉了一对。


朱大伯带记者走遍每个房间,有些门开着,有些门关着,但都没有上锁,每个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


在这栋房子里,每一对夫妇的房间都有卫生间和浴室。


许阿姨的化妆品整齐地放在卫生间的洗手台上,在这栋房子里,每一对夫妇的房间都自带卫生间,这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其中三楼一间客房是玻璃门,住在这里的夫妇也不计较,直接在门上挂了帘子住。


又来到3楼露台,阳光下晒了几床棉被、床单,木地板干干净净。天空万里无云,附近有喜鹊在叫。


昨天下午2点多,许阿姨和金阿姨在三楼露台收被子。


和谐,安静和热闹,都刚刚好。这是对他们家的第一感觉。干净有序,也是一大亮点。


下午3点50分,去游泳的叶大伯刚好回来。他骑自行车,身体壮实高大,声音极具穿透力:“我不怕冷!每天都游!小时候就横渡钱塘江了!”


昨天下午,68岁的叶大伯游完泳骑着自行车回来了。


院子两边各有一棵大柚子树,结满了黄绿色香泡,大伯眉毛一动,对记者说:“带几个香泡回去吃吧!”


说完拎起竹竿就去打香泡,赵大伯、叶大伯也帮忙。


记者忙说,不用不用!朱大伯拼命说服:“这香泡有点酸,他们都不要吃,不吃就浪费了!”

转而又说:“你回去,用果汁机榨出来,虽然有点酸,加点糖很好吃!”


昨天下午,房东朱大伯和叶大伯、赵大伯一起,在院子里打香泡。


同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

7个老年家庭是怎样快乐生活在一起的?


昨天采访下来,从每个大伯、阿姨的笑容上,从他们放松的肢体语言上,显然可以印证朱大伯发来的那句话:“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开心……我们融合在一起,愉愉快快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半年下来,他们为什么能成功?记者采访了每个房客,又问了朱大伯夫妇,各人从不同的角度说了不一样的答案。


“这里具备了最好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


在门口看报的赵大伯说,抱团养老,硬件软件缺一不可,而朱大伯这里两者都有!


软件指的是房东。


赵大伯说:“我们房东(朱大伯)原来是学校里的英语老师退休,浙大外语系毕业,他太太(王阿姨)是化工厂里的厂长,有一定管理能力。他们孩子都已经长大了,在外面工作,一个星期回来一趟。他们是当地人,造这么大房子对我们城里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院子里的樱桃红了,枇杷黄了。(今年5月资料图)


“房东需要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你想,大家四面八方凑在一起,互相都不认识,性格脾气习惯都不一样,有的时候,嘀嘀咕咕的事情就很多呢,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怎么办?需要他们(房东)出面的!房东是主心骨。


二楼的妇女麻友们对房东太太也是赞誉有加。


金阿姨说:

“我们这个大姐(王阿姨)哦,对我们挺好的,跟对家里人一样,就好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她是共产党员,她在三里亭那里啊,还是支部书记呢!”


王阿姨脸红彤彤的:

“我只是小区里面的楼道支部书记……还没下!他们不愿意给我下,我说明年改选的时候换下吧,我要养老了!”


硬件便是指设施条件。赵大伯说,房子很大,每一户房间都带有卫生间,各人隐私得以保障,“硬件设施很重要,否则,你要上厕所、我要洗澡怎么办?”


另外,每个房间都有空调、网线、电脑,和酒店差不多。


昨天下午,周大伯在自己房间玩电脑。


他们菜园里种了些蔬菜。“对面还养了几只鸡,吃剩不要的东西,喂鸡!”赵大伯捂嘴乐了,“院子也比较大,每个人有活动空间,散散步,打打拳,互不冲突。”


每个人都可以互不干扰,但吃饭大家必须在一起。因为相处融洽,大家很珍惜每顿吃饭时光。


王阿姨在自家菜地里摘了新鲜的包心菜。(今年5月资料图)


王阿姨还养了几只鸡,每天都能吃到新鲜鸡蛋。(今年5月资料图)


房东朱大伯连说不敢当:

全靠大家支持啊!


房东朱大伯听了大家的话连说不敢当,“全靠大家支持啊!”


“能做到的我尽量做,比如说,网线,原来的效果很不好,网速慢,后来换了一个品牌,一百兆流量的,一个月100多块钱。这些费用大家都分摊的。他们电视机要怎么样的,我都可以搞来。吃饭桌子不够大,重新搞来一个大的。”


朱大伯说,如果房东给力房客不给力,事情一样办不成。“比如有些人的要求我就做不到了,超出能力范围时,大家也能体谅。”


他说,特别幸运能认识这么多房客,他们都是不同行业的专家。“比如上网方面,我这里有个专家,很内行的,就是跟我下棋的那个周大伯。他以前在电信行业干过,大家拜他为老师。


有个小张老师,修修补补的比较懂,他以前是木匠。他看到我三楼晒衣服的露台地板破了好多,拎起榔头就帮我敲,敲了好几天才修好呢!


“还比如洗衣服,有一户人家带了洗衣机过来,谁身体不好了,他说你放在那边,我来洗!洗衣服这一点,几个老太婆都蛮好的。”


所有人入住前签署协议

强调隐私、包容


赵大伯是个笔杆子,房东朱大伯便让他拟了11条抱团养老协议。


朱大伯说:“我们有协议,其中有一条是说,住在这里要跟大家都包容在一起,如果大家对你们意见很大,大家要请你出去,作为房东也无能为力。”


协议要求,不要讲人闲话。


协议中强调了隐私。就连病史,房东在房客入住的时候也只是大致了解了对方病历,细节不怎么在意。


一周值日一次


大家一起想出了值日制度,每户人家一个星期值一天班,包括房东。


做什么呢?朱大伯说:烧早饭,烧开水,去买菜,帮厨,洗碗,晚上把垃圾倒掉。其他人愿意帮忙的可自愿。


“比如买菜,星期一轮到你们两夫妻,前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大家商量好明天吃什么菜啊,你们值日的时候就去买。买菜有三个地方,一个是长命桥,还有个安溪,再过去一点是瓶窑。


“买菜的篮子放在一个地方,我老太婆提前一天给篮子里放好200块钱,多退少补。”


用房租雇了3个工人


这次抱团养老,朱大伯夫妇向房客收取一定的房租,他们用这些房租雇了3个工人。


“很多邻居不理解,说你造房子,自己不住,叫人家来住……他们以为我们赚钱了,但我们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他交1200,你交1500,收来一共六七千。刚好够3个人的工资。”周大伯说。


“我通过亲戚去找了3个附近农民。一个是做饭的,月工资开2000元,每天中午、晚上给我烧几个菜。请来一个园丁,负责种菜和修剪、打扫院子,月工资2000元。内室也请来1个人打扫,一周来搞两次,工资1200元。


“剩下的钱,我另外还要为他们添置东西。


“还有人说,现在外面在拆迁,房子租租很多钱呢。我说钱我够了,退休工资6000元!我老太婆也有退休工资的。”


不过,吃饭另算,按吃的天数算,平均每个人四五百元一个月。“这个大家都能承受,自己在家吃这点钱还不够吧,这里人多,伙食是人越多越好搞,丰富。”房客赵大伯说。


楼顶有大露台,铺着木质户外地板。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都市快报(dskbdskb)

都市快报记者 罗传达 摄影 葛亚琪

南都君获授权转载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在某宝搜了下过冬神器,你们是想笑死我继承我的秋裤吗?


不是拍剧!真·2亿现金藏民房,摞起来66层楼高,亮瞎眼


女生跑800米时在想什么?脑内弹幕大戏太精彩了哈哈哈哈



给这几对老夫妻的抱团养老点zan,也祝他们的日子更和谐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