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浙江一学生被骗35.8万!

以上为1027招募 与正文无关↑

真实案例

一小学毕业生被骗35.8万!

嘉兴市海宁市许村13岁的小李(化姓)是一位小学刚刚毕业的学生。暑假里,她在家里刷短视频时,突然收到一条私信“快扫码进群给时代少年团宋亚轩打call”,听到是为爱豆打call,小李毫不犹豫扫码进群。然而没过多久群里突然出现了一位“张警官”,说有人泄露艺人隐私,群里所有人都得配合调查,否则将直接联系监护人缴纳罚款2万元。

小李加上律师的QQ,对方要求小李将妈妈支付宝余额全部转过去,并称这笔钱之后将原路退回。

小李将35万全都转给对方后,“赵律师”又让小李在某购物平台买了一台8千多元的手机寄到对方指定的地点,并称这笔钱也会退回。

等天亮之后妈妈看到手机的转账记录才知道女儿被骗了,共计损失35.8万余元。

18岁女生涉“明星”隐私侵权案?被骗6200余元!

8月2日上午9点左右,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分局所前派出所接到一通报警电话。报警人小刘今年刚满18岁,是一名学生。8月1日下午5点多,她刷到一条视频,内容是其“粉”了好几年的明星王某某,就添加了对方好友。

聊天中对方自称是该明星的律师,并指责小刘侵犯了明星隐私,需要配合调查。采访中,小刘强调,在三人语音通话的过程中,自称“警方工作人员”的骗子还打开了摄像头,表示自己是在线上执法。在群聊中,诈骗分子向小刘提供了一张收款的二维码,要求向其转账。

骗子的言语引导之下,小刘偷偷拿母亲的手机,扫码向其转账6200余元。收到钱款后,骗子立刻解散群聊,并将小刘删除拉黑,此刻,小刘才深刻地意识到这是一场骗局。

常见的针对学生诈骗类型

游戏账号交易类骗局利用各种游戏平台的聊天系统和社交软件的游戏群,冒充买家和卖家,声称购买或出售游戏账号、装备、收藏品,以“高价、便捷、第三方平台担保”等信息诱导受害人登录指定的虚假交易网站进行交易、或直接诱导受害者转账。刷单类骗局通过短信、群聊、社交平台发布广告,引导受害人参与网络兼职“做任务”,其实就是刷单(骗子规避“刷单”字眼,一般都说是“做任务”)。一开始让受害人做小额“任务”,并及时返现骗取信任,之后让受害人做大额“任务”, 以“联单、系统出错”等原因让受害人不断“做任务”,但绝不再返现。班级群诈骗在班级群里使用班主任的头像、昵称,冒充班主任老师,发布虚假的缴费信息及不明链接,引诱家长和学生转账。或谎称可以利用熟人托关系“运作入学”或“转学”,当家长汇钱后,骗子随即消失了。电话手表诈骗

近期,有诈骗团伙针对儿童电话手表下手,在校门口、网吧等地段、场所诱骗学生借用电话手表、手机,趁机窃取电话卡随后搭建简易GOIP设备,转拨诈骗电话。

追星诈骗诈骗分子针对未成年人,利用他们社会经验少、防范意识差、辨别能力差等,冒充明星或明星助理,在互联网上广撒网,层层设陷,诱骗他们提供个人信息、账号密码,进行转账打款等诈骗。

警方提醒

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不与陌生人视频通话和屏幕共享,与陌生网友交流涉及金钱往来时,要提高警惕,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当遇到威胁或恐吓,应第一时间跟父母或老师反馈,寻求帮助。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不添加所谓的明星账号等。家长要看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防止孩子使用自己手机转账付款。

如收到疑似诈骗的信息,可咨询反诈专线96110,一旦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来源:余姚日报综合央视新闻、杭州防诈骗、海宁公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编:路路通 主编:杨懿 监制:晓文

↓热门推荐↓


人人反诈 全民防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