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坏画祖师爷”,叛逆44年,在艺术圈疯狂撒野却被世人尊敬!
马丁·基彭伯格(Martin Kippenberger)作品
假如一个人曾经当过作家、演员、乐手,还经营过夜总会,你能想象在这之后他还能成为艺术大师吗?如此不可思议的人物就是德国艺术家马丁·基彭伯格,他的艺术风格和人生经历一样,丰富得难以确定。
无法确定的“坏”艺术
德国艺术家马丁·基彭伯格(Martin Kippenberger)是艺术史上的一个特例,他不像大部分艺术家有较为明确的艺术风格,相反,他的艺术风格正是一种不确定性。这位德国著名的艺术家虽然仅仅在世44年,但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前后便极富影响力,创作了数不胜数、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他也被誉为“坏画祖师爷”。
“坏”,实际上体现着一种不羁的艺术态度,在不断大胆地破坏和挑衅中,重构要找寻的艺术内容。创作这一类作品的艺术家,可以说很多都是“调皮捣蛋”的人。基彭伯格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位,他的作品包含了艺术的众多领域,形式和数量都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基彭伯格来说,艺术是表达自己感情和思想的东西,他拒绝被别人将它确定为风格。
2015年,在纽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晚拍中,一幅马丁·基彭伯格的《无题》上拍。这幅自画像曾被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收藏,由知名出版商Benedikt Taschen先生寄拍,这幅作品最终以2260万美元成交,成为基彭伯格拍卖价格最高的作品。
此外,基彭伯格另外一幅同样名为《无题》的作品,在2014年纽约佳士得春拍中以1860万美元成交,收藏者就是演员大S的婆婆、国内收藏家张兰女士。
基彭伯格的艺术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与追捧,但不幸的是,在他艺术最为巅峰的时期,却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的艺术声誉更是在他离世之后日益剧增,还被认为是德国那一时代最有才华的艺术家。基彭伯格几个大型的回顾展先后在全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里举行,例如英国泰特美术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MoMA等,对国际艺术界影响深远。
天生的叛逆鬼
马丁·基彭伯格多样而不确定的艺术,实际上源于他不羁的性格和丰富的阅历。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基彭伯格曾经当过作家、演员、乐手,甚至还经营过夜店。他的母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去世,父亲是一位生意人,作为家里五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基彭伯格天生叛逆。
他从小就备受关注,也时刻想尽办法要求别人对他表示关注,这与之后在艺术创作中的诸多行为和思考一脉相承。从十几岁离开学校以后,基彭伯格便开始了丰富的人生。实际上,基彭伯格也曾在一所艺术学校就读过,不过也以辍学告终。当他的演员梦彻底落空之后,他才全身心地开始了艺术创作。
刚开始从事艺术创作的基彭伯格,就敏锐地嗅到波普、极简、观念、新表现主义都已经是人们玩剩下的东西。所以,一向叛逆的基彭伯格心里非常明确,就是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制造出最大的声响。
正是这叛逆的天性,把基彭伯格带到了当代主义艺术创作的最前沿。他把已经成型的艺术内容,比如现实主义、波普、消费文化等等进行重新评估、分解和组合,创作了很多形式的艺术作品。它们各不相同,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在当时的“艺术权威”眼中都极具争议。
疯狂、不羁的基彭伯格创作过众多打破原本规则与界限的艺术作品。例如,他曾在巴西买下一个加油站,并用纳粹战争罪犯的名字为其命名;他在锡罗斯岛(Syros)一处废弃的屠宰厂创办了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他在莱比锡和希腊某个偏远的地方,建造了想象中的全球地铁系统,并且已经修建好了真实的入口等等。
基彭伯格认为,绘画作为一种形式,尽管有其意义,但却大大被高估了。于是,他还曾于1972年买下过一幅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灰色画作,并用它作为桌面制造了一张带有四条腿的桌子并放置在咖啡馆中展示,这呈现了他对于绘画意义的独到认识。
不论你是否同意基彭伯格关于绘画的这一观点,但这种另类而有力的表达自我思考的方式是值得欣赏的。他在之后还创作过诸多装置艺术作品,为观者呈现了多种方位的艺术体验。
“你不可能每天都割掉自己的耳朵”
在基彭伯格的艺术创作中,十分值得注意的还有他各种各样的自画像。多年以来,他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着描绘,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心境下记录和找寻不一样的自我。
基彭伯格曾说:“你不可能每天都割掉自己的耳朵,今天是梵·高,明天又是莫扎特……时刻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十分困难的。”但事实上,基彭伯格几乎就是以这样一种激烈的方式而活着。在他诸多《自画像》作品中,人们能够看到他自我观察和探究过程中的躁动、寻找,甚至是一个人的狂欢。
基彭伯格的一生总处在一种无止境的躁动中,以至于他看起来总有些疯狂和激烈。这也是他不断更换住所的原因,柏林、佛罗伦萨、科隆、巴黎、东京和洛杉矶等等都是他曾经住过的地方。在不断更换住址和城市的过程中,基彭伯格也越来越不能安分下来。
他始终没有停止挑衅,同时也对自己挑衅。很多人认为基彭伯格的艺术缺乏严肃的态度,令人感到不适,那些“画得极差”的画面实在不堪入目。但这种放肆的艺术态度传递出了原本艺术所不能传递的精神内容,被后来许多坏画艺术家们认可并追捧。
实际上,最初基彭伯格也曾希望能够像一位正经的艺术家那样被人们接受,但他终究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最终,他不再在乎他人的任何看法,放开自我,在艺术中肆意地撒野。这也令他的艺术越来越“坏”,说出了那些躁动灵魂的内心,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不过,这样“坏”的艺术必定也会遭受权威们的唾弃。
在一次被某位德国艺术评论家点名批评后,基彭伯格创作了一件作品:自己站在角落里,双手背在身后,像一个罚站的学生。他对那个人说:“马丁,到墙角去,你应该为自己感到羞愧。”这样大胆的自我嘲讽无疑说明他将自己视为艺术圈的局外人,虽然被艺术界嘲笑,但他以艺术的方式“自省”,坚决做他自己。
基彭伯格的艺术并不期待着你的喜欢,他代表了心底始终悸动和不安的灵魂的声音。如果你不具备这样的灵魂,那么基彭伯格就是一个与你无半点瓜葛的人。他生命中贯穿始终的冲突和矛盾是他成为一位艺术大师的关键所在,他的44年生命从没有停止的就是叛逆与破坏。
马丁·基彭伯格去世前曾经这样写到:“可怜虫!艺术家!我很幸运我成为了基彭伯格。”也正如艺术评论人Albert Oehlen对他的评价——他真的什么都不相信,除了艺术。
精彩回顾:
当纸媒衰落,有人却用小小的书,搭建起一个有墨香味的世界......
他深得宋徽宗欣赏,潦倒一生却从未放弃,在动荡时代刻画出文人的铮铮铁骨!
[编辑、文/张婧雅]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