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只吃粽子?太OUT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不少画家都曾以此为题进行创作。所以,今天不如在书画中度过一个别样的端午。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苏轼《六幺令·天中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但其实,这个节日在屈原去世之前便已经存在了。
余樨绘《端阳景图》
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任伯年《端午图》
在现代,很多网友给端午节起昵称为“粽子节”。大师齐白石便喜欢画粽子,他创作的《端午》以及《端午美味图》,都是用寥寥几笔,便将端午的朴素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齐白石《端午》
齐白石《端午美味图》,1953年
其实,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着丰富的节日内容。
赛龙舟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这赛龙舟的场景,便是文学家沈从文记忆中的端午,热闹、欢腾。
选自徐扬《端阳故事图》册,清乾隆
赛龙舟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活动,也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风俗之一。最早记载这一活动的是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其中写道:“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江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而很多画家,也将赛龙舟这一盛大的场景记录到自己的作品中。
程宗元《龙舟夺标图》
元代画家吴廷晖就曾经绘制过一幅《龙舟夺标》,这幅画精彩地展现了三艘龙舟在河中竞渡的场景。远处山峦重叠、云雾缭绕,竞赛龙舟、侍卫仪仗游于溪流之中。主龙船富丽堂皇,前后两船则摇旗呐喊,仿佛可以听到锣鼓喧天的声音,有着不可阻挡的气势。
吴廷晖《龙舟夺标》
吴廷晖擅长画山水和花鸟,笔法细腻柔和。在这幅画作中,龙舟工整、线条像丝般顺滑、人物精密细致,真实地再现了端午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场面。
画家王振鹏也创作过一幅和龙舟有关的作品,名为《宝津竞渡图》。这是根据北宋崇宁年间,由皇家在金明池举办的龙舟竞渡的盛况绘制而成的。宋代孟元老将这一场景记录在了《东京梦华录》一书中,王振鹏根据书中的描述,用细密繁复的线条勾勒出了这惟妙惟肖的画面,宫殿楼阁、大小龙船以及热闹的民俗活动。
《宝津竞渡图》局部
《宝津竞渡图》局部
悬钟馗像
过去,由于五月瘟疫易于流行,死者众多。所以端午节也同样是一个驱邪辟毒的节日。除了人们熟知的要饮雄黄酒外,悬钟馗像也是必不可少的。
梁实秋就曾在文章中有过这样一段描写: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
在唐代以前,是没有钟馗像的。传说,唐玄宗自自骊山回宫后疟疾大发,梦见一个小鬼偷了杨贵妃的香袋和玄宗常吹的玉笛。玄宗大怒,正想唤武士擒拿,突然见一个大鬼奔来,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玄宗问大鬼是何许人也,大鬼答说:“我叫钟馗,是终南山的进士,虽有满腹才华,但却因相貌丑陋,应考时没被录取,一气之下,便碰殿堂阶梯自毙了。现在,我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魔。”
史殿生《钟馗驱鬼图》
玄宗醒后,疟疾痊愈。于是命当时最负盛名的画师吴道子照他梦中所见,绘出钟馗像来驱邪。吴道子奉诏后,脑海中闪现出钟馗的样子,便一挥而就。玄宗看后,惊叹道:“画得如此逼真传神,就像你和朕同做一梦似的。”所以说,被后人称为“画圣”的吴道子,便是第一个画下钟馗像的人。此后,每到端午,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这个习俗持续至今,从未间断。
傅儒《钟馗图》
说到吴道子,他能够被称为一代“画圣”,在绘画艺术上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脱离不开的便是他刻意求新、勇于创作的精神。
吴道子画像
他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结合物体内在的运动,构成线条的组织规律。这种对线条的严格要求,使得每一根线都充满了韵律美。《历代名画记》就记载了他这样两句话:“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不仅如此,支配民间画坛一千多年来的民间传统画派便是由吴道子所创造。他不仅自己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还悉心教导自己的弟子,将技艺传给下一代,使绘画艺术后继有人。
佩香囊
在所有端午的习俗中,最富于静态美和温馨气息的莫过于制作和佩戴香囊。在过去,由于当时的医学不发达,人们便用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装满具有杀菌作用的由艾草、雄黄、檀香粉末和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给小孩挂着,利用它散发出来的香气,来避除一些有毒的东西。由于香囊还同时有一种保命吉祥的象征,所以它也被叫做长命缕。
东汉应劭《风俗通》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
香囊常见的为布袋,其实它有很多种类,如:玉镂雕、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和丝绣等,形状也是多种多样。
纯银制花鸟纹香
象牙雕葫芦形香囊
最早的香囊为西汉时期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四只绢质织绣香袋,香袋内装有花椒、茅香、辛夷等。
熏囊,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如今,最常见的香囊莫过于刺绣香囊,运用中国的传统民族工艺刺绣,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以不同的针法运行穿刺构成各种花纹、图案或文字。这些精美的图案纹饰有丰富的内涵,人们在五颜六色的丝线间传递着情感,寄托着心灵深处的美好诉求,渗透着“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
一个个香囊,好似一幅幅多彩的生活画卷,是古朴而又拙巧、原始而又鲜活的艺术瑰宝。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饱含着文化和精神内涵。从这些文物艺术品中,我们仿佛穿越千年,去感受不同时代的人们,如何通过节日去表达对自然的尊崇和敬畏,以及展现生活的智慧与情趣。
“粽意你”
精彩回顾:
[编辑、文/李佳祺]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