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大卫·霍克尼作品以6.26亿成交!为何他是英国在世的最伟大艺术家?!
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摄影/周裕隆)
今年已有81岁的大卫·霍克尼,无疑是“英国最伟大的在世艺术家”,他被人们形容是一部活着的艺术史。在他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经历了艺术形态的千变万化,而他一直坚持着自己具象艺术家的使命,向艺术不断地发问并给予他独到的答案。刚刚,大卫·霍克尼刷新了在世艺术家作品最高拍卖纪录,在全球范围内溅起巨大的水花。
=========
▲「 一幅6.26亿元的画作 」
就在几小时前,当地时间11月15日19点53分(北京时间11月16日8点53分)佳士得纽约的“战后及当代艺术晚拍”中,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创作于1972年的作品《艺术家肖像(有两个人的泳池)》以8000万美元落槌,加佣金后以903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26亿元),刷新了目前在世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
由此,大卫·霍克尼一举超越了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在2013年凭借作品《气球狗》创造的5840万美元的最高纪录,同时突破了自己在今年5月刚刚缔造的个人最好拍卖成绩,摘得当今在世艺术家作品拍卖最高纪录的桂冠。在此,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一同回顾这位英国巨匠的艺术精彩。
=========
▲「 23岁成名 」
1937年7月9日,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出生在英格兰北部的布拉德福德小镇上。虽然是工人家庭出身,但11岁的霍克尼就知道自己以后想成为一名画家。可惜上学后只有成绩最差的班级才开设绘画课,所以老师一直不明白,这个聪明的小男孩为什么每次都故意考得很糟糕,然后赖在差等班不走。
他的父亲肯尼斯·霍克尼(Kenneth Hockney)曾是个收银员,也是个坚定的个人主义者。肯尼斯从小就教育他的孩子们,不要担心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霍克尼一直记得这一点。多年后他回忆,“尽管我们生活在工人阶级的环境里,但是有一种贵族般的态度。”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个人生活上,成名后的他都和父亲一样,从来不畏惧站在大众的对立面。
年轻时,霍克尼以自己独特的穿衣风格征服了艺术圈和时尚圈,还被邀请拍摄时尚大片,连安迪·沃霍尔都赞赏他的品位。如今,81岁的霍克尼依然保持着他独到的时尚范儿。从他对服装的品位上,也能看出他独具个人见解的艺术观。他大胆又耐人寻味的颜色和搭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够让人眼前一亮且记忆深刻。
“不是有钱才能穿出风格,你的态度决定了风格。我会穿让我显得特别,看上去又有些反讽的衣服。”大卫·霍克尼说。
第一次真正引起公众对他作品的注意是在1960年的“当代青年”画展上。那次,他和伙伴们获得了青年组的大奖,这些作品引发了英国波普艺术家的一场革命,23岁的霍克尼从此走到哪里都会被名气包围。
1963年,刚毕业的他在伦敦的第一个个展举办完毕并且作品全部售出后,就迅速收拾好行李飞往纽约。霍克尼26岁刚从伦敦到纽约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染发剂的广告,“金发的人乐趣更多!”他马上也把自己的头发染成了金色,这个发型和他的圆眼镜一起,保持到了现在。
他很快被纳进主流圈子,朋友都是当时的文化名人——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小说家克里斯托弗·伊施伍德、先锋戏剧导演约翰·阿伯特等。沃霍尔和比自己小9岁的霍克尼很聊得来,甚至在自己的节目中采访他。镜头下,霍克尼顶着一头刚染的金发说:“我什么也不想做,我只想当艺术家”。
他诙谐又迷人的性格让他很快变成了媒体眼中的红人,而他的作品又让他迅速成为艺术界的明星。金发、圆形眼镜、英伦波普的打扮让他在人群中非常好辨认。霍克尼年轻的面孔也被记录在了安迪·沃霍尔的“名人肖像”系列中。
安迪·沃霍尔的宝丽来照片系列之“大卫·霍克尼”,1973年
=========
▲「 阳光、泳池、大水花! 」
每当霍克尼没有艺术灵感的时候,换一个工作环境和创作方式总能帮到他,这在他艺术生涯中发生过不止一次。
大卫·霍克尼《水花四溅》,布面油画,1967年
1964年,他来到了洛杉矶。一下飞机他就爱上了这里,美国西海岸特有的鲜活艺术和强烈的日照不停地刺激着他的感官,连空气中都是荷尔蒙的味道。他在这里交了不少朋友,当上了客座教授。
霍克尼在加州大学教课时,全班都是“海滩男孩”,霍克尼觉得他们不是诚心来学习艺术的,书也教得不是很开心。直到碰到生命中第一个恋人,他的学生Peter Schlesinger,“我第一眼看到Peter的时候就觉得,他就是个年轻的加利福尼亚的化身啊。”
而Peter对霍克尼的第一印象则是:“染成白色头发、穿着番茄红衬衫、打着白绿点领结、带着圆圆的黑框眼镜、有着英国约克郡口音、上课风趣幽默的老师。”这个叫彼得·施勒辛格的男孩沉默少言,十分优雅。霍克尼到哪里都带着他,自豪地向别人介绍,也把他在泳池中光滑的裸体留在了“大水花”系列中。
霍克尼对水在阳光下的状态十分着迷,于是创作了“泳池”系列。一个碧蓝色的泳池是比佛利山庄所有富豪家的标配,霍克尼工作室外也有一个。
在这里,霍克尼创作了许多与泳池相关的创作,另外还有很多肖像作品,每一幅都带着加州阳光特有的躁动。这些作品让霍克尼在洛杉矶也很快成名,好莱坞名流们都以能邀请到他为座上宾而自豪,霍克尼和他的情人、朋友们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
但这种安逸而欢乐的日子很快让他无法兴奋,他需要的不是物质的刺激,而是精神上的突破。“我需要兴奋,如果一件事情不能够让我兴奋,我很快就会感到无聊。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以让我兴奋,哪怕是下雨的时候,雨水打落在水坑里的瞬间。”很多年以后,霍克尼发现他喜欢的艺术家梵·高也有这样的特性。
“在法国阿尔勒的时候,梵·高看到的一切都是魅力四射的——他居住在毫无特色的广场、街道上方的铁路桥、两把极其平常的椅子……相当无聊单调的风景,但是梵·高让我们在画布上看到的比眼睛看到的多得多。“霍克尼说道:”我相信就算你把他关在美国最无聊的汽车旅馆里,锁上一个星期,只给他颜料和画布,他也会画出让人惊艳的素描。”
大卫·霍克尼在泳池旁,1983年
1956年,霍克尼去看了一场梵·高的展览,发现梵·高在画里能用一整管的蓝颜料来画天空,他觉得梵·高简直是土豪,自己也想这么做,但颜料很贵。他想出了各种招数来筹钱买颜料,有一次他和朋友去画运河,画完后他说,“给我六便士,我就从运河跳下去。”拿到钱后他真的跳了。
大卫·霍克尼《母亲的肖像》
霍克尼对事物观察之细致一直是他性格和创作上的特点之一,这和他母亲的个性很像。而在所有人都对风景画不看好时,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方向,这多少遗传了父亲的世界观。
在抽象绘画、概念艺术、行为艺术盛行的年代,霍克尼始终坚守着自己“具象艺术家”的身份,无论别人说这些已经完全过时,还是“具象已死”。
在个人生活上,他公然并毫不在意地宣称自己同性恋的身份,“作为艺术家,我必须对自己诚实”。这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不支持同性恋的大环境下给他招来了不少异样的眼神。
=========
▲「 霍克尼的“反转透视” 」
后来,霍克尼搬到巴黎开始做版画,这是他艺术生涯中第二次搬家。在这段时期,他也受邀做戏剧的舞台设计,对他日后最著名的“反转透视”研究起到了点醒的作用。
霍克尼对戏剧一直充满热爱,因为它与油画都是在空间中创造视错觉。戏剧让他顿悟了很久以来关于“透视”上自己一直没有想通的地方——透视的营造不能是极端真实的,无论是戏剧还是油画,必须创造视错觉。
他扎扎实实地在巴黎做了三年舞台设计,像很多前辈大师一样。达·芬奇、贝尔尼尼都曾涉足戏剧领域,有时候效果做过了头,设计的洪水表演还会让观众仓皇逃窜,生怕被水淹死。
霍克尼不追求绝对的逼真,但他也不是一个会随便听导演命令的人,“我愿意合作,而不仅仅是听命于人,如果你们想找听话的,就去找别人吧!”霍克尼的舞台设计也带着他明显的绘画风格。
戏剧以外,霍克尼也非常喜欢拍照。在1967年才拥有自己的第一台相机,是35mm的Pentax。他马上就玩上了瘾,不停地拍身边的人,每年都拍满4、5个相册。到了1981年,他已经拍了2万张。
也是在1981年,他和两个好友一起来到了中国写生,真正对东方艺术产生了兴趣,尤其是中国古代卷轴水墨。他开始用多种透视角度来完成作品,从中国回来后就拿起了宝丽来相机,多角度地摆设同一物体,并把它们拼凑在一起。
在用宝丽来相机拼出多点透视的图片后,霍克尼十分兴奋。他在家中走来走去,半夜也会来到工作室看这些作品,还会半夜叫醒朋友一起来看,朋友们说,“他只睡两个小时,叫醒我们看完后,自己又回去睡了两个小时,但我们再也睡不着了!”
“当时我觉得应该尝试一种新的方式来代替绘画。”摄影拼贴《梨花盛开的公路》的创作,打破了西方的焦点透视,变成了几十个不同的视角。霍克尼对透视的探索是独一无二的,他吸收中国古画中散点透视的精髓,但没有照搬,用西方油画和拼贴的技巧创造了反转透视,在西方是第一人。
大卫·霍克尼《梨花盛开的公路》,摄影拼贴,1986年
=========
▲「 霍克尼的质疑 」
1999年,大卫·霍克尼在美术馆欣赏安格尔的作品时看得入了迷,那些作品尺寸非常小,但对人物特征的再现丝毫不差。更让霍克尼觉得不可思议之处是,安格尔与这些模特素不相识,却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精准素描。以霍克尼的经验,他知道这是难度多么大的工作。
大卫·霍克尼(摄影/周裕隆)
霍克尼猜测,从15世纪到19世纪前后,画家们其实普遍地借助了“凹面镜”等光学仪器来绘画。在之后的两年中,他停止了手边的绘画,开始翻阅书籍、图册,寻找一切证据来验证这一发现。
霍克尼将15世纪到19世纪自然主义绘画的名作打印出来,按时间顺序做了一面绘画的长墙,他发现当史上光学器材出现的时候,画面上的人物显示出了有如“摄影般”的特征。更有力的一个证据是荷兰画家维米尔,他的邻居就是显微镜的发明者、镜片磨制专家安东尼·列文虎克。维米尔不但知道光学器材的存在,而且还借助它们画油画。
2001年,霍克尼将所有的发现及思考整理成一本书:《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大师们失传的技艺》,并与BBC合作纪录片《隐秘的知识》。这件事不仅在艺术界等人文领域、就连摄影界也都引发了轩然大波。用美国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的话来说,“如果大卫·霍克尼的理论是正确的,那就有点像是知道了历史上那些风流倜傥的情人们其实都使用了伟哥。”
=========
▲「 回到英国树林 」
2005年,68岁霍克尼回到了英格兰的约克郡,开始创作全新的风景绘画。这是他第三次转变工作地点。这里白昼极短,霍克尼常常清晨5点就开始绘画。家族遗传的失聪症使他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丧失了大部分听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比过去更加敏感的视觉。
“我对光线的敏感令人难以置信,这就是我总戴帽子的原因,最大限度地降低强光和令人晕眩的光线。在约克郡,每2分钟光线都会变化,每一天的景色都全然不同。”他原本只打算画一张冬天的树木,最后画了整整一个系列,为此他兴奋不已。
2007年,霍克尼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尺寸的创作,由50张画布组成的《沃特附近较大的树》,50张画布分别提取了不同的透视角度。站在这幅12.1米宽、4.57米高的画作面前,你会感觉置身其中,这种自然的包围感让人忘我。
为了摆下这幅画,2008年霍克尼租下了约克郡一个更大的仓库做画室。“签完5年租约之后,我觉得年轻了20岁。我不再觉得虚弱,开始精力充沛。”跟随他多年的助手们也一起从洛杉矶搬到了英国乡下,工作室里过着像文艺复兴时期一样的工作模式,大师带着他的助手们共同创作。
2012年,在约克郡的树林中,霍克尼最喜欢的一棵大树“图腾”的树桩被人用锯链破坏了,这个树桩有一人多高,远处看去就像一个安静的风景守望者——如同霍克尼自己的化身。
霍克尼听到这个消息,痛苦地爬到床上,整个人都被一种极度黑暗的忧郁所笼罩。“那是我感觉最糟糕的时候。”后来,他创作出了约克郡风景画《春至》(2013)系列,这些画足以和历史上那些著名的风景画相媲美。
今年他81岁了,却没有任何想要放弃创作的打算,实际上他还在加速自己创作的脚步。霍克尼很赞同他的朋友、法国摄影师布列松说的生命的强度远比长度更重要。“我们都有一辈子的时间,虽然每个人的生活各不相同,但是机会是一样的。”
大卫·霍克尼《阳光》
霍克尼超高的艺术品位和出色的绘画技艺一直是他作品的核心,他也一直带有深度地去思考,并给自己一系列尝试和挑战。这或许就是他一直在不同媒介创作的原因,从版画、绘画到电脑绘画,再到iPhone、iPad创作,每一种媒介都有自己的可能和局限。
“这些局限很有帮助,它会刺激你的灵感。如果你画一枝郁金香需要用100条线,但要求你只用5条线画出来,你就会以更有创意的方式来处理这5条线。”大卫·霍克尼这样说。
如今,他身边有五六个忠实而能干的助手帮他打理上千平方米的工作室、处理无数的邀约邮件、整理档案、陪伴他在户外创作。这是霍克尼理想中的工作环境,和他欣赏的印象派画家莫奈一样。
大卫·霍克尼从20多岁出名开始,不断地获得大大小小的成就,他早已找到了和自己“过旺的名气”相处的方式。多年来,他一直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在美国洛杉矶和英格兰北部约克郡的工作室里创作,很少外出。
“我只想在这里画画,”他说,“当你年纪大了,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能和画画相比。”
精彩回顾:
[编辑、文/张婧雅][鸣谢/部分内容源于马丁·盖福德《更大的信息:大卫·霍克尼谈艺录》、姚雅轩]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