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元代绘画六大家之一,赵孟頫为何对他赞赏有加?

张欣彤 时尚芭莎艺术 2021-02-02

高克恭《云山图》,纸本水墨,32×63cm,元代

在元六家中,高克恭虽不算家喻户晓,但许多人认为其作品无论是用墨还是笔法,都体现着元代绘画极高的艺术水准。虽带有异域血统,但他却凭借自己对汉文化的刻苦钻研,成为一代大师。


高克恭是色目人,色目是当时对少数民族的统称,他与父辈在元朝时迁居至燕京。相传他生于哈萨克斯坦,异域血统让他连长相都有些与众不同。好友朱德润评价其为“高侯回纥长髯客,唾洒冰纨作秋色”。从后世流传的画像中,我们也能看到他卷发虬须、五官深邃,带有几分外国人的模样。


高克恭画像


作为古代少有的几位少数民族书画大师之一,高克恭在山水画方面造诣极高,包括董其昌、张大千在内的艺术家纷纷模仿其画作。其创作的《仿米氏山水手卷》以299万人民币的价格在2012年的北京春拍中成交,创下其个人作品最高成交纪录。


高克恭《仿米家山水手卷》,绢本设色,34×319cm,元代


“国朝名笔谁第一,尚书醉后妙无敌。”是人们评价高克恭的溢美之词。能被冠以如此高的评价不仅仅是因他对后世书画创作的影响,其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成就让他在世人心中的形象进一步升华。

高克恭《云山图》,纸本设色,32×30cm,元代

将多家技法融为一体

高克恭从小就在父亲的引导下发奋学习,潜心研究各家经典。对他而言,书画创作从不是独取一家所长,而是在融会贯通中诞生出全新内涵。


高克恭《巢云图》,纸本水墨,60.5×32.7cm,元代


他初学米芾、米友仁的画风,后又吸收了董源、巨然作品中的用笔,将“点”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但在创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种画风只是一味地模仿前人,并不能真正地表达自己心目中的山水形象。

米芾《米氏云山》,纸本水墨,47×32.5cm,宋代

董源《夏山图》,纸本水墨,39×51cm,五代


在多次钻研且不断尝试后,高克恭发现画家李成笔下的山水是有“骨架”的。他选择引线入点,将三位大师的创作融合起来。这种表现手法既能凸显出江南云山烟树的朦胧缥缈,又能不失山川的挺峻硬朗之感。

 

高克恭《山水》,纸本水墨,61×29cm,元代


对当时的大多数书画家来说,米芾、董源、巨然等人是可望不可及的书画名家。人们争相学习,将其绘画手法奉为圭臬,又有几个人能提出反对意见?像高克恭这样,在发现问题后并加以改进的画家更是少之又少。有时,大师只比我们多了一份质疑。


高克恭《仿米氏云山》,纸本水墨,80×30cm,元代


除了融合多家技法特点,高克恭的画作中还有几分西方画法的韵味。他的创作绝不仅仅是单凭印象,而是在仔细观察后动笔。在写实方面,西方画作凭借色彩变化、光影明暗表现画面,而中国山水画则靠用墨浓淡展现层次。

 

高克恭《云山图》(局部),纸本水墨,92×33cm,元代


高克恭便是山水画用墨的佼佼者。其开创“积点法”,以墨色渲染层次,表现山水意境。近代画家黄宾虹的积墨山水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


黄宾虹《春日山水图》,纸本水墨


扫描二维码,

关注正版“时尚芭莎艺术”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艺术内容,绝不容错过!





宁折不弯的斗士


能被认为是“国朝第一笔”,绝不仅仅是因为高克恭画技卓绝,其在为人处世、为官从政方面的性格与品质也是他被所有人铭记的原因之一。


高克恭《夏峰苍秀图卷》,纸本手卷,56×20cm,元代


虽然他的艺术造诣极高,但高克恭一生的主要活动还是在仕途上的发展。他从27岁正式进入官场,先后曾任监察御史、工部侍郎等职,最后官至兵部尚书。其为官和做人都刚正不阿。虽多次被奸臣迫害,但他仍凭借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番事业。

 

高克恭《夏山过雨图》,纸本水墨,元代


在当时,他虽有高官却并无厚禄,一生清正廉洁。只要有看不惯的事情他都要提出意见。高克恭做监察御史时被权臣拉拢,并被保证只要能和对方站在同一阵营便可平步青云。但他不愿同流合污,结果被调至江南。

 

高克恭《方棹吟秋》,绢本设色,122.5×61cm,元代


在江南任职期间,高克恭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没过多久,朝廷派人来增加税收。当地官员人人怕得罪权贵,不但答应了增加税收,还每天对其阿谀奉承。高克恭得知这件事后极为不满,他看不惯其他人趋炎附势的嘴脸,更不愿意为难百姓。


高克恭《秋山雾霭图》,纸本设色,元代


于是高克恭和其他人据理力争,坚持不在文件上签字。也许是其带有几分异域特色的长相在气愤时过于可怕,他们也不敢用强硬的手段威胁他,最后这件事闹到了皇帝面前。即使这样,他仍敢于舌战群臣,坦率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高克恭《春云晓霭图轴》,纸本设色,138.1×58.5cm,元代


高克恭与赵孟頫便是在这一时期相识的。他们同在朝中做官,都不愿趋炎附势、嫉恶如仇。彼此性情相投,又都热爱书画创作,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这让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高克恭《云山雨霁图》(局部),纸本水墨,128×31cm,元代


高克恭为人豪爽、开朗;赵孟頫为人温和、细致,二者性格完美互补。在书画创作方面,他们经常合作作画,切磋技艺。杜甫曾说“李白斗酒诗百篇”,而对高克恭来说,与友人酣畅对饮之后则是作画的好时机。

 

高克恭《云山图》(局部),纸本水墨,92×33cm,元代


后来,他们又结识了许多名士,包括李仲芳、梁贡父、鲜于伯机等人。大家或是一起研习诗篇画作,或是彼此切磋,提高个人技艺,这也成为了当时的佳话。


高克恭《群贤雅集图卷》,绢本手卷,32×328cm,元代



观画如阅诗


当时有诗句流传称:“近代丹青谁最豪,南有赵魏北有高。”其中分别指的便是赵孟頫和高克恭,意指他们南北相对,同为当时的画坛领袖。


高克恭《山居读易图》,绢本设色,153×65cm,元代


高克恭在江南为官期间,最爱的就是到野外写生、寻访山水。每逢闲暇时,他便会带着书童和美酒,到山中体悟自然。有时到了深夜,他还会独自一人,手持一根竹杖在山间静坐至日出。


可能会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有些奇怪,甚至有点傻。但对他来说,不同时刻的山林所体现的氛围不同,单凭想象无法抓住其精髓。

 

高克恭《春山晴雨图轴》,绢本设色,125.1×99.7cm,元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克恭在描画山水时,不仅仅是在描绘眼前的景象,更是将内心的感受融入其中。其绘画的笔法并非固定,而是随景物、场景变换。疾风骤雨时,笔锋要犀利、迅速;清晨雾气弥漫时,则需通过水墨浓淡变化,展现湿润的效果。


高克恭《烟雨潇湘图卷》,纸本手卷,27×523cm,元代

高克恭《林岚烟雨图》,纸本水墨,73×38cm,元代


后人曾为其画作题诗:“心融造化意惨淡,笔挟风雨声萧骚。”诗中所称赞的就是其画作中的诗意。


除山水画外,高克恭所描绘的竹子更是一绝,他本人也对此极为骄傲。其在山水画方面造诣虽高,但却是在40岁后才开始研习。如果说他画山水是靠对各家技法的研习参悟,那么他笔下的墨竹则是由他持之以恒的精神堆砌而成。

 

高克恭《墨竹坡石图》,纸本水墨,121.6×42.1cm,元代,故宫博物院藏


他曾在自己描画的墨竹上题词说:“子昂写竹,神而不似;仲宾写竹,似而不神。其神而似者,吾之两此君也。”词中的子昂、仲宾是他同为书画家的好友,原本谦虚得体的书画大师在这一刻当仁不让,字里行间都是他的自豪感。

 

高克恭《云横秀岭图》,纸本水墨,182.3×106.7cm,元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这些评价,赵孟頫并未觉得他狂妄自大,而是写了一首诗来回应他。诗中大意是指高克恭所描画的墨竹栩栩如生,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的水平,赞同其词中的观点。


正因为是挚友,他才能理解高克恭并无恶意。二者画风差距极大,但同为书画大师,对各家技法都有所了解。高克恭能被认可画竹的能力,可见他技法超然。


赵孟頫《青绿山水》,绢本设色,36×34cm,元代

赵孟頫《柳溪渔隐》,绢本设色,31×27cm,元代


不论是画山水还是墨竹,高克恭的作品从不执着于自然的真实感,而是将自己的性格、对自然及人生的体悟融入其中。这种做法使得其作品形神兼备,能被称为“国朝第一笔”也就不稀奇了。

 

董其昌《仿高克恭山水》,绢本设色,98×42cm,明代

王鉴《仿高克恭山水》,绢本设色,51.3×29.6cm,明代


后世人们模仿其画作,所追求的“像”也不仅仅在笔法、用墨等方面,而是追求其中蕴含的他的恣意洒脱的精神。

其实不仅仅是高克恭,对古代书画家来说,没有灵魂气韵的画作始终是不成熟的。而这些人也无法成为大师,至多只能称作画匠罢了。在言论没有自由的古代,诗、书、画就是他们表达自我的唯一途径。



精彩回顾:
什么是贫穷艺术?
七夕攻略 | 艺术大师教你怎么写情书!
“藕饼”CP好磕吗?这些艺术家也会让你露出“姨母笑”。














[编辑、文/张欣彤]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