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都带刺吗?
休·海登《Ascension》,木、钢,210×70×150cm,2019年
尖刺在生活中代表什么?是危险,还是反叛?但即便如此,依旧有很多艺术家乐此不疲地用它展现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便带你走入尖刺野蛮生长的锋利世界。
说起尖刺,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法国设计师品牌、久负盛名的“红底鞋”——Christian Louboutin。其标志性的鲜红鞋底和锋利铆钉,无不透露着性感却又危险的信号。
Christian Louboutin 20周年纪念款“Isolde pumps”设计图与实物
但即便面对超过18cm的鞋跟和尖锥般的鞋头,对美丽趋之若鹜的女性依然坦言道:“女人不穿红底鞋,简直是不知时尚为何物。”
而在艺术界,各国艺术家、设计师更是将尖刺符号运用得异常精彩。相信看完以下内容,你一定会感叹:“小小尖刺,竟会有如此多副面孔!”
Christian Louboutin 20周年纪念款“Isolde pumps”设计图与实物
👼or👿
神圣还是惊悚?
尖刺锐利的外表会给人留以惊悚的感受,它既应用于高跟鞋设计中,也存在于建筑范畴。古老而神秘的哥特建筑就是此中的典型代表。
中世纪时,基督教意识在思想上占据统治地位,而哥特式建筑的标志性尖顶以及高耸空灵的墙体,恰好代表着基督教“灵魂向上”的内涵——启示人们脱离这个充满苦难与罪恶的世界,奔赴天国乐土。
德国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
此外,哥特式建筑为尖顶的另一原因出于宗教情感的需要。其高耸削瘦的外貌精准地表现了神秘、哀婉和崇高的宗教情感。再加之镶嵌着彩色玻璃的长窗,则更加升华了教堂整体浓厚的神圣气氛。值得注意的是,哥特式建筑使用尖顶的另外一层考量,在于它有利采光和避风,这一点对于当时的欧洲建筑来说至关重要。
威廉·透纳《Salisbury Cathedral from the East》(东侧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纸上水彩,28×23cm,1798年
法国沙特尔大教堂(Chartres Cathedral)
不过有趣的是,它虽然在当代被普遍称为“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但目前拥有该风格建筑最多的国家却大多是德语系国家,巴洛克建筑反而在法国占据多数。
法国兰斯主教堂(Notre-Dame de Reims)
🌷or🚂
锐利·乡村·工业
再看绘画领域,今天介绍的首位“尖刺高端玩家”是来自英国的格雷厄姆·萨瑟兰(Graham Vivian Sutherland)。其画作深受自然景致和宗教影响,而这也正是他作品中尖刺的灵感来源。
其中,萨瑟兰的新浪漫主义作品(New Romanticism)尤其受到了英国画家塞缪尔·帕尔默(Samuel Palmer)田园主题的启发。通过描绘乡村崎岖且艰难的状况,表达对机器时代和工业化压迫力量的反感。
格雷厄姆·萨瑟兰《Roses》,纸上水彩,66.5×48cm,1972年
上世纪30年代,艺术家试图通过光线、不自然的色彩和动物头骨的戏剧性变化来传达英国乡村的智慧与真挚情感。他希望在这个荒凉、原始的世界里并置人与自然,进而展现二者内在的高度违和感。
格雷厄姆·萨瑟兰《Horned Forms》,木板油画,81.3×64.1cm,1944年
📰or☀️
尖锐·政治·自然
尖锐的雕塑是巴西视觉艺术家玛丽亚·马丁斯(Maria Martins)的拿手之作。她的作品一方面诠释着超现实主义内涵,另一方面也暗含着艺术家对于国家和亚马逊平原(Amazon Plain)的情怀。
玛丽亚·马丁斯《Impossible III》,青铜,80×82.5×53.3cm,1946年
玛丽亚·马丁斯《Don’t Forget I Come from the Tropics》,青铜,1942年
马丁斯看起来虽然恬静温和,但其作品却带有非常强烈的政治意味。她曾指出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对艺术的破坏是他“虚无主义征服运动”的开始。
此外,她还将艺术描述为一种武器,其中包含着人类对情感的诉求和对自由的向往。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核心价值,实则在于动员人类对抗战争。而这一点,就是其作品“张牙舞爪”、“荆棘丛生”的原因。
玛丽亚·马丁斯在纽约的工作室
此外,艺术家非常善于在作品中添加情感元素——亚马逊平原的日出、云朵……它们是马丁斯的快乐源泉,但也是她伤心难过的理由——雨林正不断遭到破坏。“返璞归真”、“原始野性”,尖刺中除了包含着政治含义,另外一面还有艺术家对自然的深爱。
玛丽亚·马丁斯《Prometheus》,青铜,57.5×51.5×36cm,1949年
而艺术家休·海登(Hugh Hayden)也是当代艺术家中“玩”刺的佼佼者。在今年举办于纽约里森画廊(Lisson Gallery)的展览《边境国家》中,该艺术家就呈现了多组可怖的尖刺雕塑作品。
休·海登《America》,木质雕塑,桌:约90×101×101cm 椅:110×53×44.5cm,2018年
《边境国家》展览现场,里森画廊(纽约),2019年
这些原本有着极强实用性品质的门、餐桌和座椅都“生长”出了极突兀的尖刺,仿佛在向外界宣称“请勿使用”。不过事实上,艺术家的此般创作却是在隐喻美墨边界敏感的地域及政治问题,充满了先锋意味。
休·海登《Ascension》,木、钢,210×70×150cm,2019年
在美国当前紧张的政治环境下,海登的作品确有借古讽今的意味。在传统意义上象征着中产阶级富裕生活的栅栏此时“杂草丛生”,耸立起“种族隔离”的高墙;而餐桌、婴儿车等寓意社会稳定的符号如今也布满荆棘,仿佛昭示着美国梦的脆弱易醒。
休·海登《The Temptation Inside and Torment of St.Anthony》,胶合板植绒,166×47×140cm,2019年
📦and📌
盒中的“尖刺”社会
作品太过尖锐怎么办?用盒子包起来就好。德国艺术家沃尔克·库恩(Volker Kühn)为了讽刺日常生活中“花样百出”的刻板印象,以极具幽默感的方式将之“收集”至盒子之中,并于上世纪80年代自成一派。
沃尔克·库恩《BLATTERBILD RED》,混合材料,118×116cm
面对原本内涵激烈的创作背景,艺术家以乐观主义者的心态圆润地呈现尖锐内容。在他看来,艺术的目的一定是化解矛盾而非激化冲突。但此中暗含着的警告及提醒作用,依旧由尖刺负责传达。
沃尔克·库恩《BLATTERBILD RED》,纸,118×116×11cm
沃尔克·库恩《BLATTERBILD white and points》,纸,118×116×11cm
而值得一提的是,其作品原本只是为了指摘当地现状,却在无意间戳中了各国的痛点。那些尺寸并不大的银色盒子被各国画廊邀请参展,它们就像一方小小的舞台,每天都上演着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情感纠葛。而与此同时,其作品也透露出另一个真理——情感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沃尔克·库恩《Im schilf》,混合材料,65×63cm
沃尔克·库恩《Life at the Top》,混合材料,29×25×5cm
尽管“尖刺”一词听起来很反叛,看似背负了很多负面能量,但它却被艺术家衍生出了各种丰富内涵,其中更不乏诸多积极含义。而这其实正是艺术家最值得学习的特点——换个角度思考,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精彩回顾:
[编辑、文/赵子琛]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