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艺术大讨论
52个
快乐源泉小瓶子、心动小瓶子、恐惧之瓶……近日,各式各样的小瓶子涂鸦刷屏社交网络,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线上娱乐活动。小瓶子在网友手中“千瓶千面”,到了艺术家手中更是花样百出。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便带你一同看看艺术家笔下的小瓶子!说起艺术家笔下的瓶子,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诞生的古希腊瓶画。那时的人们以陶瓶为绘画载体,其画面形式内容丰富,早期以几何图形与动植物为主,后期则用人物表现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这些瓶画多以线造型,简练严谨,同时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因此,古希腊瓶画在艺术史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古希腊瓶画
随着西方文艺复兴的发展,艺术开始关注和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静物画应运而生。作为独立题材的静物画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荷兰。那时的荷兰是欧洲大陆上最为强盛的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小市民生活富足,艺术也空前繁荣。荷兰人通过对静物的描绘彰显民族充盈的物质生活,展示他们引以为傲的时代辉煌。威廉·卡尔夫《静物:大口水壶、容器和石榴》(Still Life with Ewer, Vessels and Pomegranate),布面油画,104.5×80.6cm
荷兰静物画中充斥着华丽与奢侈,精致的玻璃和金属器皿琳琅满目。相比之下,同一时期西班牙的静物画则显得极为质朴。素净的单色器皿平行陈列于桌面之上,深沉而内敛。苏巴朗(Zurbaran)的绘画便是西班牙静物画的典型代表。弗朗西斯柯·德·苏巴朗《四个器皿》(Still Life with Four Vessels),布面油画,47×79cm,1635-1664年
弗朗西斯柯·德·苏巴朗《柠檬、桔子、杯子和玫瑰》(Still Life with Lemons, Oranges and a Rose),布面油画,62.2×109.5cm,1633年
19世纪后,架上绘画持续发展,无数艺术流派不断孕育而生,瓶子也成为艺术家阐述自我风格的一种常见物象。“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Paul Cezanne)笔下的瓶子色彩鲜明、透视怪异;毕加索(Pablo Picasso)笔下的瓶子则彻底摆脱原貌,以全新的抽象姿态冲进观者的视野。保罗·塞尚《苹果》(Still Life with Apples),布面油画,65.4×81.6cm,1893-1894年
巴勃罗‧毕加索《桌子上的瓶子与酒杯》(Bottle and Wine Glass on a Table),纸面拼贴,61.9×47.3cm,1912年
当然,提起瓶子我们可不能忘记意大利艺术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少年时期至亲离别的经历造就了其忧郁内向的性格,同时也影响塑造了他的绘画语言。莫兰迪终其一生描绘着瓶瓶罐罐,以孤寂而静默的灰色调演绎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言:“物体并非单单由于光的照射作用或占据某个时空才存在,而应是透过发自本心的温暖生命力及灵气显现其存在的。”乔治·莫兰迪《Natura Morta》,布面油画,30.2×32.2cm,1956年
乔治·莫兰迪《Natura Morta》,布面油画,46.3×48cm,1948年
进入20世纪后,层出不穷的艺术现象以及不断涌现的艺术思潮造就了这一时代艺术风格超乎寻常的多样性特征。随着战后商业的繁荣发展和消费主义的兴起,广告插画和波普艺术(Pop Art)也应时而生。理查德·汉密尔顿《究竟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纸面拼贴,1956年
同一时期,乘着消费巨浪雄起的还有如今众所周知的“肥宅快乐水”——可口可乐。面对前景广阔的市场,可口可乐毫不犹豫地开始通过插画进行平面广告宣传。诸如哈登·森德布洛姆(Haddon Sundbolm)和诺曼·洛克威尔(Norman Rockwell)等美国插画巨匠都曾为它服务过。哈登·森德布洛姆为可口可乐绘制的插画
诺曼·洛克威尔为可口可乐绘制的插画
而专注都市流行文化的波普艺术家们又怎会错过这一绝佳意象?据说,波普艺术中“波普”(Pop)一词的来源也与“汽水”(Soda Pop)这一单词有关,而与可乐相关的波普艺术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在2013年的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夜拍中,一幅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可口可乐(3)》(Coca-Cola [3])就拍出了572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55亿元)的高价。那时,佳士得一位部门总裁就曾说过:“如果你想定义波普艺术,看这幅画就够了,因为它具有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可口可乐和安迪·沃霍尔。”安迪·沃霍尔《Coca-Cola [3] 》,丝网印刷,176.2×137.2cm,1962年说起“波普一哥”安迪·沃霍尔,我们脑中都会浮现出他钟爱的金宝汤罐头(Campbell's Soup Cans),殊不知可口可乐也是他爱不释手的元素之一。在谈及可乐时,沃霍尔曾说过:“这个国家的伟大之处在于这里最有钱的人和最穷的人享受着基本相同的东西。你可以看着电视喝可口可乐,总统也喝可乐,丽斯·泰勒也喝。”安迪·沃霍尔《绿色可口可乐瓶》,丝网印刷,209.6×144.8cm,1962年
无独有偶,另一位“波普艺术之父”——罗伊·利希腾斯坦(Roy Lichtenstein)也常常运用汽水这一元素。通过轻松简明的漫画风格和快餐食品等生活题材,利希腾斯坦巧妙而幽默地将通俗文化和视觉艺术连结起来。罗伊·利希滕斯坦《三明治和汽水》(Sandwich and soda),丝网印刷,48.5×58.4cm,1964年
罗伊·利希滕斯坦《Ice Cream Soda》(左);安迪·沃霍尔《Coca-Cola [3]》(右)
除此之外,在拼贴艺术中,瓶子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艺术家汤姆·韦塞尔曼(Tom Wesselmann)多以日常生活场景为创作灵感,在其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美国大裸体》(Great American Nude)中,寓意暧昧的酒瓶便频频出现。从1962年开始,他又创作了许多静物拼贴画,啤酒瓶、饮料瓶、佐料瓶……各式各样的小瓶子频繁出现于其作品当中。汤姆·韦塞尔曼《Great American Nude #21》,木板综合材料,1961年
汤姆·韦塞尔曼《Still Life #29》,布面油画,274.3×365.8cm,1963年
随着杜尚(Marcel Duchamp)“小便池”的诞生,现成品开始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媒介。艺术的边界不断被推移,普通物品与艺术品的界限不再清晰,瓶子在艺术创作中也得到了更加直接的运用。马塞尔·杜尚
杜尚曾在1920年反转为一位女性,并为这一身份取名“罗丝·瑟拉薇”(Rrose Selavy),寓意这就是生活。次年,他邀请好友——超现实主义摄影师曼·雷(Man Ray)为精心打扮的自己拍摄照片,并把照片放在了香水瓶上,化身为香水商标。显然,传统的性别观念从未束缚住杜尚,瑟拉薇这一身份为他开拓了一片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马塞尔·杜尚《Belle Haleine香水》,1921年以利用标本和骷髅而著称的当代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也曾以瓶瓶罐罐进行创作。在这件名为《心理逃逸》(Mental Escapology)的作品中,赫斯特以药剂瓶等元素模拟出一个医疗咨询室,并以桌面上的象棋游戏隐喻医院中的生死场景。达明安·赫斯特《Mental Escapology》,综合材料,2003年而另一位观念艺术家——约翰·莱瑟姆(John Latham)的瓶子艺术或许会令人产生些许不适。1966年时,莱瑟姆任教于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他从学校图书馆借出了美国表现主义绘画教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的《艺术与文化》。随后,莱瑟姆精选一部分书页,邀请自己的学生咀嚼这些纸张后吐到瓶子里,再注入酸和酵母。一年后,他将这瓶名为“格林伯格精华”的液体送回了学校。然而在归还之前,莱瑟姆就被学校正式解雇。约翰·莱瑟姆《Still and Chew / Art and Culture》,1966-1967年 ©MoMA
看了这些作品,是不是觉得朴实无华的小瓶子被艺术家玩出了花?上述艺术家或以传统的精湛技法如实刻画瓶子,或以自成一派的独到风格表现瓶子,抑或是将瓶子本身融入艺术品之中。他们的创作语言虽各有不同,但都以瓶子为载体阐述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样的,近期在社交网络上刷屏的各式小瓶子也以轻松有趣的形式为网友们提供了一个与自己对话、向外界倾诉的方式。看完了艺术家笔下的小瓶子,你内心的小瓶子又是怎样的呢?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