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开会?
由于通讯技术的一再升级,尽管在被迫宅家的特殊时期,现代人们还是有办法实现线上的“面对面”会议。但古人的会议可就大不一样了,在那用书信通讯的时代,要开会就得见面,还得饮酒抚琴、吟诗作赋、欣赏古物……
“会议”空间
他们开的究竟是什么会议,居然这么高大上?原来,古人喜欢以文会友,而在大自然中用满腹才华与友人探讨诗词歌赋、互赏古物是最为常见的“开会”场景,也就是常说的“文人雅集”,他们以娱乐、创作、抒发心境为主要目的,与自然相融。
天朗气清、绿郊山野、松风竹月,大自然是文人们首选的雅集空间,兰亭曲水流觞、竹林七贤谈玄论道,都是千古流传的人们耳熟能详的风雅集会。暮春之初,王羲之与三五好友相约游于会稽兰亭,《兰亭序》即是他在这场“会议”中完成的佳作。
在与自然交融的雅集空间中,文人游山玩水、即兴创作。除此之外,古画中还经常出现文人们在室内进行雅集娱乐的场景,在类似于“家宴”的封闭空间中,这样的“会议”略显隆重,带有些政治意味。
十八学士是唐太宗时期出没于“文学馆”中的贤才,他们相聚讨论政事、典籍。五代以来,十八学士图像一直被认为是“琴棋书画”的文人聚会场景,常以围栏、屏风等为背景。他们穿着官服、头戴官帽,饮酒抚琴的同时讨论政事,是娱乐,亦是工作。
而在五代周文矩的《文苑图》下,四位文人松下“绞尽脑汁”沉思的形象异常传神,“文苑”是文人雅客荟萃的地方,相传图中所画的是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等人在江宁琉璃堂宴集的场景。
在画面右半部分,一人手撑石台,手指夹笔,作苦思冥想之状;一人双手伏在松枝上,双眼凝神;画面左半部分,两人共同阅读一卷文章。图像传神地表现出四位文人构思创作诗文的情景。与“十八学士”的聚会相较,这四人的“会议”有了更多的随意性。
在古人看来,“雅集”就是风雅的代名词,几个人甚至是一众人的相聚是艺术的交流。不论是为了寄情山水还是办公,大自然和室内都是古代文人相聚的雅集空间与“会议”场所,不同空间所发挥的功能是不同的,对于雅集话题与创作也会产生不同影响。而在一些雅集图像中,文人士大夫往往会陈列古董,以供清玩。
“博古”一词出现于宋朝,为鉴赏古器、古玩之意,描绘收藏者鉴赏文物古玩情景的卷轴画称为“博古图轴(卷)”。宋朝、明朝、清朝康乾时期、清末民初和今天是中国历史上的“收藏热”。如今,从大量描绘士大夫雅集“会议”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文人士大夫把玩、欣赏书画古玩的画面。
米芾所撰《西园雅集图记》记载:“下有大石案,陈设古琴瑶琴,芭蕉围绕。”说明在北宋西园聚会中就有鉴赏古玩的环节。从刘松年的《博古图轴》可以看到,宋人在鉴赏古玩的时候还会摆上茶具,一边品茗茶水、一边欣赏古物,实为雅致生活。
此外,各种植物与家具的陈设打造出了自然优雅的赏古环境。太湖石、芭蕉、松竹、梅树;插花、栏杆、屏风、凭几等景致都衬托出古人雅集“会议”时的幽静。
古人鉴赏的古玩都有什么?在仇英笔下,两块硕大的屏风前,苏轼、米芾等文人雅士聚于竹庭之中品评古玩字画。画中的鼎、觚、爵、壶、鉴等青铜器,瓷器、玉器、石雕等艺术品极为精细,仿佛近在眼前。
相对来说,文人的整体财力不如商贾,但他们在审美和文化品位上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他们收藏书画的目的往往是为了研习传统文化,并为自己的创作提供借鉴。在表现古代文人雅集“会议”的古画中,都有文人欣赏书画的场面。
因此,在那哲学、科学、美术都有着相当成就的宋代和明代,收藏成为皇室和文人士大夫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博古收藏是一种情怀,追求的是博古通今的学术趣味,是士人生活的格调展示。
今天也是一个收藏的大时代,人们的收藏是为了什么?或许已不再是为了陶冶身心,而是变成了一种投资。流传至今的古物其实早已不知经过了多少收藏者之手,我们不如将收藏过程看作是一种乐趣,而非是收藏带来的财富。
纵观古今,历代文人雅士迭出,文化与艺术的力量将他们凝聚在一起,这种雅致的生活着实令人羡慕。依山傍水、琴棋书画、博古通今,这样诗意畅快的“会议”场景如今已不多见了!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