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格派:三位艺术大师的乌托邦之梦

这就是→ 时尚芭莎艺术 2022-03-18


特奥·凡·杜斯伯格《Contra-Construction Project (Axonometric)》,综合材料,57.2×57.2cm,1923年



自人类社会步入现代时期以来,星火般的前卫思想在艺术家的加持下于须臾间便形成了燎原之势。当一众艺术流派诞生又幻灭时,从荷兰走出的风格派却始终熠熠生辉。从绘画、建筑到工艺设计,他们如何让抽象艺术的梦境绵延?又何以照亮了整个时代?




🔥相遇:抽象艺术的火花

19世纪末,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以挑战的形式出现,而后延续至20世纪,从彼时的世界艺术中心巴黎波及了整个欧陆。随着工业社会条件下全新视觉经验和价值观的萌生,把持了西方艺坛数百年的古典绘画陷入了穷途末路之境。这时,野兽派(Fauvism)和立体主义(Cubism)接连引发了视觉和心灵上的“叛乱”:他们从艺术形式入手,继而上升至情感层面,不断在二维平面上探索绘画的可能性。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布面油画,244×234cm,1907年


1914年,一战的硝烟打破了世界的和平,却无法阻止前卫文化(Avant-garde)的传播。作为战时的中立国,荷兰在本土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艺术家群体。在此期间,由于风格派(De Stijl)先驱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作用,荷兰才终于被纳入了现代艺术的轨道。


艺术家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出生在1872年,父亲和叔叔都是画家。他自幼习画,20岁时便考入了阿姆斯特丹艺术学院。从文艺复兴到17世纪的黄金时代,荷兰艺术家对故乡的风景一直有着深深的眷恋,蒙德里安亦是如此。早年间,他曾坚定地要走现实主义(Realism)道路;年近40岁才在象征主义(Symbolism)艺术家扬·托罗普(Jan Toorop)的感染下学习了新的创作手法。


皮特·蒙德里安《红树》,布面油画,70×99cm,1908-1910年

在阿姆斯特丹漂泊的日子里,蒙德里安的风景画中隐约透露出了不寻常的迹象。以该时期的代表作《红树》为例,如果说他对未调和纯色的大胆运用是受梵·高(Vincent Van Gogh)启发,那么对直线结构的运用则完全是出于自身偏爱。

1911年,嗅到现代艺术气息的他只身前往巴黎,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作品。被立体主义在画布上对时间和空间的表现方式而震撼,蒙德里安的艺术生涯自此进入了转折期。


瓦西里·康定斯基《构成8》,布面油画,140.3×200.7cm,1923年


与此同时,不久后将与他共同建立风格派的特奥·凡·杜斯伯格(Theo van Doesburg)也正经历转型和蜕变的“阵痛”。同为荷兰人的杜斯伯格比蒙德里安小11岁,却不是科班出身。年少时接受了短暂且枯燥的表演训练后,他毅然决定投身真正热爱的绘画事业。

一开始,他的作品在风格和主题上都明显可见梵·高和塞尚(Paul Cézanne)的痕迹。直到1913年,杜斯伯格碰巧得到了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大师瓦希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写的《回顾》(Rückblicke)一书,从字里行间意识到了绘画内在逻辑的重要性,从而踏上了探索抽象艺术的旅程。

特奥·凡·杜斯伯格《玩牌者》,布面油画,126.2×156.2cm,1916-1917年


蒙德里安和杜斯伯格的碰撞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他们在1915年相遇,为了共同的艺术理想而并肩作战。那时,蒙德里安基本上放弃了曲线,只强调直线在画面构成上的作用。而杜斯伯格在作品《玩牌者》中,亦通过线与面的互文呈现了他对物象的分析和重构。1917年,二人携手创办了《风格》杂志,造就了现代艺术史上的高光时刻。


🌛入梦:乌托邦理想

虽然立体主义者否认肉眼可见的真实性,认为透视法破坏了由心灵感知的事物本质,但他们的作品仍属于具象绘画的范畴。于蒙德里安而言,抽象艺术是最纯粹的审美活动,能够通过点、线、面这种基本视觉语汇去解读万物的内在法则。当他发现毕加索等人始终停留在用几何图形分解对象的层面时,便开始走自己的路了。

第一期《风格》杂志的封面,1917年


《风格》杂志创刊不久,蒙德里安的方法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不仅将客观对象高度符号化,还试图排列组合红、黄、蓝三种原色色块,以前景和背景的差异制造出空间上的幻觉。蒙德里安将这种风格和理论命名为“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奠定了风格派的基本框架。

格里特·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柏林椅”,1923年

由于该流派的成员众多,杜斯伯格便成为了在全欧洲宣传他们共同理想的使者。1922年,他将新造型主义带去了德国魏玛的包豪斯(Bauhaus)学院,影响了以时任校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为首的一批建筑师。相较于苦心钻研绘画的蒙德里安,杜斯伯格可谓涉猎广泛。在德国讲学期间,他为杂志撰稿、设计字体,又与当地的达达主义(Dadaism)者建立了联系。


在蒙德里安和杜斯伯格的引领下,风格派如日中天。如果说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先驱和旗手,那么后来加入的格里特·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则将二人的绘画语言完美转译至了设计领域。

里特维尔德于1888年出生在荷兰乌特勒支,11岁时便辍学在木匠父亲门下当学徒,后来又在珠宝商的作坊中工作了数年。虽然未曾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但从小耳濡目染、实践经验丰富的他却对物体的结构和造型有着超出常人的敏锐。1917年,里特维尔德在家乡开设了设计工作室,两年后正式加入风格派。


格里特·里特维尔德设计的“Zig-Zag Chair”


1919年9月,他在《风格》杂志上发表了“红蓝椅”(Red and Blue Chair)的设计蓝图和构想,广受业界好评。由于当时的荷兰家具基本是原木色,红蓝椅最初也没有上漆。直到接触了新造型主义,里特维尔德才用色彩对这把椅子进行了空间结构上的重新诠释。此外,红蓝椅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它的构成方式。除了座椅和靠背之间用了螺丝固定,其余各部件均是彼此穿插,符合对立统一的原则。此后,他又设计了仅由七个构件组成的“柏林椅”(Berlin Chair),在形式上遵循了蒙德里安的构图标准。

格里特·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蓝椅”,1917-1919年


里特维尔德是历史上第一位现代家具设计师,他的加入可以说是为风格派增光添彩。而上世纪20年代以后,当风格派的乌托邦精神早已蔓延至各个领域时,其内部却出现了两种不和谐的声音……


🌍前行:照亮未来

天才的成名之路总是趋向两个极端:有的人终日奔波只为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有的人却一生求变、敢于冒险,杜斯伯格是后者。他不愿像蒙德里安那般固执地只用直线作画,但当他试图将对角线引入创作中并作为一个理论单独提出时,蒙德里安便即刻退出了《风格》杂志编委会。二人于1924年决裂后,杜斯伯格将自己的理论称作“元素主义”(Elementalism),认为斜线才是制造画面动感的最佳形式。

1926-1928年间,他与同为达达主义者的汉斯·阿尔普(Hans Arp)和苏菲·阿尔普(Sophie Taeuber-Arp)一起翻新了位于法国特斯拉堡的黎明宫(Aubette)咖啡厅,并将斜面引入了壁画设计中。在此期间,蒙德里安一直居住在巴黎。以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红、黄、蓝构成》系列为例,人们始终可见他对抽象艺术中纯粹关系的阐释。

皮特·蒙德里安《Composition No. II, with Red and Blue》,布面油画,40.3x32.1cm,1925年


自两位创始人分道扬镳后,《风格》杂志也于1928年停刊。尽管曾经的乌托邦之梦破碎了,里特维尔德却将风格派的形而上思想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相结合,致力于设计形式服从功能的家具和建筑。实际上,这也是该阶段设计领域的主流意识形态。一战结束后,经济的衰败导致装饰繁冗的折中主义(Eclecticism)设计不再适用,建筑师纷纷开始吸纳风格派的理念,推崇“少即是多”的理性美学,开创了“国际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的天下。

皮特·蒙德里安《纽约百老汇爵士乐》,布面油画,127×127cm,1943年

20世纪前半叶是人类继文艺复兴后创造力再度臻于巅峰的时期,却也是饱经苦难的时期。由于1939年二战的爆发,无数艺术家从欧洲逃至美国,蒙德里安也是其中一员。在纽约度过生命中的最后四年时,当地的大都会情调又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晚年杰作《百老汇爵士乐》中,蒙德里安在灰白色的背景上用无数小色块制造出了音乐般的律动感,一种高昂的乐观精神也随之从画面中溢出。


皮特·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布面油画,59.5x59.5cm,1929年


蒙德里安于1944年逝世,此时,杜斯伯格却早已因心脏病而离开了13年。世人或许认为这对曾经的挚友是抱憾终生,却不知他们于1929年在巴黎的某间咖啡馆偶遇时,就已经冰释前嫌。随着20年后里特维尔德的离世,风格派中最闪亮的三颗星都陨落了。

回望整个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纵使“为艺术而艺术”的乌托邦理想未能真正实现,前卫艺术家却以革命者的姿态拯救了彼时趋于停滞的欧洲文明。无论是蒙德里安、杜斯伯格还是里特维尔德,都曾依靠微弱的火光在黑夜中漫游,在追寻光明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原文刊载于《时尚芭莎》6月刊 




 

精彩回顾:

画廊、拍卖行抢生意?谁将主宰艺术市场?
《三十而已》剧终了,影视剧中的艺术品你必须了解!
姚谦:网络没让世界多元化,反倒更同质化!

















策划  齐超
  蔡雨彤
原文刊载于《时尚芭莎》6月刊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