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英国第一任首相后人:揭秘其家族的辉煌收藏史

韩晗 时尚芭莎艺术 2022-03-18

霍顿庄园外景



18世纪,英国首任首相罗伯特·沃波尔积累了彼时欧洲最浩瀚的私人艺术收藏之一,并将其置于诺福克郡的霍顿庄园。数百年来,这些艺术品在历史变迁中或流离失所、或落叶归根,以自身的命运书写着时间的痕迹。




历史中的悬而不决 


从伦敦国王十字车站乘坐一个半小时的小火车,一路北上便来到了诺福克郡。晨雾中漂浮着氤氲的水汽,穿过小径,古老的城堡在一片广袤的草坪中跃入眼帘。碰上英国难得的好天气,阳光洒在城堡上,高龄近三百岁的霍顿庄园(Houghton Hall)在肃穆中熠熠光辉。 


亨利·摩尔《斜倚人物1938》(Reclining Figure 1938),玻璃纤维,340×900×310cm,1984年
霍顿庄园外景


古堡在英国这片土地上并不罕见,但霍顿庄园的地位却无可撼动——由英国第一任首相罗伯特·沃波尔(Robert Walpole)于1722年委托建立,英国两位著名建筑师科伦·坎贝尔(Colen Campbell)和詹姆斯·吉布斯(James Gibbs)合作设计,辉煌的室外结构与奢华的室内装饰无一不透露出其承载的不凡使命。尽管沃波尔爵士一年只来这里两次,雕梁画栋毫厘之间却丝毫不敢懈怠,它所背负的意义不仅限于体现主人的财富与身份,更是为了给彼时最伟大的欧洲艺术品打造栖身之所——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茵(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等大师的作品均在其中。 


霍顿庄园大理石厅(The Marble Parlour)
霍顿庄园内阁房间,摄影:James Merrell

近三百年的时间里,霍顿庄园中的藏品在时代的沉浮中颠沛流离。1779年,沃波尔爵士的孙子奥福德三世伯爵(The Third Earl of Orford)因债务原因被迫将藏品中部分最为珍贵的艺术品出售给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II)。这次交易由詹姆斯·克里斯蒂(James Christie)谈判达成,而他正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佳士得拍卖行(Christie's)的创始人。 


霍顿庄园图书馆

十年后,霍顿庄园的画廊发生了一次火灾,漂洋过海到俄罗斯被转移至冬宫的艺术品“幸运”地逃过一劫。历史中的无数偶然与必然交织,霍顿庄园与这些命途多舛的艺术品随之流淌,几个世纪以来在莫测命运中无声述说着历史的悬而不决。 


理查德·朗《东南西北》(North South East West),板岩、火石,2017年,位于霍顿庄园石厅
霍顿庄园向冬宫借回作品进行展览



宏大之中亦温情 


霍顿庄园周围是面积广达1000英亩的草地,其中出其不意地暗藏着家族温情与当代艺术。圣马丁教堂由沃波尔爵士于18世纪重建,以纪念祖父杰夫瑞·伯韦尔爵士(Sir Jeffery Burwell);两万平方米的厨房花园由现任乔尔蒙德利勋爵(Lord Cholmondeley)于1991年打造,以缅怀其挚爱的祖母西比尔·乔尔蒙德利(Sybil Cholmondeley)夫人。紫杉篱笆将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玫瑰花坛象征其祖母;水果和蔬菜园质朴而实用;法式花园中种着酸橙和李子树;而古典铜像穿插其间。这一花园在2007年被冠以佳士得历史建筑协会“年度花园奖”。


理查德·朗《Full Moon Circle》,板岩,2003年

霍顿庄园意大利花园


由西侧进入,穿过一条草丛小路,一块巨大的碎石圆阵跃入眼帘,这件大地艺术由英国雕塑家理查德·朗(Richard Long)设计。行至建筑正前方,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Henry Moore)的纯白人像作品侧卧于此。美国艺术家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为霍顿庄园设计了标志性的沉浸式艺术《天空空间》(Sky Space);丹麦艺术家杰普·海因(Jeppe Hein)为花园创作了《水火焰》(Water Flame)喷泉……一年四季,这些艺术品在四时之景中展现着人性与自然跨越时间的交融。 


杰普·海因《水火焰》,综合材料,2008年


正在霍顿庄园进行的是当代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的展览,艺术家过去40年中开创性的作品汇集于此,极具代表性的金属反光雕塑从室外一路延伸入内,设计师威廉·肯特(William Kent)设计了庄园豪华的内饰,当卡普尔典型的彩绘凹面镜与纯白的罗马皇帝西弗勒斯(Septimius Severus)胸像并肩而立,霍顿庄园厚重的建筑、古雅的室内装饰与游客的身影反映其中,古典与当代的脚步在这里相遇,耳边似乎遥远地传来尼采(Nietzsche)的箴言:“当你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安尼施·卡普尔在霍顿”展览现场,2020年


七年前,霍顿庄园将曾经离家的艺术品从冬宫借回,70张古老油画史无前例地齐聚一堂,恍若隔世,一如数百年前的光景。为了这次展览,霍顿在背后的投入超乎想象——长期大量的资金积累以及赞助联系、本地政府对艺术品予以的保险和对展览的协助、俄罗斯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展览开幕后,世界各地的参观者纷至沓来,一票难求,参观者的热情与合作多方的慷慨使展览延期了两个半月才闭幕,而这样的盛况在全英国都极为罕见。 


亨利·摩尔《母与子》(Mother & Child),青铜,高244cm,1983-1984年


当《时尚芭莎》记者在采访中就收藏规模问及现任霍顿庄园主人乔尔蒙德利侯爵时,他腼腆地承认自己对藏品数量不甚了解,并非由于其规模过于庞大,恰恰相反,侯爵诚笃地表示霍顿的收藏规模在英国私人藏品中绝不算庞大,但其中意义重大的艺术品却数不胜数。而除艺术品之外,庄园的建筑本身、内部的装饰与家具,以及其走过的时光与见证的历史同样意义非凡。 


菲利普·金(Phillip King)《Dunstable Reel》,彩绘钢,196.8×506.7cm,1970年



在古典中诠释当代 


遥不可及的古堡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承载着无数名人逸事,但对于乔尔蒙德利家族而言,它仍是一个温暖的家,平淡而真实的故事每日都在发生。乔尔蒙德利侯爵儿时每年会随长辈来到这里度过夏季,祖母在城堡前的绿地上烹饪美食,白鹿行于其间。他回忆,祖母年轻时曾在家中楼梯间内偶然发现一张油画,抹去厚重的灰尘后惊讶地发现这是一张小汉斯·荷尔拜因(Hans Holbein)的真迹。“而在丈夫和父亲面前她对此只字不提,以免他们将这张画卖掉。”侯爵在采访中忍俊不禁地说道。今日,他与家人仍然居住在这间古老的庄园之中,不同于开放空间的华美繁复,家庭房间中并无过多赘饰和艺术品,取而代之的是简约舒适。 


霍顿庄园内阁会议室

霍顿庄园餐厅


或许是幼时受到祖母的耳濡目染,侯爵年轻时便对艺术充满兴趣,在艺术史脉络中,他寻见了自在的线索:“许多当代艺术中都能看见古典艺术的身影,当我们回溯过去,这样的联系无处不在。”一如霍顿庄园当下的做法——在古典建筑背景中书写当代艺术故事,看似冲突的关系之下,当代艺术为霍顿庄园注入全新活力,而古老庄园特殊的环境也带给艺术家们独特的创作灵感,当理查德·朗看见草坪上的树墩,他心想:“何不就地取材?”作品《白鹿圈》(White Deer Circle)由此诞生。 


理查德·朗《白鹿圈》,树木,2016年

霍顿庄园中的白鹿


除此之外,霍顿庄园与“当代和乡村”项目(C&C)合作,使用其非画廊空间展出乡村艺术家的作品和手工者的工艺品,在贵族气息弥漫的自然环境中重新诠释“乡村”一词的定义,并将“自然”这一话题再度放到聚光灯下。


时至今日谈及霍顿庄园,创始人第一任首相沃波尔仍是最常被提及的标签。对于乔尔蒙德利家族后人,承受这份殊荣的同时无疑意味着难以感同身受的压力。18世纪数百件珍贵艺术品的流失是家族乃至整个英国的伤痛,而充满远见卓识的后人始终将弥补历史的缺憾视为一种责任。现任侯爵的祖母在年轻时便曾购回一张流失的作品;侯爵本人也将恢复霍顿庄园的收藏视为己任,同时对这一过程乐在其中——“寻找适合于霍顿庄园的艺术品,无论古老的或是当代的。”而这种微妙的“适合”也成为霍顿选择艺术家的核心考量。 


霍顿庄园室内重新挂起被归还的古老艺术品
霍顿庄园达明安·赫斯特展览现场

无论是前卫的当代艺术、传统的古典艺术,抑或是平易近人的乡村艺术与手工艺品,霍顿庄园的悠久历史与独特身份都为它们创造了全新的展示背景。现任侯爵的希冀是游客来到这里不再仅仅为了这座古老的城堡,同时也为了其中的艺术。“我希望霍顿庄园能成为那些对当代艺术感兴趣的人的‘必去之地’,尤其是孩子,他们是国家的未来。” 


安尼施·卡普尔《天空镜》,不锈钢,600×600cm,2008年


走出古堡,卡普尔的巨大不锈钢镜面作品《天空镜》(Sky Mirror)仍静静地仰卧于霍顿庄园广阔的草坪上。天地相对,日出日落、云卷云舒于镜中抒情地徜徉。在无数光彩夺目的当代艺术之下,庄园的建筑与室内陈设依旧静默伫立。然而不要忘记,霍顿庄园这座建筑以及其中陈设物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丝毫不亚于这些艺术品。霍顿庄园,自身即艺术,更以自身书写艺术。



Q&A

BAZAAR&乔尔蒙德利侯爵


乔尔蒙德利第七任侯爵戴维·乔尔蒙德利


BAZAAR:你如何看待时尚与经典之间的关系? 


乔尔蒙德利侯爵:时尚与经典间有着不可磨灭的具体联系,现在看来的“经典”往往是历史中某一时刻的“时尚”,正如由威廉·肯特设计的霍顿庄园室内装饰在18世纪30年代被奉为潮流的象征,如今却成为复古的典范。 


BAZAAR:你的祖母是一位优雅且富有品位的女士,她的时尚理念是什么? 


乔尔蒙德利侯爵:祖母年轻时常在时尚之都巴黎订购裙子,在她的理念中,优雅与实用必须紧密结合,她永远不会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所谓“时髦”而放弃穿着中的舒适感。


 原文刊载于《时尚芭莎》1月刊 ▲





精彩回顾:
常玉巨作再现市场,这次会创造什么纪录?
当作品不再受版权保护,利大?弊大?
如何拥有高级审美?

















策划  齐超
编辑  韩晗 宋佩芬
  韩晗
原文刊载于《时尚芭莎》1月刊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