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览太贵?门票价格到底多少钱才合适?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玛丽莲双联画》(Marilyn Diptych),205.4×144.8cm,1962年
大师展、沉浸式展、双年展……这几年,各式各样的艺术展数不胜数,越来越多人愿意为艺术埋单,而展览门票价格也水涨船高。面对票价早已破百元的艺术展,作为普通观众,你是否认为真的值得?
如今,一场艺术展门票破百元已司空见惯,国外艺术大师展览票价更是高昂。这让人不禁感慨:就连实现看展自由似乎也任重道远。而当下,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使人们愈发关注艺术,看展亦跻身潮流生活方式前列。
作为国内展览最多的城市——上海——每日展览数量高达百余个。周末各大展馆人潮涌动,若是赶上艺博会、双年展等特殊时期,人们更是接踵而至将展馆挤得水泄不通。北京近年接连不断的大师展亦风头正劲,门票价格也一次又一次刷新人们手机上的支付数字。那么,展览门票价格到底贵不贵?你是否心甘情愿为艺术展埋单?
“莫奈·日出印象”,票价218元,2020-2021年
艺术展的票价到底贵不贵?正在上海外滩壹号美术馆(Bund One Art Museum)展出的“莫奈·日出印象”票价是218元。三年前,英国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的莫奈展票价为20-22英镑。最近,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妮基·德·圣·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大型回顾展票价为30美元。三年前,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妮基个展门票价格为120元。
“妮基·德·圣·法勒——雕塑人生”,票价30美元,2021年
“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票价120元,2019年
相同的艺术家作品,在不同时间、地点展出,其门票价格都会有所差异。这几场展览性质基本相同,但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欧美国家的艺术机构举办西方大师展本就具有先天优势。且单从运输费用这一方面看,国内展览成本就明显高于前者。
2019年,国内各美术馆接连举办包括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等大师展,其票价都基本突破200元大关,看似高昂的票价并没有阻碍人们看展的热情,却也使一些观众对艺术展望而却步。
实际上,美术馆作为非盈利机构,其盈利模式与画廊截然不同。例如同样一场高成本艺术展,美术馆通常只有理事赞助、商业赞助、门票以及售卖周边商品的收入来源。而画廊则是通过代理或合作发掘艺术家,以展览形式直接介绍给藏家,进行销售形成盈利。诸如此类的多种原因,才会出现同样是艺术家布尔乔亚个展,在美术馆的票价高于200元,而在画廊就可以免费观看的情况。简言之,画廊不靠门票挣钱,美术馆则非常需要。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道隐无名”,票价120-160元,2018年
上海西岸艺博会,单日门票:180元,2020年
每年的艺博会和双年展也是看展爱好者最期待的重头戏,与平日展览有所不同,它们汇聚大量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使成千上万件艺术品一次性呈现在观众面前。单从这一角度,其门票价格就有了不便宜的理由。
近年来,艺术领域以外的展会活动也层出不穷——北京每年举办的动漫展、大型书展在2020年都维持着70元左右的票价;而人气高涨的潮流玩具展单日票价则是120元,几乎快与一场艺博会的门票价格相当。
由此看来,艺术展票价也算众多活动门票价格中的佼佼者。但票价高低,的确能反映人们的消费水平和事物的普及程度。例如电影,2019年,国内电影院就已达1.2万家左右,总观影人次约为17.16亿人,而电影院的平均票价不到50元。
▲「 艺术展如何定价?」
一场艺术展究竟需要多大成本?有些人认为艺术无价,艺术展的价值又如何衡量。首先,在此讨论的当然是实体成本,英国策展人阿德里安·乔治(Adrian George)在其编著的《策展人手册》(The Curator’s Handbook)中详细介绍了一场艺术展需要做的准备及预算。他将整个展览过程从想法开始到闭展分为12个步骤,其中包含规划、定位、预算、问责等86个无法忽略的细节部分。由此可见,举办一场艺术展的难度和开销之大。
从商业回报上看,对艺术机构来说,大多数展览的门票收入完全无法承担其各项开支。比如2017年,龙美术馆(西岸馆)的“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票价为200元,但其前期投入成本就超过1700万元,而该展览总参观人数约为6万人次。也就是说,门票收入只能占成本投入的三分之二,馆方为呈现优质展览所付出的各项成本和努力可见一斑。因此,国内艺术展的门票定价基本处于积累知名度和培养回头客阶段。但毕竟,艺术展不是单次消费的快销市场,只有票价划算,观众才会愿意持续为看展埋单。
《雨屋》(Rain Room),“兰登国际——万物虚无”在上海展出,票价150元,2018年
如今,艺术展也不再形式单一,沉浸式、互动性这些带有参与感元素的出现,都在为展览票价加码。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单方面接受艺术教育。这便滋生了以观众体验感为主的当代“网红展”——无论是teamLab打造的沉浸式展览,还是被英国艺术团体兰登国际搬进展厅的《雨屋》,或各式风靡社交网络、被人们争相打卡的大师特展,都体现了当代艺术展正以高调的出场方式吸引公众的参与。
“沉浸式梵·高”(Immersive Van Gogh)展,票价39.9-49.9美元,2021年
意大利创意团队Massimiliano Siccardi设计制作的“沉浸式梵·高”展在世界各地巡回举办。今年,其在美国各州的展出门票已提前售空,尽管处于疫情期间,依然一票难求。
2017年,teamLab在北京798的展览获得了2700万门票收入;两年后,国家博物馆的“心灵的畅想——梵·高沉浸式艺术体验”展利用暑期档,也达到约1800万门票收入。无论展览本身评价好坏与否,人们对新事物总抱有好奇心,态度也更加宽容。
安尼施·卡普尔《远行》,2019年
“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票价188元,2019年
虽然展览好坏与否本质上不由门票价格及观赏时间决定,反之同样成立,但门票作为艺术展过程中的主要交易行为载体,是连接观众、场域、艺术家和作品的仪式和纽带。此时,从某种程度上谈钱不谈艺术,或许是观众对艺术、他人及自己最体面的尊重。那么,你愿意花多少钱看一场艺术展?你认为现在的展览票价到底贵不贵?欢迎大家留言参与讨论。
安迪·沃霍尔《美元符号》,丝网印刷版画,25.4×20.3cm,1982年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