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顶级美术馆馆长专栏 | 吹向柏林的“中国风”

哈特穆特 时尚芭莎艺术 2022-03-17



洪堡论坛,摄影:Christoph Musiol



落成于特殊的2020年,柏林洪堡论坛计划在今年逐步向公众开放。这个一看名字就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的艺术机构,旨在建立一个人人均可自由交流的乌托邦式平台。洪堡论坛馆长哈特穆特·多尔格洛(Hartmut Dorgerloh)独家为《时尚芭莎》撰文,讲述洪堡论坛背后的历史及其与中国艺术的渊源。



特邀主笔:哈特穆特·多尔格洛

洪堡论坛馆长、洪堡论坛基金会主席



非同寻常的“博物馆”


也许你已有所耳闻:在柏林市中心的博物馆岛边上,占地4万平方米的洪堡论坛(Humboldt Forum)已落成建立。它将成为一个新地标——独一无二的多元艺术、文化、科学中心和交流与讨论之地。论坛已于2020年12月开放了部分区域的线上参观。

洪堡论坛,摄影:Christoph Musiol


2002年,创建洪堡论坛的提案在德国议会通过,修建费用从2013-2020年竣工共计6.44亿欧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其所有权和运营权皆归柏林城市宫洪堡论坛基金会所有,名字则源自威廉·冯·洪堡和亚历山大·冯·洪堡(Wilhelm and Alexander von Humboldt)两兄弟。


这两位出生于18世纪柏林的科学家以其共同姓氏引领我们至今。论坛希望传承洪堡兄弟的好奇心,及其对世界的开放与包容、对全球文化相互依存的信念和对普及知识、宽容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吁。


威廉·冯·洪堡和亚历山大·冯·洪堡


用寥寥数句来概括洪堡论坛的项目和内容绝非易事,它无论在建筑、机构、策划方案还是在目标上都体现出整体构造的高度复杂性。洪堡论坛的重点内容基本由入驻的合作伙伴方共同决定,他们分别是柏林国家博物馆群、柏林市立博物馆、柏林洪堡大学和洪堡论坛基金会,这四家来自柏林的机构在各种展览项目上共同寻求合作,创造联结。


洪堡论坛内部,摄影:Alexander Schippel


无论是电影、讲座、舞蹈、戏剧,还是展览、国际美食、庆祝盛典,洪堡论坛让各种活动的实现成为可能。而设计与构想这一文化机构就是旨在搭起四通八达的桥梁,使来自五湖四海、丰富多彩的文化在此相逢。



不同历史的交汇处


洪堡论坛的两层展厅呈现了超过两万件来自亚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藏品,成为本次展览的核心内容。同时,邻近的柏林洪堡大学近期还将在此开设科学实验室,并进行项目介绍、试验及成果讨论,这将让洪堡论坛成为多学科交叉联结和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


洪堡论坛内部,摄影:Alexander Schippel


在一楼“柏林与全球”(Berlin Global)展览中,柏林市立博物馆将沿着历史长河追溯柏林与世界千丝万缕的关联,并将其与当今时代的问题相扣,这一点也体现在置于全球背景下的“自由空间”和“时装”两个展区,为参观者带来360度全景虚拟体验。此外,两个展区不仅涉及纺织业存在的弊病,也对时装业更合理的发展方式提出疑问。在洪堡论坛地下层的城堡地窖里,游客还可漫步于城堡古迹的地基之间,通过互动装置,数百年前的历史也触手可及。


“柏林与全球(Berlin Global)”展览现场


正是洪堡论坛的多面多样让世界精神一振、为之动容。过去,它先后成为普鲁士王国宫殿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议会所在地。两座标志性建筑承载了两段历史的印记,但又有着相似的命运:饱受战火摧残的宫殿遗址在1950年被拆除;上世纪70年代,民主德国政府在此重建共和国宫,将其作为政治中心的“中央人民宫殿”;然而建筑于21世纪初又被拆除,随后在旧址上建起了洪堡论坛。


普鲁士王国宫殿,约1900年

洪堡论坛,摄影:Christoph Musiol


论坛的三面外墙、内庭和通道均根据过往图纸重建,复刻了建筑师安德烈亚斯·施勒特(Andreas Schlüter)和约翰·弗里德里希·埃桑德(Johann Friedrich Eosander)在1716年为第一任普鲁士国王费雷德里克一世(Friedrich I.)建立的巴洛克式宫殿。


洪堡论坛城堡的重建则由意大利建筑师弗兰克·斯特拉(Franco Stella)操刀,为城堡东立面增添了现代元素。从内部看,洪堡论坛拥有现代博物馆应有的最新技术,使访客忘却自己身处城堡之中。建筑中古今元素的融合正映照着此地断裂与冲突的历史,而这便是论坛的永恒使命:接受且强调分歧与碰撞,在二者间搭起桥梁,从摩擦和矛盾中创造新事物。


洪堡论坛,摄影:Christoph Musiol


洪堡论坛肩负的另一个责任是深入探究殖民主义及其影响,包括其现状、暴力与不平等。作为新设立的文化机构,它能通过展览呈现民间社会的变化,为人们提供机会,克服社会和文化上的种种界限,并从单方面的听说和谈论转向双方的倾听和对话,进而互相学习。唯有世界各地的思想交流碰撞,人们广而聚之、共同协作,不同的声音、观点和想法在此活跃共振,洪堡论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与为论坛提供大部分展品的“建筑资源社群”(Source Communities)增进合作意义重大。


Kang Sunkoo《Statue of Limitations》,洪堡论坛内部


洪堡论坛希望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让世界各地文化的相遇成为可能,并通过数字化展览及活动实现线上参与,使每位用户都能获取电子研究成果和档案资料。目前,洪堡论坛正在将所有展品及信息录入数据库,以便日后实现线上观展。


“柏林与全球(Berlin Global)”展览现场


来自中国的典藏艺术


你也许会好奇,参观者将在洪堡论坛中邂逅怎样的中国,馆中又有哪些不可错过的展品?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和独具魅力的数千年文化大国,中国不仅是众多民族、文化传统、宗教和思想流派的大熔炉,也是经济与科技强国和最重要的科学研究点之一。同时,中德关系至关重要,这体现在现存及未来的合作关系中,因此中国内容成为洪堡论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览现场


洪堡论坛中国艺术和文化展的展品基本来自柏林国家博物馆群的亚洲艺术博物馆,尤其是来自达勒姆博物馆的超过12万件源于东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的艺术品、手工艺品及出土文物,包括雕塑、壁画、浮雕、纺织品、陶瓷和袖珍画。仅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的东亚艺术展就呈现了从新石器时期到现代约1.3万件展品。


中国三千多年的铜器、玉器和陶器的制作工艺,以及灿若星河的瓷器和漆器见证其古老文明和辉煌文化。展览的一件重要展品是商朝时期作为礼器的钺。它将和其他展品在洪堡论坛二、三楼全新装修的展区亮相。


来自亚洲的藏品


展览另一亮点是5-15世纪丝绸之路北部沿线宗教艺术留下的历史印记,值得一看的展品包括:造于15世纪、高145厘米的镀金孔雀明王像,刻画了佛母护世金刚驾着开屏孔雀;绘制于约七八世纪、精细别致的坐佛像,描绘了佛陀在鹿野苑进行第一次布道;以及造于宋朝、令人称奇的淮涡河神无支祁蹲姿像。


此外,中国宫廷艺术也备受关注。展览上有一台造于17世纪、供康熙皇帝使用的龙轿,其上的玫瑰木屏风以金子做底、珠光漆为装饰,独具匠心;一盏制于明朝万历晚期的陶瓷杯具在文化历史上意义深远;中国建筑师王澍设计的展厅别出心裁,展现了中国与欧洲历史上的复杂关系。


展厅效果图


中国艺术家林海钟在其电子作品中则对18世纪乾隆皇帝令多位欧洲画师所作的《佛陀布道》图进行分析。彼时,“中国风”势头正盛,欧洲在艺术、手工艺和建筑的风格及美学上皆以中国为标杆。人们建造中式园林,一股仿制或进口中国画、陶瓷、瓷砖、漆器、丝绸和墙纸的热潮席卷欧洲。


另外,值得一提的展品还包括中国古代与现当代绘画、书法、装置、家具以及各式陶瓷制品的研究藏品,从新石器时期到闻名遐迩的明代青花瓷时期,到如今的陶瓷作品,一应俱全。文学、诗歌和书法艺术比肩齐声,正如音乐、绘画和收藏编目文化同等重要。


来自亚洲的藏品


诚然,通过本文只能窥豹一斑地了解洪堡论坛未来的精彩纷呈。在多种形态和思想各具创造力、不同生活形式共存的全球化背景下,在不同形态、思想、语言和声音不断流动、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结转换中,有一点越发清晰:世界文化财富是如此珍贵和包罗万象,它并非一成不变,并且将我们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洪堡论坛,参观者将实现从“我”到“我们”的转变。让我们共同期待洪堡论坛早日开放办展,以便你们体验到这样的转变,衷心欢迎中国观众的到来!


 原文刊载于《时尚芭莎》4月刊 ▲





精彩回顾:
舞蹈如何影响艺术发展?
康定斯基诞辰155年,中国首场大型回顾展空降上海,不容错过!
什么是色域绘画?














特约撰文  哈特穆特·多尔格洛(Hartmut Dorgerloh)
监制  齐超
编辑  张剑蕾、宋佩芬
翻译  林梦圆
原文刊载于《时尚芭莎》2021年4月刊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