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觉醒年代,中国艺术大师都在干什么?

张剑蕾 时尚芭莎艺术 2022-03-18

电视剧《觉醒年代》海报



年初,国产电视剧《觉醒年代》开播,持续引发热议,如今豆瓣评分已高达9.3。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该剧带领人们回到了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为你讲述上世纪初中国艺术的革新。




“美术革命”与“发扬国粹”

新文化运动不仅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政治与思想文化变革的浪潮,也成为中国美术史在近现代的分水岭。西方美术及教育逐步在国内推广,留学欧美、日本并研习洋画成为潮流。


《觉醒年代》中蔡元培、鲁迅与陈独秀同框。

《觉醒年代》中正在创作的鲁迅


这一时期,以陈独秀、蔡元培为代表的革新派提出反对传统的“美术革命”。蔡元培曾提出著名的“五育并举”方针,尤其是“以美育代宗教”从而改变社会现状、重塑道德人心的思想几乎贯穿其一生。


蔡元培《得心应手》,行楷,65.6×135cm


鲁迅设计的《艺术论》封面

青年学者吕澂则以读者名义在1918年给《新青年》杂志写信,提出除了文学、诗歌和戏曲等文艺外,美术尤其需要“革命”,成为倡导“美术革命”的第一人。一年后,陈独秀以回信形式发表了文章《美术革命——答吕澂》,提出“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写实的精神”。


《新青年》封面

刘海粟《北京前门》,油画,79.8×64.4cm,1922年,刘海粟美术馆藏  


与“美术革命”相对应的则是提倡“发扬国粹”、被后人称为“保守派”的一批艺术家和文人,包括金城、陈师曾、王一亭和黄宾虹等。1920年,金城还推动创立了以“精研古法,别采新知”为宗旨的中国画学研究会。


黄宾虹《临倪瓒山水图》,黄宾虹艺术馆藏

然而,“革新派”与“传统派”并非全然对立,在双方的争辩讨论中正体现了觉醒年代“学术独立、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促进了大量艺术社团的兴起,推动新时期新美术的不断发展。


吴公虎、刘海粟、王个簃、谢公展、马公愚 《松鹰旭日》,134.2×68.1cm,1936年,刘海粟美术馆藏
 

艺术家在创作什么?

No.1 “依样画葫芦”

吴昌硕(1844-1927年)


吴昌硕作为中国近现代艺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海上画派后期领袖,曾提出“与古为新”的绘画理念,主张作画时融入古代碑石里的金石刻篆和文人画的笔意笔法,借传统开辟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


吴昌硕《芙蓉拒霜图》,138×69cm,1926年

吴昌硕《自画像》


晚年时,吴昌硕喜爱画葫芦,创作了大量该题材作品。其画中葫芦疏密得当、设色古朴、用笔豪放;而款署“依样”诙谐幽默,别有情趣。葫芦画成为他晚期花鸟画成就的缩影,对齐白石、王一亭等后世画家的果蔬画带来重要影响。


吴昌硕《依样画葫芦》,纸本设色


此外,喜好京剧的他晚年还与彼时“四大名旦”的梅兰芳、荀慧生有诗画之交。80岁诞辰时,他听两人唱戏,却让两位名角互换戏份,演出效果出人意料地好。剧终,吴昌硕对两人说:“生能出新,熟极而‘油’。今天你俩演得各有新意,才有如此效果。”而这无疑来自其绘画心得——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方能跳出窠臼,不断革新。


吴昌硕《葫芦图》,纸本设色,100×40cm


No.2 衰年变法

齐白石(1864-1957年)


1919年定居北京后,56岁的齐白石开始进行“衰年变法”,即到暮年时改造或彻底革新自己的艺术,这一概念由他自创,也成为其创作生涯的转折点。当时,齐白石听从画家陈师曾的建议,将菊花绘成红色、叶子绘成黑色,形成强烈对比,这才愈发出名。


齐白石《菊花》轴,纸本设色,95×44.5cm,无年款,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红菊》,纸本设色,99×33.5cm,无年款


1922年,齐白石与陈师曾一同参加第二届“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该展汇集中日两国重要画家,是上世纪20年代中国美术史上的大事件。在这次展览上,齐白石的画尽数卖出,还吸引了法国艺术界的注意,声誉扶摇直上。后来在自传中,这位艺术大师缅怀道:“经过日本展览后,我的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这都是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


《日华联合绘画展览会图录》



No.3 “白宾虹”到“黑宾虹”

黄宾虹(1865-1955年)


自1907年起,黄宾虹曾寓居上海30年,其山水画创作逐渐实现从“白宾虹”到“黑宾虹”的转变。早期其“白宾虹”技法多临摹古人,同时受新安画派的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


黄宾虹《山水四条屏》,纸本水墨,1921年,黄宾虹艺术馆藏

到20年代,黄宾虹曾多次外出写生,创作大量山水作品,尤其是在安徽贵池的停留成为其由“白”转“黑”的关键。当时,他研习了元代绘画大师吴镇的积墨风格,其笔下的黑密厚重基调逐渐明朗起来。同时,其山水取材也由“师古人”向“师自然”转变。


黄宾虹《宿雨初收图》轴,纸本水墨,150.3×81.9cm,上世纪50年代,浙江省博物馆藏



No.4 卖画筹款

何香凝(1878-1972年)


除了是成就卓越的画家,何香凝还是著名的政治家、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1909年初学绘画的她十分擅长动物画,并常借松、梅、狮、虎和山川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


何香凝《狮》,绢本设色,63×49cm,1914年,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虎》,绢本设色,26×30cm,1910年,何香凝美术馆藏


辛亥革命之际,她为起义军设计了军旗、告示和军用票图案等。到20年代孙中山讨伐军阀陆荣延时,何香凝曾组织“女界出征军人慰劳会”,作画义卖筹款;后来,她还将自己的大部分作品卖给海外华侨,为八路军、新四军募捐筹款。这种将艺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的紧密结合贯穿其一生。


何香凝《山水》,纸本设色,34×76cm,1929年,何香凝美术馆藏



No.5 新国画运动

高剑父(1879-1951年)


作为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在1921年筹备了广东第一回美术展览会。在作品评选过程中,以他和高奇峰为代表的“革新派”与“国粹派”争锋相对,导致展览差点夭折。最终经协调,国画被分为“新”“旧”两派分开评选,即用西洋或日本风格调和折衷后的“新国画”与传统国画。


高剑父《君威》,1919年

在这次备受瞩目的展览后,新国画运动崭露头角,引起全国画坛的广泛关注。这些题材风格、技巧方法和思想内容与传统国画截然不同的作品,对探索中国画革新之路有着积极的启蒙意义。


高剑父《四季》,纸本设色,122×30.2cm,1932年



No.6 人体模特之争

刘海粟(1896-1994年)


16岁时,刘海粟与友人一同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专前身),并首创男女同校。这还不算“惊世骇俗”——在1916-1926年间,以刘海粟为首的新派艺术家将人体写生引入教学,并三次公开展出裸体绘画,引发巨大争议,被反对者称为“丧心病狂崇拜生殖之展览会”。画人体,尤其是女性裸体,在当时被认为“有伤风化、世风不古”,会“引诱青年人堕落”。


左:上海图画美术院第17届西画系师生与人体女模特合影;右:上海图画美术院的人体写生课


对此,刘海粟反驳道,不管从形式还是内在精神,人体都流露出天然的美感,而女性身体为“美中之至美”,这符合当时所倡导的“美育”;同时,他认为画中的女性身体被卫道士指责为有伤风化,是因为其个人心中有“秽念淫欲”,以至于看“天下女性尽为导淫之具”,而这正是礼教的虚伪之处。在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之际,“人体模特之争”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女性身体观念的解放。


刘海粟《夕阳》,油画,46.8×56.5cm,1925年,刘海粟美术馆藏 



No.7 中国画改良

徐悲鸿(1895-1953年)


1914年,徐悲鸿来到上海,结识了画家周湘、高奇峰和高剑父等人,随后还结交了康有为,在后者进步思想与绘画理论的影响下,画艺大进。四年后,徐悲鸿发表了《中国画改良论》一文,主张采用写实主义并借鉴西洋美术改革中国画,得到蔡元培的认可。


徐悲鸿《自画像》,纸面油画,23×17cm,1924年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布面油画,349×197cm,1928-1930年

1919年,徐悲鸿获得赴法留学的机会,开启了八年的异乡生活。他考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院校,开始接受正规西方美术教育。回国后,徐悲鸿在各大艺术院校推广写实主义,并引入油画、水彩、素描和透视等美术课程,促进了中国美术教学体系的形成。



No.8 西化艺术运动

林风眠(1900-1991年)



林风眠《花与梨》,纸本设色,67×67cm,1940年代,上海中国画院藏

“00后”的林风眠与徐悲鸿同年赴法留学,并在1925年回国,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两年后,林风眠发起并组织了“北京艺术大会”,这是彼时中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一次的艺术大展,希望借此改变民众审美趣味,然而以失败告终。


林风眠《戏剧系列:宝莲灯》本设色65.3×65.3cm,约1950-1960年


林风眠《山乡》,纸本设色,67×67cm,1950年代,上海中国画院藏


1928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筹办国立艺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并任院长,大力推动艺术教育制度的建立,同时积极参与第一次全国美展的策划。而无论南北,林风眠始终坚持“中西调和”“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理念。不过遗憾的是,林风眠早期作品大多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毁。


林风眠《碧波轻舟纸本设色,20.5×20.5cm


回顾百年前的艺坛风云,让人不禁感慨万千。在国内各大美术学院毕业展出之际,如果没有无数前辈在觉醒年代做出的艺术创新以及对美术教育的推广,或许就没有今天中国艺术与教育的蓬勃发展。看完觉醒年代艺术大师们在做的事情,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精彩回顾:
巴西国宝级建筑大师离世,他的理念何以伟大?
为何珠宝是艺术?
兄弟们,把KAWS买进艺术史!


















编辑、文  张剑蕾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