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厌烦了学习和工作?不如学古人隐居……

万文汐 时尚芭莎艺术 2022-03-18


龚贤《云山隐居图轴》,纸本水墨,325.1×112.4cm,清代



隐逸一直是文坛吟诵的主题,纵观古今,远离俗尘、归隐山林、云游四方似乎是古时大多文人墨客的理想生活。在那个科技不发达且信息闭塞的年代,这些隐士们平日里都做些什么消磨时光?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一探究竟。




01 读书、写字、搞创作


王蒙《西郊草堂图》(局部),纸本设色,97.5×27.2cm,元代 


对于那些淡泊名利、退居乡野而远离世俗的文人雅士来说,读书、写作、记录生活当然是每日必不可少的。不少文人墨客就是在隐居避世后才创作出数不胜数的名作。


佚名《摹卢鸿草堂十志图卷》(局部),纸本水墨,25.6×711.6cm,宋


唐代画家卢鸿博学善书,多次受唐玄宗邀请却不愿走上仕途之路。玄宗爱才,便送他山水间一处草堂,让其过上了归山隐居的生活。这幅宋摹本《摹卢鸿草堂十志图卷》展示了他在此地焚香读书、作画写诗,潇洒自在,怡然自得。


沈周《清园图》(局部),纸本设色,19.1×188.7cm,明代


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唐朝诗人王维,因官场黑暗、仕途曲折,为追求淡泊宁静而归隐田园;又因无限痴迷于自己隐居生活时的乡村庄园,写下不少经典山水田园诗。正是其隐居经历,为唐朝的山水田园诗添下了波澜壮阔的一笔。


02 将感官交给大自然  

钟礼《观瀑图轴》,绢本设色,177.8×103.2cm,明代


前有流水潺潺,其后背靠高山,隐士们每日与奇山异水为伴,身居山水之间,思考与感悟大自然的雄伟壮阔。


流传千古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幅《观瀑图轴》正记录了唐朝诗人李白远离仕途、隐居庐山时观望瀑布的景象。此时,诗人的内心才是真正平静的,与山水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


马鳞《静听松风图》(局部),绢本设色,226.6×110.3cm,宋代

在《静听松风图》中,深山流水间,一隐士闲坐在两株古松之间,凝神静听,松叶随风扬起。他袒胸露腹、豪放不羁,好似在辨别松声之源,听得出神。

而这幅《听泉图》描绘了隐蔽的树林间,一道清泉潺潺流过,士人坐在小桥旁侧耳听泉,配合着树林中风吹过叶子的声音与鸟语。在没有音乐播放器的年代,这种大自然的声音应是愉悦身心的最好方式。


文徵明《听泉图》,纸本设色,64.2×30cm,明代



03 与菊为伴


提到隐士,你一定会想到东晋大名鼎鼎的文学家陶渊明,他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等都是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后辞官隐居时所写下的名句。陶渊明爱菊花,不仅咏菊、赏菊、种菊、采菊,同时也为菊花冠上“花之隐者”的美称。

梁楷《东篱高士图》,绢本设色,71.5×36.7cm,南宋


《东篱高士图》与《陶渊明菊花图轴》两幅作品,向后人展现了归隐诗人与自然间万物的和谐共融。陶渊明爱菊,性情也如菊,他的田园山水诗更是古朴自然、恰如其分,这都与其归隐生活息息相关。

杜堇《陶渊明菊花图轴》(局部),纸本水墨,148×36cm,明代



04 焚香点茶

我国自古以来就与茶文化密不可分。茶对于隐居山林的文人学士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唐代诗人卢仝因好茶成癖,写下过《茶谱》和《七碗茶诗》等名作,被人们称为“茶仙”。卢仝年少时就名气不小,但不想走上仕途,便隐于嵩山茶仙泉。《卢仝烹茶图》描绘了诗人在山林间品茶时的场景。只见他席地而坐、若有所思;其身后有芭蕉浓荫、怪石嶙峋,整体氛围既雅致又悠闲惬意。

钱选《卢仝烹茶图》,纸本设色,128.7×37.3cm,元代
文徵明《林榭煎茶图》(局部),纸本设色,25.7×114.7cm,明代


05 饮酒寻欢

在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怎么能少得了酒?明代画家姚绶在《文饮图卷》中为我们展现了自己“退休”后归隐山林、邀请三两好友一起对诗饮酒的场景。远离官场嘈杂和社会纷扰,没有任何压力只为作乐,真是令人羡慕不已。

姚绶《文饮图卷》(局部),纸本水墨,23.3×77.2cm,明代

马和之《月色秋声图》(局部),29.1×22.3cm,南宋

《月色秋声图》所呈现的画中人“山林做伴,松桂为邻”的场景自在悠游,不禁令人神往。在流水潺潺和虫鸣悠悠中,隐士与自然相栖相依,远离世俗而融入美景中独自畅饮,竟别有一番滋味。

佚名《柳荫高士图》,76×46.4cm,南宋


06 朔溪垂钓 寻幽探胜

在家中呆久了也是时候去大自然里探索一番。《树下高士图轴》展现了一学者带着书童登山探景、游赏山水,置身于自然美景之中。他抛下名与利,追求闲适自由的生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至高境界。


陈洪绶《树下高士图轴》,绢本设色,235.6×77.8cm,明代

史忠《雪景山水图轴》(局部),纸本水墨,142.2×32.1cm,明代


在古代,钓鱼也是一种时尚。《雪景山水图轴》中,一远离浮躁社会的老翁在江中独自垂钓。正如“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所描绘的,他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沉醉在一片雪景中,好像早已忘了时间,悠然自得地享受着“独钓寒江雪”的乐趣。


沈周《秋林闲钓图轴》,纸本水墨,152.4×62.9cm,明代


明代画家沈周的隐居不同于陶渊明的遁迹山林,而是大隐隐于市。《秋林闲钓图轴》体现了他在没有社会压力的避世生活中游于山林间,以垂钓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解忧排遣,从而激励自己的创作热情。



07 抚琴下棋

琴、棋、书、画被称为文人四艺,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琴与棋更是能娱乐身心、陶冶情操。在《横琴高士图轴》中,树下一人坐溪弹琴,山风袭来、流水潺潺,此情此景正应了明代文学家屠隆在《琴笺》中的“鼓琴偏宜于松风涧响之间,三者皆自然之声,正合类聚”。


任仁发《横琴高士图轴》,绢本设色,146.3×55.8cm,元代
佚名《深山会棋图》(局部),绢本设色,95.5×180.5cm,辽


08 诵经礼佛

佛教在唐朝蓬勃发展,当时的文人墨客也颇受其影响。《摹王维辋川图卷》描绘了诗人王维看透黑暗的官场后越来越“佛系”,而后脱掉官服、退隐辋川、吃斋念佛,活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除了他,不少高士也在归隐山林时一边徜徉于山水之间,一边静观世事参禅悟道,成为真正归于平静的隐者。


王蒙《摹王维辋川图卷》,绢本,30×1075cm,元代


李公麟《龙眠山庄图》(局部),纸本水墨,364.6×28.9cm,北宋


09 自力更生 丰衣足食

在古时,深山密林还没有被过度开发,物产丰饶,就像《拙政园图诗册》中描绘的那样,大多数隐士都会在家周围开垦一片土地,过着耕种、采摘、烹煮等简单朴实、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文徵明《拙政园图诗册》,纸本水墨,26.4×27.3cm,明代



10 躺平

远离浮躁的尘世后,谁不想找一片风水宝地放空自己,时间由自己支配,拒绝各种纷扰,使得内心空寂清净、无欲无求。《林亭佳趣图》中,一隐士悠闲地倚在床榻上无所事事,被群山流水包围,忘却浮躁与各种烦恼,从而得到片刻安宁。

仇英《林亭佳趣图》(局部),纸本设色,114×33.6cm,明代

蒋嵩《冬景山水图卷》(局部),纸本水墨,31.1×703.6cm,明代

疫情改变了世界,从某种意义上也改变了人的生活。我们经历过空间上的“与世隔绝”,但从来没有真正与外界断绝过联系。人们究竟该如何与自己、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或许在探索古人隐居避世的生活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新的灵感。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想和哪位艺术家隐居为邻?


▲▲▲ 正在展出 ▲▲▲


览:“孤独与陪伴:中国艺术中的隐居与雅集”

时间:2021年7月31日-2022年8月14日 

地址: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精彩回顾:
Kanye West:娱乐圈顶流or艺术界大师?
什么是地景建筑?
搞行为艺术,赚钱or吃土?


















编辑、文  万文汐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